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璵、李紹,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為元獻皇後楊氏,唐朝第八位皇帝,也是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安史之亂起,被玄宗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領朔方、河東、平盧節度使,負責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馬嵬坡為百姓所留,與玄宗分道,北上至靈武。李亨在靈武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他命郭子儀與李光弼等將領討伐安史叛軍,先後收複長安、洛陽兩京。李亨病危,張皇後想廢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係,李輔國、程元振出兵保護太子李豫,逮捕張皇後、李係等人。李亨病死時年五十二歲,廟號肅宗,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葬於建陵。


    李亨,出生在京都長安東宮之別殿,初名李嗣升,其生母元獻皇後楊氏,出身於弘農楊氏,為關隴地區的名門望族,楊氏曾祖父楊士達在隋代任門下省納言,武則天的生母就是楊士達的女兒,父楊知慶以祖蔭為官。李隆基與楊氏成婚前幾天,李隆基被冊立為太子,不久楊氏懷孕,可是由於此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關係緊張,他擔心太平公主會借題發揮,像隋文帝時太子楊勇、唐太宗時太子李承乾一樣,借口太子耽於女色難當大任而行廢立。正由於這種原因,李隆基內心焦慮,便讓屬下秘密弄來一些墮胎藥,打算將李亨扼殺於母腹之中,但思來想去,最終沒有施行。


    李亨出生以後,沒有能夠與生母楊氏生活在一起,因為楊氏僅是太子姬妾,而太子妃則是後來做了玄宗皇後的王氏。在等級森嚴的宮廷中,太子妃的地位要比其他姬妾優越得多,此時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沒有生育,楊氏自覺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獨享為人母的喜悅,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邊,對他百倍嗬護,極為疼愛,“慈甚所生”,李亨兩歲時被封為陝王。


    李亨的次兄李嗣謙被冊立為皇太子,五歲的李亨被拜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各設副使。他所任職事隻係遙領,並不出閣就職,從此,唐朝始開諸王遙領節度使之例。玄宗李隆基特意為諸王子選派了師傅教其學業,李亨有幸以賀知章、潘肅、呂向、皇甫彬等名士為侍讀,他的文化知識與素養提高很快。


    李隆基於泰山行封禪大典,歸來後在安國寺東附苑城修建了一處巨大的宅院,號稱“十王宅”,玄宗把已長大成人的皇子安置在十王宅中,諸王分院而居,由宦官擔任監院使,負責管理諸王的日常活動。李亨在以忠王身份居於十王宅中,時年十五歲,李亨在十王宅中一直生活了十三年,直到太子李瑛被廢殺,李亨被封為忠王,改名浚,領朔方大使、單於大都護。


    奚、契丹等少數民族進犯唐朝東北邊境,玄宗以李亨為河北道元帥,信安王李禕為副帥,率領禦史大夫李朝隱、京兆尹裴伷先等八總管討伐契丹等兵的入侵。李亨遙率諸將大破奚、契丹等部落的兵馬,因為此功,李亨被加封為司徒,改名為李璵。太子李瑛被廢殺,玄宗李隆基召宰相李林甫進宮商議立儲事宜,當時壽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最受玄宗恩寵,李林甫極力推薦李瑁。李亨被立為皇太子,先更名紹,後更名李亨。


    從被推上政治前台的那一刻起,李亨就被顯而易見的政治威脅所包圍,威脅首先來自宰相李林甫,在李林甫以及後來的楊國忠等宰相成員,成為對太子威脅最大的政治勢力。在李林甫與太子之間的較量與鬥爭中,玄宗幾乎不出麵遏製或阻攔宰相李林甫,對太子李亨的輪番衝擊,這說明,他也是不情願看到太子李亨羽翼豐滿、勢力擴張。身為皇太子的李亨盡管心情會有些抑鬱,這卻是他此後一生政治生活道路上,最為安定的一個時期。這期間,來自宰相李林甫方麵的種種打擊,還沒有能嚴重到危及其太子地位的程度,朝廷之上對冊立皇太子之事,也暫時減少了議論與猜測。玄宗對於在十王宅中成長起來的皇三子李亨的政治資本頗為知悉,因此對他也沒有什麽不放心,玄宗也不願再如當年一日廢棄三子那樣剝奪李亨的繼承權。


    曾任忠王友的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兼領河西節度使,從駐地來到京師長安,向玄宗進獻對吐蕃作戰中的戰利品,並與太子亨之間互有往來,皇甫惟明向玄宗明確表達了應當將李林甫撤職的態度,又大加讚譽韋堅的才幹。邊將皇甫惟明的介入,使雙方暗中的較量一下子成為公開的秘密,李林甫在得悉了皇甫惟明的密奏後,便利用宰相的有利身份,開始布置反擊並加快了行動的步驟。這時候,楊慎矜成為李林甫對付太子集團的一員幹將。


    元宵之夜,李亨出遊,在市井之中與韋堅相見,韋堅匆匆與皇甫惟明相約夜遊,一同前往位於城內崇仁坊中的景龍道觀。以二人太子妃兄與邊鎮節帥的身份,夜間相約,私相往來,勢必會給宰相李林甫以可乘之機。李林甫立即要禦史中丞楊慎矜寫成報告,以韋堅乃皇親國戚,不應與邊將“狎昵”為由對韋堅提出彈劾,李林甫則向玄宗奏稱他們結謀,“欲共立太子”,玄宗得奏,毫不猶豫地下詔進行審訊。


    李林甫得旨,遂指使手下羅織罪狀,想把太子牽扯進來,玄宗雖然也懷疑韋堅與皇甫惟明有構謀之心,卻不想輕易涉及太子,遂給韋堅定了“幹進不已”的罪名。這一處理隻是限於懲治韋堅、皇甫惟明的個人過失,並未有任何針對太子亨之處。皇甫惟明的兵權則移交給朔方、河東兩道節度使王忠嗣,王忠嗣與太子亨關係親密,朝廷上人人皆知,這一結果,太子亨有驚無險,李林甫也無可奈何。


    韋堅被貶之後,他的弟弟將作少匠韋蘭、兵部員外郎韋芝上疏替他鳴冤叫屈,二人為了達到目的,還引太子亨作證,誰知這樣一來,招致玄宗的震怒。太子李亨見狀,極感恐懼,為了逃脫自己與韋堅兄弟之間的幹係,立即上表替自己辯解,並以與韋妃“情義不睦”為由,請求玄宗準許他們離婚,以表明“不以親廢法”。玄宗著意對李亨加以慰撫,聽任他與韋氏離婚,斷絕了關係,李亨的謹慎確實使他度過了這場政治危機,隻是共同生活多年的韋妃,不得不從此削發為尼。李林甫對韋堅一案大加株連,被逼死者甚多,李林甫死後,此事方才停止。


    李亨之妃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惹上了一起政治案件,柳積狀告杜有鄰的罪名是“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由於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負責委派人員審訊。柳積告發嶽父杜有鄰,緣由是他與妻族不協,想陷害妻子的家人,誰知事情被李林甫揪住不放,將李邕、王曾等一批好友都牽扯進去,最後李亨也被牽連進來,玄宗立即令京兆府會同禦史台官員審問。案情很快明朗,原來都是柳積搞鬼,但李林甫授意手下指使柳積誣告,先將案情擴大,又引李邕作證,使案情一下子擴大到地方官員,大有廢太子李亨於朝夕之勢。但玄宗仍舊態度謹慎,杜有鄰、柳積均在重杖之下喪命,積屍大理寺,家小流徙遠方。


    兩次大案,兩次婚變,接踵而來,李亨身心由此蒙受巨大的創傷,精神受到極大刺激,在玄宗的安排下,李亨兩次離婚之後,再一次成婚,似乎說明玄宗還沒有動過廢他的念頭。因為,這次續娶的是一位很有背景的女子,她就是後來成為皇後的張良娣。李亨並未因為娶了張良娣,就感覺太平無事了,而是更加謹慎小心。張良娣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李佋,李林甫一命歸西,李亨少了一個政敵,但是繼任宰相的楊國忠在清算李林甫的同時,仍舊是太子李亨的死對頭。此後,李亨與楊國忠明爭暗鬥,度過了幾年貌似平靜實則險象環生的時光,直到安史之亂爆發後,李亨才找到反擊的良機。


    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名起兵反唐,攻占洛陽,自稱大燕國皇帝,叛軍破潼關,玄宗帶領少數妃嬪、隨臣逃出長安,在逃亡途經馬嵬驛時,發生了兵變。


    太子李亨同親信密定之後,派心腹宦官李輔國去拉攏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密謀策劃以非常手段對付楊國忠,這一行動或許在長安城內就已開始。玄宗避亂出逃,離開京師時的全部隊伍約有3000餘人,殿後的太子李亨的後隊人馬就有2000人,其中包括禁軍中的精銳部隊“飛龍禁軍”。他的兒子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在出逃的隊伍中“典親兵扈從”,這給李亨發動政變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逃亡隊伍到達馬嵬驛,禁軍將士因饑疲勞頓,已有不遜怨言,隊伍的騷動給暗中操縱與策劃兵變的太子李亨提供了絕好時機,楊國忠被布置周密的禁軍追到馬嵬驛的西門內亂刀砍死,割下首級,他的兒子楊暄及韓國夫人也被亂軍殺死。殺死楊國忠父子,事變才隻是完成了第一步,逼殺楊貴妃,是李亨密謀馬嵬兵變的又一步驟。但令李亨始料不及的是,陳玄禮身為禁軍首領,在處死貴妃後,帶頭向玄宗表示效忠,在誅楊一事上陳玄禮與李亨意見一致,但是他仍然忠於玄宗,這確保了玄宗的人身安全。李亨一手策劃馬嵬兵變,誅殺楊氏,矛頭已指向了玄宗,玄宗入蜀不可逆轉,父子分道揚鑣也已勢在必行。李亨不可能再隨父皇一路西行,隻有分兵,另謀發展,李亨分兵後的境況也極其窘促,一路之上,草動風吹,倉皇顛沛,驚魂難定,直到順利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狼狽不堪的太子李亨一行才得以喘息。


    李亨在杜鴻漸等人的陪同下,抵達朔方軍大本營靈武,經過一番布置與籌劃,在靈武城的南門城樓,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登基後,改年號為至德,並且將當年改為至德元載,玄宗被推尊為太上皇,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報告這一消息。


    李亨派出的唐朝大軍以正副元帥廣平王李豫、郭子儀為中軍,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率朔方等軍及迴紇、西域之兵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大軍,從鳳翔出發,東討叛軍。李亨命令廣平王李豫與迴紇太子葉護結為兄弟,迴紇太子葉護大喜,稱廣平王李豫為兄。


    官軍進至長安西,於香積寺北大破叛軍,斬敵六萬人,叛將張通儒棄城逃走,官軍一戰收複長安,迴紇軍想進長安搶掠。原來肅宗急於收複京師,與迴紇相約定攻克長安時“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迴紇。”這時,迴紇葉護要按約定執行,廣平王李豫與迴紇葉護太子說:“現在剛克複了京師,如果大肆進行搶掠,那麽在東京的人就會為叛軍死守,難以再攻取,希望到東京後再履行約定。”迴紇葉護太子吃驚地跳下馬跪下來,捧著廣平王李豫的腳,說:“我當率軍為殿下立刻前往東京。”於是,與仆固懷恩率領迴紇、西域的軍隊從長安城南經過,紮營於水東岸。百姓、軍士以及胡人紛紛拜廣平王李豫,都哭泣著說:“廣平王真不愧漢夷各族的主人!”肅宗得知後高興地說:“朕不如廣平王!”於是,廣平王李豫整軍入京城,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夾道歡唿悲泣,李豫留在長安,鎮守安撫了三天後,率領大軍向東去收複洛陽,任命太子少傅虢王李巨為西京留守。


    唐朝官軍與迴紇軍大破叛軍,叛軍嚴莊與張通儒等人放棄陝郡逃跑,廣平王李豫與郭子儀進入陝城,仆固懷恩率兵分頭追擊叛軍。嚴莊先進入洛陽向安慶緒報告敗狀,安慶緒率領他的部下逃跑,放棄洛陽,迴紇軍進入洛陽府庫收取財帛,在市井村坊劫掠財物三天,唐朝拿出羅錦一萬匹給迴紇,迴紇停止了劫掠。


    安慶緒殺死安祿山,肅宗沒有聽從謀士李泌的建議,趁亂直搗叛軍老巢,錯失殲敵良機,安史叛軍與唐軍在相州展開激戰,肅宗卻為了防範武將而不設元帥,隻派宦官魚朝恩監軍,魚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軍大敗,魚朝恩將相州失利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肅宗李亨不明是非,罷免了郭子儀兵權。


    自魚朝恩之後,唐肅宗李亨開始信用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宦官勢力日益囂張。肅宗同時又寵信張皇後,縱容她幹預政事,唐肅宗因為受製於張皇後,而不能去探望唐玄宗。李輔國附會肅宗寵幸張良娣,互相唱合,建寧王李倓屢次向肅宗奏言此事,李輔國與張良娣反誣奏建寧王“恨不得為元帥,謀害廣平王”,肅宗一怒之下,賜死建寧王李倓。廣平王李豫為此有些內怕,欲謀殺李輔國和張良娣,經李泌勸說而止。後來,張皇後與李輔國有矛盾,張皇後想廢掉唐肅宗所立的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係為太子,還想殺掉李輔國、程元振。


    肅宗患重病,不理朝政,即命太子監國,玄宗去世,肅宗病危。張皇後懼太子“功高難製”,暗中把越王李係召至宮中,陰謀廢立太子,張皇後趁機召見太子,要太子李豫幫她殺李輔國、程元振。太子李豫不允許殺李輔國、程元振,張皇後與內官朱輝光等人謀劃廢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係。


    張皇後選擇在唐肅宗即將病死時發動政變,召太子李豫進宮,準備與越王李係除掉太子,程元振得知了他們的陰謀,告訴了李輔國。李輔國阻止了太子,出兵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率兵逮捕了張皇後與李係的黨羽,將張皇後囚禁在別殿。這一晚,李輔國、程元振出兵擒獲了與唐肅宗有矛盾的張皇後、殺越王係、兗王僴。當夜,李亨病死,時年五十二歲,廟號肅宗,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