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正常的科學考試難度比起這一次還要艱苦,而且所麵臨的競爭更加激烈。畢竟正常的科舉,那是麵對全天下的所有才子,並沒有任何的限製。不像這一次,全部都是還未加冠的少年。
皇帝略加思索之後,提筆在紙上畫了起來。將之前對於冷鋒的一切評價給劃掉,隻保留了從七品三個字。
“好,朕就給你個機會,授予冷鋒從七品官銜,無任何官職!”
“臣,必將不負陛下厚望!”
冷鋒沒有想到皇帝陛下答應的竟然是這麽痛快,本以為皇帝會對他有意見的。畢竟皇帝都是金口玉言,想要讓他更改意見那是要冒著極大的風險。
不過一來因為今天皇帝陛下心情愉快,二來是因為冷鋒之前的表現的確讓皇帝有些失望。對於皇帝來說,冷鋒即然不在三甲之列,那麽再給他一年的時間也未嚐不可。
雖然皇帝陛下渴望人才,但是多他冷鋒一個也不多,少他冷鋒一個也不少。
“爾等當中還有誰和冷鋒一樣,趁早說出來,朕都給你們一個機會。”
皇帝本來想繼續宣布接下來的安排下,但是看到剛剛退到一邊的冷鋒,不知怎的心下忽然升起一個念頭。想看看這批學子當中,是否還有人和冷鋒一樣頭鐵的。
“學生諸葛隆中願和冷鋒一樣,重整旗鼓來年再戰!”皇帝陛下話音剛落之後,諸葛隆中就從人群當中跨步而出。
“還有其他人嗎?”皇帝的臉色很平靜,看不出喜怒。
在皇帝陛下問出這句話之後,一直過去了好幾息的時間,都無人應答。
“好,少年人就應該有銳氣,朕既然同意了冷鋒的請求。那麽諸葛隆中,朕也同樣給你一個機會,爾和冷鋒同樣賜予七品官銜,無官職!”
除了冷鋒和諸葛隆中這兩個以外,其他八人都欣然接受了皇帝的安排,幾乎都是從七品的文散官。
從此以後,大家的人生機遇就徹底拉開了距離。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畢竟有官職在身,而且又能時常親近在皇帝身邊,對於這些少年人來說,這就是開了掛的人生。
其他人不明白,冷鋒和諸葛隆中到底是腦子抽風了,還是哪裏出了問題。即使沒有進入前三甲,也不應該如此自暴自棄才是。
雖然冷鋒和諸葛隆中說的好聽,但是他們可不認為冷鋒和諸葛隆中能夠在第二年的科舉當中位列三甲。就算皇帝陛下格外開恩,讓他們兩人跳過了其他測試,直接參加殿試,但是那時要麵對的可不僅僅是這些少年天才,而是那些真正的飽讀詩書之人。
這就好像是再天才的中學生,與大學生相比,都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這裏既有對於知識的積累,也有人生的閱曆,年齡方麵絕對是一個短板,就是再天才也無法跨越這個鴻溝。
為何當今陛下要選擇特開恩科,專門針對這些少年人的原因。就是如果把這些少年人放到正常的科舉考試當中進行選拔的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將不會有出線的機會。
不過他們就是想破腦袋,也不知道冷鋒和諸葛隆中為何如此有信心敢這麽做。在他們看來,如果在明年的科舉考試當中,冷鋒和諸葛隆中不能夠位列三甲的話,皇帝陛下絕對不會輕饒他們。
可是誰又能知道,明年的今天會發生什麽事情。蒙古人的大軍一旦南下,臨安城能否保得住都難說。
冷鋒要爭取的就是這一年的發展時間,諸葛隆中雖然看的不像冷鋒這麽透徹,但他也知道,當今的天下局勢必不能維持久也,分崩離析也許隻在朝夕之間。
等此次朝會結束之後,那先在外麵翹首以盼的眾多落榜書生,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眾人一個個表情很激動,似乎他們比起那麵聖的十人還要緊張。
雖然這一次的結果沒有以皇榜的形式張貼出去,但是冷鋒等人剛剛走出金鑾大殿不久,裏麵的消息就在外麵傳播開來。
很多人對於這個結果都深感意外,畢竟之前唿聲最高的可是冷鋒,但是現在冷鋒竟然沒有進入前三甲。最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就是何白路,由於此人平時比較低調,再加上他的名氣幾乎隻是在本路流傳,外麵的人知道何白路的很少。
就算這次來到京都之後,何白路也是深入簡出,麵對文家兄弟的挑釁,他都能置之不理。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的人,沒想到卻摘取了此次的桂冠。
皇帝身邊的中書舍人,未來那可是有很大機會位列一品的。從曆代的中書舍人來看,隻要是跟隨過皇帝的人,最終都能成為朝廷元老重臣。甚至在本朝之中,有好幾位中書舍人都做到宰相之位。
就是當今天的內閣首輔楊宏泰,之所以能夠達到那個位置,主要原因就是他做過先皇的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需要中書舍人的。一般情況下,中書舍人隻是在六部之中從事文書的工作。而皇帝身邊的中書舍人,可是和普通的中書舍人完全不同,那是相當於領導身邊的大秘。
何白路能夠做到這個位置,那麽在其他人看來,已經等於是一隻腳邁入了朝廷高層之列。
至於文家兄弟,他們雖然沒有何白路的位置重要,但那也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能夠經常與皇帝陛下打交道。
除了前三甲之外,其他幾人位置也很重要。雖然官銜都是從七品,但是對比往年進士及第的人來說,他們的起點算是高的了。朝廷正式官員從一品到九品,正常的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幾乎都是從九品做起。
隻有少部分有關係的人,或者是才華絕對出眾才能從七品官做起。至於像何白路這樣上來就是五品官員的,不是說沒有出現過,而且在整個大宋朝的曆史上絕對不超一手之數。
而且那些人可不是何白路這種少年,他們都是做過一段時間的舉人,而後才進士及第。
甚至很多中了科舉的人,許多年後才謀到一官半職。
皇帝略加思索之後,提筆在紙上畫了起來。將之前對於冷鋒的一切評價給劃掉,隻保留了從七品三個字。
“好,朕就給你個機會,授予冷鋒從七品官銜,無任何官職!”
“臣,必將不負陛下厚望!”
冷鋒沒有想到皇帝陛下答應的竟然是這麽痛快,本以為皇帝會對他有意見的。畢竟皇帝都是金口玉言,想要讓他更改意見那是要冒著極大的風險。
不過一來因為今天皇帝陛下心情愉快,二來是因為冷鋒之前的表現的確讓皇帝有些失望。對於皇帝來說,冷鋒即然不在三甲之列,那麽再給他一年的時間也未嚐不可。
雖然皇帝陛下渴望人才,但是多他冷鋒一個也不多,少他冷鋒一個也不少。
“爾等當中還有誰和冷鋒一樣,趁早說出來,朕都給你們一個機會。”
皇帝本來想繼續宣布接下來的安排下,但是看到剛剛退到一邊的冷鋒,不知怎的心下忽然升起一個念頭。想看看這批學子當中,是否還有人和冷鋒一樣頭鐵的。
“學生諸葛隆中願和冷鋒一樣,重整旗鼓來年再戰!”皇帝陛下話音剛落之後,諸葛隆中就從人群當中跨步而出。
“還有其他人嗎?”皇帝的臉色很平靜,看不出喜怒。
在皇帝陛下問出這句話之後,一直過去了好幾息的時間,都無人應答。
“好,少年人就應該有銳氣,朕既然同意了冷鋒的請求。那麽諸葛隆中,朕也同樣給你一個機會,爾和冷鋒同樣賜予七品官銜,無官職!”
除了冷鋒和諸葛隆中這兩個以外,其他八人都欣然接受了皇帝的安排,幾乎都是從七品的文散官。
從此以後,大家的人生機遇就徹底拉開了距離。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畢竟有官職在身,而且又能時常親近在皇帝身邊,對於這些少年人來說,這就是開了掛的人生。
其他人不明白,冷鋒和諸葛隆中到底是腦子抽風了,還是哪裏出了問題。即使沒有進入前三甲,也不應該如此自暴自棄才是。
雖然冷鋒和諸葛隆中說的好聽,但是他們可不認為冷鋒和諸葛隆中能夠在第二年的科舉當中位列三甲。就算皇帝陛下格外開恩,讓他們兩人跳過了其他測試,直接參加殿試,但是那時要麵對的可不僅僅是這些少年天才,而是那些真正的飽讀詩書之人。
這就好像是再天才的中學生,與大學生相比,都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這裏既有對於知識的積累,也有人生的閱曆,年齡方麵絕對是一個短板,就是再天才也無法跨越這個鴻溝。
為何當今陛下要選擇特開恩科,專門針對這些少年人的原因。就是如果把這些少年人放到正常的科舉考試當中進行選拔的話,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將不會有出線的機會。
不過他們就是想破腦袋,也不知道冷鋒和諸葛隆中為何如此有信心敢這麽做。在他們看來,如果在明年的科舉考試當中,冷鋒和諸葛隆中不能夠位列三甲的話,皇帝陛下絕對不會輕饒他們。
可是誰又能知道,明年的今天會發生什麽事情。蒙古人的大軍一旦南下,臨安城能否保得住都難說。
冷鋒要爭取的就是這一年的發展時間,諸葛隆中雖然看的不像冷鋒這麽透徹,但他也知道,當今的天下局勢必不能維持久也,分崩離析也許隻在朝夕之間。
等此次朝會結束之後,那先在外麵翹首以盼的眾多落榜書生,以及與之相關聯的眾人一個個表情很激動,似乎他們比起那麵聖的十人還要緊張。
雖然這一次的結果沒有以皇榜的形式張貼出去,但是冷鋒等人剛剛走出金鑾大殿不久,裏麵的消息就在外麵傳播開來。
很多人對於這個結果都深感意外,畢竟之前唿聲最高的可是冷鋒,但是現在冷鋒竟然沒有進入前三甲。最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就是何白路,由於此人平時比較低調,再加上他的名氣幾乎隻是在本路流傳,外麵的人知道何白路的很少。
就算這次來到京都之後,何白路也是深入簡出,麵對文家兄弟的挑釁,他都能置之不理。就是這樣一個低調的人,沒想到卻摘取了此次的桂冠。
皇帝身邊的中書舍人,未來那可是有很大機會位列一品的。從曆代的中書舍人來看,隻要是跟隨過皇帝的人,最終都能成為朝廷元老重臣。甚至在本朝之中,有好幾位中書舍人都做到宰相之位。
就是當今天的內閣首輔楊宏泰,之所以能夠達到那個位置,主要原因就是他做過先皇的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勝任的,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皇帝都需要中書舍人的。一般情況下,中書舍人隻是在六部之中從事文書的工作。而皇帝身邊的中書舍人,可是和普通的中書舍人完全不同,那是相當於領導身邊的大秘。
何白路能夠做到這個位置,那麽在其他人看來,已經等於是一隻腳邁入了朝廷高層之列。
至於文家兄弟,他們雖然沒有何白路的位置重要,但那也是皇帝身邊的近臣,能夠經常與皇帝陛下打交道。
除了前三甲之外,其他幾人位置也很重要。雖然官銜都是從七品,但是對比往年進士及第的人來說,他們的起點算是高的了。朝廷正式官員從一品到九品,正常的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幾乎都是從九品做起。
隻有少部分有關係的人,或者是才華絕對出眾才能從七品官做起。至於像何白路這樣上來就是五品官員的,不是說沒有出現過,而且在整個大宋朝的曆史上絕對不超一手之數。
而且那些人可不是何白路這種少年,他們都是做過一段時間的舉人,而後才進士及第。
甚至很多中了科舉的人,許多年後才謀到一官半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