跟朱由檢商談了一下出征事宜後,朱元璋讓朱由檢留宿宮廷,被朱由檢婉拒了。


    朱由檢:我迴去抱媳婦睡覺不香麽。


    在朱由檢離開後,朱元璋一個人在紙上寫寫畫畫,思考著出征具體計劃。


    很快,時間來到了第二天。


    朱元璋早已命人敲響了召集群臣上朝的鼓,巨大的鼓聲響徹京師,所有在家的大臣聽到鼓聲後,連忙讓人為他更衣,換上官袍就往皇宮方向趕去。


    小半個時辰後,奉天殿下已經站滿了文武百官,左側武將以徐達為首,右側文臣則是胡為庸站在最前方。


    高台上,朱元璋一身紅色龍袍麵無表情的坐在龍椅上,朱標站在他下方左側,同樣穿著龍袍,除龍爪少了一爪外,形製和朱元璋的一模一樣。


    “劉基呢?”朱元璋看著下方的文武百官開口道。


    下方文臣對視了一眼後,全都看向了前方的胡為庸。


    “誠意伯今日身體不適,已告病請假。”胡為庸走出隊列來到中間,朝著上方的朱元璋行禮道。


    “身體不適?可曾說是何病情?”朱元璋看著胡為庸問道。


    “誠意伯派來的人,說是感染風寒。”胡為庸感受著上麵朱元璋投過來的視線,恭敬說道。


    “嗯,退下吧。”


    胡為庸迴到了自己的位置。


    “太子。”朱元璋忽然看向一旁的朱標。


    “兒臣在。”朱標聽到自己父親的聲音,轉身行禮。


    “散朝之後隨朕一同去看望劉基。”朱元璋淡淡道。


    “兒臣,遵旨。”朱標點頭稱是,隨後站迴了原位。


    下方的胡為庸麵色不變,心中想著什麽沒有人知道,其餘文官聽到朱元璋的話後竊竊私語。


    “好了,朕今日召開朝會,有三件事,你們議一議。”朱元璋抬了抬手,下方聲音頓時消失不見。


    “第一件事,朕準備出兵,剿滅建州女真部落。”


    “陛下,臣願帶兵前往。”武將隊列中,藍玉聽到有仗打,連忙請纓出戰。


    “此事,朕已有人選,沐英何在。”朱元璋沒有同意藍玉的自薦,反而喊出了另一個個人的名字。


    “沐英在此,請陛下吩咐。”一名年輕英武的將領從隊列中走出,單膝跪下。


    “朕交予你五萬兵馬,隻有一個要求,對女真,犁其庭。掃其穴,人畜不留。”朱元璋語氣森寒。


    “沐英領命。沐英抱拳下拜,隨後迴到了隊列中。


    對於朱元璋說的話,群臣無人反對,這隻是通知,如果有哪位勇士想跟朱元璋辯論試試,敬請逝世。


    藍玉聽到朱元璋的話後滿臉不甘的退了迴去。


    “第二件事,朕準備三個月後,遠征倭島,現令徐達任主帥,李文忠為副帥,藍玉為先鋒,召集十萬水軍,進行操練,三月後兵發倭島。”


    “微臣,領命。”徐達、李文忠和藍玉出列,跪地領旨。


    “陛下,臣有事啟奏。”左都禦史陳林在胡為庸的示意下站了出來。


    “講。”朱元璋換了一個舒服的姿勢。


    “陛下曾將倭島列為不征之國,此時發兵征討,豈不是讓周圍小國笑話我天朝大明朝令夕改。”左都禦史陳林雙手持玉板,躬身說道。


    “朕是說過不征倭島,現在朕改主意了,行麽?”朱元璋右手撐著腦袋,斜靠在龍椅上,眯著眼看著下方的陳林說道。


    “……”左都禦史陳林表示,你是皇帝你說了算。


    “陛下所言甚是,臣逾越了。”左都禦史陳林迴到了文臣隊列中。


    有了陳林當那個出頭鳥,被朱元璋一頓噴後,其餘有想法的官員們,按壓下了自己的疑問,裝起了鴕鳥。


    “既然沒有意見,那麽現在,咱們就來說說第三件事。”朱元璋看著下方文官的反應很滿意,一群賤骨頭,就是欠收拾,


    “第三件事,太子昨日向朕遞交了一個奏章,裏麵說的是一個名為內閣的製度,你們都是飽讀詩書的人,都給朕提提建議”


    “太子。”朱元璋示意朱標可以開始了。


    朱標走到台前,看著下方文武百官,讓一旁的太監將早已準備好的奏折,給下麵的文武百官依次分發,人手一本。


    天知道朱標他寫這些奏折花了多久。


    台下一眾官員拿到奏折便仔細翻看起來,時不時的偷瞄了一眼前方的徐達和胡為庸兩人。


    此時的徐達身上掛著丞相的虛職,可胡惟庸卻是實權的右丞相。


    胡惟庸看著手中的奏折,看著奏折中的內容,內心驚歎著朱標的天才構想,這內閣分明就是另一種相權,但是又把丞相的權力一分為二,最重要的決策權又迴到了皇帝手中,可如果這個內閣製實施後,他怎麽辦,了這麽多年努力往上爬,多年心血不就毀於一旦了麽。


    胡惟庸想到這裏,拿著奏折的手指都因為用力而變成了青色。


    他絲毫不知上方的朱元璋和朱標正麵無表情的看著他,眼神蘊含著殺意。


    胡惟庸是個權力欲極強又陰狠植黨的人,在劉伯溫日漸放下權力的時候,朱元璋將胡惟庸升為右丞相,漸漸的胡惟庸的膽子變得越來越大,丞相一職又掌握著官員的生殺廢黜,有些時候,胡惟庸甚至沒有請示朱元璋便廢黜了一些與他政見不合的官員。


    而官員們的奏折,要先呈交給胡惟庸過目,然後再上交到朱元璋那裏,凡是看到對自己不利的奏折,胡惟庸都先行扣下,不上交,然後對這些呈奏折的官員伺機報複。


    權力之大,可見一斑。


    因此,那些追名逐利之徒以及失去職位的武將們,都頻繁來往胡惟庸府上行賄,希望能得個一官半職。


    胡惟庸也因此在朝中籠絡了大批黨羽,權力極速膨脹,引起了朱元璋的忌憚。


    胡惟庸心裏知道,如果內閣真的實施了,他的權力將會被瓜分幹淨,因此他眼神示意親信出言反對。


    “陛下,宰相製自古以來已成定製,切不可輕言廢立啊。”禦史中丞塗節出言勸解道。


    “是啊,陛下,此事還需三思。”禦史大夫陳寧也站了出來。


    “宰相之位事關重大,內閣一事還需從長計議,臣等請陛下三思。”隨著這兩位的出頭,後方的半數官員全部都站了出來,向朱元璋勸誡。


    胡惟庸站在原地沒有動作,可他的親信已經將他的意思表現了出來,胡惟庸自信的認為,隻要朝中黨羽遍布,就算是朱元璋想動他,也得思量一二。


    其餘武將看著跪了一地的文官們,臉上的表情或嘲諷,或嗤笑,或震驚,他們就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這些文官的表演,沒有動作。


    徐達和李善長等人麵無表情,仿佛一切都和他們無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圓圓滾滾土豆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圓圓滾滾土豆君並收藏朕都紫金山封禪了,係統才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