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韜,京兆華原人,晚唐五代軍閥。曾效力於李茂貞、朱溫、朱友貞、李存勖等主君,先後變換姓名為李彥韜、溫昭圖、李紹衝,曆任華原鎮將、耀州刺史、義勝軍節度使、匡國軍節度使等職。其最有名的事跡是在唐亡後盜掘唐十八陵。後唐明宗李嗣源執政後,將他放歸田裏,後流放德州,最後追究他盜陵之罪,下令賜死。
溫韜,少年時就落草為寇,後割據華原,並投奔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被任命為華原鎮將,冒姓李,名彥韜。李茂貞又改華原縣為耀州,拜溫韜為刺史。朱溫西征李茂貞,溫韜向朱溫投降。
溫韜聚眾嵯峨山,大掠關中,並將唐十八陵全部盜掘,隻有乾陵因風雨阻礙而未被盜掘。大肆偷竊陪葬的金銀珠寶,並在昭陵墓室取出了前朝的圖書以及鍾繇、王羲之的真跡,“筆跡如新”,遂將其流傳世間。此舉在五代時期震撼很大,後周太祖郭威就鑒於溫韜之禍,而於臨終時下令陵墓從簡。
溫韜為岐王李茂貞招降,並被其收為義子,李茂貞改美原縣為鼎州,在此設置“義勝軍”,讓溫韜充當首任義勝軍節度使,並派他率邠、岐的兵力進攻長安。溫韜在車度被後梁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忠武節度使牛存節擊退。溫韜察覺李茂貞勢力衰微,便以耀、鼎二州來降後梁。後梁末帝改耀州為崇州,鼎州為裕州,義勝軍為靜勝軍,恢複他的溫姓,賜名昭圖,仍為當地節度使。
後梁末帝命溫韜等隨泰寧節度使劉鄩進攻同州,討伐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晉王李存勖發兵援助朱友謙,同時河中兵趁虛襲擊崇州。溫韜恐懼,後梁末帝指使供奉官竇維勸溫韜說:“公所有者華原、美原兩縣耳,雖名節度使,實一鎮將,比之雄藩,豈可同日語也,公有意欲之乎?”溫韜同意,並按竇維的指點上表請求移鎮。由於溫韜與寵臣趙岩關係素來很好,所以在翌年正月被移到了重鎮許昌,任匡國節度使,加官檢校太尉、平章事。
李存勖入開封,後梁亡,趙岩逃到許昌投奔溫韜,以為溫韜與自己關係好,可以保命,溫韜卻斬了他並獻給李存勖,恢複溫韜之名。
溫韜到開封朝見李存勖,受到李存勖厚待,獲賜姓名李紹衝,這是他通過伶人景進賄賂劉皇後的結果。十天後,溫韜返迴許昌,後唐重臣郭崇韜說:“國家為唐雪恥,溫韜發唐山陵殆遍,其罪與朱溫相埒耳,何得複居方鎮,天下義士其謂我何!”李存勖說:“入汴之初,已赦其罪。”因此允許溫韜返迴許昌。時人評論道:“莊宗皇帝為唐雪恥,號為中興,而溫韜毀發諸帝寢陵,宣加大辟,而賜國姓,付節旄,由是知中興之說謬矣。”
李嗣源入洛陽,由李紹真主持政務,李紹真將溫韜與段凝兩個跟自己有仇的後梁降臣逮捕入獄,準備殺了他們,安重誨對李紹真說:“溫、段罪惡皆在梁朝,今殿下新平內難,冀安萬國,豈專為公報仇邪!”李紹真被說服,未能下手,李嗣源遂命溫韜、段凝恢複本名,放歸田裏,下令將段凝流放遼州,溫韜流放德州。
李嗣源下詔稱溫韜“生為黔首,起自綠林,依憑中夏幹戈,劫盜本朝陵寢”,且被流放後口出怨言,罪不可赦,遂將他賜死於配所。
溫韜,少年時就落草為寇,後割據華原,並投奔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被任命為華原鎮將,冒姓李,名彥韜。李茂貞又改華原縣為耀州,拜溫韜為刺史。朱溫西征李茂貞,溫韜向朱溫投降。
溫韜聚眾嵯峨山,大掠關中,並將唐十八陵全部盜掘,隻有乾陵因風雨阻礙而未被盜掘。大肆偷竊陪葬的金銀珠寶,並在昭陵墓室取出了前朝的圖書以及鍾繇、王羲之的真跡,“筆跡如新”,遂將其流傳世間。此舉在五代時期震撼很大,後周太祖郭威就鑒於溫韜之禍,而於臨終時下令陵墓從簡。
溫韜為岐王李茂貞招降,並被其收為義子,李茂貞改美原縣為鼎州,在此設置“義勝軍”,讓溫韜充當首任義勝軍節度使,並派他率邠、岐的兵力進攻長安。溫韜在車度被後梁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忠武節度使牛存節擊退。溫韜察覺李茂貞勢力衰微,便以耀、鼎二州來降後梁。後梁末帝改耀州為崇州,鼎州為裕州,義勝軍為靜勝軍,恢複他的溫姓,賜名昭圖,仍為當地節度使。
後梁末帝命溫韜等隨泰寧節度使劉鄩進攻同州,討伐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晉王李存勖發兵援助朱友謙,同時河中兵趁虛襲擊崇州。溫韜恐懼,後梁末帝指使供奉官竇維勸溫韜說:“公所有者華原、美原兩縣耳,雖名節度使,實一鎮將,比之雄藩,豈可同日語也,公有意欲之乎?”溫韜同意,並按竇維的指點上表請求移鎮。由於溫韜與寵臣趙岩關係素來很好,所以在翌年正月被移到了重鎮許昌,任匡國節度使,加官檢校太尉、平章事。
李存勖入開封,後梁亡,趙岩逃到許昌投奔溫韜,以為溫韜與自己關係好,可以保命,溫韜卻斬了他並獻給李存勖,恢複溫韜之名。
溫韜到開封朝見李存勖,受到李存勖厚待,獲賜姓名李紹衝,這是他通過伶人景進賄賂劉皇後的結果。十天後,溫韜返迴許昌,後唐重臣郭崇韜說:“國家為唐雪恥,溫韜發唐山陵殆遍,其罪與朱溫相埒耳,何得複居方鎮,天下義士其謂我何!”李存勖說:“入汴之初,已赦其罪。”因此允許溫韜返迴許昌。時人評論道:“莊宗皇帝為唐雪恥,號為中興,而溫韜毀發諸帝寢陵,宣加大辟,而賜國姓,付節旄,由是知中興之說謬矣。”
李嗣源入洛陽,由李紹真主持政務,李紹真將溫韜與段凝兩個跟自己有仇的後梁降臣逮捕入獄,準備殺了他們,安重誨對李紹真說:“溫、段罪惡皆在梁朝,今殿下新平內難,冀安萬國,豈專為公報仇邪!”李紹真被說服,未能下手,李嗣源遂命溫韜、段凝恢複本名,放歸田裏,下令將段凝流放遼州,溫韜流放德州。
李嗣源下詔稱溫韜“生為黔首,起自綠林,依憑中夏幹戈,劫盜本朝陵寢”,且被流放後口出怨言,罪不可赦,遂將他賜死於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