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佶,京兆長安人,唐末五代時期楚國軍政人物。早年以明經及第,曾任宣州從事,在唐末軍閥混戰中先後效力於秦宗權、孫儒、劉建鋒,由江淮轉戰進入湖南,官至武安軍行軍司馬。在劉建鋒被殺後,主動辭讓武安軍留後之位,迎立馬殷為藩帥,仍被馬殷任為行軍司馬。楚國建立後,擔任永順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病逝於靜江軍節度使任上,追贈侍中。


    張佶,年輕時便博通經史,於鹹通年間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由此進入仕途,累升至宣州從事。黃巢降將出身的秦彥占據宣州,被任命為宣歙觀察使,張佶因秦彥兇暴多忌,擔心為其所害,於是稱病辭職。他本欲返迴家鄉長安,卻在行至蔡州時被秦宗權留下,署為行軍司馬。


    秦宗權在蔡州稱帝,因此遭到朝廷的討伐,屢為宣武節度使朱溫所敗,張佶與秦宗權麾下龍驤指揮使劉建鋒交好,私下對他道:“如今天下大亂,英豪角逐,秦公剛鷙猜忌,早晚必為朱溫所滅。到時我們都將無法幸存,我們應早做圖謀。”劉建鋒及決勝指揮使孫儒皆認同張佶所言。


    淮南道大亂,秦宗權趁機命弟弟秦宗衡率一支軍隊攻入淮南,並以孫儒為副將、劉建鋒為前鋒。張佶及馬殷、秦彥暉等將領皆在軍中,但他們進至廣陵時,廣陵已被廬州刺史楊行密占據。不久,秦宗權又遭朱溫攻打,召秦宗衡率軍迴援。孫儒趁機發動兵變,殺死秦宗衡,與劉建鋒、張佶等脫離了秦宗權的控製。


    孫儒擊敗楊行密,入據廣陵,被封為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則退迴廬州,又攻占宣州。此後,孫儒與楊行密在江淮一帶連年征戰,但始終未能消滅楊行密。張佶當時一直擔任孫儒的行軍司馬,以治軍嚴肅為軍中將士所畏懼,他也參與了孫儒與楊行密之間的戰爭。


    孫儒敗死於宣州城下,楊行密乘勝反攻,入據廣陵,並收編了孫儒的大批軍隊,孫儒殘部當時尚有七千餘人。他們在劉建鋒的統領下,以馬殷為前鋒、張佶為謀主,轉而南下江西,劫掠洪州、虔州、吉州等地,很快便發展到十餘萬的兵力。


    劉建鋒率軍攻入湖南道,並奪取了潭州,被朝廷拜為武安軍節度使,馬殷任內外馬步都指揮使,張佶則任行軍司馬。他們當時僅據有潭州一地,無法控製整個武安軍。


    劉建鋒被軍卒陳贍殺死,軍中諸將殺陳贍,推戴張佶接任留後。張佶卻辭而不受,推舉正率軍征討邵州的馬殷為藩帥。不久,馬殷由邵州前線返迴潭州,張佶乘肩輿進入節度使軍府,坐在正堂接受馬殷拜謁,隨後讓馬殷坐於正堂,自率軍府將吏參拜馬殷,定下君臣名分。馬殷接掌武安軍,仍以張佶為行軍司馬,又讓他代自己前往邵州主持戰事。


    張佶攻取邵州,馬殷由此據有潭、邵二州,不久被朝廷正式拜為武安軍節度使。此後,又先後奪取武安軍管下各州,控製了整個湖南,隨後又兼並了靜江軍,勢力逐漸發展壯大,最終被代唐稱帝的後梁太祖朱溫封為楚王,建立了楚國。張佶在此期間,一直擔任武安軍的行軍司馬,馬殷因張佶讓位之德,對其甚為敬重。


    馬殷遣軍驅逐武貞軍節度使雷彥恭,奪取朗州,並改武貞軍為永順軍,張佶被拜為永順軍節度使,並加檢校太傅、同平章事。改任靜江軍節度使,移鎮桂州,病逝於任上,被追贈為侍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