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魚和熊掌
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 作者:十七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擔心朱瞻埈想要爭皇位,但是看到他押著朱高煦來到自己麵前的時候,卻又覺得這小子並不是個爭天下的主。
有仙緣,能長生,誰會在意世間的榮華富貴呢?除非是二者都可兼得。
這讓朱棣不禁感慨了一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然而這話恰巧被朱瞻埈聽到了,他忍不住嘴碎了一句:“為何不可兼得?熊喜歡吃魚,在熊捕魚的時候去獵熊不就行了?”
“嗬嗬,你小子倒是個賣乖的,人家孟子說的是做人舍生取義的道理,怎麽到你這就偷奸耍滑了?”朱棣有些無奈的看著朱瞻埈,這臭小子還和小時候一樣,一肚子的歪理,還偏偏能懟的人無話可說。
在過去,朱棣倒是挺喜歡聽這小子講歪理,雖說和儒家孔孟之道不符,可他朱棣也是個沒讀過多少孔孟之道的人,對此便也不是很在意。
但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朱棣的性格和心性也有了一些改變,知道孔孟之道對於儒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否認孔孟之道,便等於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
所以如今朱瞻埈再講他的那些歪理,朱棣就不能把它當成樂子來聽,而是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這無關乎朱棣是不是相信儒家的那一套學說,隻是單純的他作為皇帝,需要讀書人為自己治國的話,就必須選擇支持孔孟之道。
然而朱瞻埈依舊對此卻沒有太在意,對於朱棣的問題他隻是走到朱棣身邊攤手說道:“這怎麽能算偷奸耍滑呢?孟子那個時候認為熊是山上的動物,魚是水裏的動物,二者之間沒有聯係,所以才會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在孟子看來自己隻能二選其一。
這延伸出來的就是關於生和義的討論,生我所欲,義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但這裏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孟子假定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二者不可得兼,他並沒有去考慮存在二者得兼的情況。
這個道理教那些讀書人沒問題,可以讓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成仁取義的價值觀,也能讓這些讀書人更好的為咱們家效忠。
但這個道理不適合用在皇帝身上,也不適合用在咱們皇家身上,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在朝堂上是沒法做到二選其一的,當皇帝很多時候必須要妥協。
就好像爺爺你北伐,我爹和夏尚書要是往軍前去一封信告訴爺爺你沒錢了,爺爺你難道還能帶著大軍餓著肚子去打蒙元玩舍生取義麽?爺爺你也隻能撤兵迴來不是嗎?”
聽到這話,朱棣恨不得踹他一腳,可朱瞻埈不是朱瞻基那個油滑的性子會受他這一腳,所以朱棣也隻好作罷。
招了招手示意朱瞻埈來他身邊之後,這才對他問道:“你二叔三叔造反,你覺得朕該怎麽處置他們?是把腦袋砍下來給你爹送過去,還是把他們放了?”
“您這個問題得問我哥或者我爹,問我不作數啊!”朱瞻埈才不想接這個鍋,無論是放虎歸山還是真把朱高煦和朱高燧砍了,都不是理想結果。
所以他很幹脆的把鍋甩了出去,畢竟他隻是次子,朱瞻基不死,這皇帝的位置還輪不到他頭上,有些話也不該由他來說。
但朱棣此時卻不講道理起來,對著朱瞻埈說道:“朕現在就想聽你的迴答,你是怎麽想的?”
麵對皇帝的詢問,朱瞻埈感到有些無奈,這皇帝不按規矩出牌,他除非是想要給朱棣來點神仙手段,或者幹脆掀了桌子,否則都得按規矩來。
朱瞻埈不是一個喜歡打破規矩的人,所以麵對皇帝的不講道理,他隻能在想了想之後對朱棣問道:“是皇帝問,還是爺爺問?”
“你剛才說當皇帝的要妥協,不能二選一,那現在爺爺也不選了,這既是爺爺問也是皇帝問,誰讓伱有個當皇帝的爺爺呢!”朱棣拿住了朱瞻埈的話頭,直接把他剛才說的話放在了這,轉過來拿捏朱瞻埈自己。
朱瞻埈無奈的搖了搖頭,但還是對朱棣說道:“砍了二叔三叔固然痛快,也可以一了百了,將來誰也不煩惱,但這痛快是痛快,可之後的麻煩事太多,爺爺你不開心,我爹也不會開心,我也不會開心,所以他們兩個的腦袋還是留在脖子上吃飯吧。”
“嗯,你倒是比你大哥知道心疼人,要以他的性格,有這個機會說不得就得把你二叔三叔的腦袋砍下來滿地亂滾了。”朱棣對自己一手帶大的朱瞻基還是了解的。
如果自己直接問,那朱瞻基不會說要把朱高煦和朱高燧砍了,但如果他真的有機會這麽做,那他一定不會猶豫。
因為朱棣就是這麽教育朱瞻基的,要有決斷,要心狠,當皇帝的如果太婦人之仁,就成不了大事。
但當皇帝有的時候也不能太心狠手辣了,因為那同樣不是為君之道。
朱棣這麽想著,心裏倒是對朱瞻埈有了一番新的評價。
不過他不會把這個話說出來,隻是對朱瞻埈問道:“既然不殺,那就放了?”
“放也不行,畢竟二叔三叔做的這個事大逆不道,要是皇帝就這麽放了,保不準他們覺得造反沒多大事,這次沒掉腦袋,下次還敢。”朱瞻埈清楚的知道,三叔可能還好,但二叔這個性格,他隻要沒當上皇帝,總會繼續造反的。
朱棣在的時候造朱棣的反,朱高熾當皇帝的時候造朱高熾的反,輪到朱瞻基了,他還是在造反。
他漢王爺這輩子就和造反過不去了,曆史上朱瞻基都把他抓起來圈禁了,他還要去作死絆朱瞻基一跤,自己被做成了掛爐烤鴨不說,漢王府全家上下都被朱瞻基一怒之下全送上路了,可以說真是一家人整整齊齊了。
所以這個禍害也是無論如何不能繼續留在身邊的,留在身邊他隻會繼續搞事。
所以朱瞻埈想了想之後,對朱棣說道:“要不爺爺您考慮一下,把二叔三叔放出去得了?”
有仙緣,能長生,誰會在意世間的榮華富貴呢?除非是二者都可兼得。
這讓朱棣不禁感慨了一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然而這話恰巧被朱瞻埈聽到了,他忍不住嘴碎了一句:“為何不可兼得?熊喜歡吃魚,在熊捕魚的時候去獵熊不就行了?”
“嗬嗬,你小子倒是個賣乖的,人家孟子說的是做人舍生取義的道理,怎麽到你這就偷奸耍滑了?”朱棣有些無奈的看著朱瞻埈,這臭小子還和小時候一樣,一肚子的歪理,還偏偏能懟的人無話可說。
在過去,朱棣倒是挺喜歡聽這小子講歪理,雖說和儒家孔孟之道不符,可他朱棣也是個沒讀過多少孔孟之道的人,對此便也不是很在意。
但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朱棣的性格和心性也有了一些改變,知道孔孟之道對於儒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否認孔孟之道,便等於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
所以如今朱瞻埈再講他的那些歪理,朱棣就不能把它當成樂子來聽,而是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這無關乎朱棣是不是相信儒家的那一套學說,隻是單純的他作為皇帝,需要讀書人為自己治國的話,就必須選擇支持孔孟之道。
然而朱瞻埈依舊對此卻沒有太在意,對於朱棣的問題他隻是走到朱棣身邊攤手說道:“這怎麽能算偷奸耍滑呢?孟子那個時候認為熊是山上的動物,魚是水裏的動物,二者之間沒有聯係,所以才會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在孟子看來自己隻能二選其一。
這延伸出來的就是關於生和義的討論,生我所欲,義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但這裏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孟子假定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二者不可得兼,他並沒有去考慮存在二者得兼的情況。
這個道理教那些讀書人沒問題,可以讓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成仁取義的價值觀,也能讓這些讀書人更好的為咱們家效忠。
但這個道理不適合用在皇帝身上,也不適合用在咱們皇家身上,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在朝堂上是沒法做到二選其一的,當皇帝很多時候必須要妥協。
就好像爺爺你北伐,我爹和夏尚書要是往軍前去一封信告訴爺爺你沒錢了,爺爺你難道還能帶著大軍餓著肚子去打蒙元玩舍生取義麽?爺爺你也隻能撤兵迴來不是嗎?”
聽到這話,朱棣恨不得踹他一腳,可朱瞻埈不是朱瞻基那個油滑的性子會受他這一腳,所以朱棣也隻好作罷。
招了招手示意朱瞻埈來他身邊之後,這才對他問道:“你二叔三叔造反,你覺得朕該怎麽處置他們?是把腦袋砍下來給你爹送過去,還是把他們放了?”
“您這個問題得問我哥或者我爹,問我不作數啊!”朱瞻埈才不想接這個鍋,無論是放虎歸山還是真把朱高煦和朱高燧砍了,都不是理想結果。
所以他很幹脆的把鍋甩了出去,畢竟他隻是次子,朱瞻基不死,這皇帝的位置還輪不到他頭上,有些話也不該由他來說。
但朱棣此時卻不講道理起來,對著朱瞻埈說道:“朕現在就想聽你的迴答,你是怎麽想的?”
麵對皇帝的詢問,朱瞻埈感到有些無奈,這皇帝不按規矩出牌,他除非是想要給朱棣來點神仙手段,或者幹脆掀了桌子,否則都得按規矩來。
朱瞻埈不是一個喜歡打破規矩的人,所以麵對皇帝的不講道理,他隻能在想了想之後對朱棣問道:“是皇帝問,還是爺爺問?”
“你剛才說當皇帝的要妥協,不能二選一,那現在爺爺也不選了,這既是爺爺問也是皇帝問,誰讓伱有個當皇帝的爺爺呢!”朱棣拿住了朱瞻埈的話頭,直接把他剛才說的話放在了這,轉過來拿捏朱瞻埈自己。
朱瞻埈無奈的搖了搖頭,但還是對朱棣說道:“砍了二叔三叔固然痛快,也可以一了百了,將來誰也不煩惱,但這痛快是痛快,可之後的麻煩事太多,爺爺你不開心,我爹也不會開心,我也不會開心,所以他們兩個的腦袋還是留在脖子上吃飯吧。”
“嗯,你倒是比你大哥知道心疼人,要以他的性格,有這個機會說不得就得把你二叔三叔的腦袋砍下來滿地亂滾了。”朱棣對自己一手帶大的朱瞻基還是了解的。
如果自己直接問,那朱瞻基不會說要把朱高煦和朱高燧砍了,但如果他真的有機會這麽做,那他一定不會猶豫。
因為朱棣就是這麽教育朱瞻基的,要有決斷,要心狠,當皇帝的如果太婦人之仁,就成不了大事。
但當皇帝有的時候也不能太心狠手辣了,因為那同樣不是為君之道。
朱棣這麽想著,心裏倒是對朱瞻埈有了一番新的評價。
不過他不會把這個話說出來,隻是對朱瞻埈問道:“既然不殺,那就放了?”
“放也不行,畢竟二叔三叔做的這個事大逆不道,要是皇帝就這麽放了,保不準他們覺得造反沒多大事,這次沒掉腦袋,下次還敢。”朱瞻埈清楚的知道,三叔可能還好,但二叔這個性格,他隻要沒當上皇帝,總會繼續造反的。
朱棣在的時候造朱棣的反,朱高熾當皇帝的時候造朱高熾的反,輪到朱瞻基了,他還是在造反。
他漢王爺這輩子就和造反過不去了,曆史上朱瞻基都把他抓起來圈禁了,他還要去作死絆朱瞻基一跤,自己被做成了掛爐烤鴨不說,漢王府全家上下都被朱瞻基一怒之下全送上路了,可以說真是一家人整整齊齊了。
所以這個禍害也是無論如何不能繼續留在身邊的,留在身邊他隻會繼續搞事。
所以朱瞻埈想了想之後,對朱棣說道:“要不爺爺您考慮一下,把二叔三叔放出去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