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聖節、冬至和正旦,都要舉行大朝會, 這是一年當中的盛事。屆時, 各地布政使和部分縣官會進京述職, 皇帝會臨禦門聽政。今年各地布政使和藩鎮遣使來謁。端和帝昨夜未睡好, 坐於禦門之內, 精神有些不及。等鴻臚寺卿唱名畢,他揉著眉心道:“貴州布政使為何不在班列?”
鴻臚寺卿拜道:“皇上,貴州布政使年前辭任, 一時還未找到接替之人。隻等吏部重新指派人選。”
端和帝麵色陰沉,整場聽政, 隻讓官員五人為一班,各自論述。眾官員覺得戰戰兢兢, 天威難測, 措辭多次出現錯誤,鴻臚寺卿在旁小聲糾正,所幸皇帝也隻是麵露迷思,未有任何表示。等端和帝迴到乾清宮, 坐於寶座之上一言不發。劉德喜試探地問道:“皇上可是有什麽心事?”
“西南土司爭地,與朝廷指派官員互相不服, 內鬥嚴重,禍及貴州。朕欲讓晉王前往貴州就藩, 震懾諸土司。”端和帝說道。土司即是當地的土官, 世代執掌一方, 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在他們歸順朝廷之後, 一般隻被任命為一個州的知州,統領幾百戶,屈居朝廷的知府之下,難免心生不滿。
貴州與朵甘都司,雲南,廣西三地接壤,這三地的土司勢大,朝廷雖派重兵和流官壓製,但無得力之人,也是徒勞無功,屢生事端。
劉德喜聽了皇帝的話,連忙說道:“可是皇上,晉王馬上就要大婚了,此時不可能派他去貴州就藩啊。”
“那就等大婚之後去。皇子年滿二十必須就藩,這是祖製!你馬上去把內閣的幾個大臣都叫到乾清宮來,朕要立刻商議此事。”端和帝嚴厲地說道。他是皇帝,手中握著皇權,難道還不能決定屈屈一個親王的去留了!
劉德喜怕帝王震怒,不敢再勸,連忙退出殿外,讓太監去傳幾個閣臣立刻進宮。
晚些時候,朱翊深收到了一張從宮中傳出的字條,上麵寫著皇帝要召閣臣商量朱翊深前往貴州就藩的事情。貴州乃是虎狼之地,端和帝已經越發沉不住氣,想要借此機會除掉他,或者幹脆永遠地把他摒棄在權力中心以外,杜絕後患。
朱翊深將字條放在蠟燭上燒毀,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沉思。他當然不能遠去貴州,離開京城,那麽之前苦心經營的一切便會毀於一旦。更重要的是,他要守土就必須呆在北方,因為據他所知,不久之後就會有一場戰事。到時他深陷貴州的泥潭之中,根本無暇北顧。
相對於國家內部的動亂來說,外虜才是首要的問題。
他記得端和帝馬上就會生一場重病,從而開始迷戀丹藥和長生不老之術,然後荒廢朝政,改由太子代為理政。但他不知道這場病因何而起,也不知道能否趕在要他就藩的聖旨下達之前。而他在思考,現在還能做些什麽。雖然老師是內閣首輔,但同時也是蘇家的掌舵者,不可能為了他而與皇帝交惡。
正想著,外麵忽然罕見地響起冬雷。冬雷滾滾,閃電劈破蒼穹。
李懷恩連忙跑進來關窗:“王爺,這大冬天的響雷,還真是少見呢。”
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盜賊橫行。這是民諺裏頭的一句話,冬雷對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麽好的兆頭。甚至是上天對帝王施政不仁的一種警示。
朱翊深忽然記起來,好像這一年的冬天,承天殿因為一場天雷被燒毀,難道就是現在?他走到窗邊,仰頭看著外麵黑沉的天色,還有猶如要撕裂天幕的一道道如虯枝般的閃電,心中生出一計。
乾清宮內,端和帝正與三個閣臣說貴州的情況,次輔工部尚書楊勉道:“晉王曾隨先帝兩征蒙古,能征善戰,就藩貴州沒有問題。而且按照祖製,年滿二十歲的親王就應當離京就藩。”
端和帝又問禮部尚書李士濟的意思,李士濟為人謹慎小心,隻含糊其辭地答了一句:“雖然親王就藩是祖製,但晉王不就藩也是先帝之命。”
站在三人之首的蘇濂,一直都沒有說話。
從端和帝在先皇駕崩時,封鎖京城開始,朝中的大臣一直都詬病他的皇位得來不正。雖然後來由先皇身邊的大太監劉瑛請出了遺詔,可仍是引來滿朝的嘩然。沒有人比身為兩朝老臣的蘇濂更清楚,統道皇帝心目中的繼承人是誰。但他不過區區一輔臣,侄女又是魯王妃,他隻能將心頭的疑問暫時壓下。
端和帝登基以後,不可不說是兢兢業業,但要當皇帝卻不是刻苦就可以。為帝者,需自小接受正統的帝王教育,擁有對政務的敏銳和決斷,並且有識人用人之明。從這三點來看,晉王才是帝王之相。在先皇沒留遺詔的前提下,蘇,李二人本是想聯合楊,擁立晉王登基的。
但當時掌控京衛的徐鄺突然將京城封鎖,魯王搶先請出了遺詔,逼迫百官跪賀。
蘇濂知道晉王雖得先帝寵愛,但宸妃母家勢單力薄,根本無人可掌大局。就算強行質疑那份連他們三個人都不知道的遺詔,最後的結果,也不過是讓京城血流成河而已。
他記得當時是晉王先跪地,很多不服的大臣才無話可說。那些昔日與晉王過從甚密的大臣,不是被從京城調走,就是被錦衣衛調查,弄到後來,朝中沒有一個舊臣再敢跟晉王來往。
蘇濂原以為,一個被架空的晉王,不會再被皇帝視作威脅。可沒想到三年守陵期滿,皇帝便要讓他去貴州那種險地就藩。其餘的親王封地無不富庶或者安全,偏偏要讓最小的晉王去就藩平亂,說的還是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
蘇濂隻能提議晉王出使瓦剌,暗中派人保護,便是想借此讓晉王多一個保障。可瓦剌的使臣前腳剛走,皇帝又迫不及待地找了個理由,還是要讓晉王去貴州。縱然他深知自己作為首輔的身份,為君為國是首要職責,但也不禁發問,皇帝究竟為何如此忌憚晉王?
難道當初那份遺詔真是假的?又或者,先皇臨終之時,真的留有一份遺詔,但被新皇藏匿了?替換了?
蘇濂這麽想著,忽然不寒而栗。他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就在端和帝要拍案決定朱翊深就藩一事的時候,外麵忽然雷聲轟鳴。冬日打雷實屬罕見。何況這雷聲震耳欲聾,仿佛上蒼動怒。
恰好龍案上的火燭又被熄滅了兩根,端和帝嚇了一跳。昨夜噩夢,又夢見朱翊深提刀到了他的龍塌邊,要他將皇位還給他。若是不還,便砍下他的頭顱。他大叫著護駕,卻沒有人來救他,就連太子都站在朱翊深的身後。
他驚醒之時,隻有昭妃睡在身側,那不過是個夢罷了。
可此刻,天降征兆,莫非是他的決定觸怒了蒼天?
正猶疑著,劉德喜從門外跑進來,大聲道:“皇上,皇上不好了!承天殿被雷劈了啊!此刻火勢洶洶,宮中眾人正在合力滅火。欽天監的官員稟報說,這是大兇之兆,皇上近來做的決策恐怕觸怒神明啊!”
承天殿是前朝的三大殿之一,規格最高,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轟隆”一聲雷鳴,端和帝差點從寶座上跌落下來,畏懼地看了一眼窗外,三個閣臣連忙齊聲喊了句:“皇上!”
端和帝手指發抖,幾乎不能站立。劉德喜連忙把他攙扶起來,他的臉色“刷”地一下變得慘白:“還杵在這裏幹什麽?幫承天殿給朕救下來!”他雖然咆哮著,但聲音裏的顫抖幾乎克製不住。
劉德喜連忙領命跑出去,端和帝坐在寶座上,目光閃爍。
這是老天對他的預示麽?這是父皇在天之靈降下的懲罰麽?因為他對朱翊深動了殺機,想要除掉他,所以要降此大兇之兆來警示他!端和帝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覺得夢境中的那一切都是真實的,忽然從寶座上栽倒。
三位閣臣立刻上前,蘇濂大聲叫到:“來人啊!快傳禦醫,皇上暈過去了!”
鴻臚寺卿拜道:“皇上,貴州布政使年前辭任, 一時還未找到接替之人。隻等吏部重新指派人選。”
端和帝麵色陰沉,整場聽政, 隻讓官員五人為一班,各自論述。眾官員覺得戰戰兢兢, 天威難測, 措辭多次出現錯誤,鴻臚寺卿在旁小聲糾正,所幸皇帝也隻是麵露迷思,未有任何表示。等端和帝迴到乾清宮, 坐於寶座之上一言不發。劉德喜試探地問道:“皇上可是有什麽心事?”
“西南土司爭地,與朝廷指派官員互相不服, 內鬥嚴重,禍及貴州。朕欲讓晉王前往貴州就藩, 震懾諸土司。”端和帝說道。土司即是當地的土官, 世代執掌一方, 在百姓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在他們歸順朝廷之後, 一般隻被任命為一個州的知州,統領幾百戶,屈居朝廷的知府之下,難免心生不滿。
貴州與朵甘都司,雲南,廣西三地接壤,這三地的土司勢大,朝廷雖派重兵和流官壓製,但無得力之人,也是徒勞無功,屢生事端。
劉德喜聽了皇帝的話,連忙說道:“可是皇上,晉王馬上就要大婚了,此時不可能派他去貴州就藩啊。”
“那就等大婚之後去。皇子年滿二十必須就藩,這是祖製!你馬上去把內閣的幾個大臣都叫到乾清宮來,朕要立刻商議此事。”端和帝嚴厲地說道。他是皇帝,手中握著皇權,難道還不能決定屈屈一個親王的去留了!
劉德喜怕帝王震怒,不敢再勸,連忙退出殿外,讓太監去傳幾個閣臣立刻進宮。
晚些時候,朱翊深收到了一張從宮中傳出的字條,上麵寫著皇帝要召閣臣商量朱翊深前往貴州就藩的事情。貴州乃是虎狼之地,端和帝已經越發沉不住氣,想要借此機會除掉他,或者幹脆永遠地把他摒棄在權力中心以外,杜絕後患。
朱翊深將字條放在蠟燭上燒毀,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沉思。他當然不能遠去貴州,離開京城,那麽之前苦心經營的一切便會毀於一旦。更重要的是,他要守土就必須呆在北方,因為據他所知,不久之後就會有一場戰事。到時他深陷貴州的泥潭之中,根本無暇北顧。
相對於國家內部的動亂來說,外虜才是首要的問題。
他記得端和帝馬上就會生一場重病,從而開始迷戀丹藥和長生不老之術,然後荒廢朝政,改由太子代為理政。但他不知道這場病因何而起,也不知道能否趕在要他就藩的聖旨下達之前。而他在思考,現在還能做些什麽。雖然老師是內閣首輔,但同時也是蘇家的掌舵者,不可能為了他而與皇帝交惡。
正想著,外麵忽然罕見地響起冬雷。冬雷滾滾,閃電劈破蒼穹。
李懷恩連忙跑進來關窗:“王爺,這大冬天的響雷,還真是少見呢。”
冬至日雷,天下大兵,盜賊橫行。這是民諺裏頭的一句話,冬雷對國家來說,並不是什麽好的兆頭。甚至是上天對帝王施政不仁的一種警示。
朱翊深忽然記起來,好像這一年的冬天,承天殿因為一場天雷被燒毀,難道就是現在?他走到窗邊,仰頭看著外麵黑沉的天色,還有猶如要撕裂天幕的一道道如虯枝般的閃電,心中生出一計。
乾清宮內,端和帝正與三個閣臣說貴州的情況,次輔工部尚書楊勉道:“晉王曾隨先帝兩征蒙古,能征善戰,就藩貴州沒有問題。而且按照祖製,年滿二十歲的親王就應當離京就藩。”
端和帝又問禮部尚書李士濟的意思,李士濟為人謹慎小心,隻含糊其辭地答了一句:“雖然親王就藩是祖製,但晉王不就藩也是先帝之命。”
站在三人之首的蘇濂,一直都沒有說話。
從端和帝在先皇駕崩時,封鎖京城開始,朝中的大臣一直都詬病他的皇位得來不正。雖然後來由先皇身邊的大太監劉瑛請出了遺詔,可仍是引來滿朝的嘩然。沒有人比身為兩朝老臣的蘇濂更清楚,統道皇帝心目中的繼承人是誰。但他不過區區一輔臣,侄女又是魯王妃,他隻能將心頭的疑問暫時壓下。
端和帝登基以後,不可不說是兢兢業業,但要當皇帝卻不是刻苦就可以。為帝者,需自小接受正統的帝王教育,擁有對政務的敏銳和決斷,並且有識人用人之明。從這三點來看,晉王才是帝王之相。在先皇沒留遺詔的前提下,蘇,李二人本是想聯合楊,擁立晉王登基的。
但當時掌控京衛的徐鄺突然將京城封鎖,魯王搶先請出了遺詔,逼迫百官跪賀。
蘇濂知道晉王雖得先帝寵愛,但宸妃母家勢單力薄,根本無人可掌大局。就算強行質疑那份連他們三個人都不知道的遺詔,最後的結果,也不過是讓京城血流成河而已。
他記得當時是晉王先跪地,很多不服的大臣才無話可說。那些昔日與晉王過從甚密的大臣,不是被從京城調走,就是被錦衣衛調查,弄到後來,朝中沒有一個舊臣再敢跟晉王來往。
蘇濂原以為,一個被架空的晉王,不會再被皇帝視作威脅。可沒想到三年守陵期滿,皇帝便要讓他去貴州那種險地就藩。其餘的親王封地無不富庶或者安全,偏偏要讓最小的晉王去就藩平亂,說的還是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
蘇濂隻能提議晉王出使瓦剌,暗中派人保護,便是想借此讓晉王多一個保障。可瓦剌的使臣前腳剛走,皇帝又迫不及待地找了個理由,還是要讓晉王去貴州。縱然他深知自己作為首輔的身份,為君為國是首要職責,但也不禁發問,皇帝究竟為何如此忌憚晉王?
難道當初那份遺詔真是假的?又或者,先皇臨終之時,真的留有一份遺詔,但被新皇藏匿了?替換了?
蘇濂這麽想著,忽然不寒而栗。他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就在端和帝要拍案決定朱翊深就藩一事的時候,外麵忽然雷聲轟鳴。冬日打雷實屬罕見。何況這雷聲震耳欲聾,仿佛上蒼動怒。
恰好龍案上的火燭又被熄滅了兩根,端和帝嚇了一跳。昨夜噩夢,又夢見朱翊深提刀到了他的龍塌邊,要他將皇位還給他。若是不還,便砍下他的頭顱。他大叫著護駕,卻沒有人來救他,就連太子都站在朱翊深的身後。
他驚醒之時,隻有昭妃睡在身側,那不過是個夢罷了。
可此刻,天降征兆,莫非是他的決定觸怒了蒼天?
正猶疑著,劉德喜從門外跑進來,大聲道:“皇上,皇上不好了!承天殿被雷劈了啊!此刻火勢洶洶,宮中眾人正在合力滅火。欽天監的官員稟報說,這是大兇之兆,皇上近來做的決策恐怕觸怒神明啊!”
承天殿是前朝的三大殿之一,規格最高,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皇權。
“轟隆”一聲雷鳴,端和帝差點從寶座上跌落下來,畏懼地看了一眼窗外,三個閣臣連忙齊聲喊了句:“皇上!”
端和帝手指發抖,幾乎不能站立。劉德喜連忙把他攙扶起來,他的臉色“刷”地一下變得慘白:“還杵在這裏幹什麽?幫承天殿給朕救下來!”他雖然咆哮著,但聲音裏的顫抖幾乎克製不住。
劉德喜連忙領命跑出去,端和帝坐在寶座上,目光閃爍。
這是老天對他的預示麽?這是父皇在天之靈降下的懲罰麽?因為他對朱翊深動了殺機,想要除掉他,所以要降此大兇之兆來警示他!端和帝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覺得夢境中的那一切都是真實的,忽然從寶座上栽倒。
三位閣臣立刻上前,蘇濂大聲叫到:“來人啊!快傳禦醫,皇上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