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一作李存勖,小名亞子、亞次,出生晉陽,沙陀族,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王朝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曉音律,習春秋,通大義,善騎射。隨李克用討伐邠州王行瑜,為唐昭宗所賞識,遙領檢校司空、隰州刺史,後改封汾、晉二州刺史。李克用薨逝,李存勖襲封河東節度使,承繼晉王之位,在潞州之戰中大敗後梁,後休兵行賞,厲行整飭,禁盜賊,恤孤寡,征隱逸,止貪暴,峻堤防,寬獄訟,晉地漸安,攻占幽州、鎮州、魏州,盡有河北土地及甲兵,後李存勖親自率兵與後梁軍連年鏖戰。於魏州登基稱帝,改元同光,因曾受唐朝賜李姓,入皇籍,故以唐室後裔自居,沿用大唐國號,史稱後唐。


    滅亡後梁,建都洛陽,滅亡前蜀,取得漢中及兩川之地。後期心滿誌驕,大修宮殿,搜刮民財,猜忌功臣,寵信伶人,自取藝名“李天下”,又任用孔謙為租庸使,峻法剝下,厚斂奉上,賦役繁重,軍士匱乏,四方饑饉,怨聲載道,兵變蜂起。李存勖派李嗣源率兵鎮壓以趙在禮為首的鄴都兵變,李嗣源卻與叛軍合謀,迴師攻打洛陽,李存勖死於興教門之變,諡號光聖神閔孝皇帝,廟號莊宗,安葬於雍陵。


    李存勖,出身於西突厥沙陀部,本姓朱邪,世為沙陀酋長。祖父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勳兵變有功,被唐朝皇帝賜為李姓,編入宗室譜籍;父親李克用,官至河東節度使,封晉王,駐節太原,建立河東割據勢力(晉國)。當時,梁王朱溫盤踞宣武鎮,控製中原地區,李克用與朱溫為爭奪中原霸權,進行了二十餘年的梁晉爭霸戰爭。


    李存勖是李克用與側妃曹氏所生,自幼便善於騎射,膽略過人,心性豁達,深得父親寵愛,他愛讀《春秋》,略通微言大義,而且精擅音律,可謂文武雙全。


    邠寧節度使王行瑜聯合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鎮國節度使韓建,攻入長安,謀廢唐昭宗。李克用率軍勤王,討平三鎮叛亂,李存勖時年十一歲,也隨軍征戰,並入朝獻捷,受到唐昭宗的誇獎與賞賜。不久,李存勖被授為檢校司空,遙領隰州刺史,後改領汾州、晉州。


    李克用因太原兩次被梁軍圍困,無力抗衡朱溫,為此憂慮不安,李存勖勸慰道:“物不到極點不會反複,惡不到極點不會消亡。朱溫威逼天子,覬覦帝位,陷害良善,可謂是自取滅亡。我家三代盡忠王室,如今雖因勢窮力屈無法報效,但也無愧於心。父親您應忍耐靜觀,積蓄力量,以待朱溫衰弱之時再圖複興,怎能輕易就灰心喪氣呢。李克用因而釋然。


    朱溫遣軍攻打滄州,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遣使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惱怒劉仁恭的反複無常,不願發兵援助,李存勖卻道:“如今朱溫已占據天下的九分之七,連魏博、成德等藩鎮也歸附於他,黃河以北能與之對抗的隻剩下我晉國和劉仁恭了。如果我們不救劉仁恭,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而若出兵援助,可使我晉國重振雄風,萬不能因嫌怨而失此良機。”李克用遂遣軍攻取潞州,迫使朱溫由滄州撤兵。


    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史稱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汴州,但李克用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天佑年號,以複興唐朝的名義與後梁相對抗,成為後梁北方最大的威脅。朱溫派十萬兵馬圍攻潞州,修築夾寨,李克用命周德威援救潞州,但周德威與梁軍對峙年餘,卻始終不能解除潞州之圍。


    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繼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時年二十四歲。當時,李克用的養子李存顥、李存實等人自恃手握軍權,又年長於李存勖,對李存勖襲位非常不滿。他們有的稱病不朝,有的見而不拜,甚至慫恿叔父李克寧發動叛亂,意欲謀害李存勖,投降後梁。李存勖沉著應對,首先取得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後搶先行動,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殺李克寧、李存顥等人,初步穩固了國內政局。


    李存勖親自率軍援救潞州,抵達潞州北麵的黃碾,梁軍本以為李存勖年輕繼位,必然不敢出軍,對此毫無防備,也未派出斥候探查。李存勖伏兵於三垂岡下,趁著大霧直攻夾寨,出其不意的大破梁軍,徹底解除了潞州之圍,經此一戰,晉國兵威大振。不久,李存勖返迴太原,犒賞軍士,而後開始整頓內政,他嚴肅軍紀、撫恤孤寡,任用賢才,懲治貪腐,寬緩刑罰,打擊盜賊,使得晉國民俗大變,百姓歸心。


    朱溫遣軍三千進駐深州、冀州,企圖奪取成德、義武兩鎮。成德節度使王鎔、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先後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願與晉國結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為盟主。李存勖力排眾議,毅然發兵相救,他親率晉軍東進,進至距離柏鄉五裏處的野河北岸,與梁軍隔河對峙。


    李存勖命周德威率三百精騎到梁軍營前挑戰,激怒梁將王景仁,將梁軍誘至鄗邑以南的平原曠野地帶,他利用地形優勢,以逸待勞,在梁軍疲憊時率騎兵突擊,大破梁軍,俘獲梁軍將校二百八十五人,斬首二萬級。此戰,梁軍伏屍數十裏,龍驤、神威、神捷等精銳禁軍全軍覆沒,王景仁、韓勍、李思安僅率數十騎連夜逃歸,成德鎮、義武鎮從此徹底倒向晉國。


    柏鄉之戰後,李存勖決定暫緩對後梁的攻勢,先奪取河北地區,以消除後顧之憂,首要目標便是囚禁父親劉仁恭而繼任幽州節度使的燕王劉守光。他采用驕兵之計,聯合成德、義武、昭義、振武、天德五鎮,遣使奉冊,共尊劉守光為尚父,以滋長其野心。劉守光卻以為六鎮是畏懼幽州兵威,更是驕狂,他得知尚父無權祭天、改元,不顧幕府諸將反對,在幽州悍然稱帝,國號大燕,史稱桀燕。李存勖命周德威兵出飛狐口,聯合成德鎮、義武鎮一同征討劉守光。


    周德威奪取涿州,進圍幽州,劉守光忙向後梁求救,朱溫親率大軍北上,命楊師厚圍攻棗強,又命賀德倫攻打蓚縣。但梁軍雖攻破棗強,卻在蓚縣被晉將符存審、史建瑭擊敗,朱溫羞憤發病,返迴洛陽,被其子朱友珪弑殺。


    朱友貞發動政變,誅殺朱友珪,奪取帝位,史稱梁末帝。而晉軍則連奪幽州鎮統轄的順州)、檀州、武州、平州、營州等地。李存勖親征燕國,攻破幽州,俘獲劉仁恭、劉守光父子,他留周德威鎮守幽州。


    李存勖返迴太原,處死劉仁恭父子,以祭奠李克用。當時,李存勖南破後梁,北定桀燕,威震天下,王鎔、王處直相繼遣使入晉,共推李存勖為尚書令。李存勖依禮三辭,而後接受尚書令之職,他在太原開設霸府,建立行台,以唐朝皇帝的名義承製任命官吏。


    魏博節度使楊師厚病逝,梁帝朱友貞趁機將魏博鎮分為兩鎮,以削弱藩鎮勢力,結果引發魏博兵變,變兵囚禁新任節度使賀德倫,請降於晉。李存勖乘勢進占魏州,並處死變兵首領張彥等人,以威懾兵變士卒,穩定亂局。他收魏博牙兵為親軍,親自兼領魏博節度使,隨後又攻取德州、澶州,李存勖進兵莘縣,與梁將劉鄩展開對峙。


    李存勖聲言迴師太原,以引誘劉鄩出戰,劉鄩果然中計,欲趁機奪迴魏州,結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審的三麵夾擊,在元城一戰中全軍潰敗,逃奔滑州。此後,李存勖又遣軍接連攻取衛州、洺州、相州、邢州、滄州、貝州等地。黃河以北除黎陽一地外,全部被晉國占領。梁晉形勢從此發生逆轉。


    壽州刺史盧文進叛附契丹,並引契丹軍南下,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親率五十萬大軍,入寇幽州。守將周德威孤軍堅守幽州,同時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遂命符存審、李嗣源、閻寶統領七萬步騎,北上救援。李嗣源率援軍抵達幽州城外,大敗契丹軍,解除幽州之圍。此戰,晉軍俘斬以萬計,繳獲牛羊、輜重無數。契丹敗退,北疆暫保無憂,李存勖開始調兵南下,推鋒至黃河岸邊,與梁軍夾河對峙,爭奪黃河沿岸各處要點。


    李存勖率軍東進,連破梁軍數座營寨,攻陷楊劉城,俘獲守將安彥之,並攻掠至鄆州、濮州一帶。當時,朱友貞正在洛陽進行祭天大典,聞訊倉皇趕迴汴州,組織複奪楊劉城,但謝彥章數次用兵,始終未能收複楊劉城。


    李存勖調發河東、魏博、幽州、橫海、義武等鎮軍隊,齊集魏州,準備直搗汴州,一舉滅梁。李存勖由濮州境內的麻家渡渡過黃河,進駐胡柳陂,與梁軍展開血戰。晉軍大敗,周德威戰死,李存勖被迫據土山自保。當時,圍山梁軍多是步卒,立足未穩,李存勖采用閻寶、李建及的建議,以騎兵突擊,終於反敗為勝,擊潰梁軍。此戰,晉軍雖乘勝奪取濮陽,但也因傷亡慘重,無力再攻汴州,隻得撤歸河北。


    符存審進據德勝城,並夾河修築南北兩城,梁將賀瑰圍攻德勝南城,並以竹索連結戰船橫列河麵,將李存勖所率援軍阻在黃河北岸。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駛至河中,斧劈火燒,衝破了梁軍船陣,李存勖乘勢揮軍渡河,大敗梁軍。後來,梁將王瓚從黎陽渡河,屯據楊村渡,修造浮橋,儲存大量軍需物資,而李存勖也征發數萬民丁,擴建德勝北城。當時,梁晉兩軍每日大小百餘戰,互有勝負。


    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攻取同州,叛梁降晉,結果遭到劉鄩的圍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審、李嗣昭、李建及出軍援救,在同州、渭河兩次大敗劉鄩,並追擊至奉先一帶,河中鎮從此歸附於晉國。


    成德軍將張文禮煽動兵變,李存勖迫於形勢,授其為成德兵馬留後。不久,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一同遣使勸進,請李存勖建國稱帝,被李存勖拒絕。李存勖命閻寶征討成德鎮,圍困鎮州,張文禮驚懼病死,其子張處瑾接掌軍事,繼續負城頑抗。義武節度使王處直勾結耶律阿保機,引契丹軍南下,意圖背叛李存勖,結果被義子王都囚禁。王都繼任節度使,被契丹軍圍困在定州。


    李存勖親率五千鐵騎北上,先後在新城、望都大敗契丹軍,解除定州之圍,並乘勝追擊至幽州,但與此同時,晉軍在鎮州卻連連失利,損兵折將。閻寶攻城受挫,羞憤病逝,繼任主帥李嗣昭、李存進相繼戰死。而梁軍則趁虛反撲,攻克衛州、新鄉等地,重新奪迴河北重鎮相州。鎮州終因久被圍困,糧盡力窮,被符存審攻破,張處瑾及黨羽張處球、高蒙、李翥等皆俘送魏州處死,張文禮也被劈棺戮屍,李存勖又兼領成德節度使,將成德鎮直接納入晉國管下。


    李存勖接受諸鎮勸進,在魏州稱帝,改天佑二十年為同光元年,沿用“唐”為國號,又追贈父祖三代為皇帝,與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並列為七廟,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史家稱之為後唐。當時,後唐轄有魏博、成德、義武、橫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門、河東、河中、晉絳、安國、昭義等十三個節鎮、五十個州。


    後唐建立的同時,仍麵臨著嚴峻的形勢。契丹不斷侵擾幽州,兵鋒直逼河北。潞州守將李繼韜叛附後梁,梁將董璋急攻澤州,意圖吞並昭義鎮,直接威脅後唐西都太原的安全。李存勖為了扭轉戰局,決定趁梁軍東麵防守空虛之機,出兵奇襲鄆州,以切斷梁軍右翼,再伺機進圖汴州。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騎,連夜冒雨渡河,一舉襲破鄆州,朱友貞聽聞鄆州失守,命王彥章率軍阻止唐軍西進,李存勖命朱守殷嚴守德勝,自率親軍進屯澶州。


    王彥章出兵楊村渡,攻克德勝南城,繼而順河東下,攻打楊劉城。他打算先隔斷河北唐軍與鄆州的聯係,再圖收複鄆州。而李存勖則命朱守殷放棄德勝北城,裝載軍需器械浮河而下,協助李周固守楊劉城,兩軍各自沿河一岸疾進,邊行邊戰,互有勝負。不久,王彥章進抵楊劉城下,揮軍強攻,晝夜不息,並以巨艦九艘橫亙河津,阻攔唐軍增援,他屢攻不克,隻得退屯城南,築壘連營,以阻擊唐軍渡河。


    李存勖親臨楊劉,一麵命唐軍出營挑戰,牽製梁軍兵力,一麵命謀臣郭崇韜領兵奔赴博州,在黃河東岸修築新城,以接應鄆州唐軍。王彥章率軍急攻博州新城,還用十餘艘巨艦置於黃河中流配合作戰,郭崇韜據城堅守,李存勖亦率軍自楊劉增援。王彥章隻得撤軍,退保鄒家口。李存勖與鄆州李嗣源重新恢複了聯係,王彥章複攻楊劉,再次被唐軍擊敗,遂撤師西歸,退保楊村,不久便被召迴汴州,段凝接任主帥。


    朱友貞部署四路反擊: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彥威攻鎮州、王彥章攻鄆州,打算在十月向後唐發動總攻,但因兵力分散,造成汴州防守空虛。他還命梁軍掘開滑州南麵的黃河大堤,以阻止唐軍進攻汴州,但同時也將梁軍主力阻隔在決河以北。梁將康延孝投降後唐,將後梁軍情盡數告知李存勖,建議唐軍趁虛襲取汴州,而李嗣源則在鄆州附近大敗王彥章,俘獲梁軍將校三百餘人,迫使梁軍退保中都。


    李存勖自楊劉渡河,進抵鄆州,並以李嗣源為前鋒,攻破中都,俘殺王彥章。當時,諸將都認為應先攻占兗州等地,再乘機而動,李嗣源則堅持趁虛襲汴的戰略。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前軍倍道兼程,向汴州進發,李嗣源抵達汴州,揮軍攻城。朱友貞自殺,梁將王瓚開城投降,李存勖於同日抵達,由大梁門進入汴州,後梁正式滅亡。


    梁晉爭霸期間,南方還存在很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據有三川(指劍南西川、劍南東川、山南西道),定都於成都,其國主稱皇帝,與後梁分庭抗禮。後主王衍在位時,奢侈淫靡,大興土木,委政於宦官、狎客,縱容太後、太妃賣官鬻爵,致使朝政敗壞,貪腐成風,還在國內四處巡遊,強製沿途州縣供應食宿,百姓苦不堪言。後唐滅梁,威震天下,岐國、楚國、吳越國、閩國、南平國等割據政權紛紛入貢稱藩,前蜀卻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討平前蜀。


    客省使李嚴出使前蜀,趁機刺探蜀中虛實,他歸國後極力主張伐蜀,稱蜀國已有亡國之象,更堅定了李存勖出兵滅蜀的決心。當時,前蜀為了防禦後唐,在兩國邊界駐有重兵,李存勖又遣使者李彥稠入川,表示要與蜀國修好,以此麻痹王衍。王衍信以為真,派翰林學士歐陽彬為唐蜀通好使,出使後唐,同時還撤除了邊界守備。


    李存勖以魏王李繼岌為主帥,統領六萬大軍,征討前蜀。李繼岌年幼,軍務皆有副手郭崇韜決斷,唐軍以康延孝、李嚴為前鋒,連克威武城、鳳州、興州等地,繳獲大批糧草。而與此同時,王衍仍在國內巡遊作樂,到達利州時方知唐軍來犯,他急忙組織三萬兵馬迎戰,卻被唐軍擊潰於三泉,前蜀各處藩鎮紛紛來降,王衍倉皇逃迴成都。


    前蜀中書令王宗弼發動政變,囚禁王衍、後妃及諸王,自稱西川兵馬留後。他以王衍的名義邀請李嚴到成都,商談投降事宜,李嚴馳入成都,撫慰前蜀官吏、百姓,命蜀軍撤去成都的軍事防備。不久,李繼岌率大軍進抵成都。王衍率百官出城拜降,前蜀正式滅亡,南方諸國皆驚懼不已。


    魏博戍卒在貝州嘩變,推裨將趙在禮為首領,攻入魏州。邢州、滄州也相繼發生兵變,河北大亂,元行欽帶兵進討,但卻連連失利。李存勖本欲親征,被宰臣勸阻,隻得起用李嗣源,讓其率侍衛親軍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親軍嘩變,被劫持入城,與叛軍合勢。他本無反意,但迫於內外形勢,又無以自明,隻得率變兵南下。


    李存勖親自率軍東征,欲坐鎮汴州指揮平叛,但李嗣源已搶先占據汴州,得到大批唐軍將領擁戴。李存勖知道局勢已不可挽迴,行至萬勝鎮便下令迴師,倉皇返迴洛陽,他再三撫慰士卒,許以厚賞,但已為時太晚,士卒均不感皇帝恩德,沿途逃散過半。當時,李繼岌已率征蜀大軍班師,途中因平定後軍康延孝叛亂,被耽誤了歸程。


    李存勖決定前往汜水關,與李繼岌會合,再聯兵進剿李嗣源,他命扈從軍兵候於宮門外,自己在內殿進食。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發動叛亂,率所部攻入興教門,李存勖親率宿衛出戰,殺死數百亂軍,最終被流矢射中,死於絳霄殿,時年四十三歲。


    伶人善友將樂器覆蓋在李存勖身上,縱火焚屍,李繼岌軍至渭南,因部屬潰散,被迫自縊而死。征蜀大軍則在副使任圜的率領下,歸附李嗣源,李嗣源進入洛陽,在李存勖靈前稱帝,史稱後唐明宗。李嗣源將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廟號莊宗,追諡為光聖神閔孝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