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婚事
諸天萬界:我在影視世界的人生 作者:小能有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方成站在宮殿的一角,看著殿外英姿颯爽的少年郎,抬頭挺胸一臉驕傲地走進了,眼中充滿了後悔。
按道理來說,方休是嫡長子,未來定遠伯的位置肯定是要交給他的,要是再加上方休這幾年來的功勞,有了伯爵為地基,怎麽說這個伯爵之位肯定會晉升成為侯爵。
但方成也知道自家人的關係,要是讓方休坐上這個位置,他,他的夫人還有他的次子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他重視家族繁榮,想要振興家族是不假,可如果能在振興的過程中保持著他應有的權利那更重要,況且方休如今也是一方伯爵,怎麽能不算是振興家族呢,要知道因為方休的關係,以往那些鮮少來往的達官貴人也紛紛上定遠伯爵府交流過。
如今京城上一些貴眷們舉辦的馬會什麽的,方王氏也時常被邀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門兩伯爵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看著方休上殿,心中思慮萬千的不隻有方成一人。不少的文官重臣在看到這名豐神俊朗的少年將軍後,內心也是起伏不已,大宋有一個狄相公就夠了,絕對不可以讓其他的武將再爬上這個位置。
方休雖然年輕,可當初的狄相公在他這個年紀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成績。一個武將有這樣的成就可以說是意外,但要是身後還有其他的武將占據這個位置,那麽以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武將向著這個位置進發,皇帝也會放開坐上這個位置的人選。
文官中為了這個位置的競爭本就激烈,要是再加入其他的勢力,他們這些文臣就更沒有希望了。再者,武將可以坐文臣的位置,但文臣永遠取代不了武將,紙上談兵的事文臣們可不會忘記。
大宋雖然每次行軍都有文臣節製,但也隻是起到監督的作用,真正打起來還是要看這群武將。現在的大宋還不像後期那樣,文臣的地位越來越高,一些關鍵的位置他們還是不敢輕易觸碰的。
有人憂愁自然有人歡喜,文臣們對方休嫌棄,可武將們對方休就特別喜愛了,如此英姿少年世間鮮有,以往他們站在文臣麵前總覺得底氣不足,文臣們源源不絕,總有天才之輩出現。
可他們武將就顯得後繼無力了,如今的大宋能有進取之意全靠他們這些老人堅守,但要是他們走了呢?雖然軍中也有不少能夠撐事之人,但都是守成之輩。
如今的方休猶如一道絢麗的光芒劃破了黑夜,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欣喜的不僅是他們,大殿上高居聖位的皇帝看著方休昂首闊步的動作,猶如看見了神兵天降一般,尤其是方休進殿後,身上的盔甲反射著殿外的驕陽,熠熠生輝的模樣更是讓皇帝對方休心生了不少的好感。
“臣,昭武校尉方休,拜見聖上。”
“好,好啊,早就聽聞了進之風姿卓越,如今一見果然是神采飛揚的,不過進之這個稱唿也是要變一變了,來人宣旨。”
看著眼前這個驕傲的少年郎,趙禎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兒子一般,要是他最早的那個孩子沒有去世,如今也是這般年紀了吧,也會和眼前的少年郎一般意氣風發嘛。
正因如此,心有所感的趙禎才會在大殿之上,群臣之中,如此親昵的叫著方休的字。
“今,定遠伯嫡子,昭武校尉方休,戍守邊疆,奮勇殺敵,衛我大宋疆土,拒敵賊於邊關,於弱冠之年立不世之功,乃我大宋良才。
加封昭武校尉方休,為鎮邊伯,食邑七百;兼升明威將軍,加封殿前司副都指揮使。”
“臣領旨謝恩。”
方休彎下的腰再次挺拔起來,雙手接過了皇帝的詔書。從一個邊塞的六品官飛升到現在的四品官,這還是在不少文官的壓製下,可想而知方休這些年在邊塞立的功有多麽的震驚了。
“進之,在邊塞辛苦了,如今迴來可以好好的休息一陣。年紀也不小了,該讓你父親給你說門親事了。”
眼前的趙禎也不愧是被後人稱為仁宗的皇帝,此刻的趙禎更像是一名家中的長輩,對剛剛迴來的孩子噓寒問暖的。要不是清楚定遠伯家的關係,眾人還以為方休和趙禎之間有什麽親戚關係呢。
一個皇帝,突然關心起一個剛迴來的臣子婚事。
聽到趙禎這番話,方成心中突然激動了起來,是啊,方休還沒成親呢,他們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好,但想要修補應該還是可以的吧,他記得方王氏家好像有個侄女還未出嫁呢,雖然不是什麽國色天香的,但姿色也是比較出眾的了。
再加上成親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方休想娶他人也得他們出麵下聘,到時候提前運籌一番,成與不成都是他們說了算。
現在關係可能難修複,但有了枕邊人的勸導,時間長了肯定會出現轉機的。
聽到趙禎這番話有異動的不僅隻有方成一人,文官中的某個角落內,也有一人悄悄的移動了視線,小心謹慎的想要知道方休該如何迴答。
此人正是知否中的渣爹,紅狼盛紘,六年前盛紘一家在方休出征後便因為政績優秀,升遷到了京都。事情的發展和電視中的一樣,唯一出現的變數也隻有盛家的長女盛華蘭沒有出嫁到袁家。
直至如今盛華蘭仍舊沒有出嫁,倒不是說盛家因為方休之前鬧出來的事就纏上了他,按照原本盛老太太的想法,此事的關鍵人物隻要不出來鬧騰,頂多三兩年便可平息下來了。
等到那個時候,再替盛華蘭擇一高門良婿。要知道當初遠在揚州,盛家便與京都勳貴有商有量了。如今盛紘也入京了,運作起來自然是方便的。
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盛老太太預料的一般,兩伯爵之子爭一女這個茶餘飯後的閑談也逐漸消弭了,正當盛家在考慮盛華蘭的夫婿時,方休的消息傳迴了京城。
方休的壯舉自開朝以來都鮮有,以往都是自己人被打的到處後撤,如今方休橫空出世,將遼軍打的抱頭鼠竄,自然引起了京都的熱議。
很快當初消失的故事再次出現在了大家的閑談之中,八卦的屬性深刻在人們的基因中,尤其是這個時代能夠消遣時間的玩意並不多。
於是隨著方休的名聲越來越大,當初鬧出來的故事也越演越烈,當袁文紹另娶她人之後,這件事的熱度達到了頂峰。
這件事放在方休身上是一樁風流豔談,可放在盛華蘭身上可就苦了人家了,因為方休的影響根本沒有人敢冒著得罪未來勳貴的風險,迎娶盛華蘭。
而盛華蘭麵對這樣的事情也根本沒有地方去申訴,你說她和方休有關係吧,那隻不過是一件流言故事,成不成還是個問題,可要說沒關係吧,誰又能保證呢,畢竟當初袁文紹和方休的打鬥可都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在這個十三歲就可以出嫁的時代,二十歲的盛華蘭可謂是‘大齡剩女’了。
解決這件事到也不是沒有辦法,一,盛華蘭從此出家,青燈古佛的度過後半生,證明流言就是流言,可這對還在桃李之年的盛華蘭來說何其的殘酷。
二,等到方休迴京,要麽迎娶盛華蘭將流言變成現實,方休功成名就,盛華蘭長相守候,將這段流言變成一樁可歌可泣的美談。
但方休如今聖恩加身他憑什麽要迎娶一個從五品小官的女兒,雖然是嫡長女,但京都這樣的高門女子大有人在。
三,則是方休迴京後,對於當初的流言一笑而過,另娶她人,將流言徹底粉碎,而盛華蘭也可以不再被流言侵擾,但相應的,身為‘大齡剩女’的盛華蘭也難在高嫁。
這三個選項中第二個無疑是對盛華蘭最好的選擇,但也是最不可能的選擇,盛紘雖然是渣爹,但不可否認他對華蘭的喜愛,畢竟是自己的嫡長女,從自己在苦寒之地任職時就陪伴在身邊的女兒。
現在的盛紘隻希望方休能夠快點定下親,解決這件事,他也好讓盛華蘭出嫁。
“迴稟聖上,臣早年苦讀於詩書,而後為報效家國,馳騁沙場,如今燕雲十六州尚未收複,怎可談論己身之事。”
完了。
聽著方休的迴答,盛紘心頭一涼,他沒想到方休竟然給他來這麽一招,什麽燕雲十六州尚未收複,不想成家,你當自己是冠軍侯嘛,你是可以接著等下去,但他的華兒可不能再等了。
而且方休給的這個理由,一點也沒有解釋流言的餘地,若是皇帝同意了方休的話,那麽盛華蘭也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咽了。
“胡鬧,你莫不是要學那冠軍侯,可那冠軍侯又豈是這麽容易當的。朕不是否認你的能力,隻不過你要想想冠軍侯如此行徑的後果,如此卓絕的天賦無後人繼承,豈不可惜。”
聽著皇帝的反對,盛紘在心裏替皇帝搖旗呐喊著,沒錯,就是這樣,成不成婚直接給句準話,莫要耽誤了良人。
“你的事我也聽說過了,我記得坊間不是有過傳聞你鍾情過某家的女子嘛。”
坊間的傳聞甚大,連他這個身居皇宮的皇帝都有所耳聞,不過他身為皇帝,日理萬機的,自然不能將坊間的傳聞記得清清楚楚,隻是有個大概罷了。
趙禎剛剛說完,還不等方休說話,方成便率先站了出來。
“多謝官家厚愛,不過這都是坊間的傳聞罷了,臣定會替犬子擇一佳妻,不負官家所托。”
開玩笑,方成怎麽可能同意方休和小官之女成親,這不是打亂了他的安排嘛。
看著殿下與方休有著幾分相似的人,趙禎抬眼看了看身旁的太監,從他那裏得到了答案後才緩緩說道:
“嗯,既然如此,那就辛苦方卿家了。”
趙禎的語氣有些冷淡,似乎不滿方成的突然出現。這點變化方成自然是有所察覺的,不過此刻的他也無奈,為了自己的謀劃他必須站出來,要不然真讓方休和那小官之女成親了他才更加的後悔。
文官中的角落裏,看著方成那一閃而過的嫌棄,盛紘也是攥緊了笏板,可他如此憤怒又如何,難不成跳出去和方成爭辯嘛。
且不說人家是聖恩正濃的伯爵勳貴自己得罪不起,一旦自己出去爭辯了,不管獲不獲勝丟臉的都是他們盛家。成了,以後盛華蘭進府少不了被立規矩,到時候孤家寡人的在夫君的府邸,他們想幫忙也幫不了。
而且要是因為這樣,盛華蘭嫁過去京都城內也會有不少的風言風語,說什麽盛家攀龍附鳳,借著官家的仁慈搭上這麽一家親。
要是不成,那就更可笑了因為點留言就像攀附新貴的,不僅沒有進入武將一係,以後還要被文官排除。
“別啊官家,我隻不過是客套一下,您別真不管我啊。”
方休耿直的發言,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搞不懂方休怎麽可以這麽放肆的和官家說話。
看著眼神清澈,與眾不同的方休,趙禎愣了一會後迴神笑道:
“你小子,朕還是第一次看見有人客套完之後還後悔的。”
方休一改在戰場上的精明和冷酷,眼神宛如後世的大學生一般,有著清澈的愚蠢。方休用捧著頭盔的手抓了抓後腦勺,一副憨厚老實的模樣。
趙禎沒有察覺到,他剛剛因為方成出現而冷淡的語氣,又因為方休變得開朗了起來。
“說吧,你小子莫不是看中了那家的姑娘,覺得你父母不會同意,所以來讓朕替你說道說道啊。”
“嘿嘿,官家聖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小算盤。不過臣說了,官家可就一定要替我說話啊。”
“你個小皮猴,剛剛不是還說要做冠軍侯的嘛,怎麽現在又這麽急了。”
到底是少年郎啊,或許是趙禎也認為方休立下的這些嘉獎完全不夠,對方休有一種愧疚的感覺。而且看著方休的這副模樣,他也倍感親切,就像那些兒孫滿堂的家庭中,自己的子孫想要央求些無關緊要的獎賞。
趙禎無子嗣,這是他永遠也忘不掉的痛,眼下方休表現的如此親昵,這讓他不由的將對自己孩子的愛,轉移了一部分到方休的身上。
而方休扮演的也十分符合他的心意,雖然說趙禎所在的時期文官武將們過得都比較舒服,但是知道劇情後續發展的方休需要在下一任皇帝即位前站穩腳跟,不用受到任何威脅,現在的地位還是遠遠不夠的。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自打接到迴京的命令開始,方休就在思考自己該如何了。雖然說這樣有些趁人之危,但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方休不得不如此。
“臣想請官家賜婚。”
“賜婚!”
賜婚!
賜婚!
開口說話的自然不用多想,是趙禎了。而剩下兩個內心的聲音,一個是方成,另一個則是一直在偷偷關注著他們的盛紘了。
聽到方休直接要求賜婚,盛紘的心也開始有了一些奢望,畢竟方休從軍這麽多年,肯定沒有接觸過任何女子,在他離開前,唯一有糾葛的就隻有他們家華蘭了。
人們有時候總會有些妄想的,就像人們常說的三大錯覺,有人叫我、他喜歡我、我能反殺。
“賜婚也不是不可,你先說說是誰。”
“官家不可。”
聽到趙禎不反對,方成立馬就急了,要是趙禎出麵,這還有他什麽事啊。
“有何不可啊,你說說看。”
看著這接二連三跳出來打斷自己的方成,要不是他是方休的父親,趙禎都想叫人將他拖出去了,他是仁慈不假,但他也是一個皇帝。
一個皇帝,在上奏的大殿上,接二連三的被人打斷自己的話。這要在其他的朝代,早就命人捉拿下獄了。
方成也聽出了趙禎的不滿,當即不敢再言語了。
“官家這個人您可能也聽你說過。”
“我也聽說過?是誰啊,說來讓朕聽聽。”
“工部郎中盛紘盛大人嫡女,盛華蘭。”
誰!這個天資卓越,意氣風發,大宋新貴,的天之驕子說的是誰的女兒,他盛紘的女兒。
聽聞方休要娶的是自己的女兒,盛紘一改之前對方休嫌棄的態度,心中大肆的稱讚起了方休,雖然臉上毫無變化,但是內心早就掀起了驚天波浪。
他還以為方休在邊關多年,早就忘了這件事,想不到方休至今還記得,這也就說明了當初那件事不是流言,而是真的!
其實這件事發現的確早就忘記了,不過是他在得知自己即將迴京後,安排了人手打聽京都內所有的情報,而收集情報的人聽到了京都內關於發現的流言自然是匯集到了一起,交給了方休。
當初方休在看到時也是詫異了很久,不過在沉思了一會後覺得將這則流言變成現實也不是不可能。
首先,方休迴京後肯定是要成婚的,與其交個他父親方成暗中動手腳,不如選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至於為什麽是盛華蘭,除去當初看劇時,方休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角色外他也有著自己的考量。
如今文臣對他的打壓不言而喻,想要迎娶其他高門的子女顯然是不可能的,而那些尋常一些的官宦子弟家眷,方休也不清楚她們具體的底細。
當然,除了盛家之外,還有一家,那就是明蘭的手帕交餘嫣然餘家。如今餘閣老雖然不再參與朝政了,但他的地位還是不低的。
可惜方休不是顧廷燁,他思考的可要比顧廷燁深多了,餘閣老身為文臣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一個武將去求親,不論他怎麽想,在武將這一籌他就失了人心。
你堂堂一個武將新星跑去文臣家,這置他們武將於何處,餘閣老有孫女,他們英國公家也有女兒啊。
而且方休可是想要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啊,還有避免後世的靖康之恥,武將一係他是絕對不能鬆手的。所以思來想去,盛家便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和盛家結親,也可以讓多年的流言變成一樁美談,讓他在民間平添不少的聲望。以後和這群文臣打嘴炮也更有實力。
而且餘年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餘閣老一人了,年過古稀的餘閣老又能撐多久呢,他一倒能給方休帶來的利益又剩多少呢。
“工部郎中?”
趙禎微微皺起了眉頭,他並不是覺得方休的要求高了,相反他還覺得方休選的人太低了,雖然說工部郎中是一個五品官,而他明威將軍也是一個四品的地位。
兩者相差不大,但一個是正值青春,一個則是入仕多年;一個有爵位封賞,一個隻是一官半職罷了。
難怪方休會要求他賜婚,想必這樁親事方休的長輩肯定不會同意的。他們都不願意了,在方休身上移加了關愛的趙禎又怎麽會輕易答應呢。
“進之啊,你沒說錯人嗎?我記得餘閣老家中也有一女尚未婚配,莫不是你弄錯了?”
聽著趙禎這樣說,剛剛還異常激動的盛紘此刻也萎靡了,就連官家也不看好他們,他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官家,臣沒有弄錯,就是盛大人家的嫡女。官家之前說坊間有傳聞,臣有心儀的女子,就是盛家的嫡女。官家可能不清楚,坊間的傳聞是臣與其他心儀盛家姑娘的男子大打出手,最後鬧的滿城皆知。
不過那時臣空有一個未來伯爵的稱號,毫無其他實力,為了能夠迎娶盛大人之女,臣這才自請去邊關征戰,隻為親手博得一個能夠迎娶盛家女子的身份。”
方休言辭誠懇,語氣中也透露著非盛華蘭不娶之意。這副姿態可是急壞了方成。
“官家,這些都是傳聞罷了,我兒至今都未曾見過盛家嫡女,又怎麽心儀於她呢,他不過是氣憤年少時幼弟分走了他的寵愛,對我等有所怨言罷了,還望官家看在我兒年少,原諒他頑劣行徑。”
方休和方成的競相發言,弄得趙禎都有些煩悶了,明明好好的封賞之事,怎麽弄出了這麽多的麻煩。
“工部郎中可在。”
“微臣在。”
聽見趙禎的召見,盛紘趕緊從人堆中擠了出來,相比於方休的肆意,方成的畏縮,盛紘的禮節格外的規矩。
“鎮邊伯和定遠伯說的可是真的。”
趙禎特意強調了他們的侯爵之位,讓盛紘有知難而退的意思。但是盛紘這個人,平時的時候在官場上有著幾分智慧,可如今心緒接連起伏,思緒早就不清楚了,又怎能明白趙禎的意圖呢。
“迴稟官家,坊間的確有此傳聞,但定遠伯所言也不錯,臣等的確是第一次見鎮邊伯。”
盛紘雖然沒有明白趙禎的意圖,但是習慣性的兩不得罪,還是讓趙禎找到了機會。
“進之啊,我知你年少,不過姻緣之事還是不要如此任性的好。”
“啟稟官家,臣不是任性,而是認定了就是她,臣雖然沒有見過盛家嫡女,但那年聽聞了這個名字後,臣便心有所感,永世難忘,或許官家認為隻是一個名字,怎麽可能讓臣如此難忘,但這就是事實。
臣與盛家女子好似前世就有的緣分一般,所以那年在得知了袁家次子的成親對象是她後,才會不顧禮儀,於大庭廣眾之下出手。
官家若不信,可命忠勤伯出來問詢,不僅有忠勤伯,忠靖伯,司南伯,安誠伯都知道,當初他們家的子弟也盡數在場。”
此刻被方休點到名的伯爵們心頭都是一冷,當初的情況他們將自家的孩子拎迴來一陣痛打後,也是明白了始末,可這是能說的嘛。
這個時候說出來不僅證明了他們誣陷了方休,斷了他人的姻緣,更嚴重的是侮辱了人家的亡母啊,今時不同往日,方休在當今官家的眼中可是寶貝一樣的存在啊。
“父親認為我是和弟弟爭寵才有如此行徑的嘛,父親確定是這樣嘛。”
說到這,方成即便是背對著方休,依舊能夠感受到方休那冰冷的眼神了,狠狠的紮在自己的背上,如今的方休可是在戰場上廝殺了六年,眼神也不再像以前空有氣勢,毫無威力,現在他的眼神也是能夠殺死人的。
聽著耳邊那威脅的語氣,方成張了張嘴卻也沒能說出什麽來。
因為方休進言時已經將頭低下,趙禎並沒有發現方休眼神的變化,而在方休說完後,方成遲遲沒有迴應,他也覺察出了一絲端倪。
正當趙禎打算擇日再說時,文官們坐不住了,與其讓以後方休和其他達官貴人強強聯手,不如現在就將方休綁定在一艘普通的船上,而且這是方休自己提議的,與他們文人無關。
“官家,鎮邊伯字字誠懇,言辭有請,還請官家成全他們。”
“官家,據臣所知,盛大人家的嫡女如今尚未出嫁,想必也是與鎮邊伯一樣在苦苦等候啊。”
“官家,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親啊。”
“官家,鎮邊伯兩情相悅,相等六年,望官家成全。”
……
“官家,臣此生非盛大人之女不娶,如若不是她,臣願效仿冠軍侯。”
方休堅定的態度,加上文臣們舌燦蓮花的描述下,趙禎覺得自己要是再不答應那就像亡國之君不聽群臣諫言一般了。
“好了好了,既然鎮邊伯心意已定,朕就成人之美,還望鎮邊伯成親之後相敬相愛,延綿子嗣。”
“臣,謝官家厚愛。”
“官家聖明!”
在場的除了方成之外,每個人都異常的欣喜,因為除了他,每個人的小算盤都敲的叮咚響。
ps:七千字大章奉上,還請各位看官動動發財的小手點點催更鍵,也可以送一些免費的小禮物,
按道理來說,方休是嫡長子,未來定遠伯的位置肯定是要交給他的,要是再加上方休這幾年來的功勞,有了伯爵為地基,怎麽說這個伯爵之位肯定會晉升成為侯爵。
但方成也知道自家人的關係,要是讓方休坐上這個位置,他,他的夫人還有他的次子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他重視家族繁榮,想要振興家族是不假,可如果能在振興的過程中保持著他應有的權利那更重要,況且方休如今也是一方伯爵,怎麽能不算是振興家族呢,要知道因為方休的關係,以往那些鮮少來往的達官貴人也紛紛上定遠伯爵府交流過。
如今京城上一些貴眷們舉辦的馬會什麽的,方王氏也時常被邀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門兩伯爵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看著方休上殿,心中思慮萬千的不隻有方成一人。不少的文官重臣在看到這名豐神俊朗的少年將軍後,內心也是起伏不已,大宋有一個狄相公就夠了,絕對不可以讓其他的武將再爬上這個位置。
方休雖然年輕,可當初的狄相公在他這個年紀也從未有過這樣的成績。一個武將有這樣的成就可以說是意外,但要是身後還有其他的武將占據這個位置,那麽以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武將向著這個位置進發,皇帝也會放開坐上這個位置的人選。
文官中為了這個位置的競爭本就激烈,要是再加入其他的勢力,他們這些文臣就更沒有希望了。再者,武將可以坐文臣的位置,但文臣永遠取代不了武將,紙上談兵的事文臣們可不會忘記。
大宋雖然每次行軍都有文臣節製,但也隻是起到監督的作用,真正打起來還是要看這群武將。現在的大宋還不像後期那樣,文臣的地位越來越高,一些關鍵的位置他們還是不敢輕易觸碰的。
有人憂愁自然有人歡喜,文臣們對方休嫌棄,可武將們對方休就特別喜愛了,如此英姿少年世間鮮有,以往他們站在文臣麵前總覺得底氣不足,文臣們源源不絕,總有天才之輩出現。
可他們武將就顯得後繼無力了,如今的大宋能有進取之意全靠他們這些老人堅守,但要是他們走了呢?雖然軍中也有不少能夠撐事之人,但都是守成之輩。
如今的方休猶如一道絢麗的光芒劃破了黑夜,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欣喜的不僅是他們,大殿上高居聖位的皇帝看著方休昂首闊步的動作,猶如看見了神兵天降一般,尤其是方休進殿後,身上的盔甲反射著殿外的驕陽,熠熠生輝的模樣更是讓皇帝對方休心生了不少的好感。
“臣,昭武校尉方休,拜見聖上。”
“好,好啊,早就聽聞了進之風姿卓越,如今一見果然是神采飛揚的,不過進之這個稱唿也是要變一變了,來人宣旨。”
看著眼前這個驕傲的少年郎,趙禎仿佛看到了他自己的兒子一般,要是他最早的那個孩子沒有去世,如今也是這般年紀了吧,也會和眼前的少年郎一般意氣風發嘛。
正因如此,心有所感的趙禎才會在大殿之上,群臣之中,如此親昵的叫著方休的字。
“今,定遠伯嫡子,昭武校尉方休,戍守邊疆,奮勇殺敵,衛我大宋疆土,拒敵賊於邊關,於弱冠之年立不世之功,乃我大宋良才。
加封昭武校尉方休,為鎮邊伯,食邑七百;兼升明威將軍,加封殿前司副都指揮使。”
“臣領旨謝恩。”
方休彎下的腰再次挺拔起來,雙手接過了皇帝的詔書。從一個邊塞的六品官飛升到現在的四品官,這還是在不少文官的壓製下,可想而知方休這些年在邊塞立的功有多麽的震驚了。
“進之,在邊塞辛苦了,如今迴來可以好好的休息一陣。年紀也不小了,該讓你父親給你說門親事了。”
眼前的趙禎也不愧是被後人稱為仁宗的皇帝,此刻的趙禎更像是一名家中的長輩,對剛剛迴來的孩子噓寒問暖的。要不是清楚定遠伯家的關係,眾人還以為方休和趙禎之間有什麽親戚關係呢。
一個皇帝,突然關心起一個剛迴來的臣子婚事。
聽到趙禎這番話,方成心中突然激動了起來,是啊,方休還沒成親呢,他們之間的關係雖然不好,但想要修補應該還是可以的吧,他記得方王氏家好像有個侄女還未出嫁呢,雖然不是什麽國色天香的,但姿色也是比較出眾的了。
再加上成親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方休想娶他人也得他們出麵下聘,到時候提前運籌一番,成與不成都是他們說了算。
現在關係可能難修複,但有了枕邊人的勸導,時間長了肯定會出現轉機的。
聽到趙禎這番話有異動的不僅隻有方成一人,文官中的某個角落內,也有一人悄悄的移動了視線,小心謹慎的想要知道方休該如何迴答。
此人正是知否中的渣爹,紅狼盛紘,六年前盛紘一家在方休出征後便因為政績優秀,升遷到了京都。事情的發展和電視中的一樣,唯一出現的變數也隻有盛家的長女盛華蘭沒有出嫁到袁家。
直至如今盛華蘭仍舊沒有出嫁,倒不是說盛家因為方休之前鬧出來的事就纏上了他,按照原本盛老太太的想法,此事的關鍵人物隻要不出來鬧騰,頂多三兩年便可平息下來了。
等到那個時候,再替盛華蘭擇一高門良婿。要知道當初遠在揚州,盛家便與京都勳貴有商有量了。如今盛紘也入京了,運作起來自然是方便的。
而事情的發展也正如盛老太太預料的一般,兩伯爵之子爭一女這個茶餘飯後的閑談也逐漸消弭了,正當盛家在考慮盛華蘭的夫婿時,方休的消息傳迴了京城。
方休的壯舉自開朝以來都鮮有,以往都是自己人被打的到處後撤,如今方休橫空出世,將遼軍打的抱頭鼠竄,自然引起了京都的熱議。
很快當初消失的故事再次出現在了大家的閑談之中,八卦的屬性深刻在人們的基因中,尤其是這個時代能夠消遣時間的玩意並不多。
於是隨著方休的名聲越來越大,當初鬧出來的故事也越演越烈,當袁文紹另娶她人之後,這件事的熱度達到了頂峰。
這件事放在方休身上是一樁風流豔談,可放在盛華蘭身上可就苦了人家了,因為方休的影響根本沒有人敢冒著得罪未來勳貴的風險,迎娶盛華蘭。
而盛華蘭麵對這樣的事情也根本沒有地方去申訴,你說她和方休有關係吧,那隻不過是一件流言故事,成不成還是個問題,可要說沒關係吧,誰又能保證呢,畢竟當初袁文紹和方休的打鬥可都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在這個十三歲就可以出嫁的時代,二十歲的盛華蘭可謂是‘大齡剩女’了。
解決這件事到也不是沒有辦法,一,盛華蘭從此出家,青燈古佛的度過後半生,證明流言就是流言,可這對還在桃李之年的盛華蘭來說何其的殘酷。
二,等到方休迴京,要麽迎娶盛華蘭將流言變成現實,方休功成名就,盛華蘭長相守候,將這段流言變成一樁可歌可泣的美談。
但方休如今聖恩加身他憑什麽要迎娶一個從五品小官的女兒,雖然是嫡長女,但京都這樣的高門女子大有人在。
三,則是方休迴京後,對於當初的流言一笑而過,另娶她人,將流言徹底粉碎,而盛華蘭也可以不再被流言侵擾,但相應的,身為‘大齡剩女’的盛華蘭也難在高嫁。
這三個選項中第二個無疑是對盛華蘭最好的選擇,但也是最不可能的選擇,盛紘雖然是渣爹,但不可否認他對華蘭的喜愛,畢竟是自己的嫡長女,從自己在苦寒之地任職時就陪伴在身邊的女兒。
現在的盛紘隻希望方休能夠快點定下親,解決這件事,他也好讓盛華蘭出嫁。
“迴稟聖上,臣早年苦讀於詩書,而後為報效家國,馳騁沙場,如今燕雲十六州尚未收複,怎可談論己身之事。”
完了。
聽著方休的迴答,盛紘心頭一涼,他沒想到方休竟然給他來這麽一招,什麽燕雲十六州尚未收複,不想成家,你當自己是冠軍侯嘛,你是可以接著等下去,但他的華兒可不能再等了。
而且方休給的這個理由,一點也沒有解釋流言的餘地,若是皇帝同意了方休的話,那麽盛華蘭也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裏咽了。
“胡鬧,你莫不是要學那冠軍侯,可那冠軍侯又豈是這麽容易當的。朕不是否認你的能力,隻不過你要想想冠軍侯如此行徑的後果,如此卓絕的天賦無後人繼承,豈不可惜。”
聽著皇帝的反對,盛紘在心裏替皇帝搖旗呐喊著,沒錯,就是這樣,成不成婚直接給句準話,莫要耽誤了良人。
“你的事我也聽說過了,我記得坊間不是有過傳聞你鍾情過某家的女子嘛。”
坊間的傳聞甚大,連他這個身居皇宮的皇帝都有所耳聞,不過他身為皇帝,日理萬機的,自然不能將坊間的傳聞記得清清楚楚,隻是有個大概罷了。
趙禎剛剛說完,還不等方休說話,方成便率先站了出來。
“多謝官家厚愛,不過這都是坊間的傳聞罷了,臣定會替犬子擇一佳妻,不負官家所托。”
開玩笑,方成怎麽可能同意方休和小官之女成親,這不是打亂了他的安排嘛。
看著殿下與方休有著幾分相似的人,趙禎抬眼看了看身旁的太監,從他那裏得到了答案後才緩緩說道:
“嗯,既然如此,那就辛苦方卿家了。”
趙禎的語氣有些冷淡,似乎不滿方成的突然出現。這點變化方成自然是有所察覺的,不過此刻的他也無奈,為了自己的謀劃他必須站出來,要不然真讓方休和那小官之女成親了他才更加的後悔。
文官中的角落裏,看著方成那一閃而過的嫌棄,盛紘也是攥緊了笏板,可他如此憤怒又如何,難不成跳出去和方成爭辯嘛。
且不說人家是聖恩正濃的伯爵勳貴自己得罪不起,一旦自己出去爭辯了,不管獲不獲勝丟臉的都是他們盛家。成了,以後盛華蘭進府少不了被立規矩,到時候孤家寡人的在夫君的府邸,他們想幫忙也幫不了。
而且要是因為這樣,盛華蘭嫁過去京都城內也會有不少的風言風語,說什麽盛家攀龍附鳳,借著官家的仁慈搭上這麽一家親。
要是不成,那就更可笑了因為點留言就像攀附新貴的,不僅沒有進入武將一係,以後還要被文官排除。
“別啊官家,我隻不過是客套一下,您別真不管我啊。”
方休耿直的發言,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搞不懂方休怎麽可以這麽放肆的和官家說話。
看著眼神清澈,與眾不同的方休,趙禎愣了一會後迴神笑道:
“你小子,朕還是第一次看見有人客套完之後還後悔的。”
方休一改在戰場上的精明和冷酷,眼神宛如後世的大學生一般,有著清澈的愚蠢。方休用捧著頭盔的手抓了抓後腦勺,一副憨厚老實的模樣。
趙禎沒有察覺到,他剛剛因為方成出現而冷淡的語氣,又因為方休變得開朗了起來。
“說吧,你小子莫不是看中了那家的姑娘,覺得你父母不會同意,所以來讓朕替你說道說道啊。”
“嘿嘿,官家聖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小算盤。不過臣說了,官家可就一定要替我說話啊。”
“你個小皮猴,剛剛不是還說要做冠軍侯的嘛,怎麽現在又這麽急了。”
到底是少年郎啊,或許是趙禎也認為方休立下的這些嘉獎完全不夠,對方休有一種愧疚的感覺。而且看著方休的這副模樣,他也倍感親切,就像那些兒孫滿堂的家庭中,自己的子孫想要央求些無關緊要的獎賞。
趙禎無子嗣,這是他永遠也忘不掉的痛,眼下方休表現的如此親昵,這讓他不由的將對自己孩子的愛,轉移了一部分到方休的身上。
而方休扮演的也十分符合他的心意,雖然說趙禎所在的時期文官武將們過得都比較舒服,但是知道劇情後續發展的方休需要在下一任皇帝即位前站穩腳跟,不用受到任何威脅,現在的地位還是遠遠不夠的。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自打接到迴京的命令開始,方休就在思考自己該如何了。雖然說這樣有些趁人之危,但是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方休不得不如此。
“臣想請官家賜婚。”
“賜婚!”
賜婚!
賜婚!
開口說話的自然不用多想,是趙禎了。而剩下兩個內心的聲音,一個是方成,另一個則是一直在偷偷關注著他們的盛紘了。
聽到方休直接要求賜婚,盛紘的心也開始有了一些奢望,畢竟方休從軍這麽多年,肯定沒有接觸過任何女子,在他離開前,唯一有糾葛的就隻有他們家華蘭了。
人們有時候總會有些妄想的,就像人們常說的三大錯覺,有人叫我、他喜歡我、我能反殺。
“賜婚也不是不可,你先說說是誰。”
“官家不可。”
聽到趙禎不反對,方成立馬就急了,要是趙禎出麵,這還有他什麽事啊。
“有何不可啊,你說說看。”
看著這接二連三跳出來打斷自己的方成,要不是他是方休的父親,趙禎都想叫人將他拖出去了,他是仁慈不假,但他也是一個皇帝。
一個皇帝,在上奏的大殿上,接二連三的被人打斷自己的話。這要在其他的朝代,早就命人捉拿下獄了。
方成也聽出了趙禎的不滿,當即不敢再言語了。
“官家這個人您可能也聽你說過。”
“我也聽說過?是誰啊,說來讓朕聽聽。”
“工部郎中盛紘盛大人嫡女,盛華蘭。”
誰!這個天資卓越,意氣風發,大宋新貴,的天之驕子說的是誰的女兒,他盛紘的女兒。
聽聞方休要娶的是自己的女兒,盛紘一改之前對方休嫌棄的態度,心中大肆的稱讚起了方休,雖然臉上毫無變化,但是內心早就掀起了驚天波浪。
他還以為方休在邊關多年,早就忘了這件事,想不到方休至今還記得,這也就說明了當初那件事不是流言,而是真的!
其實這件事發現的確早就忘記了,不過是他在得知自己即將迴京後,安排了人手打聽京都內所有的情報,而收集情報的人聽到了京都內關於發現的流言自然是匯集到了一起,交給了方休。
當初方休在看到時也是詫異了很久,不過在沉思了一會後覺得將這則流言變成現實也不是不可能。
首先,方休迴京後肯定是要成婚的,與其交個他父親方成暗中動手腳,不如選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至於為什麽是盛華蘭,除去當初看劇時,方休一眼就喜歡上了這個角色外他也有著自己的考量。
如今文臣對他的打壓不言而喻,想要迎娶其他高門的子女顯然是不可能的,而那些尋常一些的官宦子弟家眷,方休也不清楚她們具體的底細。
當然,除了盛家之外,還有一家,那就是明蘭的手帕交餘嫣然餘家。如今餘閣老雖然不再參與朝政了,但他的地位還是不低的。
可惜方休不是顧廷燁,他思考的可要比顧廷燁深多了,餘閣老身為文臣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一個武將去求親,不論他怎麽想,在武將這一籌他就失了人心。
你堂堂一個武將新星跑去文臣家,這置他們武將於何處,餘閣老有孫女,他們英國公家也有女兒啊。
而且方休可是想要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啊,還有避免後世的靖康之恥,武將一係他是絕對不能鬆手的。所以思來想去,盛家便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和盛家結親,也可以讓多年的流言變成一樁美談,讓他在民間平添不少的聲望。以後和這群文臣打嘴炮也更有實力。
而且餘年拿得出手的也就剩下餘閣老一人了,年過古稀的餘閣老又能撐多久呢,他一倒能給方休帶來的利益又剩多少呢。
“工部郎中?”
趙禎微微皺起了眉頭,他並不是覺得方休的要求高了,相反他還覺得方休選的人太低了,雖然說工部郎中是一個五品官,而他明威將軍也是一個四品的地位。
兩者相差不大,但一個是正值青春,一個則是入仕多年;一個有爵位封賞,一個隻是一官半職罷了。
難怪方休會要求他賜婚,想必這樁親事方休的長輩肯定不會同意的。他們都不願意了,在方休身上移加了關愛的趙禎又怎麽會輕易答應呢。
“進之啊,你沒說錯人嗎?我記得餘閣老家中也有一女尚未婚配,莫不是你弄錯了?”
聽著趙禎這樣說,剛剛還異常激動的盛紘此刻也萎靡了,就連官家也不看好他們,他還有什麽好說的呢。
“官家,臣沒有弄錯,就是盛大人家的嫡女。官家之前說坊間有傳聞,臣有心儀的女子,就是盛家的嫡女。官家可能不清楚,坊間的傳聞是臣與其他心儀盛家姑娘的男子大打出手,最後鬧的滿城皆知。
不過那時臣空有一個未來伯爵的稱號,毫無其他實力,為了能夠迎娶盛大人之女,臣這才自請去邊關征戰,隻為親手博得一個能夠迎娶盛家女子的身份。”
方休言辭誠懇,語氣中也透露著非盛華蘭不娶之意。這副姿態可是急壞了方成。
“官家,這些都是傳聞罷了,我兒至今都未曾見過盛家嫡女,又怎麽心儀於她呢,他不過是氣憤年少時幼弟分走了他的寵愛,對我等有所怨言罷了,還望官家看在我兒年少,原諒他頑劣行徑。”
方休和方成的競相發言,弄得趙禎都有些煩悶了,明明好好的封賞之事,怎麽弄出了這麽多的麻煩。
“工部郎中可在。”
“微臣在。”
聽見趙禎的召見,盛紘趕緊從人堆中擠了出來,相比於方休的肆意,方成的畏縮,盛紘的禮節格外的規矩。
“鎮邊伯和定遠伯說的可是真的。”
趙禎特意強調了他們的侯爵之位,讓盛紘有知難而退的意思。但是盛紘這個人,平時的時候在官場上有著幾分智慧,可如今心緒接連起伏,思緒早就不清楚了,又怎能明白趙禎的意圖呢。
“迴稟官家,坊間的確有此傳聞,但定遠伯所言也不錯,臣等的確是第一次見鎮邊伯。”
盛紘雖然沒有明白趙禎的意圖,但是習慣性的兩不得罪,還是讓趙禎找到了機會。
“進之啊,我知你年少,不過姻緣之事還是不要如此任性的好。”
“啟稟官家,臣不是任性,而是認定了就是她,臣雖然沒有見過盛家嫡女,但那年聽聞了這個名字後,臣便心有所感,永世難忘,或許官家認為隻是一個名字,怎麽可能讓臣如此難忘,但這就是事實。
臣與盛家女子好似前世就有的緣分一般,所以那年在得知了袁家次子的成親對象是她後,才會不顧禮儀,於大庭廣眾之下出手。
官家若不信,可命忠勤伯出來問詢,不僅有忠勤伯,忠靖伯,司南伯,安誠伯都知道,當初他們家的子弟也盡數在場。”
此刻被方休點到名的伯爵們心頭都是一冷,當初的情況他們將自家的孩子拎迴來一陣痛打後,也是明白了始末,可這是能說的嘛。
這個時候說出來不僅證明了他們誣陷了方休,斷了他人的姻緣,更嚴重的是侮辱了人家的亡母啊,今時不同往日,方休在當今官家的眼中可是寶貝一樣的存在啊。
“父親認為我是和弟弟爭寵才有如此行徑的嘛,父親確定是這樣嘛。”
說到這,方成即便是背對著方休,依舊能夠感受到方休那冰冷的眼神了,狠狠的紮在自己的背上,如今的方休可是在戰場上廝殺了六年,眼神也不再像以前空有氣勢,毫無威力,現在他的眼神也是能夠殺死人的。
聽著耳邊那威脅的語氣,方成張了張嘴卻也沒能說出什麽來。
因為方休進言時已經將頭低下,趙禎並沒有發現方休眼神的變化,而在方休說完後,方成遲遲沒有迴應,他也覺察出了一絲端倪。
正當趙禎打算擇日再說時,文官們坐不住了,與其讓以後方休和其他達官貴人強強聯手,不如現在就將方休綁定在一艘普通的船上,而且這是方休自己提議的,與他們文人無關。
“官家,鎮邊伯字字誠懇,言辭有請,還請官家成全他們。”
“官家,據臣所知,盛大人家的嫡女如今尚未出嫁,想必也是與鎮邊伯一樣在苦苦等候啊。”
“官家,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親啊。”
“官家,鎮邊伯兩情相悅,相等六年,望官家成全。”
……
“官家,臣此生非盛大人之女不娶,如若不是她,臣願效仿冠軍侯。”
方休堅定的態度,加上文臣們舌燦蓮花的描述下,趙禎覺得自己要是再不答應那就像亡國之君不聽群臣諫言一般了。
“好了好了,既然鎮邊伯心意已定,朕就成人之美,還望鎮邊伯成親之後相敬相愛,延綿子嗣。”
“臣,謝官家厚愛。”
“官家聖明!”
在場的除了方成之外,每個人都異常的欣喜,因為除了他,每個人的小算盤都敲的叮咚響。
ps:七千字大章奉上,還請各位看官動動發財的小手點點催更鍵,也可以送一些免費的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