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看來,隻要能夠將軍隊和當官的掌握在手中,其他的都是不值一提的。
洪星瑤也明白楊顯耀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他們楊家可沒有那麽好心甘願充當馬前卒。不過楊顯耀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洪星瑤也不清楚。
畢竟以楊宏泰的段位來說,洪星瑤是很難猜到楊家的真正目的。
楊家和冷鋒有仇是不假,但是他們更看中的是利益。誰都知道,楊顯耀作為這次的欽差大臣,肯定收獲最大的好處。
不過洪星瑤現在來到了臨江城,楊顯耀的計劃肯定會遇到阻力,但是站在楊顯耀的角度來看,他也沒怎麽將洪星瑤放在眼裏。
在楊顯耀看來,洪星瑤雖然掌握著紅袖昭的特殊的力量,但是他們楊家也不是吃素的。隻要雙方都在暗地裏鬥法,他不相信洪家的這個小丫頭能夠是他們的對手。
楊顯耀這兩個月以來,在臨江城可不是白待的,他們的布局早就已經在暗中展開了。
別看最近他一直待在軍營之中,好像不去關注冷家那邊的情況,但是實際上他卻將自己的人安排到了臨江城之中。
在任何情況下,事情都是沒有絕對的,就算是冷鋒對臨江城的百姓再好,也總有一些人會不知足。
再加上臨江城之中的人,和冷鋒收容的那些流民不同,他們對於冷鋒的認同感,也就是從這兩個月才開始。而且有一些人認為,就是離開冷鋒也能活下去,所以對於楊顯耀的收買還是很容易就動心的。
而且臨江城之中,還有一些是冷家的對頭存在。這些人在楊廣做縣令的時候,是既得利益者,後來那些人被冷鋒收拾過後,剩下的那些上不得台麵的小角色,冷鋒也沒有在乎他們。
這些人本來就對冷鋒有怨念,特別是在冷鋒成為縣令之後,更是讓他們隻能當起了縮頭烏龜。
就算是冷鋒上任臨江城縣令之後,將臨江城治理的很好,但是對冷鋒的恨意根本就沒有減少,反而隨著臨江城的環境越來越好,他們心中的恨意卻越來越強。
這就是人的劣根性在作怪,他們之前是靠著楊廣的關係,在臨江城之中作威作福。
現在冷鋒來了,將他們的靠山全都收拾了,一段時間以來,這些人在臨江城就成了過街老鼠。
如果不是冷鋒在臨江城頒布了一些禁令,說不定這些人的家都會被人給拆了。
後來楊顯耀讓朝廷大軍封鎖臨江城,這些人本來想著冷鋒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他們之前都是跟著楊廣的,心中早就把自己當成了楊家的狗腿子。
隻要楊顯耀拿捏了冷鋒,那麽就是他們揚眉吐氣的時候到了。
可是沒想到,冷鋒竟然在楊顯耀的朝廷大軍封城之後,還能夠拿出大量的糧食和物資。
雖然這些東西不是完全免費提供給臨江城的百姓,但是臨江城的老百姓隻要願意按照縣衙的要求去做事,就可以用極低的價格換取到這些糧食物資。
臨江城的百姓換取到物資之後,就會展開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再加上洪山莊中的人,和莊外那些流民也會進城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
於是在臨江城這個地方,接近三十萬人口的經濟圈就被盤活了。
本來這些人已經被邊緣化了,畢竟臨江城中的人都知道這些人之前沒幹過好事。
後來當楊顯耀的人潛入進來之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這些人。讓他們充當內應,探查冷鋒的這些糧食物資是從哪裏來的,每次的供應量是多少,又是存放在什麽地的。
一旦等掌握了這些情況,楊顯耀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冷鋒出手了。
而且他的布局遠遠不止於此,就是在那些流民之中,都混入了他的人。
一旦等到最後時刻,幾十萬朝廷大軍往洪山莊出口處一堵,冷鋒是拋棄那些流民,還是將那些流民接入洪山莊之中呢!
冷鋒是將自己打造成這些流民的救世主,已經將這些流民的人心徹底收攏了,他是不會放棄是這些流民的。
楊顯耀的人要想收買這些流民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朝廷大軍封鎖臨江城的這兩個月之內,臨江城以及臨江城周圍的那些豪門大戶收容的流民,可是被趕走了不少人。
這些人基本上都投靠了冷鋒這邊,甚至冷鋒新招募的幾千民團,大多數都是來自於這些人。
在楊顯耀看來,冷鋒既然想發展屬於自己的勢力,而且又投入了這麽大的代價,在麵臨這種情況的時候,肯定是舍不得拋棄這些班底的。
隻要冷鋒這些人帶入洪山莊,那麽就等於是在冷鋒的內部之中埋下了自己人。
不過楊顯耀明顯是低估了冷鋒的警覺性,作為特種兵出身的人,冷鋒怎麽可能不知道這種技倆呢!
而且冷鋒最為看重也就是情報工作,在臨江城他可是投入了大量的情報人員。
甚至是在楊廣作為縣令的那段時期,冷鋒就已經將臨江城當作了情報人員的曆練基地。哪怕就是現在,臨江城的情報人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多。
那些混入隊伍之中的奸細,早就被冷鋒這邊的情報人員盯上了。
不過冷鋒並沒有讓人拆穿他們,而是故意的讓其混在隊伍之中。畢竟冷鋒現在組建的這一幾千外民團人員,訓練的也都是這個時代常見的內容。
有了這些人混在其中,冷鋒可以利用他們給楊顯耀傳遞假情報,以及讓楊顯耀放鬆警惕。
這也是楊顯耀為什麽會和冷鋒幹耗兩個月的原因,就是因為冷鋒這些人麵前表露出物資已經開始緊張,讓他們好好訓練,準備派他們外出采購物資。
這就是所謂的計中計,諜中諜。
楊顯耀縱是奸詐如鬼,在這方麵也得喝冷鋒的洗腳水。
其實這一切還要得益於冷鋒剛剛穿越到這個世界時,所建立的人設。
低調,才是真正的王道。
意氣風發固然爽,但是很多時候卻是連死字都不知道怎麽寫,墳頭草就三尺高了。
洪星瑤也明白楊顯耀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他們楊家可沒有那麽好心甘願充當馬前卒。不過楊顯耀到底打的是什麽主意,洪星瑤也不清楚。
畢竟以楊宏泰的段位來說,洪星瑤是很難猜到楊家的真正目的。
楊家和冷鋒有仇是不假,但是他們更看中的是利益。誰都知道,楊顯耀作為這次的欽差大臣,肯定收獲最大的好處。
不過洪星瑤現在來到了臨江城,楊顯耀的計劃肯定會遇到阻力,但是站在楊顯耀的角度來看,他也沒怎麽將洪星瑤放在眼裏。
在楊顯耀看來,洪星瑤雖然掌握著紅袖昭的特殊的力量,但是他們楊家也不是吃素的。隻要雙方都在暗地裏鬥法,他不相信洪家的這個小丫頭能夠是他們的對手。
楊顯耀這兩個月以來,在臨江城可不是白待的,他們的布局早就已經在暗中展開了。
別看最近他一直待在軍營之中,好像不去關注冷家那邊的情況,但是實際上他卻將自己的人安排到了臨江城之中。
在任何情況下,事情都是沒有絕對的,就算是冷鋒對臨江城的百姓再好,也總有一些人會不知足。
再加上臨江城之中的人,和冷鋒收容的那些流民不同,他們對於冷鋒的認同感,也就是從這兩個月才開始。而且有一些人認為,就是離開冷鋒也能活下去,所以對於楊顯耀的收買還是很容易就動心的。
而且臨江城之中,還有一些是冷家的對頭存在。這些人在楊廣做縣令的時候,是既得利益者,後來那些人被冷鋒收拾過後,剩下的那些上不得台麵的小角色,冷鋒也沒有在乎他們。
這些人本來就對冷鋒有怨念,特別是在冷鋒成為縣令之後,更是讓他們隻能當起了縮頭烏龜。
就算是冷鋒上任臨江城縣令之後,將臨江城治理的很好,但是對冷鋒的恨意根本就沒有減少,反而隨著臨江城的環境越來越好,他們心中的恨意卻越來越強。
這就是人的劣根性在作怪,他們之前是靠著楊廣的關係,在臨江城之中作威作福。
現在冷鋒來了,將他們的靠山全都收拾了,一段時間以來,這些人在臨江城就成了過街老鼠。
如果不是冷鋒在臨江城頒布了一些禁令,說不定這些人的家都會被人給拆了。
後來楊顯耀讓朝廷大軍封鎖臨江城,這些人本來想著冷鋒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他們之前都是跟著楊廣的,心中早就把自己當成了楊家的狗腿子。
隻要楊顯耀拿捏了冷鋒,那麽就是他們揚眉吐氣的時候到了。
可是沒想到,冷鋒竟然在楊顯耀的朝廷大軍封城之後,還能夠拿出大量的糧食和物資。
雖然這些東西不是完全免費提供給臨江城的百姓,但是臨江城的老百姓隻要願意按照縣衙的要求去做事,就可以用極低的價格換取到這些糧食物資。
臨江城的百姓換取到物資之後,就會展開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再加上洪山莊中的人,和莊外那些流民也會進城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
於是在臨江城這個地方,接近三十萬人口的經濟圈就被盤活了。
本來這些人已經被邊緣化了,畢竟臨江城中的人都知道這些人之前沒幹過好事。
後來當楊顯耀的人潛入進來之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這些人。讓他們充當內應,探查冷鋒的這些糧食物資是從哪裏來的,每次的供應量是多少,又是存放在什麽地的。
一旦等掌握了這些情況,楊顯耀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冷鋒出手了。
而且他的布局遠遠不止於此,就是在那些流民之中,都混入了他的人。
一旦等到最後時刻,幾十萬朝廷大軍往洪山莊出口處一堵,冷鋒是拋棄那些流民,還是將那些流民接入洪山莊之中呢!
冷鋒是將自己打造成這些流民的救世主,已經將這些流民的人心徹底收攏了,他是不會放棄是這些流民的。
楊顯耀的人要想收買這些流民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朝廷大軍封鎖臨江城的這兩個月之內,臨江城以及臨江城周圍的那些豪門大戶收容的流民,可是被趕走了不少人。
這些人基本上都投靠了冷鋒這邊,甚至冷鋒新招募的幾千民團,大多數都是來自於這些人。
在楊顯耀看來,冷鋒既然想發展屬於自己的勢力,而且又投入了這麽大的代價,在麵臨這種情況的時候,肯定是舍不得拋棄這些班底的。
隻要冷鋒這些人帶入洪山莊,那麽就等於是在冷鋒的內部之中埋下了自己人。
不過楊顯耀明顯是低估了冷鋒的警覺性,作為特種兵出身的人,冷鋒怎麽可能不知道這種技倆呢!
而且冷鋒最為看重也就是情報工作,在臨江城他可是投入了大量的情報人員。
甚至是在楊廣作為縣令的那段時期,冷鋒就已經將臨江城當作了情報人員的曆練基地。哪怕就是現在,臨江城的情報人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在增多。
那些混入隊伍之中的奸細,早就被冷鋒這邊的情報人員盯上了。
不過冷鋒並沒有讓人拆穿他們,而是故意的讓其混在隊伍之中。畢竟冷鋒現在組建的這一幾千外民團人員,訓練的也都是這個時代常見的內容。
有了這些人混在其中,冷鋒可以利用他們給楊顯耀傳遞假情報,以及讓楊顯耀放鬆警惕。
這也是楊顯耀為什麽會和冷鋒幹耗兩個月的原因,就是因為冷鋒這些人麵前表露出物資已經開始緊張,讓他們好好訓練,準備派他們外出采購物資。
這就是所謂的計中計,諜中諜。
楊顯耀縱是奸詐如鬼,在這方麵也得喝冷鋒的洗腳水。
其實這一切還要得益於冷鋒剛剛穿越到這個世界時,所建立的人設。
低調,才是真正的王道。
意氣風發固然爽,但是很多時候卻是連死字都不知道怎麽寫,墳頭草就三尺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