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殷,瀛州人,五代十國時期的武將。少時從軍,作戰勇猛,升遷極快,曆仕四朝。因擁立郭威稱帝,被授予天雄軍節度使,後積功升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鄴都留守和同平章事。入京朝見,在滋德殿被抓,褫奪一切官職,流放登州,剛一出城就被處死,親族也被遷往登州。
王殷,祖父王光曾任滄州教練使,就定居在滄州。
唐朝末年,由於後梁、後晉、後燕三方地方割據勢力,對河北三鎮的反複爭奪以及三鎮之間的相互攻伐,幽州和滄州地區戰火不斷。父親王鹹珪避禍南遷,故而投效於魏州軍帳下,王殷出生於魏州開元寺,年少從軍,一開始為華州小校,後積功升為偏將。
王殷被升為華州馬步軍副指揮使,就將家定於華州,被調任為靈武都指揮使,在外鎮守很長一段時間才又調迴朝中。
天雄軍因劉延皓克扣軍需發生叛亂,捧聖都虞候張令昭趁機占據鄴城,朝廷派宣武節度使兼中書令範延光出兵討伐,王殷跟隨範延光的大軍一起討伐魏州。此戰,王殷帶頭冒著弓矢炮石,首先登上城牆,以先登的功勞被授以祁州刺史,很快改為原州刺史。
王殷,為母喪丁憂,很快就有詔書奪情起複,擔任憲州刺史,王殷上奏折推辭以求為母守喪。後晉高祖石敬瑭嘉獎他的孝行並同意了他滿孝的請求。少帝石重貴即位後,正逢王殷服喪期滿,石重貴召他迴來執掌禁軍,多次升遷到奉國右廂都指揮使。
劉知遠稱帝,拜杜重威為太尉、歸德軍節度使,杜重威畏懼不受命,固城自守。劉知遠先命令高行周攻打鄴城,久攻不下,劉知遠遂決定親征杜重威,王殷跟隨劉知遠到鄴城下,由於杜重威非常善於守城,鄴城難以攻克。
王殷與劉詞身先士卒,奮力而戰,王殷頭部中箭,折斷的箭頭從他口中取出,王殷仍堅持帶傷作戰很久。劉知遠因為這件事嘉獎了他,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同時擔任夔州節度使,遇上契丹侵犯邊界,劉承佑派他領兵駐紮在澶州。
劉承佑即位,由於新主年幼,劉知遠在死前,指定楊邠、史弘肇、蘇逢吉和郭威等大臣輔佐幼主,因此朝中軍政財賦大權,被顧命大臣所把控。劉承佑不滿這些大臣的掣肘,利用蘇逢吉和楊邠、史弘肇的嫌隙,在廣政殿埋伏甲兵,殺了入朝的楊邠、史弘肇,隨後聯合太後一族李氏族人大肆殘殺朝中在京城的重臣以及軍隊的實權人物。
此時,王殷官至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寧江節度使,之前由於契丹寇邊,劉承佑曾命王殷屯兵澶州防備契丹南下。樞密使郭威在鄴城領兵與契丹軍隊作戰,對於這兩位手握重兵不在京中的大將,劉承佑下密詔令郭崇暗害身在鄴城的郭威,令澶州主帥李洪義暗害王殷。
李洪義本身怯懦,害怕事敗,反而把大梁城內的變故告訴了王殷,王殷和李洪義派人趕到鄴城將情況告之郭威,請他進京平亂。郭威兵變南下,王殷於澶州獻城投降,並率軍跟隨郭威赴京平亂,後被授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郭威曾允諾部下在攻克京城後,可以進城大肆劫掠,郭威自迎春門入京,隨後軍隊在城內大肆劫掠、四處放火,更有兵卒闖入大臣家中打劫,逼死朝臣。王殷和郭崇一起請求郭威說:“如果不製止軍隊的劫掠行為,大梁城今晚就會變成空城。”郭威聽從兩人的建議,嚴令各軍禁止劫掠,京內兵亂才平息下來。
郭威即皇帝位,授予王殷天雄軍節度使,加封同平章事,仍然和原來一樣掌管禁軍。
王殷帶著他所轄的侍衛親軍,赴任鄴城留守,但凡河北道有駐兵的藩鎮,都要稟告王殷接受他的節製。王殷在民間多方收斂錢財,郭威聽到後對此非常不滿,就遣了使者告訴他:“我離開鄴城的時候,倉庫裏儲存了不少財物,愛卿你和國家同為一體,若為國家取財,要多少就給你多少,為什麽要擔心沒有錢財呢?”郭威征討兗州迴來,王殷在路旁拜迎,郭威賜宴後就離開了。
王峻,和王殷一樣,是擁立郭威稱帝的功臣,但王峻晚年愈發驕縱,不僅阻攔柴榮迴京,還有欺淩郭威的勢頭,郭威因此將他貶黜到商州。王峻到商州就得了腹疾,沒多久就死了,郭威擔憂王殷知道這件事會有兔死狗烹的想法,就派遣王殷的兒子王承誨,去鄴城見王殷,向他講述王峻的過錯和罪行,以此來安撫王殷。
王殷以永壽節為由,上表請求入京覲見,郭威雖然一開始答應他的請求,但隨後擔憂他入京的動機,很快就派使者製止他進京。何福進駐守鎮州,一向看不慣王殷的專橫,他在覲見時向郭威奏報了一些王殷的隱秘之事,郭威愈發懷疑王殷有不臣之心。
朝中郊禮在即,王殷從藩鎮進京朝見,郭威令他依舊負責朝廷內外的巡邏警衛。王殷在京內進出,隨從不下數百人,加之他儀態威武、身材偉岸,朝野內外震恐不安。王殷入宮上奏說:“郊祭在即,軍民大量聚集,臣在城外設防警備,請陛下酌量增撥士兵武器,以備不測。”因為這個理由很合理,但準其所請又有逼宮的風險,郭威對此很是為難。
當時,朝野都知道郭威有病在身,走路都很艱難,長久都不能上朝聽政,郭威可能無法主持即將舉行郊祭大禮,軍中出現郊賞少於唐明宗的流言。柴榮掌軍時日尚短,軍心浮動,朝野內外都擔心王殷可能借此發難。
於是,郭威強撐病體坐在滋德殿上,等王殷進來問候時,就下令抓住他,立即下令把他流放登州,等他出了都城,又立即殺了他,朝中大臣心裏這才安定下來。又立即令澶州主帥鄭仁誨趕赴鄴都撫慰王殷家小,王殷的次子是衙內指揮使,沒有出府拜見鄭仁誨,鄭仁誨不奉旨就誅殺了他,並把王殷的家屬遷往登州。
王殷,祖父王光曾任滄州教練使,就定居在滄州。
唐朝末年,由於後梁、後晉、後燕三方地方割據勢力,對河北三鎮的反複爭奪以及三鎮之間的相互攻伐,幽州和滄州地區戰火不斷。父親王鹹珪避禍南遷,故而投效於魏州軍帳下,王殷出生於魏州開元寺,年少從軍,一開始為華州小校,後積功升為偏將。
王殷被升為華州馬步軍副指揮使,就將家定於華州,被調任為靈武都指揮使,在外鎮守很長一段時間才又調迴朝中。
天雄軍因劉延皓克扣軍需發生叛亂,捧聖都虞候張令昭趁機占據鄴城,朝廷派宣武節度使兼中書令範延光出兵討伐,王殷跟隨範延光的大軍一起討伐魏州。此戰,王殷帶頭冒著弓矢炮石,首先登上城牆,以先登的功勞被授以祁州刺史,很快改為原州刺史。
王殷,為母喪丁憂,很快就有詔書奪情起複,擔任憲州刺史,王殷上奏折推辭以求為母守喪。後晉高祖石敬瑭嘉獎他的孝行並同意了他滿孝的請求。少帝石重貴即位後,正逢王殷服喪期滿,石重貴召他迴來執掌禁軍,多次升遷到奉國右廂都指揮使。
劉知遠稱帝,拜杜重威為太尉、歸德軍節度使,杜重威畏懼不受命,固城自守。劉知遠先命令高行周攻打鄴城,久攻不下,劉知遠遂決定親征杜重威,王殷跟隨劉知遠到鄴城下,由於杜重威非常善於守城,鄴城難以攻克。
王殷與劉詞身先士卒,奮力而戰,王殷頭部中箭,折斷的箭頭從他口中取出,王殷仍堅持帶傷作戰很久。劉知遠因為這件事嘉獎了他,升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同時擔任夔州節度使,遇上契丹侵犯邊界,劉承佑派他領兵駐紮在澶州。
劉承佑即位,由於新主年幼,劉知遠在死前,指定楊邠、史弘肇、蘇逢吉和郭威等大臣輔佐幼主,因此朝中軍政財賦大權,被顧命大臣所把控。劉承佑不滿這些大臣的掣肘,利用蘇逢吉和楊邠、史弘肇的嫌隙,在廣政殿埋伏甲兵,殺了入朝的楊邠、史弘肇,隨後聯合太後一族李氏族人大肆殘殺朝中在京城的重臣以及軍隊的實權人物。
此時,王殷官至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寧江節度使,之前由於契丹寇邊,劉承佑曾命王殷屯兵澶州防備契丹南下。樞密使郭威在鄴城領兵與契丹軍隊作戰,對於這兩位手握重兵不在京中的大將,劉承佑下密詔令郭崇暗害身在鄴城的郭威,令澶州主帥李洪義暗害王殷。
李洪義本身怯懦,害怕事敗,反而把大梁城內的變故告訴了王殷,王殷和李洪義派人趕到鄴城將情況告之郭威,請他進京平亂。郭威兵變南下,王殷於澶州獻城投降,並率軍跟隨郭威赴京平亂,後被授予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郭威曾允諾部下在攻克京城後,可以進城大肆劫掠,郭威自迎春門入京,隨後軍隊在城內大肆劫掠、四處放火,更有兵卒闖入大臣家中打劫,逼死朝臣。王殷和郭崇一起請求郭威說:“如果不製止軍隊的劫掠行為,大梁城今晚就會變成空城。”郭威聽從兩人的建議,嚴令各軍禁止劫掠,京內兵亂才平息下來。
郭威即皇帝位,授予王殷天雄軍節度使,加封同平章事,仍然和原來一樣掌管禁軍。
王殷帶著他所轄的侍衛親軍,赴任鄴城留守,但凡河北道有駐兵的藩鎮,都要稟告王殷接受他的節製。王殷在民間多方收斂錢財,郭威聽到後對此非常不滿,就遣了使者告訴他:“我離開鄴城的時候,倉庫裏儲存了不少財物,愛卿你和國家同為一體,若為國家取財,要多少就給你多少,為什麽要擔心沒有錢財呢?”郭威征討兗州迴來,王殷在路旁拜迎,郭威賜宴後就離開了。
王峻,和王殷一樣,是擁立郭威稱帝的功臣,但王峻晚年愈發驕縱,不僅阻攔柴榮迴京,還有欺淩郭威的勢頭,郭威因此將他貶黜到商州。王峻到商州就得了腹疾,沒多久就死了,郭威擔憂王殷知道這件事會有兔死狗烹的想法,就派遣王殷的兒子王承誨,去鄴城見王殷,向他講述王峻的過錯和罪行,以此來安撫王殷。
王殷以永壽節為由,上表請求入京覲見,郭威雖然一開始答應他的請求,但隨後擔憂他入京的動機,很快就派使者製止他進京。何福進駐守鎮州,一向看不慣王殷的專橫,他在覲見時向郭威奏報了一些王殷的隱秘之事,郭威愈發懷疑王殷有不臣之心。
朝中郊禮在即,王殷從藩鎮進京朝見,郭威令他依舊負責朝廷內外的巡邏警衛。王殷在京內進出,隨從不下數百人,加之他儀態威武、身材偉岸,朝野內外震恐不安。王殷入宮上奏說:“郊祭在即,軍民大量聚集,臣在城外設防警備,請陛下酌量增撥士兵武器,以備不測。”因為這個理由很合理,但準其所請又有逼宮的風險,郭威對此很是為難。
當時,朝野都知道郭威有病在身,走路都很艱難,長久都不能上朝聽政,郭威可能無法主持即將舉行郊祭大禮,軍中出現郊賞少於唐明宗的流言。柴榮掌軍時日尚短,軍心浮動,朝野內外都擔心王殷可能借此發難。
於是,郭威強撐病體坐在滋德殿上,等王殷進來問候時,就下令抓住他,立即下令把他流放登州,等他出了都城,又立即殺了他,朝中大臣心裏這才安定下來。又立即令澶州主帥鄭仁誨趕赴鄴都撫慰王殷家小,王殷的次子是衙內指揮使,沒有出府拜見鄭仁誨,鄭仁誨不奉旨就誅殺了他,並把王殷的家屬遷往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