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人生,易如反掌
諸天萬界: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作者:小能有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分封大清不是沒弄過,入關之前蟎清因為人口數量的問題采取了以漢製漢的計策,這也是後來三藩的起因。
入關之後,滿清為了嘉獎投效他們,並且付出了巨大努力的軍閥所以冊封了三藩。
可他們畢竟是蟎人,而且三藩雄踞中原,久而久之的三藩就成了尾大不掉的隱患,所以蟎清打算撤藩。
康熙當年為了撤藩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所以他又怎麽可能接受今後還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呢,況且不僅是三藩作為前車之鑒,大明不就是分封的皇室子孫嘛。
於皇室朝堂來說,將其餘子孫留在身邊是可以時刻觀察他們,防止其子嗣後代傳承下去後出現不臣之心。
可是康熙不僅僅是一個皇帝,他更是一個人,隻要是人總歸是有感情的,哪怕心中已經存在著一個占據他大半的人了,對於其他的孩子依舊會照顧。
至於說不讓這些孩子擁有實權,在官場上誰不講究一下人情世故,尤其是麵對著比自己還要大的官時。
而京城,乃至整個天下最大的官莫過於皇帝了。
皇室子孫隻要沒有皇帝的命令,誰都會有所顧慮,甚至會因為他們能夠親近皇帝,主動和他們拉上關係,謀求自己的出路。
久而久之,在潛規則的影響下,權力便開始腐蝕起了他們。
不是哪一個朝代都像大明初年一般的,兄友弟恭在皇室更是少的可憐,尤其蟎清這些深處權力中心的皇子們。
“這不是理由。”
康熙在麵對著方休的質問沉默了許久後才說道。
“這些事情你早就在謀劃了,你打算用這樣的方式來逃避朕的追責嘛!”
雖然方休所說的話在理,可是經過康熙的徹查,發現方休徹底掌握工部的時間比他想象的還要早。試想一下,一個朝堂的重要部門,就這麽不知不覺得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被挖走了,這何嚐不是一種對皇帝的挑釁呢。
“那陛下覺得什麽時候才好,等到大哥將刀架在兒臣的脖子上,等到八弟帶著他的人馬走進皇宮的時候,等到皇宮的禁衛軍不再是保護兒臣,而是要對兒臣圍剿的時候,等到兒臣被萬箭穿心的時候嘛!
陛下覺得兒臣太早了,那怎麽不去問問兒臣的大哥!八弟!他們為何早早的就在謀劃了!
兒臣不願做那唐太宗,可也不遠成為那廢太子!!”
方休的這段話可謂是殺人誅心,口口聲聲稱唿這康熙為陛下,但說到自己的時候卻一口一個兒臣的,其中的割裂感讓此刻的康熙感受到了痛徹心扉的感覺。
甚至列舉出了唐太宗和他疼愛的太子為例,進一步的逼迫著康熙心中的親情。
原本康熙還在用太子早有圖謀不斷的告誡著自己,可是如今方休這麽一說,他也知道方休早年的手段並沒有錯。
正如他當年要將鼇拜處死一般。
無言以對的康熙看著麵對的方休,此刻的方休就像一個赴死之人喊出了多年的艱辛一般,臉上的表情雖然猙獰,但是更多的是舒暢。
直到這一刻康熙才發現原來對於他最疼愛的太子,對於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兒子,自己似乎根本不了解。
不懂他多年來藏拙的用心,不懂他為了自己維護兄弟一再退讓的用心,不懂他走投無路後這才爆發的苦心。
這麽多年了,原來他的太子默默承受了這麽多年啊。
此時康熙在想,若是之前陷害太子的僭越之事,自己沒有那般和稀泥,而是堅定的站在太子身邊,是不是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莫名的,康熙挺拔的腰在方休麵前彎了,麵容也蒼老了不少。
康熙張了張嘴,但什麽都說不出來,他還能說什麽,說這樣的事情為什麽不早點告訴他。
這樣的事情當初的自己就算是知道了也隻會和之前的僭越之事一般,和稀泥的處理了吧。
所以這事錯在太子嗎?還是錯在自己身上?
或許都有吧,也或許都沒有吧。錯就錯在他們是皇家享受著皇家的待遇,卻依舊貪圖著農家的幸福。
康熙雙手撐在書桌上借力站起了身,走到方休身邊時伸出了手,但最終卻隻是替方休扯了扯身上的衣袍。
沒有了來時的鏗鏘有力,離開的康熙更像是一個無助的老頭。
文華殿的大門重新打開,又重新關上了。
在大門緊閉上的那一刻,一臉失望神態的方休麵容陡然一變。
麵色平靜,眼眸中還閃爍著幾分興奮的光彩,嘴角輕抬出一個不易被人察覺的弧度。
殺人嘛,當然是要誅心的啊。
老八他們那麽跳脫,不就是知道康熙舐犢情深嘛,隻要沒有證據指明,康熙在家庭中都是以和稀泥為主。
幼年時的寂寞與缺失,造就了康熙麵對家庭時不能像他在朝堂上一般果決。
這麽多年了,康熙的底線早就被老八他們試探出來了。老八他們能用的計策,沒理由方休傻傻的不去用。
整個天下最大的勢力莫過於康熙的班底了,與其自己緊巴巴的從康熙手底下不斷的扣人組建自己的勢力,與老大,老八他們去抗衡。
還不如緊抓康熙這一條線,借用康熙的班底替自己擺平所有的事情。
當然這個辦法也不是誰都能用的,首先你的有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其次你在皇帝的心中還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性,在著自己的能力也必須出眾。
而一般有著這三點的人也不需要想方休這般,可誰讓方休懶呢,自己組建班底又要人力又要物力的,而且過程中還有可能有人來添亂。
到時候自己不僅要維持表麵功夫,還要想辦法解決來人的刁難,更要杜絕有人借機生事的,就像如今這般。
一個工部就讓方休用了幾年的功夫,若是在拉攏其他的大臣,方休不知道還要付出多少,就像現在的老八,他能拉攏到那麽多的人,除了自己的表麵功夫做的好外。
老九老十在他的背後付出的也不少。
明明是自家的東西,結果要需要自己付出代價讓別人過來幫自己爭,等到手之後還要分給這些人。
就不說老八那個表麵功夫方休就懶得去做了,挖自家的東西讓外人幫自己爭家產方休就做不了。這樣還不如借用康熙的呢。
有著康熙在頭上,誰敢對方休說個不字。
當然這樣做也並非都是好處,至少方休想偷偷做什麽事情是瞞不過康熙的,不過這都無關緊要。因為除了工部的那些手藝人,方休對於其他的官員並不在意。
方休懶歸懶,但也沒忘了他來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是什麽,所以為了能讓自己在有生之年內做到利益最大化,方休也懶得在其他的地方付出了。
方休轉身躺迴了殿內的床榻上,接下來想要出去就得看老八給不給力了,方休可不指望就這麽幾句話的就能夠讓康熙將自己放出去。
他要做的已經做完了,隻需要等著老八慢慢出招就可以,此刻的方休甚至希望老八能夠出手再狠辣一些,因為這樣他捅出來的劍最終都會插在他自己的身上。
唉呀,作為曆史上最受寵的太子之一,人生啊,就是這麽簡單。
別人辛辛苦苦調查籌謀的事情,自己隻需要三兩句話的就能讓掌局者猶豫了。
入關之後,滿清為了嘉獎投效他們,並且付出了巨大努力的軍閥所以冊封了三藩。
可他們畢竟是蟎人,而且三藩雄踞中原,久而久之的三藩就成了尾大不掉的隱患,所以蟎清打算撤藩。
康熙當年為了撤藩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所以他又怎麽可能接受今後還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呢,況且不僅是三藩作為前車之鑒,大明不就是分封的皇室子孫嘛。
於皇室朝堂來說,將其餘子孫留在身邊是可以時刻觀察他們,防止其子嗣後代傳承下去後出現不臣之心。
可是康熙不僅僅是一個皇帝,他更是一個人,隻要是人總歸是有感情的,哪怕心中已經存在著一個占據他大半的人了,對於其他的孩子依舊會照顧。
至於說不讓這些孩子擁有實權,在官場上誰不講究一下人情世故,尤其是麵對著比自己還要大的官時。
而京城,乃至整個天下最大的官莫過於皇帝了。
皇室子孫隻要沒有皇帝的命令,誰都會有所顧慮,甚至會因為他們能夠親近皇帝,主動和他們拉上關係,謀求自己的出路。
久而久之,在潛規則的影響下,權力便開始腐蝕起了他們。
不是哪一個朝代都像大明初年一般的,兄友弟恭在皇室更是少的可憐,尤其蟎清這些深處權力中心的皇子們。
“這不是理由。”
康熙在麵對著方休的質問沉默了許久後才說道。
“這些事情你早就在謀劃了,你打算用這樣的方式來逃避朕的追責嘛!”
雖然方休所說的話在理,可是經過康熙的徹查,發現方休徹底掌握工部的時間比他想象的還要早。試想一下,一個朝堂的重要部門,就這麽不知不覺得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被挖走了,這何嚐不是一種對皇帝的挑釁呢。
“那陛下覺得什麽時候才好,等到大哥將刀架在兒臣的脖子上,等到八弟帶著他的人馬走進皇宮的時候,等到皇宮的禁衛軍不再是保護兒臣,而是要對兒臣圍剿的時候,等到兒臣被萬箭穿心的時候嘛!
陛下覺得兒臣太早了,那怎麽不去問問兒臣的大哥!八弟!他們為何早早的就在謀劃了!
兒臣不願做那唐太宗,可也不遠成為那廢太子!!”
方休的這段話可謂是殺人誅心,口口聲聲稱唿這康熙為陛下,但說到自己的時候卻一口一個兒臣的,其中的割裂感讓此刻的康熙感受到了痛徹心扉的感覺。
甚至列舉出了唐太宗和他疼愛的太子為例,進一步的逼迫著康熙心中的親情。
原本康熙還在用太子早有圖謀不斷的告誡著自己,可是如今方休這麽一說,他也知道方休早年的手段並沒有錯。
正如他當年要將鼇拜處死一般。
無言以對的康熙看著麵對的方休,此刻的方休就像一個赴死之人喊出了多年的艱辛一般,臉上的表情雖然猙獰,但是更多的是舒暢。
直到這一刻康熙才發現原來對於他最疼愛的太子,對於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兒子,自己似乎根本不了解。
不懂他多年來藏拙的用心,不懂他為了自己維護兄弟一再退讓的用心,不懂他走投無路後這才爆發的苦心。
這麽多年了,原來他的太子默默承受了這麽多年啊。
此時康熙在想,若是之前陷害太子的僭越之事,自己沒有那般和稀泥,而是堅定的站在太子身邊,是不是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
莫名的,康熙挺拔的腰在方休麵前彎了,麵容也蒼老了不少。
康熙張了張嘴,但什麽都說不出來,他還能說什麽,說這樣的事情為什麽不早點告訴他。
這樣的事情當初的自己就算是知道了也隻會和之前的僭越之事一般,和稀泥的處理了吧。
所以這事錯在太子嗎?還是錯在自己身上?
或許都有吧,也或許都沒有吧。錯就錯在他們是皇家享受著皇家的待遇,卻依舊貪圖著農家的幸福。
康熙雙手撐在書桌上借力站起了身,走到方休身邊時伸出了手,但最終卻隻是替方休扯了扯身上的衣袍。
沒有了來時的鏗鏘有力,離開的康熙更像是一個無助的老頭。
文華殿的大門重新打開,又重新關上了。
在大門緊閉上的那一刻,一臉失望神態的方休麵容陡然一變。
麵色平靜,眼眸中還閃爍著幾分興奮的光彩,嘴角輕抬出一個不易被人察覺的弧度。
殺人嘛,當然是要誅心的啊。
老八他們那麽跳脫,不就是知道康熙舐犢情深嘛,隻要沒有證據指明,康熙在家庭中都是以和稀泥為主。
幼年時的寂寞與缺失,造就了康熙麵對家庭時不能像他在朝堂上一般果決。
這麽多年了,康熙的底線早就被老八他們試探出來了。老八他們能用的計策,沒理由方休傻傻的不去用。
整個天下最大的勢力莫過於康熙的班底了,與其自己緊巴巴的從康熙手底下不斷的扣人組建自己的勢力,與老大,老八他們去抗衡。
還不如緊抓康熙這一條線,借用康熙的班底替自己擺平所有的事情。
當然這個辦法也不是誰都能用的,首先你的有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其次你在皇帝的心中還有著不可比擬的重要性,在著自己的能力也必須出眾。
而一般有著這三點的人也不需要想方休這般,可誰讓方休懶呢,自己組建班底又要人力又要物力的,而且過程中還有可能有人來添亂。
到時候自己不僅要維持表麵功夫,還要想辦法解決來人的刁難,更要杜絕有人借機生事的,就像如今這般。
一個工部就讓方休用了幾年的功夫,若是在拉攏其他的大臣,方休不知道還要付出多少,就像現在的老八,他能拉攏到那麽多的人,除了自己的表麵功夫做的好外。
老九老十在他的背後付出的也不少。
明明是自家的東西,結果要需要自己付出代價讓別人過來幫自己爭,等到手之後還要分給這些人。
就不說老八那個表麵功夫方休就懶得去做了,挖自家的東西讓外人幫自己爭家產方休就做不了。這樣還不如借用康熙的呢。
有著康熙在頭上,誰敢對方休說個不字。
當然這樣做也並非都是好處,至少方休想偷偷做什麽事情是瞞不過康熙的,不過這都無關緊要。因為除了工部的那些手藝人,方休對於其他的官員並不在意。
方休懶歸懶,但也沒忘了他來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是什麽,所以為了能讓自己在有生之年內做到利益最大化,方休也懶得在其他的地方付出了。
方休轉身躺迴了殿內的床榻上,接下來想要出去就得看老八給不給力了,方休可不指望就這麽幾句話的就能夠讓康熙將自己放出去。
他要做的已經做完了,隻需要等著老八慢慢出招就可以,此刻的方休甚至希望老八能夠出手再狠辣一些,因為這樣他捅出來的劍最終都會插在他自己的身上。
唉呀,作為曆史上最受寵的太子之一,人生啊,就是這麽簡單。
別人辛辛苦苦調查籌謀的事情,自己隻需要三兩句話的就能讓掌局者猶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