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神靈屬官
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 作者:十七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屬下參見龍王。”鄭王府的承運殿內,配屬給阿青的屬官正在向她行禮。
雖說南海龍王隻是神號,但既然朱瞻埈想要在大明建立一套完整的神道體係,就不可能說隻讓這些神靈空有神號。
準確的來說,這套神道體係將會和朝廷現有的官員體係進行互補,最終兩套班子合成一套,讓朝廷能夠從凡人和神仙兩個方麵掌控整個大明。
按照香火神道的規範來說,冊封一尊神位,其實應該是附帶有屬官、從役等一眾屬神的,像阿青這種有統兵權的還應該有配屬的道兵。
但是如今大明的神道體係才剛剛起步,攏共也就冊封了兩位神靈,整個神道體係還沒有良好的運轉起來,也沒能從國運上反哺大明,自然也就無力支撐更多的屬神。
不過暫時無法通過封神的方式擴充神道體係的屬神,大明也還是有土辦法來解決問題的,那就是直接上活人。
大明朝別的沒有,想做官的讀書人車載鬥量。
不提民間有多少想要通過科舉入仕的士子,光是國子監的監生就能夠滿足朝廷的用人需要。
不得不說,朱元璋搞出來的這套國家培養人才的體係在明初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為國家培養足夠多的合格的官員預備役,極大的緩解了明初的人才短缺問題。
隻是很可惜,就像所有的製度那樣,開始的時候是好的,但當它運轉到一定時間之後,也就開始腐朽墮落了。
在明朝中後期國子監基本上已經有錢就能上,花錢捐個監生身份幾乎是明碼標價了。
《儒林外史》裏那個嚴監生就是這樣一個靠花錢買來功名的存在,而這種人通常都是地方上的士紳大族中實在考取不了功名的,才花錢買一個身份。
他們也不指望靠這個身份去做官,但有了這個身份就能夠享受到老朱定下的優待,從而免征賦稅,並借此兼並大量的土地田產。
正兒八經的進士、舉人身份是很難獲得的,光看範進中舉前後的巨大差異與區別就能明白在明朝你正兒八經考個舉人有多麽的牛逼。
這事放在後世類比的話,差不多就相當於考上了公務員,還是那種入職就能夠分到實權部門當一把手的程度。
要知道明朝的舉人是可以擔任教喻、縣丞、主薄等官職的,這些官職好像聽起來不起眼,但教喻能掌管一縣學政,相當於後世教育局的正副職,縣丞差不多相當於副縣級。
而主簿雖然隻是掌管文書工作,但一整個縣的所有文書都得他這過,也是一個十分實權的職位。
雖然隻是縣級的基層官員,卻也已經是大明官僚體係的一員,沒有理想一點的話在這個職位上也是能夠混成地方一霸的。
所以對於大明來說,給阿青配一套藩王級的屬官班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隻是她這個南海龍王到底要具體負責哪些東西,要具體如何來施行她的權力,卻是一個讓朝廷有些頭疼的問題。
過去大家隻是給龍王廟燒香,從來沒細致的去想過哪些事情龍王能管,哪些事情龍王不能管。
畢竟龍王爺也沒有顯靈說這事他不管,或者說顯靈說這事他管了,突出的就是一個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唯心。
所以即便大明朝廷根據民間信仰和藩王封國職權作為參考,擬定了一份海龍王的職權範圍,他們也很難明確阿青這位南海龍王到底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
這事讓朝廷很是為難,最後還是派了一艘快船派人來問朱瞻埈,他迴了一趟京城,才將這件事徹底定了下來。
“殿下,這是朝廷給您的文書,以及您作為南海龍王對應的印綬、兵符等物,還請您親自掌管,妥善收存。”阿青的屬官將她作為龍王的一係列信物移交給她,在阿青接過並且收好之後才繼續說道:“按照鄭王殿下和朝廷商議的結果,朝廷將在泉州為殿下您興建廟宇進行供奉。
另外殿下您可在南海範圍內訓練士卒、編練水軍,在奏報朝廷之後可討伐不臣。
除此之外,朝廷考慮殿下您訓練軍隊所需,特別準許殿下您抽取泉州港三成的賦稅與海貿一成的關稅,以充作軍資。”
屬官和阿青林林總總講了很多內容,朝廷考慮到阿青特殊的身份以及朱瞻埈告訴朝廷的一些內容,壓根就沒指望她自己能履行作為位同藩王的南海龍王的職責,從一開始就是打著讓這些屬官替她履行職責的打算。
並且還計劃讓這些屬官在死後擇其能力出眾者冊封為阿青的屬神,這樣即便阿青以後完全不管事,這些屬官也能保證南海龍王的神職能夠正常運轉。
當然,這並不是說阿青真的不管事,隻是她一個蛇精,又被封印了五百年,對待人間官府的運轉和神職該如何執掌顯然是不了解的。
這些屬官雖說同樣不了解如何履行神職,但他們至少懂得朝廷和人間官府的運作,能夠先幫阿青把架子搭起來。
至於說阿青如何履行自己的神職,這都是可以等她正式封神並且獲得神職之後慢慢學習。
徐妙雲不也不懂這些嗎?但在正式封神並且獲得神職之後,她如今也已經逐漸開始履行神職,迴應信眾的祈禱來獲得信仰與民心,從而反哺大明的國運。
雖說反哺國運的部分並不算多,甚至比起冊封徐妙雲為神的消耗來說微不足道,但這卻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標誌著大明的香火神道體係終於正式運轉起來。
就這一點來說,這件事本身還是非常有意義,同時也非常值得的。
畢竟很多時候治國或者做事,並不是孤立的去看一件事情的利弊得失,而是應該從更長遠和大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就如同塞翁失馬一樣,有的時候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會有不同的收獲。
而一件事上的虧損,也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另一件事上的盈利。
所以看待問題大可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同時也更有格局些,不為眼前的蠅頭小利去斤斤計較,反而會有更多的收獲。
雖說南海龍王隻是神號,但既然朱瞻埈想要在大明建立一套完整的神道體係,就不可能說隻讓這些神靈空有神號。
準確的來說,這套神道體係將會和朝廷現有的官員體係進行互補,最終兩套班子合成一套,讓朝廷能夠從凡人和神仙兩個方麵掌控整個大明。
按照香火神道的規範來說,冊封一尊神位,其實應該是附帶有屬官、從役等一眾屬神的,像阿青這種有統兵權的還應該有配屬的道兵。
但是如今大明的神道體係才剛剛起步,攏共也就冊封了兩位神靈,整個神道體係還沒有良好的運轉起來,也沒能從國運上反哺大明,自然也就無力支撐更多的屬神。
不過暫時無法通過封神的方式擴充神道體係的屬神,大明也還是有土辦法來解決問題的,那就是直接上活人。
大明朝別的沒有,想做官的讀書人車載鬥量。
不提民間有多少想要通過科舉入仕的士子,光是國子監的監生就能夠滿足朝廷的用人需要。
不得不說,朱元璋搞出來的這套國家培養人才的體係在明初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為國家培養足夠多的合格的官員預備役,極大的緩解了明初的人才短缺問題。
隻是很可惜,就像所有的製度那樣,開始的時候是好的,但當它運轉到一定時間之後,也就開始腐朽墮落了。
在明朝中後期國子監基本上已經有錢就能上,花錢捐個監生身份幾乎是明碼標價了。
《儒林外史》裏那個嚴監生就是這樣一個靠花錢買來功名的存在,而這種人通常都是地方上的士紳大族中實在考取不了功名的,才花錢買一個身份。
他們也不指望靠這個身份去做官,但有了這個身份就能夠享受到老朱定下的優待,從而免征賦稅,並借此兼並大量的土地田產。
正兒八經的進士、舉人身份是很難獲得的,光看範進中舉前後的巨大差異與區別就能明白在明朝你正兒八經考個舉人有多麽的牛逼。
這事放在後世類比的話,差不多就相當於考上了公務員,還是那種入職就能夠分到實權部門當一把手的程度。
要知道明朝的舉人是可以擔任教喻、縣丞、主薄等官職的,這些官職好像聽起來不起眼,但教喻能掌管一縣學政,相當於後世教育局的正副職,縣丞差不多相當於副縣級。
而主簿雖然隻是掌管文書工作,但一整個縣的所有文書都得他這過,也是一個十分實權的職位。
雖然隻是縣級的基層官員,卻也已經是大明官僚體係的一員,沒有理想一點的話在這個職位上也是能夠混成地方一霸的。
所以對於大明來說,給阿青配一套藩王級的屬官班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隻是她這個南海龍王到底要具體負責哪些東西,要具體如何來施行她的權力,卻是一個讓朝廷有些頭疼的問題。
過去大家隻是給龍王廟燒香,從來沒細致的去想過哪些事情龍王能管,哪些事情龍王不能管。
畢竟龍王爺也沒有顯靈說這事他不管,或者說顯靈說這事他管了,突出的就是一個信則有不信則無的唯心。
所以即便大明朝廷根據民間信仰和藩王封國職權作為參考,擬定了一份海龍王的職權範圍,他們也很難明確阿青這位南海龍王到底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
這事讓朝廷很是為難,最後還是派了一艘快船派人來問朱瞻埈,他迴了一趟京城,才將這件事徹底定了下來。
“殿下,這是朝廷給您的文書,以及您作為南海龍王對應的印綬、兵符等物,還請您親自掌管,妥善收存。”阿青的屬官將她作為龍王的一係列信物移交給她,在阿青接過並且收好之後才繼續說道:“按照鄭王殿下和朝廷商議的結果,朝廷將在泉州為殿下您興建廟宇進行供奉。
另外殿下您可在南海範圍內訓練士卒、編練水軍,在奏報朝廷之後可討伐不臣。
除此之外,朝廷考慮殿下您訓練軍隊所需,特別準許殿下您抽取泉州港三成的賦稅與海貿一成的關稅,以充作軍資。”
屬官和阿青林林總總講了很多內容,朝廷考慮到阿青特殊的身份以及朱瞻埈告訴朝廷的一些內容,壓根就沒指望她自己能履行作為位同藩王的南海龍王的職責,從一開始就是打著讓這些屬官替她履行職責的打算。
並且還計劃讓這些屬官在死後擇其能力出眾者冊封為阿青的屬神,這樣即便阿青以後完全不管事,這些屬官也能保證南海龍王的神職能夠正常運轉。
當然,這並不是說阿青真的不管事,隻是她一個蛇精,又被封印了五百年,對待人間官府的運轉和神職該如何執掌顯然是不了解的。
這些屬官雖說同樣不了解如何履行神職,但他們至少懂得朝廷和人間官府的運作,能夠先幫阿青把架子搭起來。
至於說阿青如何履行自己的神職,這都是可以等她正式封神並且獲得神職之後慢慢學習。
徐妙雲不也不懂這些嗎?但在正式封神並且獲得神職之後,她如今也已經逐漸開始履行神職,迴應信眾的祈禱來獲得信仰與民心,從而反哺大明的國運。
雖說反哺國運的部分並不算多,甚至比起冊封徐妙雲為神的消耗來說微不足道,但這卻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標誌著大明的香火神道體係終於正式運轉起來。
就這一點來說,這件事本身還是非常有意義,同時也非常值得的。
畢竟很多時候治國或者做事,並不是孤立的去看一件事情的利弊得失,而是應該從更長遠和大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就如同塞翁失馬一樣,有的時候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會有不同的收獲。
而一件事上的虧損,也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另一件事上的盈利。
所以看待問題大可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同時也更有格局些,不為眼前的蠅頭小利去斤斤計較,反而會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