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的所有人員,隻要是在朝廷為官的,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官降一級。而且當時被威脅的那兩位將軍,也全部被罷免官職。三位在年前被提拔的黃家年輕一代核心子弟,全部被調到了文官崗位上。
黃老將軍更是被興帝親自下旨,終身禁足在黃府,除非是老死,不然的話別想離開黃府一步。
這還是興帝為了彰顯他對於黃代一門忠烈的大義,不然的話,黃家所受到的處罰還要重。
冷鋒並沒有去和黃家道別,畢竟在這種情況下,說什麽都沒有意義。
不過冷鋒還是給黃家去了一封書信,並且送上了一些禮物。
畢竟黃老太爺和冷鋒之間也算是一種忘年交了,這時候雖然大家都是自身難保,但是相互之間的心意必須送到。
對於冷鋒的情況,黃家人也知道,雖然他們不明白冷鋒這一次為什麽又犯傻了,放著一個正四品的官職不要,偏偏要了一個七品縣令。
不過他們也不是冷鋒什麽,而且對於冷鋒前一段時間所做的事也很清楚,知道冷鋒哪怕就是一個正四品的官員,在京城也會被那幫子人給玩死。
反而這個七品縣令,對於冷鋒目前的處境來說,倒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畢竟臨江城那是冷家的地盤,在那裏冷鋒反而更加安全一些。
隨著這一次九王爺的叛亂之後,京城的整個格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潮起潮落,有的人被浪頭吞沒了,有的人則是站到了浪頭之上。不過這裏麵的最大贏家,反而成了興帝這個差點被幹掉的皇帝。
這個時候,興帝以為他自己終於是明白了天機子和水鏡先生的話,果然是避過這一劫難之後,他迎來了新的轉機。
現在的朝廷局勢,已經被他完全掌控在手中了。
興帝從來沒有像現在樣舒爽,雖然隻是幾天的時間,他就可以感覺到,自己在朝廷之中說話的份量。
以前他雖然是皇帝,但是在朝廷上提出的一些意見,總會遭到各種各樣的反對。
哪怕是他要提拔,或者是罷免某位官員,也有人敢於站出來說上兩句讓他不爽的話。
但是這幾天,無論他說什麽,做出什麽決定。下麵的臣子要麽是選擇性耳聾,要麽就是高聲稱讚表示認同。
這就是皇帝權威,讓興帝以為他已經有了成為一代雄主的感覺。
如果這個時候,南方朝廷不是隻存在半壁江山,而且北方雙麵臨著蒙古人的威脅,興帝真的可以覺得他有望開辟一個盛世王朝。
不過現在,興帝那是充滿了幹勁,他認為現在的南方朝廷就是百廢待興,隻要處理好了眼前的事,再將北方蒙古人也解決了,那麽他就是名流千古的一代帝王雄主。
在這種情況下,洪老侯爺對他的態度,就讓他感覺到了不舒服。
不過洪老侯爺也沒有讓興帝失望,隻是沉默了一會之後,就點頭同意了興帝的謀劃。
畢竟洪老侯爺也不是一般人物,他雖然不應該如此對待冷鋒,但是他更明白洪家的根基已經和朝廷深度捆綁到了一起。
可以說,洪家和朝廷之間絕對是一損俱損的關係。
之所以沒有想過一榮俱榮,那是洪老侯爺明白,有的時候人是可以共患難,但是很難做到同富貴的。
更何況對方還是皇室呢!
皇室,特別是帝王,最怕的不是你有多麽的不堪,而是你功高蓋主。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洪家早就步入嶽帥的後塵。
這一天,冷鋒離開了京城。
不過,京城之中還流傳著關於他的故事。
畢竟,再怎麽說,像冷鋒這樣的人,在整個南方朝廷的曆史上也是僅此一位。
和來時的陣容差不多,冷鋒的身邊跟著幾十名隨行人員。
這些人之前在冷鋒離開京城的幾天時間內,並沒有跟隨冷鋒同行,畢竟他們不是官方人員,而那時冷鋒已經是朝廷的欽差大臣。
以欽差大人的權力,身邊安排一些自己人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但是如果拉上一支自己的私人護衛武裝,不僅僅是身份上說不過去,那也是明晃晃的打朝廷的臉。
畢竟連欽差大人的安全,都要由他自己來解決,那麽朝廷不是廢物,那還能是什麽。
冷鋒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當時隻是帶了兩名隨從。
和冷鋒當初來京城時的情況不同,這一次倒是有不少人為他送行。
其中一些人是冷鋒的舊識,有黃明禮和黃家的等人,還有薑遠誌這位名義上的老師。
除此之外,還有慕名而來的一些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是真正認可冷鋒的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也有幾十位。
不過這些人中,冷鋒認識的不多。但是冷鋒卻對他們表達了足夠的敬意,和這些人拱手告別。
至此,冷鋒終於在讀書人的圈子之,收獲了屬於他自己的名聲。
“臨安望臨江,雲海天涯兩渺茫。今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日送歸燈火冷,城關,墜淚諸公皆莫逆!”
日落之時,冷兒一行人縱馬離開了京城北門,隻留下一首詩詞傳入眾人的耳中。
這是一首冷鋒搬運至他那個時代的詞,不過有些地方已經被他換成了今日的應景之作。
看著冷鋒漸漸遠去的身影,體會著他留下的又一道經典詩詞,眾人的心中可謂的感慨不已。
黃明禮是知道冷鋒的打算,所以他並沒有什麽不舍和遺憾。
其他人就不同了,他們不知道冷鋒到底想要的是什麽,所以對於冷鋒這次離京,是有著一種傷春悲秋之感。
雖然是炎炎夏日,但是有些人的內心卻很淒涼的。
特別是那些讀書人,他們對於冷鋒那種風骨是折服的,特別是冷鋒在離京城時留下的這首道別詞,更是讓他們深感欽佩。
在城樓之上,也站著兩人,不過他們並沒有下來與冷鋒相見。
這兩人正是洪家的洪剛和洪星瑤,對於不久之前在家門口發生的事情,他們兩人也是全程見證者。
黃老將軍更是被興帝親自下旨,終身禁足在黃府,除非是老死,不然的話別想離開黃府一步。
這還是興帝為了彰顯他對於黃代一門忠烈的大義,不然的話,黃家所受到的處罰還要重。
冷鋒並沒有去和黃家道別,畢竟在這種情況下,說什麽都沒有意義。
不過冷鋒還是給黃家去了一封書信,並且送上了一些禮物。
畢竟黃老太爺和冷鋒之間也算是一種忘年交了,這時候雖然大家都是自身難保,但是相互之間的心意必須送到。
對於冷鋒的情況,黃家人也知道,雖然他們不明白冷鋒這一次為什麽又犯傻了,放著一個正四品的官職不要,偏偏要了一個七品縣令。
不過他們也不是冷鋒什麽,而且對於冷鋒前一段時間所做的事也很清楚,知道冷鋒哪怕就是一個正四品的官員,在京城也會被那幫子人給玩死。
反而這個七品縣令,對於冷鋒目前的處境來說,倒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畢竟臨江城那是冷家的地盤,在那裏冷鋒反而更加安全一些。
隨著這一次九王爺的叛亂之後,京城的整個格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潮起潮落,有的人被浪頭吞沒了,有的人則是站到了浪頭之上。不過這裏麵的最大贏家,反而成了興帝這個差點被幹掉的皇帝。
這個時候,興帝以為他自己終於是明白了天機子和水鏡先生的話,果然是避過這一劫難之後,他迎來了新的轉機。
現在的朝廷局勢,已經被他完全掌控在手中了。
興帝從來沒有像現在樣舒爽,雖然隻是幾天的時間,他就可以感覺到,自己在朝廷之中說話的份量。
以前他雖然是皇帝,但是在朝廷上提出的一些意見,總會遭到各種各樣的反對。
哪怕是他要提拔,或者是罷免某位官員,也有人敢於站出來說上兩句讓他不爽的話。
但是這幾天,無論他說什麽,做出什麽決定。下麵的臣子要麽是選擇性耳聾,要麽就是高聲稱讚表示認同。
這就是皇帝權威,讓興帝以為他已經有了成為一代雄主的感覺。
如果這個時候,南方朝廷不是隻存在半壁江山,而且北方雙麵臨著蒙古人的威脅,興帝真的可以覺得他有望開辟一個盛世王朝。
不過現在,興帝那是充滿了幹勁,他認為現在的南方朝廷就是百廢待興,隻要處理好了眼前的事,再將北方蒙古人也解決了,那麽他就是名流千古的一代帝王雄主。
在這種情況下,洪老侯爺對他的態度,就讓他感覺到了不舒服。
不過洪老侯爺也沒有讓興帝失望,隻是沉默了一會之後,就點頭同意了興帝的謀劃。
畢竟洪老侯爺也不是一般人物,他雖然不應該如此對待冷鋒,但是他更明白洪家的根基已經和朝廷深度捆綁到了一起。
可以說,洪家和朝廷之間絕對是一損俱損的關係。
之所以沒有想過一榮俱榮,那是洪老侯爺明白,有的時候人是可以共患難,但是很難做到同富貴的。
更何況對方還是皇室呢!
皇室,特別是帝王,最怕的不是你有多麽的不堪,而是你功高蓋主。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洪家早就步入嶽帥的後塵。
這一天,冷鋒離開了京城。
不過,京城之中還流傳著關於他的故事。
畢竟,再怎麽說,像冷鋒這樣的人,在整個南方朝廷的曆史上也是僅此一位。
和來時的陣容差不多,冷鋒的身邊跟著幾十名隨行人員。
這些人之前在冷鋒離開京城的幾天時間內,並沒有跟隨冷鋒同行,畢竟他們不是官方人員,而那時冷鋒已經是朝廷的欽差大臣。
以欽差大人的權力,身邊安排一些自己人也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但是如果拉上一支自己的私人護衛武裝,不僅僅是身份上說不過去,那也是明晃晃的打朝廷的臉。
畢竟連欽差大人的安全,都要由他自己來解決,那麽朝廷不是廢物,那還能是什麽。
冷鋒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當時隻是帶了兩名隨從。
和冷鋒當初來京城時的情況不同,這一次倒是有不少人為他送行。
其中一些人是冷鋒的舊識,有黃明禮和黃家的等人,還有薑遠誌這位名義上的老師。
除此之外,還有慕名而來的一些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是真正認可冷鋒的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是也有幾十位。
不過這些人中,冷鋒認識的不多。但是冷鋒卻對他們表達了足夠的敬意,和這些人拱手告別。
至此,冷鋒終於在讀書人的圈子之,收獲了屬於他自己的名聲。
“臨安望臨江,雲海天涯兩渺茫。今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日送歸燈火冷,城關,墜淚諸公皆莫逆!”
日落之時,冷兒一行人縱馬離開了京城北門,隻留下一首詩詞傳入眾人的耳中。
這是一首冷鋒搬運至他那個時代的詞,不過有些地方已經被他換成了今日的應景之作。
看著冷鋒漸漸遠去的身影,體會著他留下的又一道經典詩詞,眾人的心中可謂的感慨不已。
黃明禮是知道冷鋒的打算,所以他並沒有什麽不舍和遺憾。
其他人就不同了,他們不知道冷鋒到底想要的是什麽,所以對於冷鋒這次離京,是有著一種傷春悲秋之感。
雖然是炎炎夏日,但是有些人的內心卻很淒涼的。
特別是那些讀書人,他們對於冷鋒那種風骨是折服的,特別是冷鋒在離京城時留下的這首道別詞,更是讓他們深感欽佩。
在城樓之上,也站著兩人,不過他們並沒有下來與冷鋒相見。
這兩人正是洪家的洪剛和洪星瑤,對於不久之前在家門口發生的事情,他們兩人也是全程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