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本姓柴,後改郭氏,後仍習稱柴榮,邢州堯山縣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早年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同年在高平之戰中擊退北漢與遼的聯軍,派兵自後蜀手中收複秦、鳳、成、階四州。三次親征南唐,迫使南唐割讓淮南江北十四州,並去帝號,隻稱江南國主。北征遼朝,連克三關三州,在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發疾病,不久後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在位六年,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葬於慶陵。次年“陳橋兵變”發生,後周滅亡。


    柴榮,生於邢州堯山柴家莊,祖父柴翁、父親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後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同鄉人郭威的姑母柴氏。


    柴榮,生性謹厚,幫助姑父郭威處理各種事務,深受郭威喜愛,而郭威妻子柴氏無子,便收養柴榮為子,郭威家境並不富裕,柴榮為資助家用,外出與鄴都富商頡跌氏做茶貨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間學習騎射,略通史書和黃老學說的著作,及至成年後,棄商隨郭威從戎。


    後漢政權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為樞密副使,柴榮則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郭威任鄴都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時,授柴榮為天雄牙內指揮使,兼領貴州刺史、檢校右仆射。


    後漢隱帝,猜忌郭威,將其和柴榮留居京都開封的親屬全部誅殺,並企圖派人殺死郭威,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向開封,柴榮受命留守鄴都,主持鄴都事務。


    後周建立,柴榮旋即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榮在澶州任內,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深受官民倚信。


    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叛亂,柴榮屢請率軍征討,得到郭威嘉許,在戰事不利之際,郭威一度對宰臣說:“如朕不可行,當使澶州兒子(柴榮)擊賊,方辦吾事。”但因權臣王峻阻擾,此事作罷,柴榮被加授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柴榮入朝覲見,但因王峻進讒,旋即返迴鎮所。不久後,王峻獲罪被貶,柴榮被加封為晉王,並入朝任開封府尹兼功德使。


    郭威病重,柴榮被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


    郭威駕崩,朝臣秘不發喪,柴榮按照遺詔,在柩前即皇帝位,為周世宗。


    北漢世祖劉崇,趁後周國喪之際,自率三萬兵力,並招引遼國騎兵萬餘人,南犯潞州。柴榮聞訊後,力排眾議,決心親征,率軍兼程速進,在澤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與北漢軍遭遇。


    大戰展開時,右軍樊愛能、何徽部不戰遁潰,在危險時刻,柴榮不畏矢石,冒死督戰,大敗北漢,斬殺其驍將張元徽,觀望的遼軍見狀撤退。日暮時分,河陽節度使劉詞領後軍抵達,柴榮與之合力,再破北漢,追擊至高平,劉崇丟棄大量輜重,倉皇北逃。


    高平之戰,鞏固了柴榮的地位。戰後,他為整飭軍紀,斬殺了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士,同時對作戰有功的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給予重賞。


    柴榮又乘勝追擊,包圍北漢都城太原,但由於糧餉不繼,又加連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將其攻克,而在忻口阻擊遼軍的部隊又作戰不利,大將史彥超恃勇戰死,士氣大挫,柴榮下詔班師。


    即位之初,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決心遵照養父的遺願,幹出一番大事業,曾向精究術數的左諫議大夫王樸發問:“朕當得幾年。”王樸答道:“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為實現這一目標,柴榮勵精圖治,銳意改革。


    柴榮吸取高平之戰,周軍將不用命、士不能戰的教訓,命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選取優者為殿前諸班”,將禁軍整頓為一支威震鄰國的軍隊。先派士兵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間的胡盧河,又夾胡盧河而建城壘於李晏口,派重兵戍守。令近臣二十餘人,各撰《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平邊策》各一首,柴榮親覽之,並采納王樸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製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


    柴榮派向訓、王景率軍西征後蜀,欲收複秦、鳳、成、階四州。向訓等被阻於鳳州,戰事陷於僵局,而西征之師的軍需供應不繼,宰臣執意請求罷兵。柴榮派趙匡胤作為特使前往秦州前線視察戰局,趙匡胤返迴後,認為定能獲勝,從而堅定了柴榮的攻討之誌。周軍大破後蜀,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附,攻克鳳州,盡複四州之地。


    柴榮準備親征南唐,先派李穀統領韓令坤等十二位將軍出征,同時下詔要求吳越王錢弘俶出兵常州,以牽製南唐軍力。因不讚同李穀持重的策略,改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自己則領趙匡胤等主動出擊,取得正陽之戰的勝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揚、泰、光、舒等州。


    後因雨季來臨,留李重進軍繼續圍攻壽州,自己則班師迴京。柴榮征集工匠,於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


    柴榮,因南唐援軍抵達、周軍不利,於是再度南征,大敗南唐援軍於紫金山寨,消滅唐軍四萬人,繳獲船艦數百艘及眾多錢、帛、器械。壽州彈盡糧絕,向周軍投降,柴榮隨後自下蔡迴京。


    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敗唐軍於渦口,一鼓作氣,向東橫掃沿淮城柵,所向披靡。泗州守將舉城投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得唐軍艦船三百餘艘,加之周軍數百艘艦船,水陸俱奔,所向皆捷,連降濠州、漣水、亳州等地。


    柴榮,親自率軍攻克楚州,再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前往泰州、廣陵、迎鑾江口,大敗唐軍。南唐元宗李璟遣使求和,進獻貢品,被迫獻上四州之地,畫江為界,每年進獻貢物十萬,以求罷兵。


    至此,淮南之戰結束,柴榮悉平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十四、縣六十;李璟去帝號,隻稱“江南國主”,自揚州還京。


    柴榮,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範,而且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之後的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


    柴榮,親率諸軍北伐遼國,取道滄州北上,率步騎數萬直入遼境。至寧州,遼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


    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守將終廷暉舉城投降;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遼莫州刺史劉楚信舉州投降;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攻克易州,擒獲遼易州刺史李在欽;以瓦橋關設置雄州、益津關設置霸州,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在瓦橋關北破遼騎兵數百人,攻下固安縣。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大會諸將,準備乘勝奪取幽州,諸將均認為不可,柴榮不聽。夜間,柴榮突患疾病,隻得自雄州迴師。


    昭義節度使李筠,攻克北漢遼州,擒獲其刺史張丕旦。柴榮迴到開封,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命趙匡胤接任,封長子柴宗訓為梁王。


    柴榮,因病在開封萬歲殿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在位六年,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


    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曾立下“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誌。在位期間,進一步在郭威的基礎上改革朝政,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製度、刑法,抑製佛教,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複蘇,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