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皇帝故意為之,選擇了這兩種類型的官員作為主審官員。
最終的結果是雙方誰也無法說服自誰,而且以雙方的權限,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後,也無法直接拍板。
最後他們將這個爭論送到了兩位主考官那裏,禮部尚書和清照大學士看到這兩份試卷之後,和那兩位主審官員一樣,雙方的意見也發生了分歧。
說實話,清照大學士是能夠認出冷鋒的試卷的。但是從始至終,她都沒有故意的關注過冷鋒的試卷。
對於冷鋒,清照大學士是很有信心的。
雖然黃詩詩是她最中意的弟子,而且也跟隨他學習了很長時間,但是清照大學士覺得黃詩詩比起冷鋒來說,還是有所不如的。
不是說冷鋒才學就一定比黃詩詩高深,而是在才氣方麵,也就是所謂的寫文章的靈感,冷鋒的表現一向都是讓人驚歎的。
其實清照大學士並不知道,冷鋒所謂的靈感,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
對於黃詩詩那邊的幾位女子,並沒有和這些士子們放在一比較,她們是最後單獨的排列出的一個榜單。
畢竟這個時代的女子從政十分罕見,能夠讓她們參加大朝試,就已經算是巨大的進步了。
女子參加科舉,就算是名列榜單,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直接出仕為官。而是像清照大學士那樣,主要從事學術和政策方麵的研究。
清照大學和那位同樣作為主考官的禮部尚書,他們也是屬於兩個不同的陣營。
禮部尚書自然是支持那位王大人的,而清朝大學士支持的是那位李大人。
於是到了兩位主考官這裏,再次出現了之前的那一幕,誰也無法說服誰。
於是最終的結論就是將這份爭議呈報於皇帝陛下,由皇帝最終決定。
當興帝看到報上來的這些試卷,以及等地排名之後,他並沒有說什麽。隻不過是臉上流露出一絲感興趣的神色,將那兩份有爭議的策論拿了過來,當著所有考官的麵就仔細的看了起來。
拋開皇帝的這層身份不說,興帝在文化這方麵的造詣還是很深的。
以純粹的純文學功底來看,如果要讓他參加科舉考試,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無法獲得前三甲,但是考一個進士及第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一個皇帝能夠擁有此等文學功底,就足以說明他年輕時也是一位好學之人。
當然,這與皇家所擁有的資源也密不可分。再加上作為皇帝這些年來的底蘊和經驗積累,興帝的鑒賞能力,比他自身的文學水平要強出數倍不止。
這就好像後世的一些評論專家,比如說在鑒賞和評析某部經典文學巨著的時候,他們可以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要讓他們親自寫一本出來,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由於連續幾天下來高強度的工作,這些評審官們此刻也是一臉疲憊。
畢竟要從這麽多篇的試卷當中不停的篩選,還要寫上自己的點評意見,這個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在這期間,他們無法離開這皇宮大殿一步。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之外,他們都處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當中。
雖然有一部分人存在著私心,甚至在這之前,早就已經和某些人進行了私下的溝通交流,但是他們也要表現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當然,需要他們照顧的也隻是其中的少部分而已,對於大部分的士子們的答卷,還是要認真對待的。
畢竟在他們的頭上還有兩層大山壓著,如果偶爾出現一點小失誤,那還能說得過去。
但是如果出現大的失誤,甚至錯誤,或者是看出他們是明顯故意為之,那麽就是重罪。
可以說,每年的評審大朝試的試卷,都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做的好的話,會得到皇帝的嘉獎,而且參加大朝試的評審工作也能夠彰顯出皇帝對他們的重視。
同時,參加評審試卷的這些官員,都會被某些別有用心人的拉攏。但是一旦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得罪了某些人,那麽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所以,但凡能夠參加大朝試評審工作的官員,無一不是兢兢業業,盡量保證自己經手的試卷不出錯。
當然,在規則允許的範圍之內,他們可以適當的照顧一下某些人的卷子。
不過對於那些表現突出,或者是排名靠前的卷子,還是要慎重對待的。就是他們想要從中照顧一下,也要注意影響,必須有能夠說的過去的理由。
比如說現在興帝手中所拿著兩張策論試卷,就是屬於這樣的情況。
按照王大人一方的說法,就是這張試卷在答題的格式上存在著一些問題,當然這種問題也不能夠算多大的事。不過放在大朝試這種環境之下,一點點小瑕疵都是不應該存在的,隻要存在,那麽就無法獲得甲上的資格。
這就是光明正大的利用規則行使自己的權力,哪怕就是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那是他們的眼光問題,與個人立場無關。
而李大人指出的那張試卷,雖然看上去沒有瑕疵,但是太過中規中矩,可以說是毫無亮點。
這樣的試卷如果都能夠評為甲上,那麽能夠被評為甲上的策論試卷,應該是一抓一大把。
興帝對於兩人的看法,並沒有說什麽,就是他在觀看這兩份試卷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也是沒有什麽變化。
其他人很難通過興帝的表情看出什麽端倪,雙方都在緊張的等待著興帝的最終結論。
在這種場合之下,哪怕是這些評審官員已經非常疲乏了,但是他們的內心依然都在懸著。
畢竟這兩份試卷雖然與他們關係不大,但是也能夠證明他們在這段時間的勞動成果。
但是作為主審官之一的那位王大人,所承受的壓力就比其他人大了許多。畢竟這份卷子是他力薦的,其實王大人心中有數,他所攻擊的那份試卷,所指出來的那點點小問題,根本就是瑕不掩瑜。
最終的結果是雙方誰也無法說服自誰,而且以雙方的權限,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後,也無法直接拍板。
最後他們將這個爭論送到了兩位主考官那裏,禮部尚書和清照大學士看到這兩份試卷之後,和那兩位主審官員一樣,雙方的意見也發生了分歧。
說實話,清照大學士是能夠認出冷鋒的試卷的。但是從始至終,她都沒有故意的關注過冷鋒的試卷。
對於冷鋒,清照大學士是很有信心的。
雖然黃詩詩是她最中意的弟子,而且也跟隨他學習了很長時間,但是清照大學士覺得黃詩詩比起冷鋒來說,還是有所不如的。
不是說冷鋒才學就一定比黃詩詩高深,而是在才氣方麵,也就是所謂的寫文章的靈感,冷鋒的表現一向都是讓人驚歎的。
其實清照大學士並不知道,冷鋒所謂的靈感,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
對於黃詩詩那邊的幾位女子,並沒有和這些士子們放在一比較,她們是最後單獨的排列出的一個榜單。
畢竟這個時代的女子從政十分罕見,能夠讓她們參加大朝試,就已經算是巨大的進步了。
女子參加科舉,就算是名列榜單,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直接出仕為官。而是像清照大學士那樣,主要從事學術和政策方麵的研究。
清照大學和那位同樣作為主考官的禮部尚書,他們也是屬於兩個不同的陣營。
禮部尚書自然是支持那位王大人的,而清朝大學士支持的是那位李大人。
於是到了兩位主考官這裏,再次出現了之前的那一幕,誰也無法說服誰。
於是最終的結論就是將這份爭議呈報於皇帝陛下,由皇帝最終決定。
當興帝看到報上來的這些試卷,以及等地排名之後,他並沒有說什麽。隻不過是臉上流露出一絲感興趣的神色,將那兩份有爭議的策論拿了過來,當著所有考官的麵就仔細的看了起來。
拋開皇帝的這層身份不說,興帝在文化這方麵的造詣還是很深的。
以純粹的純文學功底來看,如果要讓他參加科舉考試,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無法獲得前三甲,但是考一個進士及第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一個皇帝能夠擁有此等文學功底,就足以說明他年輕時也是一位好學之人。
當然,這與皇家所擁有的資源也密不可分。再加上作為皇帝這些年來的底蘊和經驗積累,興帝的鑒賞能力,比他自身的文學水平要強出數倍不止。
這就好像後世的一些評論專家,比如說在鑒賞和評析某部經典文學巨著的時候,他們可以分析的頭頭是道。但是要讓他們親自寫一本出來,那是絕對辦不到的。
由於連續幾天下來高強度的工作,這些評審官們此刻也是一臉疲憊。
畢竟要從這麽多篇的試卷當中不停的篩選,還要寫上自己的點評意見,這個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在這期間,他們無法離開這皇宮大殿一步。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之外,他們都處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當中。
雖然有一部分人存在著私心,甚至在這之前,早就已經和某些人進行了私下的溝通交流,但是他們也要表現出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當然,需要他們照顧的也隻是其中的少部分而已,對於大部分的士子們的答卷,還是要認真對待的。
畢竟在他們的頭上還有兩層大山壓著,如果偶爾出現一點小失誤,那還能說得過去。
但是如果出現大的失誤,甚至錯誤,或者是看出他們是明顯故意為之,那麽就是重罪。
可以說,每年的評審大朝試的試卷,都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做的好的話,會得到皇帝的嘉獎,而且參加大朝試的評審工作也能夠彰顯出皇帝對他們的重視。
同時,參加評審試卷的這些官員,都會被某些別有用心人的拉攏。但是一旦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得罪了某些人,那麽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所以,但凡能夠參加大朝試評審工作的官員,無一不是兢兢業業,盡量保證自己經手的試卷不出錯。
當然,在規則允許的範圍之內,他們可以適當的照顧一下某些人的卷子。
不過對於那些表現突出,或者是排名靠前的卷子,還是要慎重對待的。就是他們想要從中照顧一下,也要注意影響,必須有能夠說的過去的理由。
比如說現在興帝手中所拿著兩張策論試卷,就是屬於這樣的情況。
按照王大人一方的說法,就是這張試卷在答題的格式上存在著一些問題,當然這種問題也不能夠算多大的事。不過放在大朝試這種環境之下,一點點小瑕疵都是不應該存在的,隻要存在,那麽就無法獲得甲上的資格。
這就是光明正大的利用規則行使自己的權力,哪怕就是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那是他們的眼光問題,與個人立場無關。
而李大人指出的那張試卷,雖然看上去沒有瑕疵,但是太過中規中矩,可以說是毫無亮點。
這樣的試卷如果都能夠評為甲上,那麽能夠被評為甲上的策論試卷,應該是一抓一大把。
興帝對於兩人的看法,並沒有說什麽,就是他在觀看這兩份試卷的時候,臉上的表情也是沒有什麽變化。
其他人很難通過興帝的表情看出什麽端倪,雙方都在緊張的等待著興帝的最終結論。
在這種場合之下,哪怕是這些評審官員已經非常疲乏了,但是他們的內心依然都在懸著。
畢竟這兩份試卷雖然與他們關係不大,但是也能夠證明他們在這段時間的勞動成果。
但是作為主審官之一的那位王大人,所承受的壓力就比其他人大了許多。畢竟這份卷子是他力薦的,其實王大人心中有數,他所攻擊的那份試卷,所指出來的那點點小問題,根本就是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