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年輕武士
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 作者:十七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福岡城的城下町裏,一個年輕的武士正行走在街頭。
道路兩旁的普通百姓看到他腰間的兩把佩刀,都習慣性的站在了道路的兩旁,朝他低頭行著禮。
按照倭國的傳統,武士出行,普通的百姓都必須要讓道並且低頭,甚至是必須跪在道路兩旁,任何被認為是不敬或是冒犯的行為,武士都能夠直接拔刀將冒犯自己的百姓直接斬殺。
更有甚者,完全不需要理由,僅僅隻是武士新買了一把刀需要試試是否鋒利,就能夠從路邊拉過一個百姓,然後一刀砍做兩截,就跟後世表演刀劍是否鋒利的試斬砍草席一樣。
在這個時代的倭國,普通百姓相對於武士來說,可能也就是與一卷草席相同而已。
隻不過眼下福岡城的控製者是朱瞻埈這位大明藩王,明朝可沒有武士能隨意在街上砍人的規矩,哪怕是皇親國戚,真在大街上打死了人也是要負責的。仟仟尛哾
當然某個喜歡拿錘子砸人腦袋的禽獸王爺仗著自己爹是朱元璋確實這麽幹過,最後倒也沒被嚴重追責就是了。
所以雖然這位年輕的武士依舊佩刀走在街上,街道上的老百姓其實並不用擔心他們會被砍,低頭行禮隻不過是習慣使然罷了。
而且這個看起來衣著講究,但稍顯落魄的年輕武士並沒有講究這些的心情。
年輕的武士來自於之前還統治著福岡的大內家,算是大內家的普代家臣,也就是從他祖上開始就給大內家當家臣了,傳到他這已經好幾代人了。
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資曆,年輕武士的家族在大內家還算有一點地位,他們家在福岡城外有一座田莊,家裏也能養得起兩百拿長槍的步兵。
雖然不算是大豪族,在福岡卻也算是中層武士了。
所以之前明軍登陸攻打福岡的時候,家裏的長輩就召集了所有的士兵,帶著能拿刀的親戚一起到了福岡城幫忙守城。
年輕武士則因為太年輕,又不是家族的繼承人,所以被留了下來,看守家族的田莊,留給他的也隻是一些臨時召集起來的老弱病殘的佃農。
至於身強力壯的勞力?自然是被家族的人帶走,去福岡支援大名守城了。
然後?然後家族的所有能拿刀的親戚與家族苦心積攢下來的兩百步兵,以及征招的青壯就全在真龍召喚而來的雷霆之中灰飛煙滅了。
於是乎,本來隻是家族旁支次子的年輕武士便一下子成為了家族的唯一繼承人,在幾個老家臣的擁護下繼承了家族,成為了新的家主。
如果是在過去,這或許會讓年輕的武士十分高興,甚至興奮的幾天睡不著覺。
但如今明軍已經犁庭掃穴一般肅清了整個九州島上的倭人勢力,繼承家主的位置意味著的隻是扛起了整個家族傳承和興旺的責任,這在現在來說可是個苦差事。
尤其是家族的田莊險些被明軍攻破,至少在他理智的選擇了投降之前,這份重擔和責任就更成了一份苦差事。
雖然靠著及時的投降保住了家族的田莊,但很顯然明軍不是大內家,縱使年輕的武士獻上了家族田莊的安堵文書和人口田冊,家族也還是被剝奪了領地和武裝暫時看管起來,家族世代相傳的田莊也有了一隊明軍駐紮。
這是明軍在清繳島上的倭人勢力時做出的舉措。
為了防止這些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田莊地頭作亂,朱瞻埈將自己手上的軍隊分散了下去,有抵抗的田莊就攻破,屠光所有膽敢反抗的人,然後將軍隊直接駐紮在田莊上,直到朱瞻埈做出新的處理決定。
雖然駐紮在年輕武士家田莊的明軍人數不多,以家族在田莊周圍幾個村子的聲望,號召村民一擁而上,還是能夠解決這隊隻有十幾人的明軍的。
但才剛剛擔任家主的年輕武士腦子卻很清醒的認識到,解決這一隊明軍簡單,想要解決隨之而來的更多的明軍卻很難。
縱使是在家族的全盛時期,有十幾位精研武藝的武士和兩百足輕,也很難對抗大明的軍隊。
年輕武士對這一點的認知非常明確,或許是因為他隻是家族的分支庶出,平素裏並不受重視,武藝也稀鬆平常,相對來說他的性格也要懦弱一些,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像個傳統中下級武士那樣隻會拿著刀子嗷嗷亂叫的衝上去。
或許也正是如此,駐紮在田莊的明軍和他相處的倒還算融洽,在年輕武士本來隻是想要討好這些明軍,免得他們禍害田莊而奉上了些許糧食之後,明軍小隊的隊長告訴了年輕武士一個消息,一個對於他來說有機會複興家族的消息。
如今已經占領並統治整個九州島的大明藩王正在招募人手,隻要識文斷字會說明國話,就能夠有機會成為藩王殿下的下屬,為藩王殿下做事。
這對於年輕武士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機會,因為家族領地就在福岡城附近的關係,年輕武士曾經因為想要閱讀那些全都是用漢字書寫的書籍而認真學習過明國話和文字。
這在倭國甚至是一門顯學,就叫做漢學,但凡家裏不想隻培養肌肉莽夫的家族,都會讓家族子弟多少學習一點漢學。
當然,通常來說在倭國教授的漢學通常隻會教漢字,以及漢字的讀音都是直接用倭語來解讀,能夠正確使用漢字已經算是人才,像年輕武士這樣通曉明國話的就算是稀有人才了。
所以即便他因為是家族旁支庶出的關係不受待見,但家族傾巢出動之後,留下來守家的會是他這麽個毛頭小子而不是什麽家族的老人也就很好理解了。
也正因為以上種種,年輕的武士在將家族的事情拜托給了忠心耿耿的老家臣,又拜托了那支駐紮在田莊的明軍小隊隊長關照一下自己家之後,便帶上了自己為數不多的行禮和裝飾大於實用的兩把佩刀,來到了福岡城,希望能夠成為藩王殿下的下屬。
道路兩旁的普通百姓看到他腰間的兩把佩刀,都習慣性的站在了道路的兩旁,朝他低頭行著禮。
按照倭國的傳統,武士出行,普通的百姓都必須要讓道並且低頭,甚至是必須跪在道路兩旁,任何被認為是不敬或是冒犯的行為,武士都能夠直接拔刀將冒犯自己的百姓直接斬殺。
更有甚者,完全不需要理由,僅僅隻是武士新買了一把刀需要試試是否鋒利,就能夠從路邊拉過一個百姓,然後一刀砍做兩截,就跟後世表演刀劍是否鋒利的試斬砍草席一樣。
在這個時代的倭國,普通百姓相對於武士來說,可能也就是與一卷草席相同而已。
隻不過眼下福岡城的控製者是朱瞻埈這位大明藩王,明朝可沒有武士能隨意在街上砍人的規矩,哪怕是皇親國戚,真在大街上打死了人也是要負責的。仟仟尛哾
當然某個喜歡拿錘子砸人腦袋的禽獸王爺仗著自己爹是朱元璋確實這麽幹過,最後倒也沒被嚴重追責就是了。
所以雖然這位年輕的武士依舊佩刀走在街上,街道上的老百姓其實並不用擔心他們會被砍,低頭行禮隻不過是習慣使然罷了。
而且這個看起來衣著講究,但稍顯落魄的年輕武士並沒有講究這些的心情。
年輕的武士來自於之前還統治著福岡的大內家,算是大內家的普代家臣,也就是從他祖上開始就給大內家當家臣了,傳到他這已經好幾代人了。
也正因為有著這樣的資曆,年輕武士的家族在大內家還算有一點地位,他們家在福岡城外有一座田莊,家裏也能養得起兩百拿長槍的步兵。
雖然不算是大豪族,在福岡卻也算是中層武士了。
所以之前明軍登陸攻打福岡的時候,家裏的長輩就召集了所有的士兵,帶著能拿刀的親戚一起到了福岡城幫忙守城。
年輕武士則因為太年輕,又不是家族的繼承人,所以被留了下來,看守家族的田莊,留給他的也隻是一些臨時召集起來的老弱病殘的佃農。
至於身強力壯的勞力?自然是被家族的人帶走,去福岡支援大名守城了。
然後?然後家族的所有能拿刀的親戚與家族苦心積攢下來的兩百步兵,以及征招的青壯就全在真龍召喚而來的雷霆之中灰飛煙滅了。
於是乎,本來隻是家族旁支次子的年輕武士便一下子成為了家族的唯一繼承人,在幾個老家臣的擁護下繼承了家族,成為了新的家主。
如果是在過去,這或許會讓年輕的武士十分高興,甚至興奮的幾天睡不著覺。
但如今明軍已經犁庭掃穴一般肅清了整個九州島上的倭人勢力,繼承家主的位置意味著的隻是扛起了整個家族傳承和興旺的責任,這在現在來說可是個苦差事。
尤其是家族的田莊險些被明軍攻破,至少在他理智的選擇了投降之前,這份重擔和責任就更成了一份苦差事。
雖然靠著及時的投降保住了家族的田莊,但很顯然明軍不是大內家,縱使年輕的武士獻上了家族田莊的安堵文書和人口田冊,家族也還是被剝奪了領地和武裝暫時看管起來,家族世代相傳的田莊也有了一隊明軍駐紮。
這是明軍在清繳島上的倭人勢力時做出的舉措。
為了防止這些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田莊地頭作亂,朱瞻埈將自己手上的軍隊分散了下去,有抵抗的田莊就攻破,屠光所有膽敢反抗的人,然後將軍隊直接駐紮在田莊上,直到朱瞻埈做出新的處理決定。
雖然駐紮在年輕武士家田莊的明軍人數不多,以家族在田莊周圍幾個村子的聲望,號召村民一擁而上,還是能夠解決這隊隻有十幾人的明軍的。
但才剛剛擔任家主的年輕武士腦子卻很清醒的認識到,解決這一隊明軍簡單,想要解決隨之而來的更多的明軍卻很難。
縱使是在家族的全盛時期,有十幾位精研武藝的武士和兩百足輕,也很難對抗大明的軍隊。
年輕武士對這一點的認知非常明確,或許是因為他隻是家族的分支庶出,平素裏並不受重視,武藝也稀鬆平常,相對來說他的性格也要懦弱一些,所以遇到這樣的事情,他首先想到的是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像個傳統中下級武士那樣隻會拿著刀子嗷嗷亂叫的衝上去。
或許也正是如此,駐紮在田莊的明軍和他相處的倒還算融洽,在年輕武士本來隻是想要討好這些明軍,免得他們禍害田莊而奉上了些許糧食之後,明軍小隊的隊長告訴了年輕武士一個消息,一個對於他來說有機會複興家族的消息。
如今已經占領並統治整個九州島的大明藩王正在招募人手,隻要識文斷字會說明國話,就能夠有機會成為藩王殿下的下屬,為藩王殿下做事。
這對於年輕武士來說確實是一個好機會,因為家族領地就在福岡城附近的關係,年輕武士曾經因為想要閱讀那些全都是用漢字書寫的書籍而認真學習過明國話和文字。
這在倭國甚至是一門顯學,就叫做漢學,但凡家裏不想隻培養肌肉莽夫的家族,都會讓家族子弟多少學習一點漢學。
當然,通常來說在倭國教授的漢學通常隻會教漢字,以及漢字的讀音都是直接用倭語來解讀,能夠正確使用漢字已經算是人才,像年輕武士這樣通曉明國話的就算是稀有人才了。
所以即便他因為是家族旁支庶出的關係不受待見,但家族傾巢出動之後,留下來守家的會是他這麽個毛頭小子而不是什麽家族的老人也就很好理解了。
也正因為以上種種,年輕的武士在將家族的事情拜托給了忠心耿耿的老家臣,又拜托了那支駐紮在田莊的明軍小隊隊長關照一下自己家之後,便帶上了自己為數不多的行禮和裝飾大於實用的兩把佩刀,來到了福岡城,希望能夠成為藩王殿下的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