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農稅和商稅
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 作者:十七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大明的狗有什麽好處?如果是問其他人,這個事可能很難說清楚。
比如武士老爺會說,當大明的狗更有身份,更有榮譽,比給大名當手下日子過得舒服多了,一字之差帶來的可是天差地別的區別。
至於說一般的老百姓,那迴答就非常實在了,大家要交的糧食從六公四民變成了十稅一。
事實上這個時候大明的本土農稅大概在三十稅一到十五稅一左右,一個相對來說非常低的稅率。
如此低的稅率對於倭國的老百姓來說,簡直像是做夢都夢不到的不真實。
當然,如果你問明朝的農民是不是隻用交這麽多稅,得到的迴答也會是肯定的,但你要說農民一年隻用交這麽多東西給朝廷,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除了糧食之外,明朝的農民還要繳納數額是農稅好幾倍的附加稅。
這裏麵包含了各級官僚層層攤派下來,到最後可能名目多大二三十種的役銀,其總金額甚至能到農稅的十倍以上。
這也就是為什麽到了明朝中後期會有投獻這迴事的原因,因為地主和士族大戶收的要比朝廷少,這些佃戶自然願意去給地主和士族大戶種地,而不願意給朝廷交稅了。
不過對於倭國的老百姓來說,這就完全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德政了。
這當然不是倭國的老百姓更賤,覺得被剝削是好事,而是他們以前被剝削的更厲害。
要知道倭國大名收六公四民的稅,那就隻是農稅田賦而已,除此之外,讓老百姓給自己幹活、當差,其他各種名目的稅收,那都是額外另算的。
比如向水田課征的段錢、向旱田課征的懸錢、向房屋課征的棟別錢、依據所得稅課征的賦稅,向富裕階層征收的有德錢、向高利貸業者建立的土倉征收的藏役、向市場營收課征的市場錢。
另外,在臨時籌措軍事費用時,也會開征矢錢。
在曆史記錄中甚至還有向僧侶的婚姻開征的稅負。
就更不用說,武士老爺們要打仗的時候,農民還要被征招上戰場,替武士老爺們去死了。
而現在,仁慈的明國藩王殿下宣布以後稅隻用交一成,其他的差役、雜稅加在一起,也沒到收成的四成,這如何不是仁政呢?
於是乎倭國的老百姓簡直是自帶幹糧式的向朱瞻埈獻上了“全部的忠誠”,連帶著那些擔任代官的下級武士也變得忠心耿耿起來。
盡管在這個時代倭國所謂的武士道還沒發展到後世那麽離譜的程度,但對於基層的武士而言,效忠一位賢明的主君依舊是一件很值得榮耀和推崇的事情,就更不用說這位主君還身份尊貴到無法想象,擁有著強大的實力。
甚至於因為朱瞻埈頒布的政令當中收的稅太低了,那些武士覺得這樣會有損朱瞻埈的利益,集體跪在他門前懇求朱瞻埈收高一點。
這在大明是不可想象的,畢竟你無法想象大明朝那些叫做官的東西會跪在宮門口求皇帝收稅收高一點,都恨不得皇帝不收稅才好。
但在倭國嘛,這些武士倒是真的會這麽幹,因為這當中牽扯到一個很重要的利益點就是他們自己也是要收稅的,畢竟他們的領地收上來的稅可是他們自己的。
這些武士也不可能光靠領主和大名發的那點俸祿養活一大家子,還豢養士兵的。
所以,讓領主和大名收高一點,他們才好收多一點。
但是現在,明國的藩王殿下都隻收一成的農稅,你是什麽東西敢收兩成?
這種涉及到自家經濟利益的問題上,這些武士都是非常現實的,所以也就上演了一出集體苦諫的戲碼。
然而這種懇求苦諫對於朱瞻埈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或者說他對於領地的經營也從來不是靠農稅那點收入。
在一句“我大明都才十五稅一,你們敢收三稅一,是想掉腦袋嗎”鎮壓了所有的反對意見之後,這領地的農稅問題就算是定下來了。
畢竟大明尊貴的藩王殿下是真的會砍人腦袋的,這些武士再不怕死,也不敢說真的在這種事情上給鄭王殿下表演一個傳統藝能切腹的。
不過除了農稅的稅率,朱瞻埈需要操心的東西還有很多。
農稅是重要的,這毫無疑問,在這個封建時代領地要是連領地糧食產量自給自足、收上來的田賦喂飽軍隊都做不到了,那是真要出大問題的。
可要是領地的財政收入隻指望農稅,那也別想富起來了。
所以在定下來了農稅之後,更重要的商稅則被定在了五稅一的高額。
五稅一無論是在倭國還是在大明都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稅率了,甚至到了有些離譜的程度,如果是放在大明,高低會有禦史參朱瞻埈一個橫征暴斂、盤剝百姓。
但在倭國來說,在朱瞻埈免去了其他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並且是針對利潤收五稅一的時候,九州島上的商人們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見。
因為他們在經過計算之後發現,雖然要繳納五分之一的利潤給朱瞻埈,但因為整個九州島現在都是朱瞻埈的地盤,不需要再額外的繳納過路費和不同大名的關卡稅收,他們要交的稅總額其實是變少了的。
於是乎這些商人們也就很順從的接受了這個稅率,並且還為朱瞻埈奉上了他們所能夠拿得出來的珍貴禮物。
對於這些朱瞻埈並沒有上心,讓胡善祥出麵收下商人的禮物就算是極限了。
畢竟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倭國,商人的地位都很低,能讓藩王殿下的貼身女官來接待已經是額外的恩寵了,理論上商人能夠見到王府的屬官就算是到頭了。
而在搞定了這些事情,領地也算是稍微安定下來了之後,朱瞻埈真正要做的事情也終於提上了日程,那就是開礦。
他選九州島做自己的封地可不光是圖這裏氣候、自然條件好,而是為了菱刈金礦這個倭國最大的金礦。
之前是諸事未定,貿然開礦恐有事端,但現在諸事已經安定,朱瞻埈自然可以開始開開心心的挖金子了。
比如武士老爺會說,當大明的狗更有身份,更有榮譽,比給大名當手下日子過得舒服多了,一字之差帶來的可是天差地別的區別。
至於說一般的老百姓,那迴答就非常實在了,大家要交的糧食從六公四民變成了十稅一。
事實上這個時候大明的本土農稅大概在三十稅一到十五稅一左右,一個相對來說非常低的稅率。
如此低的稅率對於倭國的老百姓來說,簡直像是做夢都夢不到的不真實。
當然,如果你問明朝的農民是不是隻用交這麽多稅,得到的迴答也會是肯定的,但你要說農民一年隻用交這麽多東西給朝廷,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除了糧食之外,明朝的農民還要繳納數額是農稅好幾倍的附加稅。
這裏麵包含了各級官僚層層攤派下來,到最後可能名目多大二三十種的役銀,其總金額甚至能到農稅的十倍以上。
這也就是為什麽到了明朝中後期會有投獻這迴事的原因,因為地主和士族大戶收的要比朝廷少,這些佃戶自然願意去給地主和士族大戶種地,而不願意給朝廷交稅了。
不過對於倭國的老百姓來說,這就完全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德政了。
這當然不是倭國的老百姓更賤,覺得被剝削是好事,而是他們以前被剝削的更厲害。
要知道倭國大名收六公四民的稅,那就隻是農稅田賦而已,除此之外,讓老百姓給自己幹活、當差,其他各種名目的稅收,那都是額外另算的。
比如向水田課征的段錢、向旱田課征的懸錢、向房屋課征的棟別錢、依據所得稅課征的賦稅,向富裕階層征收的有德錢、向高利貸業者建立的土倉征收的藏役、向市場營收課征的市場錢。
另外,在臨時籌措軍事費用時,也會開征矢錢。
在曆史記錄中甚至還有向僧侶的婚姻開征的稅負。
就更不用說,武士老爺們要打仗的時候,農民還要被征招上戰場,替武士老爺們去死了。
而現在,仁慈的明國藩王殿下宣布以後稅隻用交一成,其他的差役、雜稅加在一起,也沒到收成的四成,這如何不是仁政呢?
於是乎倭國的老百姓簡直是自帶幹糧式的向朱瞻埈獻上了“全部的忠誠”,連帶著那些擔任代官的下級武士也變得忠心耿耿起來。
盡管在這個時代倭國所謂的武士道還沒發展到後世那麽離譜的程度,但對於基層的武士而言,效忠一位賢明的主君依舊是一件很值得榮耀和推崇的事情,就更不用說這位主君還身份尊貴到無法想象,擁有著強大的實力。
甚至於因為朱瞻埈頒布的政令當中收的稅太低了,那些武士覺得這樣會有損朱瞻埈的利益,集體跪在他門前懇求朱瞻埈收高一點。
這在大明是不可想象的,畢竟你無法想象大明朝那些叫做官的東西會跪在宮門口求皇帝收稅收高一點,都恨不得皇帝不收稅才好。
但在倭國嘛,這些武士倒是真的會這麽幹,因為這當中牽扯到一個很重要的利益點就是他們自己也是要收稅的,畢竟他們的領地收上來的稅可是他們自己的。
這些武士也不可能光靠領主和大名發的那點俸祿養活一大家子,還豢養士兵的。
所以,讓領主和大名收高一點,他們才好收多一點。
但是現在,明國的藩王殿下都隻收一成的農稅,你是什麽東西敢收兩成?
這種涉及到自家經濟利益的問題上,這些武士都是非常現實的,所以也就上演了一出集體苦諫的戲碼。
然而這種懇求苦諫對於朱瞻埈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或者說他對於領地的經營也從來不是靠農稅那點收入。
在一句“我大明都才十五稅一,你們敢收三稅一,是想掉腦袋嗎”鎮壓了所有的反對意見之後,這領地的農稅問題就算是定下來了。
畢竟大明尊貴的藩王殿下是真的會砍人腦袋的,這些武士再不怕死,也不敢說真的在這種事情上給鄭王殿下表演一個傳統藝能切腹的。
不過除了農稅的稅率,朱瞻埈需要操心的東西還有很多。
農稅是重要的,這毫無疑問,在這個封建時代領地要是連領地糧食產量自給自足、收上來的田賦喂飽軍隊都做不到了,那是真要出大問題的。
可要是領地的財政收入隻指望農稅,那也別想富起來了。
所以在定下來了農稅之後,更重要的商稅則被定在了五稅一的高額。
五稅一無論是在倭國還是在大明都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稅率了,甚至到了有些離譜的程度,如果是放在大明,高低會有禦史參朱瞻埈一個橫征暴斂、盤剝百姓。
但在倭國來說,在朱瞻埈免去了其他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並且是針對利潤收五稅一的時候,九州島上的商人們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見。
因為他們在經過計算之後發現,雖然要繳納五分之一的利潤給朱瞻埈,但因為整個九州島現在都是朱瞻埈的地盤,不需要再額外的繳納過路費和不同大名的關卡稅收,他們要交的稅總額其實是變少了的。
於是乎這些商人們也就很順從的接受了這個稅率,並且還為朱瞻埈奉上了他們所能夠拿得出來的珍貴禮物。
對於這些朱瞻埈並沒有上心,讓胡善祥出麵收下商人的禮物就算是極限了。
畢竟無論是在大明還是在倭國,商人的地位都很低,能讓藩王殿下的貼身女官來接待已經是額外的恩寵了,理論上商人能夠見到王府的屬官就算是到頭了。
而在搞定了這些事情,領地也算是稍微安定下來了之後,朱瞻埈真正要做的事情也終於提上了日程,那就是開礦。
他選九州島做自己的封地可不光是圖這裏氣候、自然條件好,而是為了菱刈金礦這個倭國最大的金礦。
之前是諸事未定,貿然開礦恐有事端,但現在諸事已經安定,朱瞻埈自然可以開始開開心心的挖金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