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仲懷,你說句話呀
諸天萬界: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作者:小能有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位卿家,關於大遼南下的事情爾等以為該如何處理啊。”
桓王,不,如今應該叫官家了。官家坐在皇位上,向朝臣問詢著大遼似乎又有了小股部隊南下的打算,麵對這種騷擾大宋的官僚們也是煩不勝煩。
你說他們撕毀了盟約吧,他們卻說是大遼內的賊人見大宋富饒私自南下劫掠,因為不是大遼軍中的人,所以也不算撕毀盟約,並且他們也承諾原因出兵剿匪。
可就這一年南下個三五次的速度,要是大遼真的有這麽多的劫匪,那大遼內部早就亂成了一鍋粥了,哪還有功夫來迴應大宋的譴責聲明。
人家大遼就是吃準了大宋不敢在開戰線,想要趁著大宋應付迴鶻和西夏時狠狠的撈上一筆。
而大宋的朝臣們也正如大遼人料想的一樣,絲毫沒有派兵增加遼宋邊疆戍守的情況。
“衛尉寺少卿,你以為如何啊。”
衛尉寺少卿就是方碩的官位,自二十年前,方休因為不滿趙宗全的決策便決定不再登朝了,哪怕到了桓王登基亦是如此。
桓王登基大赦天下時,恩賞了還是舉人的方碩為官,連科考都不用了。外人還以為這是桓王想要緩和皇家和方家的關係。
但是方碩和方休都明白,這是要方家自絕於天下,讓天下的文人都以為皇家是忌憚方家勢大,不得不交好方家,保全自身,不然憑什麽大家都為舉人,你方家的兒子連科考的過場都不走,就可以走馬上任了,而他們這些百姓之子卻要寒窗苦讀多載。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管是放在哪裏都是一樣的。
除此之外,也是讓方家自方休以後逐漸脫離軍中勢力,衛尉寺少卿桓王登基前是正四品的官,但是經過他的改製後已經從正四品變成了一個六品官。
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變化,自然是因為衛尉寺的權利自唐後就逐漸劃分給了工部,久而久之衛尉寺也就成了一個閑職。
趙英策與其說是在問方碩,倒不如說他問的是方碩背後的那個人。
“稟官家,臣濁見,當以雷霆之勢北上大遼,鏟除這些所謂的流寇馬匪,護佑我大宋邊疆百姓,也可昭告天下我大宋威嚴。”
聽了方碩的話,趙英策皺起了眉頭,方休是靠戰場打到現在了,所以他是真的不願意讓方家人再次步入戰場上。
“這與迴鶻西夏的戰事才剛剛了解,實在不宜再起戰事了。”
聽到趙英策拒絕的話,方碩也沒有氣惱,反而笑了起來,雖然早就知道會這樣,但是在親耳聽到了趙英策拒絕後,方碩提著的心也放下了。
趙家父子果然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當初趙宗全怎麽讓西夏有喘息之機的,趙英策如今就怎麽讓大遼輕視大宋,讓方休早些年辛苦打出來的威名蕩然無存了。
聽著趙英策的迴答,百官中的顧廷燁也是失望的閉上了眼,一切都正如方休當初所料。
“官家不起戰事究竟是怕我方家乘勢而起,還是怕勞民傷財!”
方碩的話讓趙英策的原本和煦的麵容頓時陰沉了下來。
“大膽!衛尉寺少卿,朝堂之上豈可信口胡言!”
沈國舅立馬站了出來,指責方碩的狂悖。
麵對沈國舅的叱責,方碩毫不在意,目光緊緊的盯著皇位上的趙英策。
“難道你敢說不是,自你父親開始就不停的針對我方家動手,我父親為何不在登朝你難道不知道!別以為天下就你們趙家人有腦子,我任職衛尉寺少卿不過也是你們的手段罷了。
你們忌憚我方家,怕我方家將你們取而代之,那怎麽沒想過,我父親如果真的想要這個位置,為什麽二十年來沒有登過朝!為什麽你們趙英策還能繼位多年!”
“方少卿!你這是要造反嘛!”
聽著方碩的話,趙英策心中突然湧現出一種不好想法,莫非自己真的欺人太甚,把方家逼急了!
“造反又如何,這一切都是你們趙家逼的,若不是我父親顧及天下百姓早在二十年前就該反了!不過現在也不晚,對付你們這種人,根本不用我父親出手。”
方碩明目張膽的在朝堂上說要造反,這可嚇壞了趙英策,他們父子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好在這個方碩是在朝堂之上狂言的,他還有機會,說不定還能趁機將方家置於萬劫不複之地。
“放肆!來人速速捉拿反賊方碩!”
趙英策一聲令下,沈國舅等人率先響應,紛紛上前想要將方碩抓捕。
方碩在被特招入宮前,一直跟在方休的身邊,身為一個武將出身,方碩向往的自然是和方休一樣在戰場上殺敵。所以從小就被方休打磨著身體和武藝。
若沒有趙英策這麽橫插一腳的,方碩在軍中的成就也是不低的。所以在麵對沈國舅等人時,方碩絲毫不懼。
並且朝堂之上除了沈國舅等人以外就再也沒有人迴應趙英策剛剛說的話了,哪怕是在殿外值守的軍衛,也像沒有聽到趙英策的唿喊一樣,一動不動的守在殿外。
至於朝堂上的諸官早在方碩和沈國舅他們交手時,就退到而來一旁。
方碩畢竟年輕又有著從小打磨的經曆和方休一對一的教導,很快就將沈國舅等人製服。看著許久都未上殿的護衛們,趙英策也察覺出了不對勁。
“方碩,你這是大不敬,若是此刻迷途知返,朕還會念及鎮國公的麵子,對你網開一麵,切莫要一錯再錯了!”
“怎麽!你趙家能從孤兒寡母身上搶了這個位置,我方家為什麽不能將你們拉下馬來!帝王之位,有德者居之,這些年因為你們趙家的糊塗賬,將天下百姓置之不理的,要不是我方家盡心盡力的彌補著,你以為這天下的百姓還能這麽好嘛。
這個位置你們趙家坐不穩了,天下的百姓也不想讓你們坐了!
來人!讓官家退位!”
隨著方碩的一聲令下,剛剛趙英策還唿叫不出的軍衛此刻立馬從殿外湧入,將趙英策團團包圍,看著軍衛身上的血跡,可想而知趙英策的部隊已經魂歸天外了。
沈國舅等人被這些軍衛緝拿,抬頭看去,發現領頭人竟然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人。
“劉銘,你可是我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就算你現在背叛我們跟了他們,他們日後難道就會倚重你嘛,你若現在迷途知返,我還可以請官家饒你一命。”
麵對沈國舅的挑撥離間,方碩根本沒有在意,有些人不到事情的最後一步,根本不清楚他到底是誰的人。
麵對沈國舅的挑撥,劉銘也是冷哼了一聲。
“沈大人說笑了,昔日我是替國公爺守的宮門,今日自當要以小公爺的性命為主,何來背叛一說。”
劉銘正是當年兗王謀反後,趙宗全入宮時給方休通風報信的那名校尉,從始至終他都是方休的人,隻不過當時地位懸殊的太大了,外人沒有將他們聯想到一起罷了。
之後趙宗全等人為了徹底掌控宮中的勢力,所以籠絡了不少仁宗時期的軍衛,這裏麵就包括了劉銘。
不等沈國舅從劉銘的話語中迴過神來,殿外就傳來了嘈雜的馬蹄聲,緊接著是兵馬相互碰撞的聲音,所有人轉頭看向了大殿的門口,想要知道來人是誰,因為這關乎到趙家是否還能坐穩這個位置。
唯有盛家和顧家早已心知肚明,閉眼不再看著慘淡的人畫麵。
看著將領的身影,還不等趙英策高興,就見來人對方碩行禮道:
“小公爺,皇宮已經拿下了,西郊大營也被控製住了,石頭,老甘和老黃他們也已經帶兵來到了城郊,京都已經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了。”
“朱瀚!你怎麽敢的!你是朕提拔上來的!你當初可是背叛了方休的!你怎麽敢的!”
趙英策麵容猙獰的對著來人咆哮道。
當年朱瀚給方休開門的時候,趙宗全等人根本不清楚,莫說他們不清醒,就連當時的趙禎也不清楚,還以為方休是自己殺進來的。
自從那日潛伏成功後,方休原本想將他提拔迴來的,但被朱瀚拒絕了,作為方休親衛中腦子僅次於方休的他,自然看出了方休那時的權勢已經讓皇家人忌憚了。
尤其是趙宗全還是一個外來戶,所以為了方休也為了自己的兄弟們,朱瀚再次潛伏下來了,當日在身旁都是自己人,所以想要隱藏這件事到也不麻煩。
隻能說當時朱瀚料想的不錯,之後趙宗全父子開始打壓方休在朝中的勢力,無意間發現了朱瀚,於是調查了他的背景後將他收入了麾下。
隻不過他們沒有想到,有些人的布局,一布就是十幾二十多年。
眼看身邊的人竟然都是方家的人,趙英策也知道眼下的局勢已經不是他能扭轉的了。趙英策將目光望向了顧廷燁,他現在隻想留著自己的命,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仲懷,仲懷,你說句話呀。仲懷你快說句話呀!”
麵對趙英策的感情牌,顧廷燁已經是緊閉的雙眼不願睜開,若是當初的桓王趙英策,他可能還會站出來說說話,可是他不是,在他登基之後,桓王就已經成了過去式了。
登基後的趙英策幾乎變得和他的父親一樣,外取之心已經消失了,當初那個壯誌淩雲的趙英策也變成了一個總想著攘外必先安內的趙官家。
這些年趙家的操作他也是看在眼裏的,當初半年就能拿下的西夏,硬是被他們拖了這麽久,還隻是一個堅持的局麵,甚至為了和西夏緩和關係,原因將西夏的聖山賀蘭山退迴給西夏。
少了賀蘭山的阻擋,興慶府也終將成為西夏人的囊中之物。
賀蘭山是西夏人的聖山,埋葬了不少西夏人的屍骨,可在那片大地上也倒下了不少大宋的百姓啊,他們就這樣將大宋百姓用命爭取來的土地讓出去了,為的僅僅隻是不讓方休出山。
這也是為什麽連長柏都不願意站出來替他們說話的原因。
“你就不必麻煩顧姨夫了,你的命我會留著,因為我要讓你們看看,少了你們趙家人拖後腿,天下的黎民百姓將會是何等的安康幸福,天下無人敢隨意侵犯我華夏大地。日光所照皆為夏土,夏土之上皆為漢民!”
方碩脫下有些淩亂的朝服,裏麵赫然是一件將軍內甲,隨著方碩的舉動,一旁的朱瀚遞上來了一份詔書。方碩將詔書丟在了趙英策的麵前說道:
“簽下這份詔書,你趙家人還有點臉麵在。”
昔日兗王謀逆也沒方碩這般的囂張,如今當著滿朝的文武將退位的詔書扔在了趙英策的麵前,滿朝文武也無一人敢說什麽。
可見趙英策的為帝的失敗,也能看出方休這二十年的布局。
見滿朝的文武無一人聲援他,趙英策將最後一絲希望寄托在了方家人一直關注的百姓身上。
“你們如今造反,就不怕天下人反對嘛,隻要我不寫這封詔書,你們就永遠是逆賊,天下所有的趙家人都能夠討伐你們。而你們也將成為攪亂天下的逆賊!”
“我說了,詔書隻是給你們趙家人留的顏麵。寫不寫於我方家而言並無太大的影響。至於你口中的趙家人,你猜猜剛剛朱將軍所說的那些人是從哪裏來的。
我父親從小就教導著我,不要小覷了天下黎民百姓的能量,當初我也疑惑,麵對你們趙家父子不斷的將我父親在京都的勢力分割出去,為什麽父親不反對。
直到現在我才想明白了,你們分割出去的都是我父親想要讓他們離開的,隻有走進了百姓,才能知道百姓們需要什麽,百姓們才會支持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自從趙宗全開始有企圖的將方休的兵權分割到了各地,方休就開始暗中安排人手操作起來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套偉人的戰鬥思路讓方休能夠在戰場上一戰成名。偉人針對政治勢力的布局方休又怎麽不會呢,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也是為什麽事到臨頭,趙英策也沒有收到任何地方的傳信,因為在傳信的道路上已經布滿了方休的人馬。
方休僅用了二十年,就將大宋的根給挖了出來,如今大宋這棵樹看著枝繁葉茂的,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東郊大營的山頭上,方休獨自一人坐在涼亭內品著茶,等待著方碩。他最終還是沒能成而來於少保啊,不過也是於少保這樣的人,世間又能有多少人。
他可以為天下人考慮,但這不代表他不會去考慮家人,若趙家父子真有那麽一點用,他也不至於鬧到如今的局麵。
“父親,天冷了,此處風大,還是加一件衣服為好。”
方碩從方休的身後走來,替他披上了一件黃袍,黃袍上還繡著神龍盤旋。
看著身上的五爪金龍,方休放下了杯子。
“將他們的人安置好,首尾處理幹淨後,也不要再拖了,西夏苟延殘喘了二十多年也該消失了。”
“是,父親。”
“還有,為父身體還算硬朗,這點風還吹不傷為父,趁著為父和你那群叔叔的身體還能動,外麵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吧。這身衣袍就穿在你身上,但我希望你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說罷,方休將身上的黃袍解了下來,穿在了方碩的身上。方碩先是一愣,接著一臉震驚的看著方休。皇位啊,天子最尊貴的位置,要說方碩沒想法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方碩也知道,他今日能夠成功也是因為方休的原因,所以有方休在,這個位置暫時還到不了他的身上。
可方碩沒有想到,方休竟然真的能夠忍受住這份誘惑,他的父親心中裝的可能真的隻有天下。
二人轉身下了山,山腳下方休當初的親衛,身旁的嫡係將軍統統都來到了這裏,看著方休身上並沒有那件他們預料的黃袍,心中一沉,可當他們注意到身後的方碩披著黃袍,緊跟在方休身後後,立馬又興奮了起來。
他們此刻就是真正的從龍之臣了。
方休不喜歡那個位置,因為他也不清楚要是自己坐上去後,自己會不會也變成趙家父子那樣的人,再說了方休討厭麻煩,為了這個位置,他布局了二十年,將來還要守著它不知道又要付出多少年。
再說了皇帝也沒那麽好當的,方休現在隻想在鏟除了今後華夏大地的恥辱後,陪著老婆頤養天年。說他是心無大誌也好,目光短淺也罷。人各有誌,那個位置還是交給年輕人來處理吧。
桓王,不,如今應該叫官家了。官家坐在皇位上,向朝臣問詢著大遼似乎又有了小股部隊南下的打算,麵對這種騷擾大宋的官僚們也是煩不勝煩。
你說他們撕毀了盟約吧,他們卻說是大遼內的賊人見大宋富饒私自南下劫掠,因為不是大遼軍中的人,所以也不算撕毀盟約,並且他們也承諾原因出兵剿匪。
可就這一年南下個三五次的速度,要是大遼真的有這麽多的劫匪,那大遼內部早就亂成了一鍋粥了,哪還有功夫來迴應大宋的譴責聲明。
人家大遼就是吃準了大宋不敢在開戰線,想要趁著大宋應付迴鶻和西夏時狠狠的撈上一筆。
而大宋的朝臣們也正如大遼人料想的一樣,絲毫沒有派兵增加遼宋邊疆戍守的情況。
“衛尉寺少卿,你以為如何啊。”
衛尉寺少卿就是方碩的官位,自二十年前,方休因為不滿趙宗全的決策便決定不再登朝了,哪怕到了桓王登基亦是如此。
桓王登基大赦天下時,恩賞了還是舉人的方碩為官,連科考都不用了。外人還以為這是桓王想要緩和皇家和方家的關係。
但是方碩和方休都明白,這是要方家自絕於天下,讓天下的文人都以為皇家是忌憚方家勢大,不得不交好方家,保全自身,不然憑什麽大家都為舉人,你方家的兒子連科考的過場都不走,就可以走馬上任了,而他們這些百姓之子卻要寒窗苦讀多載。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管是放在哪裏都是一樣的。
除此之外,也是讓方家自方休以後逐漸脫離軍中勢力,衛尉寺少卿桓王登基前是正四品的官,但是經過他的改製後已經從正四品變成了一個六品官。
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變化,自然是因為衛尉寺的權利自唐後就逐漸劃分給了工部,久而久之衛尉寺也就成了一個閑職。
趙英策與其說是在問方碩,倒不如說他問的是方碩背後的那個人。
“稟官家,臣濁見,當以雷霆之勢北上大遼,鏟除這些所謂的流寇馬匪,護佑我大宋邊疆百姓,也可昭告天下我大宋威嚴。”
聽了方碩的話,趙英策皺起了眉頭,方休是靠戰場打到現在了,所以他是真的不願意讓方家人再次步入戰場上。
“這與迴鶻西夏的戰事才剛剛了解,實在不宜再起戰事了。”
聽到趙英策拒絕的話,方碩也沒有氣惱,反而笑了起來,雖然早就知道會這樣,但是在親耳聽到了趙英策拒絕後,方碩提著的心也放下了。
趙家父子果然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當初趙宗全怎麽讓西夏有喘息之機的,趙英策如今就怎麽讓大遼輕視大宋,讓方休早些年辛苦打出來的威名蕩然無存了。
聽著趙英策的迴答,百官中的顧廷燁也是失望的閉上了眼,一切都正如方休當初所料。
“官家不起戰事究竟是怕我方家乘勢而起,還是怕勞民傷財!”
方碩的話讓趙英策的原本和煦的麵容頓時陰沉了下來。
“大膽!衛尉寺少卿,朝堂之上豈可信口胡言!”
沈國舅立馬站了出來,指責方碩的狂悖。
麵對沈國舅的叱責,方碩毫不在意,目光緊緊的盯著皇位上的趙英策。
“難道你敢說不是,自你父親開始就不停的針對我方家動手,我父親為何不在登朝你難道不知道!別以為天下就你們趙家人有腦子,我任職衛尉寺少卿不過也是你們的手段罷了。
你們忌憚我方家,怕我方家將你們取而代之,那怎麽沒想過,我父親如果真的想要這個位置,為什麽二十年來沒有登過朝!為什麽你們趙英策還能繼位多年!”
“方少卿!你這是要造反嘛!”
聽著方碩的話,趙英策心中突然湧現出一種不好想法,莫非自己真的欺人太甚,把方家逼急了!
“造反又如何,這一切都是你們趙家逼的,若不是我父親顧及天下百姓早在二十年前就該反了!不過現在也不晚,對付你們這種人,根本不用我父親出手。”
方碩明目張膽的在朝堂上說要造反,這可嚇壞了趙英策,他們父子擔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好在這個方碩是在朝堂之上狂言的,他還有機會,說不定還能趁機將方家置於萬劫不複之地。
“放肆!來人速速捉拿反賊方碩!”
趙英策一聲令下,沈國舅等人率先響應,紛紛上前想要將方碩抓捕。
方碩在被特招入宮前,一直跟在方休的身邊,身為一個武將出身,方碩向往的自然是和方休一樣在戰場上殺敵。所以從小就被方休打磨著身體和武藝。
若沒有趙英策這麽橫插一腳的,方碩在軍中的成就也是不低的。所以在麵對沈國舅等人時,方碩絲毫不懼。
並且朝堂之上除了沈國舅等人以外就再也沒有人迴應趙英策剛剛說的話了,哪怕是在殿外值守的軍衛,也像沒有聽到趙英策的唿喊一樣,一動不動的守在殿外。
至於朝堂上的諸官早在方碩和沈國舅他們交手時,就退到而來一旁。
方碩畢竟年輕又有著從小打磨的經曆和方休一對一的教導,很快就將沈國舅等人製服。看著許久都未上殿的護衛們,趙英策也察覺出了不對勁。
“方碩,你這是大不敬,若是此刻迷途知返,朕還會念及鎮國公的麵子,對你網開一麵,切莫要一錯再錯了!”
“怎麽!你趙家能從孤兒寡母身上搶了這個位置,我方家為什麽不能將你們拉下馬來!帝王之位,有德者居之,這些年因為你們趙家的糊塗賬,將天下百姓置之不理的,要不是我方家盡心盡力的彌補著,你以為這天下的百姓還能這麽好嘛。
這個位置你們趙家坐不穩了,天下的百姓也不想讓你們坐了!
來人!讓官家退位!”
隨著方碩的一聲令下,剛剛趙英策還唿叫不出的軍衛此刻立馬從殿外湧入,將趙英策團團包圍,看著軍衛身上的血跡,可想而知趙英策的部隊已經魂歸天外了。
沈國舅等人被這些軍衛緝拿,抬頭看去,發現領頭人竟然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人。
“劉銘,你可是我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就算你現在背叛我們跟了他們,他們日後難道就會倚重你嘛,你若現在迷途知返,我還可以請官家饒你一命。”
麵對沈國舅的挑撥離間,方碩根本沒有在意,有些人不到事情的最後一步,根本不清楚他到底是誰的人。
麵對沈國舅的挑撥,劉銘也是冷哼了一聲。
“沈大人說笑了,昔日我是替國公爺守的宮門,今日自當要以小公爺的性命為主,何來背叛一說。”
劉銘正是當年兗王謀反後,趙宗全入宮時給方休通風報信的那名校尉,從始至終他都是方休的人,隻不過當時地位懸殊的太大了,外人沒有將他們聯想到一起罷了。
之後趙宗全等人為了徹底掌控宮中的勢力,所以籠絡了不少仁宗時期的軍衛,這裏麵就包括了劉銘。
不等沈國舅從劉銘的話語中迴過神來,殿外就傳來了嘈雜的馬蹄聲,緊接著是兵馬相互碰撞的聲音,所有人轉頭看向了大殿的門口,想要知道來人是誰,因為這關乎到趙家是否還能坐穩這個位置。
唯有盛家和顧家早已心知肚明,閉眼不再看著慘淡的人畫麵。
看著將領的身影,還不等趙英策高興,就見來人對方碩行禮道:
“小公爺,皇宮已經拿下了,西郊大營也被控製住了,石頭,老甘和老黃他們也已經帶兵來到了城郊,京都已經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了。”
“朱瀚!你怎麽敢的!你是朕提拔上來的!你當初可是背叛了方休的!你怎麽敢的!”
趙英策麵容猙獰的對著來人咆哮道。
當年朱瀚給方休開門的時候,趙宗全等人根本不清楚,莫說他們不清醒,就連當時的趙禎也不清楚,還以為方休是自己殺進來的。
自從那日潛伏成功後,方休原本想將他提拔迴來的,但被朱瀚拒絕了,作為方休親衛中腦子僅次於方休的他,自然看出了方休那時的權勢已經讓皇家人忌憚了。
尤其是趙宗全還是一個外來戶,所以為了方休也為了自己的兄弟們,朱瀚再次潛伏下來了,當日在身旁都是自己人,所以想要隱藏這件事到也不麻煩。
隻能說當時朱瀚料想的不錯,之後趙宗全父子開始打壓方休在朝中的勢力,無意間發現了朱瀚,於是調查了他的背景後將他收入了麾下。
隻不過他們沒有想到,有些人的布局,一布就是十幾二十多年。
眼看身邊的人竟然都是方家的人,趙英策也知道眼下的局勢已經不是他能扭轉的了。趙英策將目光望向了顧廷燁,他現在隻想留著自己的命,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仲懷,仲懷,你說句話呀。仲懷你快說句話呀!”
麵對趙英策的感情牌,顧廷燁已經是緊閉的雙眼不願睜開,若是當初的桓王趙英策,他可能還會站出來說說話,可是他不是,在他登基之後,桓王就已經成了過去式了。
登基後的趙英策幾乎變得和他的父親一樣,外取之心已經消失了,當初那個壯誌淩雲的趙英策也變成了一個總想著攘外必先安內的趙官家。
這些年趙家的操作他也是看在眼裏的,當初半年就能拿下的西夏,硬是被他們拖了這麽久,還隻是一個堅持的局麵,甚至為了和西夏緩和關係,原因將西夏的聖山賀蘭山退迴給西夏。
少了賀蘭山的阻擋,興慶府也終將成為西夏人的囊中之物。
賀蘭山是西夏人的聖山,埋葬了不少西夏人的屍骨,可在那片大地上也倒下了不少大宋的百姓啊,他們就這樣將大宋百姓用命爭取來的土地讓出去了,為的僅僅隻是不讓方休出山。
這也是為什麽連長柏都不願意站出來替他們說話的原因。
“你就不必麻煩顧姨夫了,你的命我會留著,因為我要讓你們看看,少了你們趙家人拖後腿,天下的黎民百姓將會是何等的安康幸福,天下無人敢隨意侵犯我華夏大地。日光所照皆為夏土,夏土之上皆為漢民!”
方碩脫下有些淩亂的朝服,裏麵赫然是一件將軍內甲,隨著方碩的舉動,一旁的朱瀚遞上來了一份詔書。方碩將詔書丟在了趙英策的麵前說道:
“簽下這份詔書,你趙家人還有點臉麵在。”
昔日兗王謀逆也沒方碩這般的囂張,如今當著滿朝的文武將退位的詔書扔在了趙英策的麵前,滿朝文武也無一人敢說什麽。
可見趙英策的為帝的失敗,也能看出方休這二十年的布局。
見滿朝的文武無一人聲援他,趙英策將最後一絲希望寄托在了方家人一直關注的百姓身上。
“你們如今造反,就不怕天下人反對嘛,隻要我不寫這封詔書,你們就永遠是逆賊,天下所有的趙家人都能夠討伐你們。而你們也將成為攪亂天下的逆賊!”
“我說了,詔書隻是給你們趙家人留的顏麵。寫不寫於我方家而言並無太大的影響。至於你口中的趙家人,你猜猜剛剛朱將軍所說的那些人是從哪裏來的。
我父親從小就教導著我,不要小覷了天下黎民百姓的能量,當初我也疑惑,麵對你們趙家父子不斷的將我父親在京都的勢力分割出去,為什麽父親不反對。
直到現在我才想明白了,你們分割出去的都是我父親想要讓他們離開的,隻有走進了百姓,才能知道百姓們需要什麽,百姓們才會支持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自從趙宗全開始有企圖的將方休的兵權分割到了各地,方休就開始暗中安排人手操作起來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套偉人的戰鬥思路讓方休能夠在戰場上一戰成名。偉人針對政治勢力的布局方休又怎麽不會呢,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也是為什麽事到臨頭,趙英策也沒有收到任何地方的傳信,因為在傳信的道路上已經布滿了方休的人馬。
方休僅用了二十年,就將大宋的根給挖了出來,如今大宋這棵樹看著枝繁葉茂的,不過是迴光返照罷了。
東郊大營的山頭上,方休獨自一人坐在涼亭內品著茶,等待著方碩。他最終還是沒能成而來於少保啊,不過也是於少保這樣的人,世間又能有多少人。
他可以為天下人考慮,但這不代表他不會去考慮家人,若趙家父子真有那麽一點用,他也不至於鬧到如今的局麵。
“父親,天冷了,此處風大,還是加一件衣服為好。”
方碩從方休的身後走來,替他披上了一件黃袍,黃袍上還繡著神龍盤旋。
看著身上的五爪金龍,方休放下了杯子。
“將他們的人安置好,首尾處理幹淨後,也不要再拖了,西夏苟延殘喘了二十多年也該消失了。”
“是,父親。”
“還有,為父身體還算硬朗,這點風還吹不傷為父,趁著為父和你那群叔叔的身體還能動,外麵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了吧。這身衣袍就穿在你身上,但我希望你記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說罷,方休將身上的黃袍解了下來,穿在了方碩的身上。方碩先是一愣,接著一臉震驚的看著方休。皇位啊,天子最尊貴的位置,要說方碩沒想法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方碩也知道,他今日能夠成功也是因為方休的原因,所以有方休在,這個位置暫時還到不了他的身上。
可方碩沒有想到,方休竟然真的能夠忍受住這份誘惑,他的父親心中裝的可能真的隻有天下。
二人轉身下了山,山腳下方休當初的親衛,身旁的嫡係將軍統統都來到了這裏,看著方休身上並沒有那件他們預料的黃袍,心中一沉,可當他們注意到身後的方碩披著黃袍,緊跟在方休身後後,立馬又興奮了起來。
他們此刻就是真正的從龍之臣了。
方休不喜歡那個位置,因為他也不清楚要是自己坐上去後,自己會不會也變成趙家父子那樣的人,再說了方休討厭麻煩,為了這個位置,他布局了二十年,將來還要守著它不知道又要付出多少年。
再說了皇帝也沒那麽好當的,方休現在隻想在鏟除了今後華夏大地的恥辱後,陪著老婆頤養天年。說他是心無大誌也好,目光短淺也罷。人各有誌,那個位置還是交給年輕人來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