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鎮國公
諸天萬界: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作者:小能有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方休離開皇宮前,出兵的詔書已經蓋好了玉璽的印記,散朝後迴過神來的文官們也在慶幸,還好太後沒有答應,還將玉璽帶走了,要不然他們這頭腦一熱的差點就中了方休的蠱惑。
原本在第二日早朝時下定決心一定要阻止趙宗全行動的他們,還沒上奏呢,蓋好章的詔書已經擺在他們麵前了。
看著七彩綾分段織成的詔書上,那紅戳戳的大印,全體文官將目光移向了趙宗全身後的帷幕之中,期盼著太後能夠告訴他們這不是真的。
可事實就是這麽打臉,昨日他們還在抱怨太後沒有立即下令,而今日卻又想著太後此舉太過荒唐了。
其實若是昨日這些文官也能像今日一般簡單的選擇不出兵,方休還真不一定能夠說動太後。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晚了,皇帝尚且要金口玉言,說一不改的,更何況這昭告天下的聖旨了。
方休掛主帥印,甘老將軍為副帥,除了甘老將軍外,趙宗全還將顧廷燁,小耿將軍,沈國舅等禹州一派的武將統統安排了進來。
當然趙宗全也知道這場戰鬥的意義非同小可,自然不會隻安排了自己的人上去,既是為了戰局考慮,也是為了拉攏更多的人,所以安排的將領還有不少的中立派。
就連站在太後那邊的人趙宗全也安排了進去,隻不過他們的職位肯定是沒有前兩者的高了,相應的就算大勝之後,得到的嘉獎自然也不會比前兩者高。
京都城郊大營的兵馬不可能盡數齊出了,所以方休的東郊大營留任了一些兵馬,而西郊大營則是兵馬齊出,算是填補了方休缺少的人馬。
好在方休也知道短時間內想要讓大宋的士兵追趕上西夏,大遼等人是比較困難的,之前的操演也是方休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養出來的這些人。
所以方休走的是裝備強化的策略,俗話說的好,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
大宋作為華夏曆史上著名的富裕朝代,搞搞科研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反正最難的由零到一方休已經給他們擺出來了,大宋的工匠隻需要在一的基礎上繼續加持便可以了。
隨著大宋的軍隊出征,迴鶻兩部也是如約的向著西夏邊境發起進攻,剛剛還在內鬥的西夏霎時間成了腹背受敵。
麵臨大宋和迴鶻兩部的進攻,此刻的西夏也是分身乏術,紛紛從前往興慶府的路上掉頭迴了自己的軍司要塞,倉惶迎敵。
大宋出兵西夏,方休兵分了三路,一路由甘老將軍帶領前往了大宋和西夏的最北邊,不求出城克敵地,隻要固守防線提防西夏左廂軍和祥佑軍司,等待方休的命令再發起總攻。
一路由顧廷燁等人帶領前往蘭州一帶,截殺實力較弱的西壽保泰軍司與卓囉和南軍司。而他自己則是帶領部隊主攻韋州的靜塞軍司。
當初元昊帶領著這些人馬在大宋邊境示威,羞辱大宋邊軍,如今方休便親自帶兵將群羞辱過邊境的敵人徹底剿滅,讓大宋的邊軍們感受手刃仇敵的暢快。
而同為大宋邊軍的宥州嘉寧軍司,方休早就聯係好了,不要求他們開戰後立馬投誠於大宋,隻需靜待七日,若大宋得勝,那麽方休歡迎他們的投誠,若大宋與之僵持,那麽便任由他們選擇站在哪一邊。
當初方休許諾時,梁格嵬也曾嗤笑過發現,七天大宋軍就像攻下靜塞軍司未免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可正當這一日來臨時,他們才發現,方休給的七天時間已經很長了。
大宋的兵馬從邊境而出一路上攻城掠地的根本看不出他們當初有多麽的孱弱,一路上的戰火轟鳴,每逢與宋軍大戰,西夏便會遭受天雷襲擊,軍心也在逐漸渙散了。
而這個時期的戰場對決,軍隊中隻要損失了五到十分之一,整個軍隊便會潰敗而逃,拚殺至最後一人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
南麵的局勢雖然沒有方休這邊打的這麽暢快,但是也是成功攻克了不少的城池,方休的裝備武器也沒有吝嗇到隻給自己的部隊,隻要是進攻的部曲幾乎都配置了一些熱武器。
而北邊有著甘老將軍坐鎮,西夏部隊很難攻克進去,隻能繞路南下,打算聯合靜塞軍司一同圍剿方休的人馬。
但他們剛剛趕到宥州時便被嘉寧軍司的人馬給攔截了下來,方休給了他們七天的時間考慮,眼下雖然隻過去了四天,但是他們也看清了如今的局勢。
為了讓自己的投誠更有意義,所以他們在收到了左廂軍的情報後也是立馬通知了方休,並且主動承擔了阻攔這些人馬的安排。
有了嘉寧軍司的投誠,方休等人的進攻速度也是加快了不少。
僅半年的時間,方休攻略了黃河意東所有土地,占領了興慶府,這裏的攻略可不僅僅是攻打下了城池這麽簡單,方休他們在前麵打著,身後的安排了人手治理安撫著,如此一來雖然進攻的步伐被拖慢了,但是今後管理起來卻會輕鬆很多。
而迴鶻兩部同樣神勇,雖然沒有方休這些準備傍身,但是他們和西夏幾乎就是死仇一般的存在,當初元昊在世時,差不多就要將他們迴鶻兩部打的徹底消失在曆史上了。
如今能夠聯合大宋這個大腿一起圍剿西夏,他們怎麽可能會放棄這樣一個好機會,他們不同於方休,他們要的就是攻城掠地,占據西夏的土地給自己部族的人使用,自然也不會想著如何去治理西夏人。
於是西邊的西夏人紛紛東逃,可是東邊也有著大宋在打,如今西夏僅存河西的涼州和甘州兩地,城池有限,百姓卻接二連三的湧入,於是本就躁亂不堪的西夏殘黨更加混亂了。
這也給了方休好機會,不停地收攏著西夏的流民,而迴鶻兩部對僅剩的兩州池虎視眈眈,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著。
方休這邊則開始休生養息了起來,西夏最富庶的地方莫過於興慶府了,即便西夏殘黨逃離前裹挾走了一大批的財寶,但是留在興慶府內的物質依舊不少。
將這些東西盡數運迴了京都,不僅緩解了大宋境內一些天災造成的禍事,還補上了此番出征的消耗。
麵對近在咫尺就可以徹底消滅西夏的成果,趙宗全卻在這個時候召迴了方休。不是趙宗全對西夏沒有想法了,而是方休的功勞實在太大了,若是再讓方休這樣打下去,那就真的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了。
所以隻能緊急召迴了方休,讓甘老將軍和顧廷燁他們接任方休的職位。
前線戰事還未了解,所以此番迴朝也隻是帶了一批閑散的部隊和傷兵殘將,剛到京都門口便看見百官都已經到了城門相迎。
“鎮邊侯,不現在應該叫鎮國公了,此番戰事辛苦鎮國公了,官家已經命人在宮中準備好了宴席,就等鎮國公了。”
當初一心想要阻止方休出征的韓相公,此刻也是一臉笑意的率領著百官在城門口迎接著方休,仿佛當初的他也是讚同著方休出兵的一樣。
沒辦法,誰叫這一仗打得實在漂亮,大宋不僅沒有損失多少,還從西夏收獲了大把的人口財寶,原本按照先帝修生養息的計劃,沒個一二十年緩不過勁來的,如今隻是半年大宋便得到了恢複,不僅恢複了還隱隱有著增強的跡象。
就連北邊的大遼也不再像當初那般放肆了,一切都在變好,怎麽能讓韓大相公不高興呢。
至於打不打臉的問題,半年前的話了,誰還記得,再說了他乃堂堂一國宰輔,又有誰敢說他當初的決策有誤呢。
原本在第二日早朝時下定決心一定要阻止趙宗全行動的他們,還沒上奏呢,蓋好章的詔書已經擺在他們麵前了。
看著七彩綾分段織成的詔書上,那紅戳戳的大印,全體文官將目光移向了趙宗全身後的帷幕之中,期盼著太後能夠告訴他們這不是真的。
可事實就是這麽打臉,昨日他們還在抱怨太後沒有立即下令,而今日卻又想著太後此舉太過荒唐了。
其實若是昨日這些文官也能像今日一般簡單的選擇不出兵,方休還真不一定能夠說動太後。
不過現在說什麽都晚了,皇帝尚且要金口玉言,說一不改的,更何況這昭告天下的聖旨了。
方休掛主帥印,甘老將軍為副帥,除了甘老將軍外,趙宗全還將顧廷燁,小耿將軍,沈國舅等禹州一派的武將統統安排了進來。
當然趙宗全也知道這場戰鬥的意義非同小可,自然不會隻安排了自己的人上去,既是為了戰局考慮,也是為了拉攏更多的人,所以安排的將領還有不少的中立派。
就連站在太後那邊的人趙宗全也安排了進去,隻不過他們的職位肯定是沒有前兩者的高了,相應的就算大勝之後,得到的嘉獎自然也不會比前兩者高。
京都城郊大營的兵馬不可能盡數齊出了,所以方休的東郊大營留任了一些兵馬,而西郊大營則是兵馬齊出,算是填補了方休缺少的人馬。
好在方休也知道短時間內想要讓大宋的士兵追趕上西夏,大遼等人是比較困難的,之前的操演也是方休花費了大半年的時間才養出來的這些人。
所以方休走的是裝備強化的策略,俗話說的好,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
大宋作為華夏曆史上著名的富裕朝代,搞搞科研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反正最難的由零到一方休已經給他們擺出來了,大宋的工匠隻需要在一的基礎上繼續加持便可以了。
隨著大宋的軍隊出征,迴鶻兩部也是如約的向著西夏邊境發起進攻,剛剛還在內鬥的西夏霎時間成了腹背受敵。
麵臨大宋和迴鶻兩部的進攻,此刻的西夏也是分身乏術,紛紛從前往興慶府的路上掉頭迴了自己的軍司要塞,倉惶迎敵。
大宋出兵西夏,方休兵分了三路,一路由甘老將軍帶領前往了大宋和西夏的最北邊,不求出城克敵地,隻要固守防線提防西夏左廂軍和祥佑軍司,等待方休的命令再發起總攻。
一路由顧廷燁等人帶領前往蘭州一帶,截殺實力較弱的西壽保泰軍司與卓囉和南軍司。而他自己則是帶領部隊主攻韋州的靜塞軍司。
當初元昊帶領著這些人馬在大宋邊境示威,羞辱大宋邊軍,如今方休便親自帶兵將群羞辱過邊境的敵人徹底剿滅,讓大宋的邊軍們感受手刃仇敵的暢快。
而同為大宋邊軍的宥州嘉寧軍司,方休早就聯係好了,不要求他們開戰後立馬投誠於大宋,隻需靜待七日,若大宋得勝,那麽方休歡迎他們的投誠,若大宋與之僵持,那麽便任由他們選擇站在哪一邊。
當初方休許諾時,梁格嵬也曾嗤笑過發現,七天大宋軍就像攻下靜塞軍司未免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可正當這一日來臨時,他們才發現,方休給的七天時間已經很長了。
大宋的兵馬從邊境而出一路上攻城掠地的根本看不出他們當初有多麽的孱弱,一路上的戰火轟鳴,每逢與宋軍大戰,西夏便會遭受天雷襲擊,軍心也在逐漸渙散了。
而這個時期的戰場對決,軍隊中隻要損失了五到十分之一,整個軍隊便會潰敗而逃,拚殺至最後一人的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
南麵的局勢雖然沒有方休這邊打的這麽暢快,但是也是成功攻克了不少的城池,方休的裝備武器也沒有吝嗇到隻給自己的部隊,隻要是進攻的部曲幾乎都配置了一些熱武器。
而北邊有著甘老將軍坐鎮,西夏部隊很難攻克進去,隻能繞路南下,打算聯合靜塞軍司一同圍剿方休的人馬。
但他們剛剛趕到宥州時便被嘉寧軍司的人馬給攔截了下來,方休給了他們七天的時間考慮,眼下雖然隻過去了四天,但是他們也看清了如今的局勢。
為了讓自己的投誠更有意義,所以他們在收到了左廂軍的情報後也是立馬通知了方休,並且主動承擔了阻攔這些人馬的安排。
有了嘉寧軍司的投誠,方休等人的進攻速度也是加快了不少。
僅半年的時間,方休攻略了黃河意東所有土地,占領了興慶府,這裏的攻略可不僅僅是攻打下了城池這麽簡單,方休他們在前麵打著,身後的安排了人手治理安撫著,如此一來雖然進攻的步伐被拖慢了,但是今後管理起來卻會輕鬆很多。
而迴鶻兩部同樣神勇,雖然沒有方休這些準備傍身,但是他們和西夏幾乎就是死仇一般的存在,當初元昊在世時,差不多就要將他們迴鶻兩部打的徹底消失在曆史上了。
如今能夠聯合大宋這個大腿一起圍剿西夏,他們怎麽可能會放棄這樣一個好機會,他們不同於方休,他們要的就是攻城掠地,占據西夏的土地給自己部族的人使用,自然也不會想著如何去治理西夏人。
於是西邊的西夏人紛紛東逃,可是東邊也有著大宋在打,如今西夏僅存河西的涼州和甘州兩地,城池有限,百姓卻接二連三的湧入,於是本就躁亂不堪的西夏殘黨更加混亂了。
這也給了方休好機會,不停地收攏著西夏的流民,而迴鶻兩部對僅剩的兩州池虎視眈眈,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著。
方休這邊則開始休生養息了起來,西夏最富庶的地方莫過於興慶府了,即便西夏殘黨逃離前裹挾走了一大批的財寶,但是留在興慶府內的物質依舊不少。
將這些東西盡數運迴了京都,不僅緩解了大宋境內一些天災造成的禍事,還補上了此番出征的消耗。
麵對近在咫尺就可以徹底消滅西夏的成果,趙宗全卻在這個時候召迴了方休。不是趙宗全對西夏沒有想法了,而是方休的功勞實在太大了,若是再讓方休這樣打下去,那就真的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了。
所以隻能緊急召迴了方休,讓甘老將軍和顧廷燁他們接任方休的職位。
前線戰事還未了解,所以此番迴朝也隻是帶了一批閑散的部隊和傷兵殘將,剛到京都門口便看見百官都已經到了城門相迎。
“鎮邊侯,不現在應該叫鎮國公了,此番戰事辛苦鎮國公了,官家已經命人在宮中準備好了宴席,就等鎮國公了。”
當初一心想要阻止方休出征的韓相公,此刻也是一臉笑意的率領著百官在城門口迎接著方休,仿佛當初的他也是讚同著方休出兵的一樣。
沒辦法,誰叫這一仗打得實在漂亮,大宋不僅沒有損失多少,還從西夏收獲了大把的人口財寶,原本按照先帝修生養息的計劃,沒個一二十年緩不過勁來的,如今隻是半年大宋便得到了恢複,不僅恢複了還隱隱有著增強的跡象。
就連北邊的大遼也不再像當初那般放肆了,一切都在變好,怎麽能讓韓大相公不高興呢。
至於打不打臉的問題,半年前的話了,誰還記得,再說了他乃堂堂一國宰輔,又有誰敢說他當初的決策有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