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權貴來說,他們也不在乎是否在大朝試中排名在前,他們所求的也隻是一個正式的名份布局。
這就和後世的編製一樣,隻要入了係統,就等於是拿到了通行證。那些有關係的人,就可以動用他們的關係,讓他們的子弟在短時間之內就快速晉級。
而那些沒有關係人的,就算是在考試之時排名靠前又如何,若幹年後還不是要成為這權貴子弟的下屬嗎!
如果說興帝看不出其中的貓膩,那麽他這個皇帝也就別幹了。但是這已經成為整個官場的共識,就算他是皇帝,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也是心餘而力不足。
畢竟南方朝廷就是靠著這些豪門權貴支撐起來的,如果將這些豪門權貴全都得罪了,就算他是皇帝,也壓不住場子。
這也是為什麽興帝想要破局的原因,作為一國之君,當然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半國之君。興帝也想像秦皇漢武那樣,能夠一言九鼎,天子一怒四海震動。
興帝這些年也培養了一批官員,不過這批官員真正成長起來並不多。
且其中一些人已經在那些豪門權貴的壓製之下,要麽是沉淪了,要麽就是和他們同流合汙了。
真正一心為興帝做事的人,也沒有多少。
這個時候冷鋒這樣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出現了,雖然他隻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卻能起到將水攪渾的能力。
興帝看重冷鋒的並不僅僅是他的才華,而是他的能力。
這個能力和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不一樣,並不需要他有能夠和那些朝廷在官場上一較高下,而是冷鋒現在所擁有的那些產業,能夠引動那些豪門權貴爭相下場。
而且冷鋒在和楊家的前期鬥爭之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已經足以證明他的價值。
冷鋒能夠麵對楊家三代和二代人物的打壓之下,不僅僅沒有被壓製住,反而讓楊家人吃了苦頭,那麽就說明冷鋒這個人還是兩把刷子的。
除了興帝自己的判斷之外,還有在興帝背後那位神秘的水鏡先生給的建議。
其他的人興帝可以不相信,但是這位水鏡先生卻不得不讓興帝相信。畢竟興帝能夠坐上現在這個位置,可以說這位水鏡先生居功甚偉。
而且他也知道這位水鏡先生和皇族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在整個皇族之中,這位水鏡先生隻會聽自己這位皇帝的命令。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興帝才會在幾個月之前,就動起來讓冷鋒進京的心思。
不過那時正好是朝廷組建水師新軍之際,當時的欽差大人帶著皇帝的密旨前來臨江城,目的就是借此機會查看冷鋒的態度。
當時興帝雖然有了這個心思,不過卻並沒有多麽強烈的欲望,一定要讓冷鋒進京。
幾個月下來,已經發生了很多事情,讓興帝的一些計劃也發生的改變。同時,對於冷鋒的能力,也讓興帝看的更清楚了。
特別在經曆了蒙古人南下的事件之後,興帝從來沒有感覺到這般緊迫。就算蒙古人的南下計謀失敗了,但是他們展現出來的戰鬥力,也讓朝廷倍感壓力。
戰爭打的就是錢,本來南方朝廷的軍費支出就已經捉襟見肘了,一場大型的戰事下來,已經讓國庫之中空虛到底。
如果這個時候蒙古人再發動一場戰爭,以南方朝廷的家底,根本無法支持這麽龐大的軍費開銷。
興帝也清楚,南方朝廷的經費之所以如此緊張,不是朝廷真的沒有錢,而是這些錢都進了那些豪門權貴的口袋之中。
之前打壓楊家的時候,可是讓他們狠狠的出一口血,當時楊家拿出來的錢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朝廷的資金壓力。
正是因為如此,興帝這才看到了從哪裏搞錢最快。
隻要能夠將這些豪門權貴滅掉一兩個,絕對可以將空虛的車庫充實起來。
不過要想對這些豪門權貴動手,總得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才是,而且不要以雷霆之勢。不然的話,以這些豪門權貴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肯定是無法取得預想中的效果。
而冷鋒就是這樣一個導火索,隻要他們對冷鋒動手,那麽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以六扇門這些年來在京城掌握的情報,要想找到這些豪門權貴的罪證的並不難。
難的就是看興帝這邊的決心和行動能力,隻要能夠將罪證做死,並且在所人都沒有反應過來前,就將這件事情辦成了,無論是誰想要插手都已經晚了。
在大朝試結束之後,興帝並沒有第一時間去關注本次大朝試的情況,甚至他連冷鋒的試卷都沒有去查看。
畢竟興帝是知道冷鋒的水準的,就算是冷鋒發揮失常,入榜也是沒有問題的。
在大朝試沒有揭榜的這幾天,興帝除了正常上朝之外,其他時間並沒有接見其他臣子。
然而興帝越是表現的這般淡定,越讓那些想要在大朝試中做點手腳的人感到不明所以。
如果興帝表明態度警告他們一番的話,這些人還能夠心中有點數。畢竟這都是以往的慣例,大家收到了興帝的態度之後,就會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麽做了。
隻要不越過興帝的底線,那麽就不會有什麽問題。
可是現在興帝的態度模糊,甚至是沒有針對這事發表任何看法,這說讓他們覺得不好下手了。
不過這些豪門權貴在南方朝廷的根基不是一般的深,他們也許會忌憚皇帝的權威,但是在這麽多年來形成的慣例情況下,他們早已經認為了這是大家都應該遵守的潛規則。
至於皇帝那邊,隻要他們按照以往的套路來做就行,就算事後出了點問題,他們也認為能夠化解掉。
其實這一切都是興帝的布局,他就是故意不過問此事,讓那些人好好的表演。
這一招就叫欲想使人滅亡,就得先讓他們瘋狂。
冷鋒對於興帝的布局並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皇帝肯定會拿這次的大朝試做文章。
不過就是他也沒有想到,興帝這一次的文章竟然做的這麽大。
這就和後世的編製一樣,隻要入了係統,就等於是拿到了通行證。那些有關係的人,就可以動用他們的關係,讓他們的子弟在短時間之內就快速晉級。
而那些沒有關係人的,就算是在考試之時排名靠前又如何,若幹年後還不是要成為這權貴子弟的下屬嗎!
如果說興帝看不出其中的貓膩,那麽他這個皇帝也就別幹了。但是這已經成為整個官場的共識,就算他是皇帝,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也是心餘而力不足。
畢竟南方朝廷就是靠著這些豪門權貴支撐起來的,如果將這些豪門權貴全都得罪了,就算他是皇帝,也壓不住場子。
這也是為什麽興帝想要破局的原因,作為一國之君,當然更準確的來說,應該是半國之君。興帝也想像秦皇漢武那樣,能夠一言九鼎,天子一怒四海震動。
興帝這些年也培養了一批官員,不過這批官員真正成長起來並不多。
且其中一些人已經在那些豪門權貴的壓製之下,要麽是沉淪了,要麽就是和他們同流合汙了。
真正一心為興帝做事的人,也沒有多少。
這個時候冷鋒這樣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出現了,雖然他隻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卻能起到將水攪渾的能力。
興帝看重冷鋒的並不僅僅是他的才華,而是他的能力。
這個能力和朝廷中的那些大臣不一樣,並不需要他有能夠和那些朝廷在官場上一較高下,而是冷鋒現在所擁有的那些產業,能夠引動那些豪門權貴爭相下場。
而且冷鋒在和楊家的前期鬥爭之中,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已經足以證明他的價值。
冷鋒能夠麵對楊家三代和二代人物的打壓之下,不僅僅沒有被壓製住,反而讓楊家人吃了苦頭,那麽就說明冷鋒這個人還是兩把刷子的。
除了興帝自己的判斷之外,還有在興帝背後那位神秘的水鏡先生給的建議。
其他的人興帝可以不相信,但是這位水鏡先生卻不得不讓興帝相信。畢竟興帝能夠坐上現在這個位置,可以說這位水鏡先生居功甚偉。
而且他也知道這位水鏡先生和皇族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在整個皇族之中,這位水鏡先生隻會聽自己這位皇帝的命令。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興帝才會在幾個月之前,就動起來讓冷鋒進京的心思。
不過那時正好是朝廷組建水師新軍之際,當時的欽差大人帶著皇帝的密旨前來臨江城,目的就是借此機會查看冷鋒的態度。
當時興帝雖然有了這個心思,不過卻並沒有多麽強烈的欲望,一定要讓冷鋒進京。
幾個月下來,已經發生了很多事情,讓興帝的一些計劃也發生的改變。同時,對於冷鋒的能力,也讓興帝看的更清楚了。
特別在經曆了蒙古人南下的事件之後,興帝從來沒有感覺到這般緊迫。就算蒙古人的南下計謀失敗了,但是他們展現出來的戰鬥力,也讓朝廷倍感壓力。
戰爭打的就是錢,本來南方朝廷的軍費支出就已經捉襟見肘了,一場大型的戰事下來,已經讓國庫之中空虛到底。
如果這個時候蒙古人再發動一場戰爭,以南方朝廷的家底,根本無法支持這麽龐大的軍費開銷。
興帝也清楚,南方朝廷的經費之所以如此緊張,不是朝廷真的沒有錢,而是這些錢都進了那些豪門權貴的口袋之中。
之前打壓楊家的時候,可是讓他們狠狠的出一口血,當時楊家拿出來的錢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朝廷的資金壓力。
正是因為如此,興帝這才看到了從哪裏搞錢最快。
隻要能夠將這些豪門權貴滅掉一兩個,絕對可以將空虛的車庫充實起來。
不過要想對這些豪門權貴動手,總得有一個正當的理由才是,而且不要以雷霆之勢。不然的話,以這些豪門權貴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肯定是無法取得預想中的效果。
而冷鋒就是這樣一個導火索,隻要他們對冷鋒動手,那麽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以六扇門這些年來在京城掌握的情報,要想找到這些豪門權貴的罪證的並不難。
難的就是看興帝這邊的決心和行動能力,隻要能夠將罪證做死,並且在所人都沒有反應過來前,就將這件事情辦成了,無論是誰想要插手都已經晚了。
在大朝試結束之後,興帝並沒有第一時間去關注本次大朝試的情況,甚至他連冷鋒的試卷都沒有去查看。
畢竟興帝是知道冷鋒的水準的,就算是冷鋒發揮失常,入榜也是沒有問題的。
在大朝試沒有揭榜的這幾天,興帝除了正常上朝之外,其他時間並沒有接見其他臣子。
然而興帝越是表現的這般淡定,越讓那些想要在大朝試中做點手腳的人感到不明所以。
如果興帝表明態度警告他們一番的話,這些人還能夠心中有點數。畢竟這都是以往的慣例,大家收到了興帝的態度之後,就會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麽做了。
隻要不越過興帝的底線,那麽就不會有什麽問題。
可是現在興帝的態度模糊,甚至是沒有針對這事發表任何看法,這說讓他們覺得不好下手了。
不過這些豪門權貴在南方朝廷的根基不是一般的深,他們也許會忌憚皇帝的權威,但是在這麽多年來形成的慣例情況下,他們早已經認為了這是大家都應該遵守的潛規則。
至於皇帝那邊,隻要他們按照以往的套路來做就行,就算事後出了點問題,他們也認為能夠化解掉。
其實這一切都是興帝的布局,他就是故意不過問此事,讓那些人好好的表演。
這一招就叫欲想使人滅亡,就得先讓他們瘋狂。
冷鋒對於興帝的布局並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皇帝肯定會拿這次的大朝試做文章。
不過就是他也沒有想到,興帝這一次的文章竟然做的這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