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分歧
諸天萬界: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作者:小能有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營內,方休看著眼前接連下發給他的止戰詔書,他就知道什麽到了邊關將士們就隨意他指揮的都是屁話,這才打了一個多月,就著急忙慌的讓他停下來了。
而方休不知道的是,早在大軍壓境之前,西夏一方就在準備和談的人選和要求了,隻不過當時的他們雖然同樣受到戰爭的傷害,但是為了向大宋表示和談對他們隻是錦上添花,這才不緊不慢的。
可誰曾想方休這個老六,剛一上線就急匆匆地開打了,什麽準備都沒給他們,迫不得已,他們隻好棄置了馬車,駕馬飛快地趕到了京都。
前線如此給力,趙禎也不願意拖後腿,和談自然是必要的,隻不過大宋地廣人多的,處理的政務極其之多,所以官員有些人手不足了,準備和談的官員也被安排處理其他政務。
至於何時進行和談,那就要等這些官員處理完手上的政務。
被晾在同文館中的西夏人聽著這可笑的理由,當即就想甩袖子走人,可大國自己的談話由不得他們有情緒,隻能被迫待在同文館中,等待趙禎的召見。
期間他們也沒有坐以待斃,既然大宋玩這樣的花招,他們西夏也不是好欺負的。於是他們也偷偷地找到他們的密探,在民間肆意地散播著大宋罔顧百姓生命,拒絕和談。
可他們哪裏知道,和談向來是朝野中那些文官的打算,民間大部分的百姓抱著的都是寧死不屈的態度,尤其是那些沒有讀過書的農戶,他們可沒有朝野上那些人的彎彎繞繞,隻知道大宋邊境一直有外敵侵犯。
農田搶水都要鬥個你死我活的,這外敵入侵自然不可能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了。
在他們得知了方休的舉動和大宋的行動後,不僅沒有咒罵,反而紛紛叫好。
就這樣,趙禎將上奏方休止戰的奏書壓了半個月後,也怕西夏人狗急跳牆,這才頒發了下來,但是這一個多月,方休總是帶兵在外麵騷擾這西夏,自然沒有接到奏書。
要不是這次騷擾的時候遇到了元昊親自帶兵,折損的將士超過了方休原本的預計,他可能還會再多闖幾日。
對於元昊的出現,方休並不意外,雙方都有和談的心,可也都不願意在和談上讓步。方休接二連三的騷擾已經將局麵開始偏向大宋了,元昊不得不站出來遏製住這個流向。
隻可惜西夏的騎兵雖然精良,但是他們並沒有方休這樣的裝備,所以元昊索性準備安排人手固守在關隘處。
你方休的騎兵攻城能力是強,來無影也去無蹤的,可你總要補充資源的吧,西夏不像大遼可以隨意的讓你搶奪資源,想要補充隻能迴自家的地盤。
既然追不上,那就在你的必經之路上設伏,三千人打不了你三千,那就三萬人打你三千人。在這之前你就算攻城掠地也無所謂,反正等陷阱布置好,你這條大魚就無路可逃。
俘虜敵人新一代的大將這可比攻下幾座城池來更加具有優勢,所以方休在從斥候處得知了元昊的安排後,隻能無奈的先撤了出來。
好在此時元昊的陷阱準備的還不充分,而且麵對手雷的巨響,西夏士兵的馬匹們明顯沒有經受過訓練,所以幾個空爆彈一響,西夏的軍陣就渙散了。
就在方休還在感歎接下來的日子隻能固守在城中時,一道身影徑直的闖了進來,因為身上穿著的是斥候的服飾,腰間還有準確的令牌,所以守營的士兵並沒有阻攔他,因為有的時候情報緊急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你終於迴來了,我有話和你說。”
元仲辛一臉嚴肅的跑了進來,可以看的出他來的時候很緊急,手上還帶著血跡。
“怎麽了?”
“你帶薛映他們出去了!”
元仲辛雖然是在詢問,但是語氣卻是極其的篤定。看著元仲辛這個態度,方休也皺起了眉頭,是不是他對這幾個人太好了,所以他們竟然如此的放肆,一個斥候在軍營中逼問統帥,要是方休想要計較元仲辛少不了一頓毒打。
“是又如何。”
“當初我們說好的,我給你提供情報,你護薛映他們安全。”
該說不說,元仲辛的能力還是不錯的,方休這一個多月能夠在西夏馳騁,有一半的情報都是來自於元仲辛,其中還包括了宥州軍軍糧的轉移,這也讓當初被陸南山交易掉的一部分被重新追了迴來。
“你提供情報是應該的,而我如何保護我的士兵也由不得你來說,不要忘了你的身份。”
“但是現在西夏和大宋和談,這些情報我也可以不提供的。難道在你眼裏身中數刀,陷入敵人的包圍也算是保護嘛。”
“元仲辛,你不要忘了你的身份,既然他選擇了參軍,這些事情他就必須要經曆,怎麽別的兄弟可以這樣,你的兄弟就不行嘛。”
“可你也不要忘了你接到的命令是和談,不是征戰,大宋和西夏這麽多年的戰爭好不容易有了平息的模樣,難道你還要打下去嘛。
戰爭在你眼中可能是升官進爵的好機會,可是在百姓眼中這就是讓他們妻離子散的噩夢,當初在賀蘭山見到的那些不夠你感觸的嘛!”
元仲辛原本以為方休是一位良將,大宋未來的擎天之柱,可還是在相處下來的這一個多月,他發現方休並不是像他想的那樣。
方休就像一個戰爭的機器一般,不知疲倦的攻打著西夏的土地,這還不是傳統的那種攻城掠地,而是像土匪一樣,毫無顧忌的衝殺著。
元仲辛想不明白,方休如此橫行無忌的,就不怕他將西夏逼急了取消和談嘛,就不怕大宋和西夏重新陷入戰火之中嘛,還是他就想要這樣的情況發生。
這期間,元仲辛也想了很多,可是每一次和薛映,衙內他們見麵時,他們身上暴露出來的傷口都在撩撥著元仲辛的怒火。
因為方休的原因,邊防的將士們時刻都在戒備著,不時的就會有敵軍攻城,所以薛映的身上總是少不了傷,而衙內,也因為方休的原因,西夏的不少居民仇視起了大宋的商人,尤其是衙內這一個剛剛出現的新商人,自然成了他們欺淩的對象。
“所以在你看來我們就該固守在城中,等待著京都的消息。”
“起碼不能這樣肆意的去殺戮,挑起無妄之災。”
元仲辛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但是他知道像方休這樣的做法隻會死很多的人。說不定明日和談的消息就傳了下來,而那名士兵就死在了今日。
黎明前的死亡才是對向陽者最大的折磨。
“你這麽聰明,難道猜不到我這麽做的原因,猜不到朝廷明明有著那麽多的守成之將卻偏偏派我來的原因。”
“我當然知道,無非是和談前的壓價罷了,可你現在的動作根本不像是壓價,而是在逼迫西夏重新和我們開戰。”
方休也被元仲辛這接二連三的冒犯態度逼出了火氣。
“我是想要和西夏大戰,想要將他們重新納入我中原的領地,實話告訴你,就算這次和談簽訂了,用不了幾年,等到我準備好了也會親自撕破這份文書,因為這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而是一份恥辱。”
“堂堂的鎮邊伯竟然是這樣的人,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渴望著這份文書帶來的和平,有多少人期待著他們的父親,丈夫安全的迴家。”
元仲辛直接衝了上來,想要抓住方休的衣襟,可惜他的動作輕輕鬆鬆就被方休化解了,直接反而被方休摔在了地上。
方休一隻腳踩在了元仲辛的胸口處,讓他無法起身。
“真正的和平從來都不是這一紙文書帶來的,西夏之所以和我們和談不過是因為大遼已經與我們和談了,他們要是再冥頑不靈下去,麵對的就是大宋和大遼的共同夾擊。
讓他們恐懼的也不是死傷的百姓,而是失去了這群百姓後他們再也無法享受身為貴族的權利了。”
方休低下身子湊到了元仲辛的麵前。
“和平,不過是勢均力敵的雙方蓄力的借口罷了。”
元仲辛不知道這些嘛,不希望大宋收複西夏嘛。不,他知道,他也希望,雖然他不是純正的漢人血脈,但是他生在大宋,長在大宋,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都在大宋,他就是一個宋人。
隻要是宋人,就沒有不希望大宋強盛的。正因為如此他們七齋才會想要行刺元昊,讓西夏內亂戰爭停止。
但現在他並不希望方休再打下去了,因為大宋已經傷不起了,別看大宋現在還能讓方休率領著大軍威逼西夏,開始光鮮亮麗,但是內部早就斑駁不堪了。
而方休不知道的是,早在大軍壓境之前,西夏一方就在準備和談的人選和要求了,隻不過當時的他們雖然同樣受到戰爭的傷害,但是為了向大宋表示和談對他們隻是錦上添花,這才不緊不慢的。
可誰曾想方休這個老六,剛一上線就急匆匆地開打了,什麽準備都沒給他們,迫不得已,他們隻好棄置了馬車,駕馬飛快地趕到了京都。
前線如此給力,趙禎也不願意拖後腿,和談自然是必要的,隻不過大宋地廣人多的,處理的政務極其之多,所以官員有些人手不足了,準備和談的官員也被安排處理其他政務。
至於何時進行和談,那就要等這些官員處理完手上的政務。
被晾在同文館中的西夏人聽著這可笑的理由,當即就想甩袖子走人,可大國自己的談話由不得他們有情緒,隻能被迫待在同文館中,等待趙禎的召見。
期間他們也沒有坐以待斃,既然大宋玩這樣的花招,他們西夏也不是好欺負的。於是他們也偷偷地找到他們的密探,在民間肆意地散播著大宋罔顧百姓生命,拒絕和談。
可他們哪裏知道,和談向來是朝野中那些文官的打算,民間大部分的百姓抱著的都是寧死不屈的態度,尤其是那些沒有讀過書的農戶,他們可沒有朝野上那些人的彎彎繞繞,隻知道大宋邊境一直有外敵侵犯。
農田搶水都要鬥個你死我活的,這外敵入侵自然不可能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了。
在他們得知了方休的舉動和大宋的行動後,不僅沒有咒罵,反而紛紛叫好。
就這樣,趙禎將上奏方休止戰的奏書壓了半個月後,也怕西夏人狗急跳牆,這才頒發了下來,但是這一個多月,方休總是帶兵在外麵騷擾這西夏,自然沒有接到奏書。
要不是這次騷擾的時候遇到了元昊親自帶兵,折損的將士超過了方休原本的預計,他可能還會再多闖幾日。
對於元昊的出現,方休並不意外,雙方都有和談的心,可也都不願意在和談上讓步。方休接二連三的騷擾已經將局麵開始偏向大宋了,元昊不得不站出來遏製住這個流向。
隻可惜西夏的騎兵雖然精良,但是他們並沒有方休這樣的裝備,所以元昊索性準備安排人手固守在關隘處。
你方休的騎兵攻城能力是強,來無影也去無蹤的,可你總要補充資源的吧,西夏不像大遼可以隨意的讓你搶奪資源,想要補充隻能迴自家的地盤。
既然追不上,那就在你的必經之路上設伏,三千人打不了你三千,那就三萬人打你三千人。在這之前你就算攻城掠地也無所謂,反正等陷阱布置好,你這條大魚就無路可逃。
俘虜敵人新一代的大將這可比攻下幾座城池來更加具有優勢,所以方休在從斥候處得知了元昊的安排後,隻能無奈的先撤了出來。
好在此時元昊的陷阱準備的還不充分,而且麵對手雷的巨響,西夏士兵的馬匹們明顯沒有經受過訓練,所以幾個空爆彈一響,西夏的軍陣就渙散了。
就在方休還在感歎接下來的日子隻能固守在城中時,一道身影徑直的闖了進來,因為身上穿著的是斥候的服飾,腰間還有準確的令牌,所以守營的士兵並沒有阻攔他,因為有的時候情報緊急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你終於迴來了,我有話和你說。”
元仲辛一臉嚴肅的跑了進來,可以看的出他來的時候很緊急,手上還帶著血跡。
“怎麽了?”
“你帶薛映他們出去了!”
元仲辛雖然是在詢問,但是語氣卻是極其的篤定。看著元仲辛這個態度,方休也皺起了眉頭,是不是他對這幾個人太好了,所以他們竟然如此的放肆,一個斥候在軍營中逼問統帥,要是方休想要計較元仲辛少不了一頓毒打。
“是又如何。”
“當初我們說好的,我給你提供情報,你護薛映他們安全。”
該說不說,元仲辛的能力還是不錯的,方休這一個多月能夠在西夏馳騁,有一半的情報都是來自於元仲辛,其中還包括了宥州軍軍糧的轉移,這也讓當初被陸南山交易掉的一部分被重新追了迴來。
“你提供情報是應該的,而我如何保護我的士兵也由不得你來說,不要忘了你的身份。”
“但是現在西夏和大宋和談,這些情報我也可以不提供的。難道在你眼裏身中數刀,陷入敵人的包圍也算是保護嘛。”
“元仲辛,你不要忘了你的身份,既然他選擇了參軍,這些事情他就必須要經曆,怎麽別的兄弟可以這樣,你的兄弟就不行嘛。”
“可你也不要忘了你接到的命令是和談,不是征戰,大宋和西夏這麽多年的戰爭好不容易有了平息的模樣,難道你還要打下去嘛。
戰爭在你眼中可能是升官進爵的好機會,可是在百姓眼中這就是讓他們妻離子散的噩夢,當初在賀蘭山見到的那些不夠你感觸的嘛!”
元仲辛原本以為方休是一位良將,大宋未來的擎天之柱,可還是在相處下來的這一個多月,他發現方休並不是像他想的那樣。
方休就像一個戰爭的機器一般,不知疲倦的攻打著西夏的土地,這還不是傳統的那種攻城掠地,而是像土匪一樣,毫無顧忌的衝殺著。
元仲辛想不明白,方休如此橫行無忌的,就不怕他將西夏逼急了取消和談嘛,就不怕大宋和西夏重新陷入戰火之中嘛,還是他就想要這樣的情況發生。
這期間,元仲辛也想了很多,可是每一次和薛映,衙內他們見麵時,他們身上暴露出來的傷口都在撩撥著元仲辛的怒火。
因為方休的原因,邊防的將士們時刻都在戒備著,不時的就會有敵軍攻城,所以薛映的身上總是少不了傷,而衙內,也因為方休的原因,西夏的不少居民仇視起了大宋的商人,尤其是衙內這一個剛剛出現的新商人,自然成了他們欺淩的對象。
“所以在你看來我們就該固守在城中,等待著京都的消息。”
“起碼不能這樣肆意的去殺戮,挑起無妄之災。”
元仲辛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但是他知道像方休這樣的做法隻會死很多的人。說不定明日和談的消息就傳了下來,而那名士兵就死在了今日。
黎明前的死亡才是對向陽者最大的折磨。
“你這麽聰明,難道猜不到我這麽做的原因,猜不到朝廷明明有著那麽多的守成之將卻偏偏派我來的原因。”
“我當然知道,無非是和談前的壓價罷了,可你現在的動作根本不像是壓價,而是在逼迫西夏重新和我們開戰。”
方休也被元仲辛這接二連三的冒犯態度逼出了火氣。
“我是想要和西夏大戰,想要將他們重新納入我中原的領地,實話告訴你,就算這次和談簽訂了,用不了幾年,等到我準備好了也會親自撕破這份文書,因為這對我來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而是一份恥辱。”
“堂堂的鎮邊伯竟然是這樣的人,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渴望著這份文書帶來的和平,有多少人期待著他們的父親,丈夫安全的迴家。”
元仲辛直接衝了上來,想要抓住方休的衣襟,可惜他的動作輕輕鬆鬆就被方休化解了,直接反而被方休摔在了地上。
方休一隻腳踩在了元仲辛的胸口處,讓他無法起身。
“真正的和平從來都不是這一紙文書帶來的,西夏之所以和我們和談不過是因為大遼已經與我們和談了,他們要是再冥頑不靈下去,麵對的就是大宋和大遼的共同夾擊。
讓他們恐懼的也不是死傷的百姓,而是失去了這群百姓後他們再也無法享受身為貴族的權利了。”
方休低下身子湊到了元仲辛的麵前。
“和平,不過是勢均力敵的雙方蓄力的借口罷了。”
元仲辛不知道這些嘛,不希望大宋收複西夏嘛。不,他知道,他也希望,雖然他不是純正的漢人血脈,但是他生在大宋,長在大宋,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都在大宋,他就是一個宋人。
隻要是宋人,就沒有不希望大宋強盛的。正因為如此他們七齋才會想要行刺元昊,讓西夏內亂戰爭停止。
但現在他並不希望方休再打下去了,因為大宋已經傷不起了,別看大宋現在還能讓方休率領著大軍威逼西夏,開始光鮮亮麗,但是內部早就斑駁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