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線的出現,對於工業發展也具有革命意義。
在流水線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物品都是由工匠單獨完成。
而現在的金川鋼鐵廠,哪怕是打造一把菜刀鋤頭,也是流水線作業。
有人專門鍛造刀坯,有人專門負責打磨成型,有人專門負責安裝木柄,有人專門負責測試刀具質量。
看似製作一把菜刀需要的工人變多了,但實際上,以前一個鐵匠一天最多打兩三把菜刀,現在采用流水線作業,十個工人一天能打出來幾百把。
流水線分工更明確,每個人隻要專注於自己負責的工作就好了,不用擔心其他環節,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產品的整體質量也會有很大提升。
製作菜刀如此,製作漁船也是如此。
金鋒把一條漁船的製作步驟分成了七個環節,每個環節又劃分成不同的工位。
剛開始,難民們還不習慣,做事總是手忙腳亂的,整個船塢一天隻能做三四艘漁船出來,但是半個月之後,難民越來越熟練,船塢每天已經可以做出二十艘以上的漁船了。
這還是放排的木頭跟不上,否則速度還能更快。
船塢的木頭之所以不夠用,主要原因就是靠近河邊的大樹被砍得差不多了,現在隻能砍距離河邊較遠的樹木,增加了運輸成本和時間。m.
以前把樹砍倒,用腳往下一踹樹木就自己順著山坡滾河裏了,現在則需要用人抬過去。
隨著砍伐的樹木距離河岸越來越遠,工作量也越來越大。
特別是砍到山頂之後,需要抬著樹翻過山頭才行,耗費的人力成倍成倍的增加。
九公主得知消息,立刻命令慶鑫堯召集更多百姓去伐木。
此時正值農閑,隨著這道命令下達,大半個川蜀西部都行動了起來。
無數百姓湧入山區,砍樹抬樹,掙積分換海帶。
雖然樹木距離河邊越來越遠,但是架不住人多啊。
以前一座山頭上的伐木和抬木工人隻有十幾個,現在至少上百個。
螞蟻多了咬死象,發動的百姓多了,砍伐運輸的木頭自然也更多了。
百姓伐樹送到東海造船,造出船之後再去海裏采摘海帶,捕撈海魚,運迴內陸去作為支付百姓伐木的報酬,順利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
在無數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三號船塢終於不缺木頭了,開始全力造船。
幾乎每隔一會兒,就會有一艘建造好的漁船,被難民工人抬著下水,然後順著船塢內四通八達的水渠,駛入大海。
三號船塢外邊的海麵,就和金鋒前世的停車場一樣,整整齊齊停放著一排一排的漁船。
所有漁船的外形、尺寸都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船幫外邊的編號。
因為漁船數量太多,鄭馳遠把漁船分成了不同的編隊。
每十艘漁船為一個小隊,每三個小隊為一個中隊,然後三個中隊為一個大隊。
這麽多漁船停在這裏,主要原因是普通難民沒有打漁經驗,不適合直接出海打魚。
而之前漁溪鎮的漁民都被安排去采摘海帶了,現在鄭馳遠正在逐步的安排難民工人去冒浪嶼,把漁民替換迴來。
即便如此,光指望漁溪鎮的漁民,還是不夠用。
鄭馳遠隻能每一艘船上安排一個漁民為船長,然後每艘船上再安排三個難民輔助。
現在第一批漁民和難民正在磨合和培訓。
培訓過程持續了半個多月,鄭馳遠便找到金鋒。
“先生,第一大隊的漁民已經培訓得差不多了,是否可以出海了?”
“培訓這麽快就結束了嗎?”金鋒有些詫異。
前世他有個同學聽說海員的工資高,報名去做了海員,足足培訓了一年多,還考了一大堆證件才讓他上船。
當然,也有一些中介公司保證說可以快速上船,很多人不了解情況,直接就報了名,交了一大筆報名費培訓費之類的各種費用,之後也順利上船了。
這些人可能還在夢想著幹兩年船員,掙一大筆錢呢,卻不知道他們已經掉進坑裏了。
船員在上船之前,簽訂的合同比保險合同都厚,其中到處都是坑。
就算如此,上了船之後,很多船東還會說船上有船上的規矩,讓船員簽訂一份新合同。
新合同中,工資以及工作內容,和中介說的是天壤之別。
船工們自然不會同意,可是船東這時候就說了,他不知道中介是怎麽和船員說的,但是他們船上就是這個規矩,你要是不同意,可以下船去找中介理論。
可是這時候船舶已經到了茫茫公海,幾天都看不到一點陸地和其他船隻,怎麽可能下船?
你不想下船,也不想簽不平等合同,也可以,前提是支付乘船和食宿費用。
至於這個費用是多少,大家可以自己想,而且要求一天一付款。
沒錢了也沒關係,船主可以借衛星電話給你,讓你打電話讓家裏打錢。
遠洋航行,哪裏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的?
有些時候來一次環球運輸,恐怕一兩年才能迴來。
既然想著去當海員掙錢,家庭條件自然也不會太好,哪裏能支撐這麽大一筆費用?
沒有錢支付,還不想簽合同,那麽對不起,你就等著挨打吧。
這裏是公海,報警都不可能,當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很多人根本熬不住太長時間,就被活活累死或者病死了。
就算熬下來的,想迴國也是癡心妄想。
到了國外一些混亂地區,很多船家會把人賣了。
至於賣去做黑工,還是殺了取器官,全看當時的買家了。
所以,想要賺海員這個錢,除了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還要有耐心,去找正規的公司,一步一步把該考的證件考了,該做的培訓做了才可以。
金鋒自然知道鄭馳遠沒想著去做黑船東,但是他給船員的培訓時間也太短了吧?
從招募到現在,也不到一個月,很多難民才剛剛學會遊泳不久,就讓他們去下海?
在流水線出現之前,幾乎所有物品都是由工匠單獨完成。
而現在的金川鋼鐵廠,哪怕是打造一把菜刀鋤頭,也是流水線作業。
有人專門鍛造刀坯,有人專門負責打磨成型,有人專門負責安裝木柄,有人專門負責測試刀具質量。
看似製作一把菜刀需要的工人變多了,但實際上,以前一個鐵匠一天最多打兩三把菜刀,現在采用流水線作業,十個工人一天能打出來幾百把。
流水線分工更明確,每個人隻要專注於自己負責的工作就好了,不用擔心其他環節,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產品的整體質量也會有很大提升。
製作菜刀如此,製作漁船也是如此。
金鋒把一條漁船的製作步驟分成了七個環節,每個環節又劃分成不同的工位。
剛開始,難民們還不習慣,做事總是手忙腳亂的,整個船塢一天隻能做三四艘漁船出來,但是半個月之後,難民越來越熟練,船塢每天已經可以做出二十艘以上的漁船了。
這還是放排的木頭跟不上,否則速度還能更快。
船塢的木頭之所以不夠用,主要原因就是靠近河邊的大樹被砍得差不多了,現在隻能砍距離河邊較遠的樹木,增加了運輸成本和時間。m.
以前把樹砍倒,用腳往下一踹樹木就自己順著山坡滾河裏了,現在則需要用人抬過去。
隨著砍伐的樹木距離河岸越來越遠,工作量也越來越大。
特別是砍到山頂之後,需要抬著樹翻過山頭才行,耗費的人力成倍成倍的增加。
九公主得知消息,立刻命令慶鑫堯召集更多百姓去伐木。
此時正值農閑,隨著這道命令下達,大半個川蜀西部都行動了起來。
無數百姓湧入山區,砍樹抬樹,掙積分換海帶。
雖然樹木距離河邊越來越遠,但是架不住人多啊。
以前一座山頭上的伐木和抬木工人隻有十幾個,現在至少上百個。
螞蟻多了咬死象,發動的百姓多了,砍伐運輸的木頭自然也更多了。
百姓伐樹送到東海造船,造出船之後再去海裏采摘海帶,捕撈海魚,運迴內陸去作為支付百姓伐木的報酬,順利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循環。
在無數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三號船塢終於不缺木頭了,開始全力造船。
幾乎每隔一會兒,就會有一艘建造好的漁船,被難民工人抬著下水,然後順著船塢內四通八達的水渠,駛入大海。
三號船塢外邊的海麵,就和金鋒前世的停車場一樣,整整齊齊停放著一排一排的漁船。
所有漁船的外形、尺寸都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船幫外邊的編號。
因為漁船數量太多,鄭馳遠把漁船分成了不同的編隊。
每十艘漁船為一個小隊,每三個小隊為一個中隊,然後三個中隊為一個大隊。
這麽多漁船停在這裏,主要原因是普通難民沒有打漁經驗,不適合直接出海打魚。
而之前漁溪鎮的漁民都被安排去采摘海帶了,現在鄭馳遠正在逐步的安排難民工人去冒浪嶼,把漁民替換迴來。
即便如此,光指望漁溪鎮的漁民,還是不夠用。
鄭馳遠隻能每一艘船上安排一個漁民為船長,然後每艘船上再安排三個難民輔助。
現在第一批漁民和難民正在磨合和培訓。
培訓過程持續了半個多月,鄭馳遠便找到金鋒。
“先生,第一大隊的漁民已經培訓得差不多了,是否可以出海了?”
“培訓這麽快就結束了嗎?”金鋒有些詫異。
前世他有個同學聽說海員的工資高,報名去做了海員,足足培訓了一年多,還考了一大堆證件才讓他上船。
當然,也有一些中介公司保證說可以快速上船,很多人不了解情況,直接就報了名,交了一大筆報名費培訓費之類的各種費用,之後也順利上船了。
這些人可能還在夢想著幹兩年船員,掙一大筆錢呢,卻不知道他們已經掉進坑裏了。
船員在上船之前,簽訂的合同比保險合同都厚,其中到處都是坑。
就算如此,上了船之後,很多船東還會說船上有船上的規矩,讓船員簽訂一份新合同。
新合同中,工資以及工作內容,和中介說的是天壤之別。
船工們自然不會同意,可是船東這時候就說了,他不知道中介是怎麽和船員說的,但是他們船上就是這個規矩,你要是不同意,可以下船去找中介理論。
可是這時候船舶已經到了茫茫公海,幾天都看不到一點陸地和其他船隻,怎麽可能下船?
你不想下船,也不想簽不平等合同,也可以,前提是支付乘船和食宿費用。
至於這個費用是多少,大家可以自己想,而且要求一天一付款。
沒錢了也沒關係,船主可以借衛星電話給你,讓你打電話讓家裏打錢。
遠洋航行,哪裏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的?
有些時候來一次環球運輸,恐怕一兩年才能迴來。
既然想著去當海員掙錢,家庭條件自然也不會太好,哪裏能支撐這麽大一筆費用?
沒有錢支付,還不想簽合同,那麽對不起,你就等著挨打吧。
這裏是公海,報警都不可能,當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很多人根本熬不住太長時間,就被活活累死或者病死了。
就算熬下來的,想迴國也是癡心妄想。
到了國外一些混亂地區,很多船家會把人賣了。
至於賣去做黑工,還是殺了取器官,全看當時的買家了。
所以,想要賺海員這個錢,除了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還要有耐心,去找正規的公司,一步一步把該考的證件考了,該做的培訓做了才可以。
金鋒自然知道鄭馳遠沒想著去做黑船東,但是他給船員的培訓時間也太短了吧?
從招募到現在,也不到一個月,很多難民才剛剛學會遊泳不久,就讓他們去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