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到了寧王和他的四十萬兩銀子之後,三位藩王便搭乘著朱瞻埈的艦隊準備返迴大明。


    因為倭國這邊戰事未完,加上三位藩王也隻是迴去送銀子外加過年,所以都沒有攜帶太多的兵力,朱瞻埈帶了一個千戶所的青玉衛充當護衛,朱高燧身邊人更少點隻有五百人。


    倒是寧王似乎是把王府的兵力都投入到和倭人的作戰中去了,身邊隻帶了必要的藩王儀仗外加百十來個侍衛。


    看上去似乎是落魄了一樣,但考慮到寧王帶在身邊的那四十萬兩銀子,朱瞻埈和朱高燧倒是能夠理解寧王為什麽不帶更多的侍衛。


    畢竟要留著看家,迴去過個新年又不需要太多人跟著,路上有朱瞻埈和朱高燧的護衛一起走,迴了大明難道他堂堂一個藩王還會有什麽不測?


    與其抽調寶貴的兵力迴國隻是充牌麵,不如留著他們在倭國還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而且寧王也算是有心理陰影了,當年他的王衛被朱棣騙走了,現在好不容易拿迴來了,寧王本能的想把自己手上這點兵藏著掖著。


    朱瞻埈和朱高燧知道寧王的想法,也沒有多說什麽。


    當年老爺子做事不地道,坑了寧王一把,這麽多年寧王心裏有芥蒂是正常的。


    不過當年的事情,就算易地而處朱瞻埈也覺得自己會做同樣的事情,並不會覺得朱棣做的有什麽不對。


    至於說朱棣後麵完全無視寧王在靖難中的貢獻,這就更朱棣跟朱高煦說“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這句話一樣,那是燕王說的,不是皇帝說的。


    做藩王的時候,封官許願、說什麽將來共分天下,這種話都是真心實意的,也確實是正兒八經準備兌現的承諾。


    但當藩王變成了皇帝,身份的變化帶來的影響雖然不會讓藩王說過的話都不作數,但什麽話作數,什麽話不作數數,那些被承諾的人就該有自知之明。


    像朱高煦認為朱棣是打算立他為太子,這種想法固然沒有錯,可原話是“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前提是“世子多疾”,也就是默認世子是要優先於他的。


    隻有世子真的有個三長兩短了,他才能夠替補上位。


    而不是說世子還活的好好的,朱棣就準備跨過嫡長子立他當太子了。


    至於寧王也是一樣,燕王可以跟你說將來共分天下,這沒有問題,問題是你如果當真了,真的跑去跟皇帝說要一半的江山,皇帝沒砍你的頭,那真的是顧念了兄弟之情的。


    所以當年的寧王也不傻,並沒有真的去和朱棣提這事,但他卻腦子不清醒的兩次想要蘇州、錢塘這樣的地方做封地。


    蘇州、錢塘都是江南富庶之地,離南京也近,你寧王想要這種地方做封地,居心叵測啊!


    所以最後,朱棣把他封在了南昌,就這樣朱棣都沒忘了再折騰他一下,搞出了一次巫蠱之禍敲打寧王。


    如果不是朱瞻埈建言讓朱棣把藩王放出去,恐怕寧王現在還在南昌修道呢。


    其實這種皇帝跟你說平分天下的話,就該聽了就忘,壓根不能當真。


    而且就算當真,你也不能真的去和皇帝提,而是應該裝窮賣慘,博得皇帝的同情,讓皇帝主動來提才對。


    畢竟皇帝給伱的才是你的,皇帝不給你不能搶,也不能主動去要。


    要知道寧王可不是當年那些藩王裏最慘的,還有個岷王比他還慘,被雲南沐家整了兩次,第一次建文在位的時候被沐家高發說他造反,莫名的被貶為庶人。


    朱棣登基之後給他恢複了爵位,結果又被沐家幾次三番找借口剝奪他的王府護衛兵權,告到朱棣這裏結果是朱棣偏袒沐家,把他又廢了,一直留在南京,從永樂六年一直住到了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北伐病死軍中。


    繼位的朱高熾是個厚道人,即便在位僅僅八個月,還是給這位小他一歲的叔叔安排了就藩,即便如此這位岷王也是所有藩王裏最窮的一個。


    不過這位雖然倒黴,卻也是活的真長壽,一直活到了景泰年才去世,是朱元璋所有兒子裏最後一個去世的,甚至比朱棣的兒子和孫子都活的久。


    也正是托活的久的福,這位老爺子在堡宗時期就已經是六朝元老級的宗室,也是當時為數不多還活著的太祖之子了。


    所以當時無論是增加歲祿、擴大居所、求醫問藥,麵對曾叔祖的請求,明英宗都是一一照準,讓這位窮困了一輩子的岷王很是風光了幾年。


    想到岷王的事情,朱瞻埈也好奇的向朱高燧問道:“三叔,岷王叔祖現在還住在京城沒有就藩嗎?”


    “岷王?你是說十八皇叔?他還在京城,皇上一直沒放他出去就藩,畢竟當年沐家和他之間的恩怨也不好讓他再迴雲南了,怎麽,你又有什麽想法了?”朱高燧看向了朱瞻埈,眼神中不由得帶上了期待。


    現在朱高燧對自己的這個侄子那是真的心服口服,所以一聽到朱瞻埈詢問一個毫不相幹的人,就猜測朱瞻埈可能又有什麽新的想法。


    朱瞻埈微微頷首,卻沒有細說,隻是很簡要的迴答道:“朝廷屢次征討安南,雖然地方打下來了,但要想長治久安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雖然二叔去就藩了,但他那個人……不把封地逼反就謝天謝地了,指望他能治理好地方,安定交趾的民心無異於癡人說夢了。


    所以我在考慮是不是讓岷王就藩安南,想來有這位叔祖製約,無論是沐家還是二叔,都該安分一點了吧?”


    “你是想讓他們三家互相提防,誰也不能生亂子?”朱高燧倒是一聽就明白了朱瞻埈在打什麽算盤,但他卻並不想插手這件事,隻是很無所謂的說道:“行吧,這事你看著辦吧,有好處別忘了你三叔就行。”


    “三叔放心,若是有好處不會忘了三叔的。”朱瞻埈隻是笑笑,隨後便沒有再說什麽,隻是望著眼前的大海,計算著什麽時候能迴到南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七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七箏並收藏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