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溥見朱瞻埈心中已有定計,便放下心來,至於朱瞻埈所說的什麽“仙家練兵之法”,他也就姑且一聽,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子不語怪力亂神,作為傳統儒家士大夫,楊溥對於這種神鬼之說從來都是敬而遠之的。


    不過解決了這些問題,接下來就該進入正題了,楊溥對朱瞻埈問道:“那殿下想從哪裏募兵?我建議還是從北方募兵比較好。”


    對於這個問題,朱瞻埈倒是有所盤算,於是對楊溥問道:“能從北方征募擅長騎射的兵員嗎?”


    “殿下若是需要,自然是可以的。”楊溥對此還算有信心。


    明朝初年,因為前元的關係,北方擅長騎射的人並不算少,而且朱棣才剛剛北征過蒙古,長城外麵的蒙古部落都還算恭順,要征募一些騎射之士並不算難。


    聽到這個迴答,朱瞻埈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那在南京城征募一些勳貴家的次子,楊先生覺得可否?”


    “勳貴子弟?”楊溥對於這個詞有些皺眉,但也沒有太多的惡感。


    永樂朝時期的勳貴還算沒把祖傳的手藝丟光,變成隻知道好吃懶做的紈絝,而且開國和靖難的勳貴子弟這個時候也還算家學淵源,進入軍中倒也可堪一用。


    而且朱瞻埈說的是征募勳貴次子,這些人本就沒有繼承家裏爵位的機會,從軍憑借自己的本事搏殺出一個功名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所以楊溥在稍作考慮之後,便點了點頭說道:“殿下若是想用他們自然可以,隻是勳貴子弟多驕奢之氣,還需好好打磨之後方可成軍。”


    “這是自然,我練兵首重軍紀,不服管教的自有軍法處置。”作為穿越者,朱瞻埈是知道軍紀到底有多麽重要的。


    在冷兵器時代,一支軍隊能不能打,看的就是能否令行禁止,能不能做到即便前麵是刀山火海,一聲令下也能義無反顧的衝鋒。


    至於到了熱兵器時代,軍紀反而變得更加重要。


    明朝中期嘉靖年間的戚家軍之所以被稱作天下第一強軍,除了他們能打不怕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戚家軍的軍紀嚴明到了近乎嚴苛的程度,戚繼光寫的《紀效新書》裏也有大量的篇幅強調紀律的重要性。


    而熱兵器時代的英國龍蝦兵,賴以成名的絕技就是頂著敵人的齊射走到己方有效射程之內再開火,其他國家是五十米開火,英國人是三十米開火。


    這種硬頂著敵方一輪齊射的傷亡再開火的戰法,沒有足夠嚴明的軍紀是絕對做不到的。


    所以練兵,練的就是軍紀!


    “如此殿下練的這一衛兵馬是以騎軍為主嗎?可要采買軍馬?”楊溥此時已經進入了角色,開始考慮軍需采購的事宜。


    雖說兵部也會調撥軍需,但有的時候自己采買反而來的更加方便快捷,而且會比兵部調撥的東西質量更好。


    然而朱瞻埈卻搖了搖頭說道:“軍馬自然是需要的,北上募兵的時候順道采買即可,但這一衛兵馬我並不打算以騎軍為主,一個衛所由五個千戶所組成,騎軍有一個千戶所即可,剩下四個千戶所的兵我打算從義烏招募。”


    “義烏?殿下為何選擇此處募兵?”楊溥有些不理解,義烏這個地方就算是他這個南方人也一下子想不起來,這地方給人的印象就是個窮鄉僻壤。


    隻是楊溥卻並沒有想到,正是因為義烏這地方窮,才會培養出當地悍不畏死的彪悍民風,成為未來戚家軍的兵員來源。


    “此地窮困,民風彪悍,正適合招募來作為士卒,而且鄉野之人身體粗壯結實,能吃苦,不比那些細皮嫩肉的良家子,正是強軍的好苗子。”朱瞻埈隨口解釋著,同時也向楊溥說明了這一衛兵馬的構成:“五個千戶所,我打算按一所騎軍、一所火器營、三所步軍的組成來配置,兵甲武器我打算自己製造,到時候有勞楊先生去兵部那邊要些工匠來。


    兵員方麵主要從義烏募集,再去北方招募至少八百擅長騎射的兵員,最後再適當招募一些勳貴子弟,這一衛兵馬便算是湊齊了。”


    “殿下如此安排即兼顧了朝中勳貴又不失軍中戰力,且條理清晰順暢,楊溥佩服!”楊溥稱讚了朱瞻埈一句之後,便主動請纓道:“楊溥不才,願前往義烏為殿下募兵。”


    “楊先生既然有此想法,我自然應允,如此募兵的事情就有勞楊先生了。”朱瞻埈樂得有人願意承擔這項繁瑣的工作,於是痛快的答應下來。


    而說完了這些,兩人又就這一衛兵馬的安置、輜重兵甲等問題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討論。


    雖然並未有擬定具體的條款,但能夠考慮到的地方卻都想到了,且都做出了應對。


    兩人一直說到了日頭偏西,才算是把各項工作說完,理出了一個頭緒。


    “沒想到隻是訓練一衛兵馬就有如此多的事情要做,若是沒有楊先生,我一個人還真忙不過來!真是多虧了楊先生,我在這裏拜謝了。”朱瞻埈說著,便朝著楊溥作了個長揖,對他表示感謝。


    楊溥見狀趕忙站起身迴禮,對朱瞻埈說道:“殿下客氣了,這本就是我分內之事,而且能夠借此機會一展胸中所學,也是楊某夢寐以求的,該是我謝過殿下給我這個機會才是!”


    “楊先生這麽說倒是讓我無地自容了,不過楊先生都這麽說了,我也就不客氣了。”朱瞻埈說著,拿出了一份寫好的手令遞給了楊溥:“爺爺之前已經派人把兵符、印綬都送來了,我領了一個衛所指揮使的差事,有勞楊先生暫時充任都指揮僉事,募兵的事情就拜托了。”


    楊溥接過手令,朝著朱瞻埈一揖到底:“得殿下信任,楊溥無以為報,唯恪盡職守,以報殿下!”


    “楊先生客氣了,軍務繁雜,一切還要仰仗先生。”朱瞻埈趕忙扶起楊溥,說的情真意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七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七箏並收藏渡劫失敗的我隻能迴大明當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