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我來押送糧草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 作者:種土豆得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虢王李巨這位河南節度使,許遠其實非常看不起。
因為李巨自打上任河南節度使這個職位以後,連前線戰場都沒有去過,基本上都是待在安全的後方。
此時的虢王李巨還在彭城。
而此時,叛軍依然被阻擋在雍丘一線。
這段時間,坐鎮彭城的李巨眼睜睜的看著張巡在雍丘血戰,卻沒有調派援軍前去支援。
要知道,李巨麾下可有一支戰力不弱的軍隊,這支軍隊可不是江淮地區臨時招募組建的軍隊,而是李巨從大唐北方帶來的精銳唐軍。
對於此時的徐州戰場來說,李巨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絕對可以排進前三。
別看進攻雍丘的叛軍有數萬,這其中,大多數同樣是叛軍從剛剛占領的區域臨時征召的。
畢竟,叛軍當中的河東,平盧,範陽這三個藩鎮的精兵,基本上都在關中河北地區和唐軍開戰。
南下的叛軍不過是少量精銳,裹挾著大量臨時征召的人員而已,說起來,戰鬥力其實並沒有多強。
可是,就算如此,李巨也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前去支援雍丘戰場,不要說雍丘,其他地方的戰局,李巨同樣沒有派兵支援。
所以,許遠是有一些看不上李巨的。
但是沒辦法,誰讓人家是河南節度使呢?
“大人,外麵有一名叫李言的人,帶著一百六十多人說要來投軍。”
就在這時,有人向許遠匯報李言到來的消息。
“哦,真的?”
聽到有人來投,許遠還是非常高興的。
這段時間,許遠一直在睢陽招兵買馬,已經聚集了近萬人。
但是,近萬人已經是睢陽可以聚集起來的極限了。
畢竟,睢陽地區的人口有限,招募近萬人,可以說差不多把睢陽的戰爭潛力挖掘完了。
而如今,李言帶著一百多人來投,許遠自然十分高興。
畢竟,一百多人,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許遠是聽說過李言的。
畢竟,在睢陽城裏 李言也算得上有錢人了,這些日子,李言在睢陽城招募強人,他許遠也是知道的。
而且,許遠知道,李言手下的那些人,一個個都武藝高強。
一百多人的戰鬥力,足夠比得上三四百人了。
“先把人請進來,我馬上去見。”
“是,大人。”
……
“哈哈哈,李小郎君肯在此時帶人投軍,本官十分欣慰啊!”
“見過許太守!”
李言對著許遠行了一個叉手禮。
接著,李言看向了許遠。
在曆史上,這位睢陽太守,也是一位深明大義的人,要知道,在張巡守睢陽時,許遠是睢陽本地太守,而且,睢陽守軍當中,大多數人都是許遠麾下。
如果許遠不是深明大義,依靠其睢陽太守的身份,以及麾下兵力占優的事實,他想要壓張巡一頭,還是非容易的。
要知道,把主導權讓給其他人,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為什麽有一些人,明明能力沒有手下強,但是卻還要指手畫腳,因為這些人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這是人性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但是,許遠卻在張巡入睢陽以後,知道自己在守城作戰方麵不如張巡,便主動讓出了主將的位置,讓張巡全權負責睢陽的防守任務。
而他自己,則甘願充當後勤人員,為張巡提供糧食物資。
可以說,睢陽可以堅持那麽久,外靠張巡,內靠的則是許遠。
而在睢陽城破之後,許遠被押去了洛陽,最後被處死。
可以說,許遠不管是能力,還是人品,都是非常出色的。
對於李言來說,許遠算是如今大唐為數不多的好官了。
畢竟,相比於睢陽之戰的其他大唐蟲子,許遠簡直可以用高風亮節來形容。
李言對於許遠是十分尊敬的。
“李小郎君無需多禮。”
“你能帶百餘人前來,本官要感謝你啊。”
“大人言重了,我聽說大人要將城內糧食分出部分,運到濮陽和濟陰,不知是否有此事?”
許遠愣了一下,沒想到李言一來,便是詢問這件事。
不過,這件事也算不上什麽機密,濮陽,濟陰向睢陽求糧,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整個睢陽城不說人盡皆知,但是,知道的人也不少。
“確有其事!”
見許遠如此迴答,李言便知道,此時睢陽的糧食還沒有運往濮陽和濟陰。
於是,李言立刻說道。
“許太守,我麾下的人剛剛加入睢陽守軍,和之前的守軍沒有一起訓練 恐怕無法好好配合,既然濮陽和濟陰要糧草,我希望許太守將押送糧草的事務交給我。”
李言想把押送糧食的任務攬到自己身上,是有原因的。
濮陽和濟陰這兩地方向睢陽求糧,可不是真的沒糧食了。
這倆地方向睢陽求糧,主要是為了增加他們投向燕軍的籌碼。
要知道,濮陽和濟陰兩城,拿走了睢陽城三萬斛的糧食。
三萬斛糧食是多少呢?
在唐朝,一斛的重量大約是一百二十斤。
也就是說,三萬斛糧食的重量是三百六十萬斤。
是李言花錢購買的糧食的六倍以上。
這些糧食如果用在睢陽,就算以一名守軍一天消耗三斤計算,最起碼也可以供睢陽近七千守軍六個月之用。
盡管李言已經購買了五千石糧食 可是,在李言看來,五千石糧食依然不夠保險。
畢竟,睢陽城裏麵,除了守軍以外,還有大量的百姓。
睢陽城裏麵的百姓,可是為守衛睢陽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的。
在睢陽之戰期間,李言可不認為, 張巡和許遠不會組織城內百姓,協助守軍防禦。
城裏的百姓必然會承擔一些任務 比如說,救治傷兵,搬運石頭,箭矢,打造武器什麽的,這些事情肯定是城裏百姓為主。
李言購買的五千石糧食,如果單單是供應守軍,自然是足夠守軍支持下去的,可如果加上城內數萬百姓,則是不夠的。
而李言如今已經沒有多少錢可以繼續購買糧食了。
那麽,唯一還可以再獲得大量糧食的方法,便隻剩下要調運到濮陽和濟陰的那三萬斛糧食。
李言知道,自己不可能阻止睢陽那三萬斛糧食的外調。
因為那是虢王李巨下達給許遠的命令。
作為河南節度使,李巨擁有節製許遠的能力。
如果許遠不遵守李巨的命令,那麽,李巨是可以撤換掉許遠的。
而李言也沒有直說,濮陽和濟陰打算投降燕軍。
因為李巨自打上任河南節度使這個職位以後,連前線戰場都沒有去過,基本上都是待在安全的後方。
此時的虢王李巨還在彭城。
而此時,叛軍依然被阻擋在雍丘一線。
這段時間,坐鎮彭城的李巨眼睜睜的看著張巡在雍丘血戰,卻沒有調派援軍前去支援。
要知道,李巨麾下可有一支戰力不弱的軍隊,這支軍隊可不是江淮地區臨時招募組建的軍隊,而是李巨從大唐北方帶來的精銳唐軍。
對於此時的徐州戰場來說,李巨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絕對可以排進前三。
別看進攻雍丘的叛軍有數萬,這其中,大多數同樣是叛軍從剛剛占領的區域臨時征召的。
畢竟,叛軍當中的河東,平盧,範陽這三個藩鎮的精兵,基本上都在關中河北地區和唐軍開戰。
南下的叛軍不過是少量精銳,裹挾著大量臨時征召的人員而已,說起來,戰鬥力其實並沒有多強。
可是,就算如此,李巨也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前去支援雍丘戰場,不要說雍丘,其他地方的戰局,李巨同樣沒有派兵支援。
所以,許遠是有一些看不上李巨的。
但是沒辦法,誰讓人家是河南節度使呢?
“大人,外麵有一名叫李言的人,帶著一百六十多人說要來投軍。”
就在這時,有人向許遠匯報李言到來的消息。
“哦,真的?”
聽到有人來投,許遠還是非常高興的。
這段時間,許遠一直在睢陽招兵買馬,已經聚集了近萬人。
但是,近萬人已經是睢陽可以聚集起來的極限了。
畢竟,睢陽地區的人口有限,招募近萬人,可以說差不多把睢陽的戰爭潛力挖掘完了。
而如今,李言帶著一百多人來投,許遠自然十分高興。
畢竟,一百多人,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許遠是聽說過李言的。
畢竟,在睢陽城裏 李言也算得上有錢人了,這些日子,李言在睢陽城招募強人,他許遠也是知道的。
而且,許遠知道,李言手下的那些人,一個個都武藝高強。
一百多人的戰鬥力,足夠比得上三四百人了。
“先把人請進來,我馬上去見。”
“是,大人。”
……
“哈哈哈,李小郎君肯在此時帶人投軍,本官十分欣慰啊!”
“見過許太守!”
李言對著許遠行了一個叉手禮。
接著,李言看向了許遠。
在曆史上,這位睢陽太守,也是一位深明大義的人,要知道,在張巡守睢陽時,許遠是睢陽本地太守,而且,睢陽守軍當中,大多數人都是許遠麾下。
如果許遠不是深明大義,依靠其睢陽太守的身份,以及麾下兵力占優的事實,他想要壓張巡一頭,還是非容易的。
要知道,把主導權讓給其他人,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為什麽有一些人,明明能力沒有手下強,但是卻還要指手畫腳,因為這些人享受權力帶來的快感,這是人性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
但是,許遠卻在張巡入睢陽以後,知道自己在守城作戰方麵不如張巡,便主動讓出了主將的位置,讓張巡全權負責睢陽的防守任務。
而他自己,則甘願充當後勤人員,為張巡提供糧食物資。
可以說,睢陽可以堅持那麽久,外靠張巡,內靠的則是許遠。
而在睢陽城破之後,許遠被押去了洛陽,最後被處死。
可以說,許遠不管是能力,還是人品,都是非常出色的。
對於李言來說,許遠算是如今大唐為數不多的好官了。
畢竟,相比於睢陽之戰的其他大唐蟲子,許遠簡直可以用高風亮節來形容。
李言對於許遠是十分尊敬的。
“李小郎君無需多禮。”
“你能帶百餘人前來,本官要感謝你啊。”
“大人言重了,我聽說大人要將城內糧食分出部分,運到濮陽和濟陰,不知是否有此事?”
許遠愣了一下,沒想到李言一來,便是詢問這件事。
不過,這件事也算不上什麽機密,濮陽,濟陰向睢陽求糧,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整個睢陽城不說人盡皆知,但是,知道的人也不少。
“確有其事!”
見許遠如此迴答,李言便知道,此時睢陽的糧食還沒有運往濮陽和濟陰。
於是,李言立刻說道。
“許太守,我麾下的人剛剛加入睢陽守軍,和之前的守軍沒有一起訓練 恐怕無法好好配合,既然濮陽和濟陰要糧草,我希望許太守將押送糧草的事務交給我。”
李言想把押送糧食的任務攬到自己身上,是有原因的。
濮陽和濟陰這兩地方向睢陽求糧,可不是真的沒糧食了。
這倆地方向睢陽求糧,主要是為了增加他們投向燕軍的籌碼。
要知道,濮陽和濟陰兩城,拿走了睢陽城三萬斛的糧食。
三萬斛糧食是多少呢?
在唐朝,一斛的重量大約是一百二十斤。
也就是說,三萬斛糧食的重量是三百六十萬斤。
是李言花錢購買的糧食的六倍以上。
這些糧食如果用在睢陽,就算以一名守軍一天消耗三斤計算,最起碼也可以供睢陽近七千守軍六個月之用。
盡管李言已經購買了五千石糧食 可是,在李言看來,五千石糧食依然不夠保險。
畢竟,睢陽城裏麵,除了守軍以外,還有大量的百姓。
睢陽城裏麵的百姓,可是為守衛睢陽提供了大量的幫助的。
在睢陽之戰期間,李言可不認為, 張巡和許遠不會組織城內百姓,協助守軍防禦。
城裏的百姓必然會承擔一些任務 比如說,救治傷兵,搬運石頭,箭矢,打造武器什麽的,這些事情肯定是城裏百姓為主。
李言購買的五千石糧食,如果單單是供應守軍,自然是足夠守軍支持下去的,可如果加上城內數萬百姓,則是不夠的。
而李言如今已經沒有多少錢可以繼續購買糧食了。
那麽,唯一還可以再獲得大量糧食的方法,便隻剩下要調運到濮陽和濟陰的那三萬斛糧食。
李言知道,自己不可能阻止睢陽那三萬斛糧食的外調。
因為那是虢王李巨下達給許遠的命令。
作為河南節度使,李巨擁有節製許遠的能力。
如果許遠不遵守李巨的命令,那麽,李巨是可以撤換掉許遠的。
而李言也沒有直說,濮陽和濟陰打算投降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