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嫋看著綿延數十裏的秦軍營壘,臉上非常不好。


    本來以為,聯軍的速度算快了 可沒有想到,秦國軍隊的動員速度比聯軍還快。


    按照公孫嫋的預計,秦國動員足夠軍隊的時間應該超過兩個月。


    可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秦國隻花了一個半月,便完成了軍隊動員。


    這使的聯軍麵臨一個比較尷尬的問題,那便是,聯軍在抵達殤關以後,秦軍早就已經占據了有利地形。


    此時,秦國大軍不但在兵力上占據了優勢,在地理位置上同樣占據了優勢。


    不過,聯軍方麵不會輕易退縮。


    畢竟,四國聯合伐秦這件事情已經天下皆知,可以說已經傳的沸沸揚揚。


    如果聯軍在抵達殤關以後,一仗不打,直接撤退,那麽,聯軍得被天下人笑死。


    而且,聯軍不認為自己會輸。


    秦國方麵確實在兵力和地形上占據優勢 可是,聯軍也有自己的優勢,那便是軍隊的戰鬥力。


    鄭,魏,隨三國四十萬聯軍,其中戰力較強的常備軍,占據了總兵力的一半以上,達到了二十五萬人左右。


    而根據公孫嫋的預計,秦國軍隊當中的常備軍數量,會比聯軍少很多。


    公孫嫋預估,秦國軍隊當中的常備軍人數不會超過二十萬。


    這意味著,聯軍當中的常備軍數量,比秦國至少多五萬人。


    所以 現在表麵看,秦國在兵力上比聯軍多五萬,可是 聯軍在精銳軍隊的數量上,比秦國多五萬。


    而五萬常備軍可以形成的戰鬥力,起碼可以抵得上兩倍的地方部隊。


    也就是說,聯軍兵力沒有秦國軍隊多,可是,實際戰力上麵,卻超過秦國軍隊。


    而如今 秦國既然要和聯軍正麵對戰,公孫嫋也有信心可以擊敗秦軍。


    隻是,秦國如今占據了殤關外圍地區的所有有利地形,聯軍就算可以在正麵野戰當中,擊敗秦軍,也無法對秦軍造成重創。


    畢竟,背靠殤關和眾多險要地形的秦軍,完全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


    聯軍可以在野戰當中擊敗秦國,卻無法在秦國兵力占優的情況下,以進攻態勢,擊敗秦軍。


    而公孫嫋很清楚,此次聯軍對戰秦國大軍,打持久戰是不可取的。


    倒不是說糧食補給跟不上,此次是鄭 魏,隨三國聯合作戰。


    聯軍的主要糧食物資確實是魏國提供,但是,這不代表,魏國真的要負責四十萬大軍的糧食補給。


    鄭國和隨國也動用了不少糧食。


    加上鄭國和隨國境內的水路運輸,基本可以滿足聯軍的消耗。


    聯軍無法久戰的最大原因,是鄭國和隨國的朝堂。


    鄭國和隨國此次加入聯軍,都有自己的目的。


    可是,說白了,這種聯合作戰 是魏國主導的,鄭國和隨國不過是由於魏國給出的好處,才加入聯軍作戰的。


    所以,當戰事久拖不決的時候,鄭國和隨國朝堂必然會向前線的鄭軍和隨軍施壓。


    公孫嫋雖然是聯軍總指揮,名義上擁有管轄四十萬聯軍的權力,可是,實際上,公孫嫋真正能指揮的,隻有十五萬魏國軍隊,鄭國和隨國軍隊,公孫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指揮權。


    所以,公孫嫋明白,強攻殤關已經不可取了,自己需要改變戰略。


    不過,在和秦國開戰之前 公孫嫋需要先解決兩個事情。


    一,是關於秦國大軍的具體情況,比如說,秦軍主將是誰,副將是誰。


    秦軍內部的常備軍和地方部隊的數量各是多少。


    秦國調集的糧食物資是否充足,等這些情報,都是公孫嫋需要的。


    而第二件事,便是楚國的情況。


    公孫嫋將楚國拉進聯軍當中,但是卻不認楚國軍隊和鄭,魏,隨三國聯軍一起,最重要的目的,便是讓秦國兵力最多的南方軍隊,無法調動起來。


    秦國常備軍有足足四十萬人,相當於是魏國所有軍隊數量的總和。


    而其中,秦國南方地區的秦軍數量是最多的。


    如果,楚國派出軍隊,前來魏國 和鄭,魏,隨三國一起組成聯軍,兵力數量確實可以超過四十萬。


    但是,聯軍總兵力絕對無法達到如今的七十萬。


    因為,楚國如果直接派遣軍隊到魏國參戰,考慮到楚國和魏國之間的距離,以及國際環境,楚國能出動的軍隊數量 並不會太多。


    可能隻和鄭國差不多,能有十萬左右。


    之所以國力最強,人口最多的楚國,隻能出動十萬軍隊,不是因為楚國無法出動更多軍隊,也不是因為楚國無法負擔大軍的遠距離作戰。


    四國聯軍組成以後,楚國向北的水路也完全打通,楚國軍隊的補給,完全可以依靠水路解決。


    對於楚國來說,在補給暢通的情況下,楚國起碼可以調動二十萬以上的兵力參戰。


    可是,楚國就算可以動員二十萬,乃至三十萬,甚至四十萬楚軍也是沒用的,鄭國最多隻能容忍楚國十萬軍隊過境。


    這主要是因為,曾經楚國幹過一件事。


    早年,楚國要進攻一個國家,可這個國家並沒有和楚國直接接壤。


    為此,楚國以割城三座為代價,從另外一個國家那裏,完成了借道。


    在楚軍通過其他國家完成借道,攻滅和楚國敵對的國家以後,剛剛完成滅國的楚軍,在返迴途中,直接將借道的國家也一起滅了。


    這件事情出現以後,其他國家再也不敢隨隨便便借道給楚國,或者說 借道給強國了。


    就算是要借道給其他國家,借道的國家往往也會嚴格限製要借道國家的過境軍隊數量。


    以防止楚國那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所以 鄭國隻能允許楚國十萬軍隊過境,不可能容忍更多楚國軍隊過境。


    可如果楚國隻派遣十萬軍隊前來 四國聯軍總兵力不過才五十萬,不可能對秦國產生太大威脅。


    可如果,讓楚國直接把大軍壓到秦楚邊境,那麽 情況就大大不同了。


    楚國調動大量軍隊在邊境地區,勢必讓秦國也要在秦楚邊境安排大量軍隊。


    而且,楚國不外派大軍外出,秦國在南方地區不管是常備軍還是地方部隊 都不可能隨隨便便抽調。


    秦國需要防止楚國發瘋,傾全力攻秦。


    在秦國南方地區軍隊無法調動的情況下,秦國可以集中到殤關的軍隊,實際上是受到嚴重限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