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翻砂鑄錢法不能外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雍城錢監的新錢鑄好了。”
少府林苑激動的捧著一把新錢,來到了李言麵前。
“新錢如何?”
“迴陛下,自改變了銅錢當中的銅錫比例以後,新錢從質地到成色,都比之前的舊錢要好。”
“林苑,你估計,兩個月內,可以鑄造出多少新錢?”
林苑在心裏默默計算了一番。
新錢使用新的鑄錢方法,不管是成本,效率還是速度,都比舊錢好。
而且,新錢的鑄造難度更低,如果銅礦供應充足的話,單單是雍城錢監,兩個月便可以鑄造起碼三萬貫銅錢。
千萬不要小看三萬貫銅錢,要知道,雍城錢監隻有兩座錢爐,在整個秦國眾多錢監當中,都是規模不大的。
秦國規模最大的錢監,擁有十座錢爐。
可雍城錢監,兩個月便可以產出之前整個秦國一年五分之一的銅錢。
之前使用舊法鑄錢,雍城錢監一年鑄造的銅錢不過幾千貫而已。
在使用新法鑄錢以後,效率翻了幾十倍啊。
“陛下,用新法鑄錢的話,兩個月可鑄錢三萬貫。”
“林苑,如果繼續增加雍城錢監的錢爐數量是否可行?”
“迴陛下,雍城的水運可以連通南方蜀地,將蜀地的銅礦運輸到雍城,隻要原料充足,雍城錢監可以擴大規模。”
“能擴大多少?”
“三倍,至少三倍以上。”
“一個月內能完成擴張嗎?”
“可以。”
“好,朕要一個月內將雍城錢監擴大三倍,以增加鑄錢量,這期間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鑄錢需要的銅礦等,由你和雍城錢監全權負責。”
“林苑,如果幹得好,今年年末,朕會賞賜你幾百貫的。”
“臣定當全力以赴。”
“好,下去吧!”
理論上來說,在雍城鑄錢,並不算一個好選擇。
畢竟,雍城沒有銅礦,所有鑄錢需要的銅礦,都要從其他地方運輸過來。
按理來說,在秦國,最適合的鑄錢地點是擁有秦國最大銅礦的武平縣。
武平縣的銅礦產出的礦石,占到了秦國銅礦石產量的五成。
就這,還不是武平縣銅礦的最大產出。
武平縣的銅礦如果加大開采力度,那麽,產出起碼可以翻一番。
之所以現在武平銅礦的產出,主要是因為,之前秦國無法消耗那麽多的銅礦。
秦國銅礦的主要消耗,除了鑄幣,便是鑄造各種器具。
而整個秦國,一年四萬五千石的銅產量,足夠維持秦國一年的日常消耗了。
所以,武平縣的銅礦才會被限製產能。
而隨著翻砂鑄錢法的出現,秦國鑄幣需要的銅會急速增加。
所以,把鑄幣重點,放在武平是最合適的。
但是,現實是,李言不能把鑄幣中心放在武平。
因為,這個世界,除了秦國,還有魏,楚,鄭,隨四個大國,和其他零零碎碎的小國。
李言需要保證,翻砂鑄錢法不外泄,至少,在秦國大量鑄造銅錢之前,翻砂鑄錢法不能被其他國家知道。
畢竟,鑄錢其實就相當於是在掙錢,百分之四十五的利潤,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會瘋狂的。
武平縣確實適合作為鑄錢中心,但是,武平縣遠離雍城,一旦秦國擁有高效,快速鑄錢法這件事情泄露出去,其他國家肯定會想方設法把翻砂鑄錢法學去。
到時候,大家一起鑄錢,不又迴到了原點嗎?
所以,李言需要保住翻砂鑄錢法這個技術,至少在短時間內,翻砂鑄錢法不能被其他國家知道。
而想要不讓技術外泄,最好的辦法便是,盡可能的控製技術傳播的範圍。
李言的想法是,目前,隻把翻砂鑄錢法集中在雍城錢監。
由於雍城是秦國首都,不管是軍事還是其他方麵,雍城都是整個秦國最強的地方。
其他國家想把翻砂鑄錢法學去,會非常困難。
而武平則不具備雍城這樣的條件。
所以,整個秦國的錢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隻會有雍城錢監使用翻砂鑄錢法。
至於其他地方的錢監,依然使用老方法鑄錢。
畢竟,一旦翻砂鑄錢法外泄,麻煩會很大。
另外四個大國,除了鄭國,魏,楚,隨三國,都擁有大的銅礦產地。
尤其是楚國,楚國擁有數座大型銅礦,比秦國武平銅礦產出都高的銅礦便有兩座。
可以說,一旦讓翻砂鑄錢法普及開來,鑄錢數量最多的,一定是楚國,誰讓人家銅礦多呢?
而雍城錢監目前已經可以滿足李言的需求了。
……
魯國,都城曲阜。
自二十萬楚軍攻魯開始,楚軍在快速抵達曲阜以後,便一直在圍攻曲阜。
十萬楚軍已經連續多日對曲阜展開強攻,但是,僅僅三萬魯軍的曲阜,卻硬生生的打退了楚軍二十多次攻城。
還讓楚軍損失近萬。
而另外兩路楚軍同樣遇到了麻煩, 另外兩路楚國本來應該是一起會師於曲阜城下的。
但是,另外兩路楚軍,方便被魯國的咎城和安縣擋住。
而一直未能拿下魯國全境,讓楚王羋娉十分不滿。
於是,楚王再次發兵十萬攻魯。
想要盡快拿下魯國全境。
就在楚國再次增兵十萬攻魯的同時,魯國派出的使者,也抵達了秦國。
盡管魯國和秦國沒有直接的土地接壤,但是,魯國在遍觀天下諸國以後,發現,能救魯國的,隻有秦國。
魏國剛剛損失大量軍隊,還割了十五城給秦國,沒能力救援。
鄭國就算沒有因為攻秦損失慘重 ,也不會選擇得罪楚國。
隨國現在正在忙著和代國在廣袤的東北地區死磕,麵臨的戰況和楚國差不多。
所以,隨國同樣沒精力救魯國。
至於說,宋,唐這樣的國家,魯國不認為這些和它差不多的國家,有能力救援魯國。
於是,秦國便成為了魯國唯一的求救對象。
魯國為了表示求救的心意,不但讓使者攜帶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奇珍異寶前往秦國,還讓魯國的公主和太子與使者一起入秦。
魯國打算把公主嫁給李言,而太子,則作為質子,留在秦國,以表達魯國方麵的誠意。
對於魯國的求援,秦國內部迅速展開了討論。
少府林苑激動的捧著一把新錢,來到了李言麵前。
“新錢如何?”
“迴陛下,自改變了銅錢當中的銅錫比例以後,新錢從質地到成色,都比之前的舊錢要好。”
“林苑,你估計,兩個月內,可以鑄造出多少新錢?”
林苑在心裏默默計算了一番。
新錢使用新的鑄錢方法,不管是成本,效率還是速度,都比舊錢好。
而且,新錢的鑄造難度更低,如果銅礦供應充足的話,單單是雍城錢監,兩個月便可以鑄造起碼三萬貫銅錢。
千萬不要小看三萬貫銅錢,要知道,雍城錢監隻有兩座錢爐,在整個秦國眾多錢監當中,都是規模不大的。
秦國規模最大的錢監,擁有十座錢爐。
可雍城錢監,兩個月便可以產出之前整個秦國一年五分之一的銅錢。
之前使用舊法鑄錢,雍城錢監一年鑄造的銅錢不過幾千貫而已。
在使用新法鑄錢以後,效率翻了幾十倍啊。
“陛下,用新法鑄錢的話,兩個月可鑄錢三萬貫。”
“林苑,如果繼續增加雍城錢監的錢爐數量是否可行?”
“迴陛下,雍城的水運可以連通南方蜀地,將蜀地的銅礦運輸到雍城,隻要原料充足,雍城錢監可以擴大規模。”
“能擴大多少?”
“三倍,至少三倍以上。”
“一個月內能完成擴張嗎?”
“可以。”
“好,朕要一個月內將雍城錢監擴大三倍,以增加鑄錢量,這期間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鑄錢需要的銅礦等,由你和雍城錢監全權負責。”
“林苑,如果幹得好,今年年末,朕會賞賜你幾百貫的。”
“臣定當全力以赴。”
“好,下去吧!”
理論上來說,在雍城鑄錢,並不算一個好選擇。
畢竟,雍城沒有銅礦,所有鑄錢需要的銅礦,都要從其他地方運輸過來。
按理來說,在秦國,最適合的鑄錢地點是擁有秦國最大銅礦的武平縣。
武平縣的銅礦產出的礦石,占到了秦國銅礦石產量的五成。
就這,還不是武平縣銅礦的最大產出。
武平縣的銅礦如果加大開采力度,那麽,產出起碼可以翻一番。
之所以現在武平銅礦的產出,主要是因為,之前秦國無法消耗那麽多的銅礦。
秦國銅礦的主要消耗,除了鑄幣,便是鑄造各種器具。
而整個秦國,一年四萬五千石的銅產量,足夠維持秦國一年的日常消耗了。
所以,武平縣的銅礦才會被限製產能。
而隨著翻砂鑄錢法的出現,秦國鑄幣需要的銅會急速增加。
所以,把鑄幣重點,放在武平是最合適的。
但是,現實是,李言不能把鑄幣中心放在武平。
因為,這個世界,除了秦國,還有魏,楚,鄭,隨四個大國,和其他零零碎碎的小國。
李言需要保證,翻砂鑄錢法不外泄,至少,在秦國大量鑄造銅錢之前,翻砂鑄錢法不能被其他國家知道。
畢竟,鑄錢其實就相當於是在掙錢,百分之四十五的利潤,不管是哪個國家都會瘋狂的。
武平縣確實適合作為鑄錢中心,但是,武平縣遠離雍城,一旦秦國擁有高效,快速鑄錢法這件事情泄露出去,其他國家肯定會想方設法把翻砂鑄錢法學去。
到時候,大家一起鑄錢,不又迴到了原點嗎?
所以,李言需要保住翻砂鑄錢法這個技術,至少在短時間內,翻砂鑄錢法不能被其他國家知道。
而想要不讓技術外泄,最好的辦法便是,盡可能的控製技術傳播的範圍。
李言的想法是,目前,隻把翻砂鑄錢法集中在雍城錢監。
由於雍城是秦國首都,不管是軍事還是其他方麵,雍城都是整個秦國最強的地方。
其他國家想把翻砂鑄錢法學去,會非常困難。
而武平則不具備雍城這樣的條件。
所以,整個秦國的錢監,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隻會有雍城錢監使用翻砂鑄錢法。
至於其他地方的錢監,依然使用老方法鑄錢。
畢竟,一旦翻砂鑄錢法外泄,麻煩會很大。
另外四個大國,除了鄭國,魏,楚,隨三國,都擁有大的銅礦產地。
尤其是楚國,楚國擁有數座大型銅礦,比秦國武平銅礦產出都高的銅礦便有兩座。
可以說,一旦讓翻砂鑄錢法普及開來,鑄錢數量最多的,一定是楚國,誰讓人家銅礦多呢?
而雍城錢監目前已經可以滿足李言的需求了。
……
魯國,都城曲阜。
自二十萬楚軍攻魯開始,楚軍在快速抵達曲阜以後,便一直在圍攻曲阜。
十萬楚軍已經連續多日對曲阜展開強攻,但是,僅僅三萬魯軍的曲阜,卻硬生生的打退了楚軍二十多次攻城。
還讓楚軍損失近萬。
而另外兩路楚軍同樣遇到了麻煩, 另外兩路楚國本來應該是一起會師於曲阜城下的。
但是,另外兩路楚軍,方便被魯國的咎城和安縣擋住。
而一直未能拿下魯國全境,讓楚王羋娉十分不滿。
於是,楚王再次發兵十萬攻魯。
想要盡快拿下魯國全境。
就在楚國再次增兵十萬攻魯的同時,魯國派出的使者,也抵達了秦國。
盡管魯國和秦國沒有直接的土地接壤,但是,魯國在遍觀天下諸國以後,發現,能救魯國的,隻有秦國。
魏國剛剛損失大量軍隊,還割了十五城給秦國,沒能力救援。
鄭國就算沒有因為攻秦損失慘重 ,也不會選擇得罪楚國。
隨國現在正在忙著和代國在廣袤的東北地區死磕,麵臨的戰況和楚國差不多。
所以,隨國同樣沒精力救魯國。
至於說,宋,唐這樣的國家,魯國不認為這些和它差不多的國家,有能力救援魯國。
於是,秦國便成為了魯國唯一的求救對象。
魯國為了表示求救的心意,不但讓使者攜帶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奇珍異寶前往秦國,還讓魯國的公主和太子與使者一起入秦。
魯國打算把公主嫁給李言,而太子,則作為質子,留在秦國,以表達魯國方麵的誠意。
對於魯國的求援,秦國內部迅速展開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