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朱瞻基對自己有些信心不足,但在他這個年紀能夠獨自領軍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就更遑論這是帶兵平叛了。


    不過就像之前北伐的時候朱棣讓豐城侯李彬給他當副手領兵一樣,這次朱瞻基要去交趾平叛,無論是朱棣還是朱高熾都不可能說真的讓他一個人領兵出征。


    雖說是要鍛煉朱瞻基,但鍛煉也不是這個鍛煉法。


    所以這次朱棣還是派了一員老將來作為朱瞻基的副將,算是給他兜底。


    因為有著北伐時和朱瞻基的交情,這個任務依舊落在了豐城侯李彬的頭上。


    “見過豐城侯,此次又要勞煩侯爺了,這一趟交趾平叛孤可就全仰仗侯爺了。”知道了豐城侯是自己這次出征的副將,朱瞻基便立刻來到了豐城侯府上,親自登門拜訪。


    盡管他作為皇太孫又是主帥,理論上該是豐城侯去拜訪他,但知道豐城侯才是自己這次出征的最大保障的朱瞻基還是主動登門拜訪。


    畢竟,朱瞻基清楚的知道自己去交趾平叛,想要能做出一點漂亮的成績,就必須籠絡住豐城侯李彬。


    “太孫殿下太客氣了,您才是這次平叛的主帥,末將該拜訪您才是。”花花轎子人抬人,李彬當然不會傻到在皇太孫麵前擺架子,而是一副以下屬自居的態度。


    而麵對李彬的客氣,朱瞻基依舊表現得很謙遜,同李彬說著客套的話,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希望李彬能夠在這次南下交趾的平叛當中能夠多出一點力,好讓這次平叛能夠打的好看一點。


    “太孫殿下請放心,末將雖不才,卻也願為大明盡己所能拚盡全力!”李彬把胸口拍的邦邦響,一副要盡忠報國的樣子。


    其實李彬和朱瞻基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李彬想要投到太孫麾下掙一個從龍之功,而朱瞻基也想要招攬李彬增加自己的勢力。


    一時之間兩人倒是賓主盡歡,一副君臣相得的樣子。


    雖說如今軍中將領大多更傾向於鄭王,就像當初傾向於漢王一樣,但不是沒有人下注在皇太孫身上。


    畢竟朱瞻基這個太孫和朱高熾這個太子是不同的,他自幼深受朱棣的喜愛,幾乎可以說是直接越過了太子被當成皇位繼承人在培養。


    而且文治武功,無論哪一方麵的表現都很不錯,並不像太子朱高熾那樣身軀肥胖,不善騎射。


    固然,有著鄭王朱瞻埈做對比,朱瞻基的表現雖好卻又不夠好,至少和朱瞻埈比確實不夠亮眼。


    但朱瞻基也有著他的優勢,那就是他是嫡長子,在大明如今的狀況下,隻要朱瞻基自己不犯錯他就是大明無可動搖的皇位繼承人。


    尤其是如今朱瞻埈去了海外就藩,而且擺出了一副他不爭的架勢,這就更加讓朱瞻基的地位穩固了。


    因此在李彬這樣的勳貴看來,朱瞻基這個皇太孫的皇位是板上釘釘的,他所欠缺的也就是曆練和足夠的威望了。


    而這次去交趾平叛,毫無疑問是給朱瞻基刷軍功、在軍中樹立威信,同時也是給朱瞻基拉攏勳貴的機會。


    在李彬接到要作為朱瞻基的副將去交趾平叛的旨意之後,自然有那消息靈通的京中勳貴來找他,希望他能夠幫助朱瞻基把握好這次機會。


    之前北征那一次本來是個很好的機會,但三千營的騎兵打不過蒙古人的騎兵,以至於本該立下頭功的朱瞻基錯失了機會。


    如果隻有這樣倒也罷了,可偏偏那場大戰中青玉衛用火炮告訴了世人時代變了不說,朱瞻埈的斬將奪旗、生擒敵酋,也著實展現出了極強個人實力,狠狠地刷了一把軍功,成為了北伐的頭功。


    可以說那次北伐之後,勳貴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人倒向了朱瞻埈,成為了鄭王黨。


    其中作為代表的自然就是安遠侯柳升,上次北伐的時候他作為朱瞻埈的副將,後來又是大軍的先鋒,論功的時候自然少不了他的。


    雖說爵位沒給提成國公,但卻給家裏的媳婦掙了個誥命,也把世襲的爵位從伯提升到了候,可以說是吃到了大實惠。


    而李彬就沒有這麽好運了,北伐那一仗他雖然也立下了不少功勞,但最重要的那一場決戰中李彬和三千營表現不佳,這北伐的功勞自然也就要打個折扣。


    除了一些常例的封賞之外,李彬在上次北伐裏就沒有撈到什麽實惠了。


    所以李彬這次這麽積極,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能夠在這次西南平叛的戰爭中撈到足夠多的好處。


    別誤會,李彬雖然也算是大明軍中的軍頭之一,但他想要的撈好處可不是什麽吃空餉、倒賣軍需之類的。


    這些事情不能說沒有,但不至於拿到台麵上來由一位侯爵親自操持。


    對於李彬這種已經覓得馬上封侯的人來說,所謂的好處是把自家的爵位更往上提一提的機會。


    要知道除了洪武開國和永樂靖難這兩場大仗打出來了大明現在的各位國公之外,就隻有英國公和黔國公在幾年前攻滅交趾的陳朝、為大明打出了一個交趾布政司時才有新的國公出現。


    至於說兩次北伐,因為是皇帝禦駕親征,沒有立下真正亮眼的大功,是沒法封國公的。


    倒是當時朱瞻埈的功勞足夠了,但人家是親王,不需要這個。


    如今北伐已經打完,大明已經基本上沒有大仗可以打了,勳貴們想要提升一下自家的爵位,唯一還剩下的機會也就是平定西南了。


    原本這是人家英國公和雲南沐家碗裏的肉,但這次皇帝卻想要給太孫一個刷軍功的機會,於是乎李彬的機會就來了。


    這也是他此生最後封國公的機會,隻要能夠在這一仗中打的足夠漂亮,即便是說這一次朱棣沒有給他國公,等到了將來朱瞻基繼位的時候,作為首個投靠太孫的勳貴,李彬覺得自己一個國公的爵位也是跑不了的。


    所以在西南平叛這件事上,李彬格外的投入和認真。


    “太孫殿下,說句不中聽的話,咱們大明的將士大多都是旱鴨子,這水上的功夫不行,別說是水上作戰了,就算是坐船從南京到交趾,這一路上可能都要折損一停人馬。”作為勳貴高爵之一,李彬對於大明如今的士兵素質與水平是了解的,也將問題擺在了朱瞻基的麵前。


    朱瞻基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他便從善如流的想李彬問道:“那從陸路進軍如何?”


    “不如何,甚至比走海路更糟糕。”李彬搖了搖頭,臉上的表情很是無奈:“雖說大明與交趾之間的往來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從宋朝的時候就有了,但兩地之間的往來大多還是靠的海船和陸地上的商旅。


    這陸上的道路因為西南地區地形崎嶇、煙瘴叢生的關係,一直就不太好走,西南地區也就成了化外蠻夷之地。


    在這一點上朝廷是吃過虧的,成國公朱能就是因為征討西南病逝的,也是永樂一朝隕落的兩位國公之一。


    所以咱們寧可走海路顛簸一點,也好過在陸地上去鑽深山老林!坐船從南京沿海南下,經泉州抵達交趾,是目前相對來說最安全的一條路線。


    一者鄭公公的船隊已經走熟了航線,二者這一片海域的倭寇和海盜都被鄭王殿下清繳的差不多了,在安全上是有保證的。


    再者,朝廷通過征倭已經培養起來了一支強大的船隊,足以應對運輸這次平叛的士兵和軍需。


    而且走海路花的時間要比走陸路少得多,大軍的消耗也要少一些,唯一可慮的可能也就是大軍不習水性,會有暈船之類的事情發生。


    但這和走海路帶來的好處相比卻也不值一提,畢竟靠海路的話這後勤補給就能源源不斷的送到大軍手中,而且沒有額外的消耗,不用像陸路一樣,十斤糧食能運到三斤就算高效了。”


    聽著李彬絮絮叨叨說了這麽多,朱瞻基也明白過來這次出征必須走海路了。


    想到這裏,朱瞻基對著李彬繼續問道:“那我大明可有哪隻軍隊擅長水戰?這次南下平叛,除了爺爺給的三個衛所的新軍之外,爺爺還允許我再征調兩個衛所,侯爺可有推薦?”


    “這……咱們大明要說哪隻軍隊擅長水戰,那自然是首推鄭公公的水師,但鄭公公的水師肩負重任,一方麵要負責對倭國的物資運輸,另一方麵也要負責咱們這次南下平叛的物資運輸,兩邊都依靠鄭公公的水師的話,他們估計抽不出多餘的力量來協助咱們打仗。”李彬搖了搖頭,隨即看了一眼朱瞻基,這才猶豫的說道:“不過咱們大明還有另一支船隊,而且他們尤其擅長水戰,隻是這隻隊伍是鄭王殿下的青玉衛,咱們借不來啊!”


    聽到李彬這麽說,朱瞻基的眉頭瞬間皺了起來。


    李彬或許不知道這次南下平叛的內情,但朱瞻基卻清楚的知道,這次朱棣和朱高熾原本是希望朱瞻埈去的,隻是他借口老婆要生孩子才沒去,現在自己去找他借兵,這如何能借的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七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七箏並收藏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