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眼中人
諸天萬界: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作者:小能有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京的令書比方休想象中的還要晚了五個月,等到方休班師迴朝時已經開始入冬了。不過在寒冷的天氣也抵不過迴家的熱情。
出來也有小半年了,雖然說都是守衛戰,但是能夠班師迴朝誰不喜歡,金窩銀窩都不比自家的狗窩,再說了邊塞的寒冬還比不上自家的狗窩呢。
“將軍,拖了這麽長時間時間才讓我們迴去,看來朝中有不少人還是很忌憚將軍的。”
朱瀚駕馬來到方休的身邊說道。
“哼,不過是一群蠅營狗苟之輩在作祟罷了,真正的那些人都躲在後麵看戲呢。”
“什麽,將軍的意思是指使這些文官的是韓相公他們,可是他們當初不是和我們站在一頭的嘛,虧我還以為韓相公和包參政不同呢。”
聽了方休的話,一旁的朱瀚立馬反應了過來,當即對著當今朝廷最大的兩位文官憤恨道。
不同於朱瀚的憤怒,方休看起來倒是格外的平靜。
朝堂上的立場可不是隻有文武官對立這麽簡單的,裏麵藏著的東西可多了呢。
“韓相公和包參政應該不至於,他們現在著急立儲之事,根本沒時間理會這些雜事,再說了憑借他們現在的地位也用不上玩這種手段了。”
方休騎在高頭大馬上替朱瀚分析著當今朝野的情況,朱瀚是他為數不多的親衛裏麵比較喜歡用腦子的人,而且他現在累積的功勞也足夠他換得一個登上朝廷的位置了,不過目前他還差一個機會,一個提攜的機會。
方休自然可以提攜他,但要是這樣他登上朝堂的機會也就更加渺茫了,畢竟現在那些文官諫臣可都在盯著他咬呢。
至於幕後的人,方休也早就有了猜想,京都中能夠調派這麽多官員行事的,除了當今的聖上和領頭的兩位重臣之外,也就剩那兩名王爺了。
當初他們拉攏方休時,方休對他們的態度可謂是異常的鮮明。方休屬於中立黨,但不同於其他的中立黨兩不得罪,左右逢源的。
方休是直接將他們得罪的徹底了,不論是送錢還是送人,當天送來,方休就當天給送迴去,有時候麵對兩王的邀請,方休也是冷著臉統統拒絕了。
在別人眼中方休就是一個沒有腦子的蠢貨,未來的皇帝肯定是在這兩王之間產生的,所以即便不站邊也不能如此得罪這兩人。
可熟知劇情的方休知道,最後這個皇位是被趙宗全撿了,這兩王完全是鷸蚌相爭,既然他們坐不上那個位置他又何必去巴結他們呢,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多往趙禎身邊跑跑。
趙禎之所以寵信方休,除了方休自身的本事和移加在方休身上的舐犢之情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方休對待兩王的態度了。
雖然趙禎總在說方休不知變通,麵對兩王態度冰冷的,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會如此喜歡方休。趙禎在仁慈他也是一個皇帝,沒有哪一個皇帝喜歡自己還在世的時候就一直被臣子們逼得立儲擇人的。
朝中雖然有著不少的中立黨,但像方休這樣做個純粹的皇帝黨的沒有一個。純臣,說的簡單,可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私心,就算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們也要為自己的家族著想,有些明麵上看起來是純臣的人,背地裏指不定早就和兩王勾搭上了。
一開始,趙禎也還無所謂,可人就是怕對比的啊,有了方休這個旗幟鮮明的人在,其他那些所謂的忠臣趙禎是一個也看不上眼了。
說嚴重點,方休走的就不是純臣的路了,而是孤臣。一個手握大軍,年輕氣盛的孤臣,若是趙禎還年輕是絕對不允許他存在的,可現在趙禎老了,說不定過幾年皇位就要換人了。
而是兗王和邕王趙禎也知道他們的為人,若不在朝廷之上給他們立一個掣肘,大宋的江山指不定會被他們怎麽禍害呢。
至於方休以後會不會獨大,將這個趙家從這個位置上薅下來,趙禎也早有安排,方休現在無論立多大的功,都會被文臣堵住上升的路就是趙禎的一步計劃。
他雖然仁慈,但也不至於次次被文臣阻撓自己提拔人都不發火,也沒有對策,要真是如此,趙禎也別叫什麽仁宗了,自己叫弱宗得了,一個皇帝想提拔人還提不上了,這當什麽皇帝呢。
不僅是減緩了方休的升官之路,就連以後提拔的路線趙禎也安排好了,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夫路線,朝綱之策絕不讓方休觸及。
這樣一來,方休即便要造反也得等到自己達到一定的位置,可真等他升到那個位置時,年齡絕對不小了,到時候在造反絕對比不上當個王公舒服。
而且就是方休想要造反,身邊一係也都是武將,自從趙匡胤陳橋之變後,武將想要成功造反的情況在大宋已經很難成功了,不光是朝廷上走不通,最關鍵的天下大義他們就站不住腳。
“兗王和邕王,這可是在陛下眼皮子底下,他們怎麽敢的啊。”
在聽了方休的話後,朱瀚皺著眉頭仔細思索了一會,也是明白了方休暗指的人是誰。
“說著是兩位親王,但暗地裏他們指不定就將自己當做太子了呢。”
方休如此大膽的發言嚇了朱瀚一跳,好在周圍的人都是方休的親衛,這些事情不會流傳出去,不然妄議儲君可是大罪。
“邕王和兗王他們有這麽大的本事?”
“嗬,你可別看他們如今雖然昏聵,但畢竟是從那麽多的皇室子弟中殺出來的,要是沒點本事真以為靠子嗣多就能得到這個位置?
行了,不管他們怎麽鬧,咱們隻要記住咱們效忠的隻能是皇帝,一切都會有人替我們解決的,別看他們雖然攔了我們這麽久,可要是皇帝想來,他們根本攔不住,不然我們就不是這個時候迴去的了,而是過來新年才可能迴了。”
朱瀚在一旁聽了方休的話,雖然不再和方休談論兩王的事情,但是眼中出現了一抹思慮的神采。
出軍的速度很慢,迴去的速度同樣不快,倒不是朝廷的人還想引起什麽注視,隻不過是大軍迴城都必須要有的手續罷了,畢竟趙家就是這麽起家的。
別看方休迴京時人馬眾多,但很多兵馬都早就安置在了城郊的大營中,能隨著方休入城的也就一些上層的官員和舉旗的士兵而已。
剛一入城,方休便看著大道兩旁的百家夾道歡迎著,大宋和西夏打了這麽久也就隻有方休出征的這次贏的如此痛快,所以聽聞方休他們迴城百姓們自發的來到了道路上歡迎。
至於為什麽現在還有這麽多人知道這些事,那就要問這座城的主人了。
在歡迎的人群中,方休看到了鎮邊伯的車駕,因為道路擠滿了人的原因,車駕停在了一旁的小道上。伯爵府中能夠乘坐這樣車駕的人除了他就隻有華蘭了。
果不其然,在人群後的一處清空了人的酒樓大堂中,華蘭被方休留在家中的護衛牢牢的保護著,為了能夠看清方休,護衛們將門前清出了一片空曠的區域,因此方休一眼就看到了她。
如今的華蘭已經身懷六甲,原本纖細的腰腹也因為懷中孩子變得臃腫了起來,雖然華蘭的身後放著一張椅子,但是在她看到方休入城的那一刻還是站起了身。
因為華蘭的出現,方休的眼中便沒有了其他的人,哪怕是站在華蘭身邊攙扶著華蘭的侍女也被方休給無視了。
奈何許,天下人何限,慊慊隻為汝。
天下之人何其之多,而如今在我的眼中隻有你一人。
出來也有小半年了,雖然說都是守衛戰,但是能夠班師迴朝誰不喜歡,金窩銀窩都不比自家的狗窩,再說了邊塞的寒冬還比不上自家的狗窩呢。
“將軍,拖了這麽長時間時間才讓我們迴去,看來朝中有不少人還是很忌憚將軍的。”
朱瀚駕馬來到方休的身邊說道。
“哼,不過是一群蠅營狗苟之輩在作祟罷了,真正的那些人都躲在後麵看戲呢。”
“什麽,將軍的意思是指使這些文官的是韓相公他們,可是他們當初不是和我們站在一頭的嘛,虧我還以為韓相公和包參政不同呢。”
聽了方休的話,一旁的朱瀚立馬反應了過來,當即對著當今朝廷最大的兩位文官憤恨道。
不同於朱瀚的憤怒,方休看起來倒是格外的平靜。
朝堂上的立場可不是隻有文武官對立這麽簡單的,裏麵藏著的東西可多了呢。
“韓相公和包參政應該不至於,他們現在著急立儲之事,根本沒時間理會這些雜事,再說了憑借他們現在的地位也用不上玩這種手段了。”
方休騎在高頭大馬上替朱瀚分析著當今朝野的情況,朱瀚是他為數不多的親衛裏麵比較喜歡用腦子的人,而且他現在累積的功勞也足夠他換得一個登上朝廷的位置了,不過目前他還差一個機會,一個提攜的機會。
方休自然可以提攜他,但要是這樣他登上朝堂的機會也就更加渺茫了,畢竟現在那些文官諫臣可都在盯著他咬呢。
至於幕後的人,方休也早就有了猜想,京都中能夠調派這麽多官員行事的,除了當今的聖上和領頭的兩位重臣之外,也就剩那兩名王爺了。
當初他們拉攏方休時,方休對他們的態度可謂是異常的鮮明。方休屬於中立黨,但不同於其他的中立黨兩不得罪,左右逢源的。
方休是直接將他們得罪的徹底了,不論是送錢還是送人,當天送來,方休就當天給送迴去,有時候麵對兩王的邀請,方休也是冷著臉統統拒絕了。
在別人眼中方休就是一個沒有腦子的蠢貨,未來的皇帝肯定是在這兩王之間產生的,所以即便不站邊也不能如此得罪這兩人。
可熟知劇情的方休知道,最後這個皇位是被趙宗全撿了,這兩王完全是鷸蚌相爭,既然他們坐不上那個位置他又何必去巴結他們呢,有這個功夫還不如多往趙禎身邊跑跑。
趙禎之所以寵信方休,除了方休自身的本事和移加在方休身上的舐犢之情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方休對待兩王的態度了。
雖然趙禎總在說方休不知變通,麵對兩王態度冰冷的,可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會如此喜歡方休。趙禎在仁慈他也是一個皇帝,沒有哪一個皇帝喜歡自己還在世的時候就一直被臣子們逼得立儲擇人的。
朝中雖然有著不少的中立黨,但像方休這樣做個純粹的皇帝黨的沒有一個。純臣,說的簡單,可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私心,就算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他們也要為自己的家族著想,有些明麵上看起來是純臣的人,背地裏指不定早就和兩王勾搭上了。
一開始,趙禎也還無所謂,可人就是怕對比的啊,有了方休這個旗幟鮮明的人在,其他那些所謂的忠臣趙禎是一個也看不上眼了。
說嚴重點,方休走的就不是純臣的路了,而是孤臣。一個手握大軍,年輕氣盛的孤臣,若是趙禎還年輕是絕對不允許他存在的,可現在趙禎老了,說不定過幾年皇位就要換人了。
而是兗王和邕王趙禎也知道他們的為人,若不在朝廷之上給他們立一個掣肘,大宋的江山指不定會被他們怎麽禍害呢。
至於方休以後會不會獨大,將這個趙家從這個位置上薅下來,趙禎也早有安排,方休現在無論立多大的功,都會被文臣堵住上升的路就是趙禎的一步計劃。
他雖然仁慈,但也不至於次次被文臣阻撓自己提拔人都不發火,也沒有對策,要真是如此,趙禎也別叫什麽仁宗了,自己叫弱宗得了,一個皇帝想提拔人還提不上了,這當什麽皇帝呢。
不僅是減緩了方休的升官之路,就連以後提拔的路線趙禎也安排好了,就是一個純粹的武夫路線,朝綱之策絕不讓方休觸及。
這樣一來,方休即便要造反也得等到自己達到一定的位置,可真等他升到那個位置時,年齡絕對不小了,到時候在造反絕對比不上當個王公舒服。
而且就是方休想要造反,身邊一係也都是武將,自從趙匡胤陳橋之變後,武將想要成功造反的情況在大宋已經很難成功了,不光是朝廷上走不通,最關鍵的天下大義他們就站不住腳。
“兗王和邕王,這可是在陛下眼皮子底下,他們怎麽敢的啊。”
在聽了方休的話後,朱瀚皺著眉頭仔細思索了一會,也是明白了方休暗指的人是誰。
“說著是兩位親王,但暗地裏他們指不定就將自己當做太子了呢。”
方休如此大膽的發言嚇了朱瀚一跳,好在周圍的人都是方休的親衛,這些事情不會流傳出去,不然妄議儲君可是大罪。
“邕王和兗王他們有這麽大的本事?”
“嗬,你可別看他們如今雖然昏聵,但畢竟是從那麽多的皇室子弟中殺出來的,要是沒點本事真以為靠子嗣多就能得到這個位置?
行了,不管他們怎麽鬧,咱們隻要記住咱們效忠的隻能是皇帝,一切都會有人替我們解決的,別看他們雖然攔了我們這麽久,可要是皇帝想來,他們根本攔不住,不然我們就不是這個時候迴去的了,而是過來新年才可能迴了。”
朱瀚在一旁聽了方休的話,雖然不再和方休談論兩王的事情,但是眼中出現了一抹思慮的神采。
出軍的速度很慢,迴去的速度同樣不快,倒不是朝廷的人還想引起什麽注視,隻不過是大軍迴城都必須要有的手續罷了,畢竟趙家就是這麽起家的。
別看方休迴京時人馬眾多,但很多兵馬都早就安置在了城郊的大營中,能隨著方休入城的也就一些上層的官員和舉旗的士兵而已。
剛一入城,方休便看著大道兩旁的百家夾道歡迎著,大宋和西夏打了這麽久也就隻有方休出征的這次贏的如此痛快,所以聽聞方休他們迴城百姓們自發的來到了道路上歡迎。
至於為什麽現在還有這麽多人知道這些事,那就要問這座城的主人了。
在歡迎的人群中,方休看到了鎮邊伯的車駕,因為道路擠滿了人的原因,車駕停在了一旁的小道上。伯爵府中能夠乘坐這樣車駕的人除了他就隻有華蘭了。
果不其然,在人群後的一處清空了人的酒樓大堂中,華蘭被方休留在家中的護衛牢牢的保護著,為了能夠看清方休,護衛們將門前清出了一片空曠的區域,因此方休一眼就看到了她。
如今的華蘭已經身懷六甲,原本纖細的腰腹也因為懷中孩子變得臃腫了起來,雖然華蘭的身後放著一張椅子,但是在她看到方休入城的那一刻還是站起了身。
因為華蘭的出現,方休的眼中便沒有了其他的人,哪怕是站在華蘭身邊攙扶著華蘭的侍女也被方休給無視了。
奈何許,天下人何限,慊慊隻為汝。
天下之人何其之多,而如今在我的眼中隻有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