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甲胄製造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備院,鑄甲司。
在觀摩了灌鋼法的演示以後,李言來到了武備院。
武備院是秦國製造武器盔甲的地方。
在武備院內,又細分有眾多部門,
比如說,弓弩司,專門負責製造弓弩和箭矢,以及弓弩箭矢的相關軍械。
兵仗司,專門製造刀槍劍戟這些常見武器。
而鑄甲司,自然是負責製造盔甲的地方。
一進入鑄甲司,李言便看到,大量工匠這種叮叮當當的打造甲片。
李言走到一處堆放著大量甲片的地方,拿起一枚甲片,詢問道。
“鑄甲司有多少工匠,一天可以製造多少副甲胄啊?”
“迴陛下,鑄甲司擁有各式工匠兩千三百餘人,每天可製造甲胄二十副。”
“二十副?”
李言也是有一些吃驚,盡管知道甲胄製造繁瑣,效率很低,但是,李言沒有想到,兩千三百多人的鑄甲司 一天的甲胄產量隻有區區二十副。
如果按照這個生產效率,整個鑄甲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都不休息,甲胄產出不過才七千三百副。
而李言了解到,整個秦國製造盔甲的鑄甲司一共有七處。
從事甲胄製造的工匠超過了兩萬人。
可是按照這樣的效率,一年的甲胄產出,恐怕也就五六萬副而已。
“說說甲胄製造的具體過程吧!”
“喏!”
……
經過一番了解,李言對於目前秦國鑄甲司的甲胄製造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秦國和其他國家使用的甲胄基本都是紮甲。
所謂的紮甲,便是將甲片一層層的編織疊加起來。
相比於一體式的盔甲,紮甲由於是大量的甲片編織起來的,所以可以適應不同大小的人體。
不管你是骨瘦如柴,還是胖成圓球,紮甲都可以把你保護起來。
而且,相比於一體式的盔甲,紮甲的維護替換也更簡單。
有甲片損壞了,隻需要將損壞甲片的部分解下來,替換掉損壞甲片,便是可以再次使用。
而鑄甲司製造的大多數盔甲,是重量達到二十二斤,含有甲片六百五十多片的紮甲。
這是秦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的盔甲。
可是,生產這樣一件盔甲,並不算一件簡單的事情。
一名熟練的製甲工匠,想要完成這樣一件盔甲,大約要花費超過四個月的時間。
也就是說,一名製甲工匠,一年最多隻能製造三件盔甲。
而且製造的還是普通盔甲,如果是製造軍官穿戴的盔甲,或者是重裝步兵的盔甲,那麽,一名製甲工匠一年也就隻能造出一件盔甲了。
而造成盔甲生產速度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甲片的製造。
別看一片小小的甲片,看起來沒什麽製造難度,但是,實際上,想要生產一枚合格的甲片,需要經曆的工序非常多。
首先,需要將鐵水變成甲片,這一步難度不大,可以通過鑄造來完成。
但是,甲片鑄造完成,僅僅隻是製甲的開始。
鑄造的甲片成形以後,還需要進行鍛燒,鍛打,迴火,淬火等一係列程序才可以獲得合格的甲片。
如何,甲片還需要打劄、粗磨、穿孔、錯穴、並裁劄、錯棱、精磨;甲片加工完畢後,用皮革條編綴成甲。
可以說,一片甲片的製造難度一點都不簡單,更重要的是,製造甲片的過程當中,尤其是在進行煆燒,淬火期間,一旦出現失誤,便會影響甲片質量。
比如說,淬火時甲片溫度不達標,那麽,在淬火時,甲片便會出現變形,磨損等情況。
而淬火溫度太高同樣有影響,溫度太高的話,甲片的強度會減輕,變得更加脆弱。
而在如今這個時代,在對甲片進行煆燒的時候,顯然不會有溫度計什麽的設備來測量甲片的溫度,想要知道甲片的煆燒溫度,隻有一個辦法 那便是靠工匠多年的經驗來進行確定。
比如說,工匠通過甲片被煆燒的顏色,來確定甲片是否達到了淬火的要求。
所以,製造甲片這種事情,不是隨隨便便找一個人,或者找一個鐵匠就可以讓他開始製造盔甲的一名製甲工匠如果沒有充足的經驗,那麽,其製造的甲片合格率便會非常低,對於資源的浪費將極其嚴重。
這也是為什麽,整個秦國隻有兩萬左右的製甲工匠,不是秦國不想增加製甲工匠的人數,而是,達到可以製甲要求的工匠,隻有兩萬。
製甲工匠不管在哪個國家,都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著一眾製甲工匠將一片片甲片煆燒,鍛打,淬火,迴火。
李言深感這個工作效率太低了。
於是 李言開始思考,有什麽辦法可以加快製甲的速度。
可思考一番以後,李言發現,以自己擁有的知識儲備,好像沒有什麽加快甲片製造速度的方法。
甲片製造速度快不起來,那麽,製甲的效率自然也快不起來。
以目前秦國擁有的科技的能力,加快製甲速度最優的解決方法,便是,加大製造甲片的人員。
如果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將製甲人員再翻上一倍,甚至兩倍,那麽 ,每年便可以多製造大量的盔甲。
可是,製甲工匠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積累足夠的經驗,不然的話,根本無法做到製造出合格甲片的能力。
李言總不能為了增加甲胄的數量,而讓盔甲的質量大幅度下降吧?
要知道,在戰場上,盔甲不求百分百抵擋住長槍的攻擊,可甚至也要免疫大多數刀劍,箭矢的攻擊。
如果降低甲胄的質量,那麽到時候,恐怕是箭矢也可以輕易射穿盔甲。
這不是和盔甲的根本本末倒置了嗎?
畢竟,士兵穿戴盔甲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盔甲可以在戰場上為士兵提供足夠的保護。
盔甲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那麽,不單單會降低士兵的生存幾率,還徒增士兵的負重。
就在這時,李言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個方法。
既然目前,無法提供增加經驗豐富的製甲工匠,來加快盔甲的製造速度,那麽,是不是可以通過簡化盔甲的製造技術,從而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盔甲的生產製造當中呢?
在觀摩了灌鋼法的演示以後,李言來到了武備院。
武備院是秦國製造武器盔甲的地方。
在武備院內,又細分有眾多部門,
比如說,弓弩司,專門負責製造弓弩和箭矢,以及弓弩箭矢的相關軍械。
兵仗司,專門製造刀槍劍戟這些常見武器。
而鑄甲司,自然是負責製造盔甲的地方。
一進入鑄甲司,李言便看到,大量工匠這種叮叮當當的打造甲片。
李言走到一處堆放著大量甲片的地方,拿起一枚甲片,詢問道。
“鑄甲司有多少工匠,一天可以製造多少副甲胄啊?”
“迴陛下,鑄甲司擁有各式工匠兩千三百餘人,每天可製造甲胄二十副。”
“二十副?”
李言也是有一些吃驚,盡管知道甲胄製造繁瑣,效率很低,但是,李言沒有想到,兩千三百多人的鑄甲司 一天的甲胄產量隻有區區二十副。
如果按照這個生產效率,整個鑄甲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都不休息,甲胄產出不過才七千三百副。
而李言了解到,整個秦國製造盔甲的鑄甲司一共有七處。
從事甲胄製造的工匠超過了兩萬人。
可是按照這樣的效率,一年的甲胄產出,恐怕也就五六萬副而已。
“說說甲胄製造的具體過程吧!”
“喏!”
……
經過一番了解,李言對於目前秦國鑄甲司的甲胄製造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秦國和其他國家使用的甲胄基本都是紮甲。
所謂的紮甲,便是將甲片一層層的編織疊加起來。
相比於一體式的盔甲,紮甲由於是大量的甲片編織起來的,所以可以適應不同大小的人體。
不管你是骨瘦如柴,還是胖成圓球,紮甲都可以把你保護起來。
而且,相比於一體式的盔甲,紮甲的維護替換也更簡單。
有甲片損壞了,隻需要將損壞甲片的部分解下來,替換掉損壞甲片,便是可以再次使用。
而鑄甲司製造的大多數盔甲,是重量達到二十二斤,含有甲片六百五十多片的紮甲。
這是秦國軍隊裝備數量最多的盔甲。
可是,生產這樣一件盔甲,並不算一件簡單的事情。
一名熟練的製甲工匠,想要完成這樣一件盔甲,大約要花費超過四個月的時間。
也就是說,一名製甲工匠,一年最多隻能製造三件盔甲。
而且製造的還是普通盔甲,如果是製造軍官穿戴的盔甲,或者是重裝步兵的盔甲,那麽,一名製甲工匠一年也就隻能造出一件盔甲了。
而造成盔甲生產速度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甲片的製造。
別看一片小小的甲片,看起來沒什麽製造難度,但是,實際上,想要生產一枚合格的甲片,需要經曆的工序非常多。
首先,需要將鐵水變成甲片,這一步難度不大,可以通過鑄造來完成。
但是,甲片鑄造完成,僅僅隻是製甲的開始。
鑄造的甲片成形以後,還需要進行鍛燒,鍛打,迴火,淬火等一係列程序才可以獲得合格的甲片。
如何,甲片還需要打劄、粗磨、穿孔、錯穴、並裁劄、錯棱、精磨;甲片加工完畢後,用皮革條編綴成甲。
可以說,一片甲片的製造難度一點都不簡單,更重要的是,製造甲片的過程當中,尤其是在進行煆燒,淬火期間,一旦出現失誤,便會影響甲片質量。
比如說,淬火時甲片溫度不達標,那麽,在淬火時,甲片便會出現變形,磨損等情況。
而淬火溫度太高同樣有影響,溫度太高的話,甲片的強度會減輕,變得更加脆弱。
而在如今這個時代,在對甲片進行煆燒的時候,顯然不會有溫度計什麽的設備來測量甲片的溫度,想要知道甲片的煆燒溫度,隻有一個辦法 那便是靠工匠多年的經驗來進行確定。
比如說,工匠通過甲片被煆燒的顏色,來確定甲片是否達到了淬火的要求。
所以,製造甲片這種事情,不是隨隨便便找一個人,或者找一個鐵匠就可以讓他開始製造盔甲的一名製甲工匠如果沒有充足的經驗,那麽,其製造的甲片合格率便會非常低,對於資源的浪費將極其嚴重。
這也是為什麽,整個秦國隻有兩萬左右的製甲工匠,不是秦國不想增加製甲工匠的人數,而是,達到可以製甲要求的工匠,隻有兩萬。
製甲工匠不管在哪個國家,都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著一眾製甲工匠將一片片甲片煆燒,鍛打,淬火,迴火。
李言深感這個工作效率太低了。
於是 李言開始思考,有什麽辦法可以加快製甲的速度。
可思考一番以後,李言發現,以自己擁有的知識儲備,好像沒有什麽加快甲片製造速度的方法。
甲片製造速度快不起來,那麽,製甲的效率自然也快不起來。
以目前秦國擁有的科技的能力,加快製甲速度最優的解決方法,便是,加大製造甲片的人員。
如果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將製甲人員再翻上一倍,甚至兩倍,那麽 ,每年便可以多製造大量的盔甲。
可是,製甲工匠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積累足夠的經驗,不然的話,根本無法做到製造出合格甲片的能力。
李言總不能為了增加甲胄的數量,而讓盔甲的質量大幅度下降吧?
要知道,在戰場上,盔甲不求百分百抵擋住長槍的攻擊,可甚至也要免疫大多數刀劍,箭矢的攻擊。
如果降低甲胄的質量,那麽到時候,恐怕是箭矢也可以輕易射穿盔甲。
這不是和盔甲的根本本末倒置了嗎?
畢竟,士兵穿戴盔甲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盔甲可以在戰場上為士兵提供足夠的保護。
盔甲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那麽,不單單會降低士兵的生存幾率,還徒增士兵的負重。
就在這時,李言突然想到了另外一個方法。
既然目前,無法提供增加經驗豐富的製甲工匠,來加快盔甲的製造速度,那麽,是不是可以通過簡化盔甲的製造技術,從而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盔甲的生產製造當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