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德輿,字載之,天水略陽人,唐朝宰相、文學家,前秦司徒權翼之後,起居舍人權皋之子。少有才氣,未冠時即以文章馳名,曾受地方節度使杜佑、裴胄的征辟。唐德宗聽聞其才學,特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知製誥,進中書舍人,曆禮部侍郎,三次知貢舉。唐憲宗時,累遷至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宰相,後因事罷相,曆任東都留守、太常卿、檢校刑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等職。去世時享年六十歲,追贈左仆射,諡號為文,知製誥九年,三知貢舉,位曆卿相,在貞元、元和年間名重一時。


    權德輿,其家世源遠,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丘公權翼以來,數代為宦。父親權皋,曾為安祿山的幕僚,安史之亂爆發前,當機立斷,以逃離叛逆的義勇行為,而受到時人的稱讚。權德輿就出生在這樣祖德清明、家風雅正的仕宦家庭,自幼聰明好學,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十五歲有文章數百篇,開始有了名氣。受辟為淮南黜陟使韓洄的從事,官試秘書省校書郎,改試右金吾衛兵曹參軍,先為杜佑淮南水陸運環衛掾曹,繼為汴東水陸運鹽鐵祖庸使包佶的從事,以大理評事、攝監察禦史充任江西觀察使李兼的判官。


    入朝為太常博士,遷左補闕。當時,關東、淮南、浙西二十餘州縣發生大水,毀壞了良田和房屋,衝走了人家,他立即建議唐德宗派遣能幹的使臣趕赴災區,救濟災民,並提出“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亡為固”的主張,以減輕災區人民的賦稅。司農少卿裴延齡因巧幸恃寵,判度支,兼管國家財政收支,針對此情況,權德輿不顧個人的安危,先後兩次上疏德宗,義正詞嚴,直言不諱地反對裴延齡任職,陳述度支要職,個人必須慎重。


    以中書舍人典貢士,後拜禮部侍郎,轉兵、戶、吏三曹侍郞、太子賓客,遷太常卿。此期間,他大力選拔人才,主張育才造士為國之本,舉賢類能,不管門第等級,隻要有德,一律任用,並反對徇私舞弊。他曾三次典士舉,凡“舉士於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布衣不用;既不可信,雖大官勢人交言,一不以綴意”,在他的主持下,發現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才,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士,唾相躡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後,其餘布處台閣外府,凡百餘人。


    元和初年,曆任兵部、吏部侍郎,因事被改授太子賓客,又拜兵部侍郎、太常卿等職。以“陳說謀略多中”,自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朝政,為政以寬厚為本。


    權德輿任相的次年,李吉甫和李絳又先後被拜為宰相,兩人常為政事在憲宗麵前爭論。每當此時,權德輿總不表態,並因此而受到朝臣的指責,也引起了憲宗的不滿。權德輿被罷去宰相職務,任禮部尚書,旋即以檢校吏部尚書任東都留守,又拜太常卿,轉任刑部尚書,又以檢校吏部尚書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


    權德輿後因病求還,在入朝途中於漢中洋縣紙坊去世,享年六十歲,朝廷追贈左仆射,諡號文,後人稱為權文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