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無畏,東印度烏荼國王,唐密開山祖師、開元三大士之首。出生於東印度烏荼國,刹帝利種姓,為釋尊的叔父甘露飯王的後裔。善無畏祖師傳授以胎藏界為主的密法,是為中國密教正式傳授之始,故亦稱其為漢地密教初祖。隨駕入東京洛陽,示寂於洛陽大聖善寺禪室,時齡99歲,僧臘80。玄宗親自參加追悼大會,將其葬於洛陽龍門西山廣化寺內庭。是唐代密宗胎藏界的傳入者,與金剛智、不空三藏法師合稱“開元三大士”。
善無畏,生於印度烏荼國,為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的後代,他的先人來自中印度,因國難而出奔到烏荼國,當了烏荼王。善無畏生有神姿,宿積德藝,父王對他十分賞識,經常給他曆練的機會,他10歲就統領軍隊,13歲就繼王位,施行仁政,深得軍民愛戴。後來,他的兄弟為爭王位,起兵作亂,善無畏率軍親討,取得勝利。按照軍法,爭位的兄弟應判死罪,可是,善無畏不忍天倫兄弟遭誅,特“忍而曲赦”,經過這次內亂,善無畏厭惡了爭權奪利的王室,決意讓位出家。他向母後表明心跡,又向群臣宣明決意,願讓位給兄長,母後哀而許之,秘密賜給他傳國寶珠,然後他便出宮而去。
出宮後,善無畏向南來到海濱,進入殊勝招提寺修習佛法,得入法華三昧。繼後,他發願聚沙建塔一萬座供佛,建塔期間,他被黑蛇咬傷了手指,但不退其願,終於建成了一萬座沙塔。之後,他隨商船遊曆印度各國,在船上密修禪誦,口放白光,因而無風三日,舟行萬裏。一日,商船遇海盜,眾人驚惶失措,善無畏乃安慰眾人,默誦真言,感得七俱胝準提尊,全現身相。於是,這幫海盜被突然出現的另一夥賊寇打退了,後來的這夥賊寇向善無畏懺罪歸誠,並當起了向導,指引商船越過窮荒,又逾毒水,到達中印度。
善無畏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國,參見了國王和王妃,這位王妃竟是善無畏的姐姐,姐姐得知善無畏舍棄王位的緣由後,稱歎不已。善無畏這時已是風度翩翩,氣魄豪爽,聰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貫通,三學深究,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技能,無不精湛,就這樣仍不滿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善無畏辭別摩揭陀國王與王妃,懷著敬仰之情,來到了那蘭陀寺,他將母後賜的傳國寶珠,飾在那蘭陀寺大佛像的額上,佛像分外光彩奪目。這顯示出善無畏投身那蘭陀寺的決心。時那蘭陀寺,是密法之大興所處,眾聖之都會,有聖僧達磨鞠多,掌定門之秘鑰,佩如來之密印,貌似四十歲,實已八百歲,昔日玄奘到那蘭陀寺時便見過他,善無畏乃頂禮其足,奉為本師。
一日,善無畏見師父缽中的食物,不是印度本土的,就讓旁邊一個大唐國僧人來看。這僧人一看,缽中正是大唐國的食物,而且飯菜新鮮,那油餅還溫溫的,粟飯仍熱熱的,不禁驚愕道:“大唐國離這裏十萬多裏,這缽中食物是早上做好的,而中午就到這裏來了,太神速了!”眾人聽聞,都震驚不己,惟有善無畏默然。達磨鞠多秘密對善無畏說:“大唐國的白馬寺,重閣新近竣工,我剛到白馬寺受供迴來,大家都吃驚了,隻有你不動聲色,你真的可以學習大法了。”隨後,達磨鞠多授予善無畏總持瑜伽三密教,傳法之時,龍神圍繞,森在目前;無量印契,一時頓受;即日灌頂,為天人師,稱曰‘三藏’。得三藏稱號後,善無畏又勤奮修學,前後五年,通達了密教的全部奧義。
之後,無畏三藏周行大荒,遍禮聖跡,不懼艱險,又入雞足山為迦葉剃頭,受觀音摩頂。嚐結夏於靈鷲山,有猛獸為其前導;又曾深入山洞,洞中忽然光明如晝,現釋迦像,左右侍者栩栩如生。中印度大旱,請無畏三藏求雨,善無畏作法不久,眾人便見觀音在日輪中手執淨瓶注水於地,頓時歡欣鼓舞,得未曾有。善無畏的母親因其離去日久,以為他已不在人世,而日夜哭泣,雙眼失明,三藏去信問候,其母雙眼立即複明,朗然如故。
當時的五印度,教派林立,九十六宗各執己見,善無畏遊學講道,對於各宗各派的人,都能順著他們所執著的見解去開導他們,為他們破滯析疑,使他們解開邪縛、進入空門,舍棄迷津、踏上覺路,就這樣,他廣度眾生,傳授密法,教人以念製狂,即身觀佛。善無畏年近80時,己是五印度大名鼎鼎的密教上師。一日,師父達磨鞠多對他說:“善男子,你與震旦有緣,弘揚大教,今可行矣。”無畏三藏乃接足頂禮,辭別恩師,踏上前往大唐的路途。
無畏三藏,行至迦濕彌羅國時,天色已晚,前有一河,卻無橋梁舟楫,於是他幹脆就飛了過去。善無畏受請於長者家,有羅漢從空而降,說:“我乃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善無畏贈之以名衣,羅漢升空而去;至烏萇國,善無畏遇到一隻白鼠,圍著他轉圈,還每天獻給他金錢;到了突厥國的碎葉城,善無畏應突厥王之邀,宣講密教經典《大日經》,又應王妃之請布壇講法。
離開碎葉城後,善無畏折東而行,半途遭遇賊寇,他被連砍三劍,但絲毫無傷,揮劍者唯聞銅聲而已。行至雪山大池,善無畏感到有些不適,這時達磨鞠多從天而降,對他說:“菩薩身同世間,不舍生死。你久已離相,怎會有病?”說罷衝天而去,善無畏頓覺身心如得洗滌,不藥而愈。路經吐蕃,與商旅同行,遇胡人合圍搶貨,無畏三藏密運心印,劫匪乃悔悟請罪。行至大唐西境,夜晚有神人對善無畏說:“再向東就不是弟子我的轄界了。守護神州的是文殊師利菩薩。”說罷頂禮善無畏雙足,然後消失不見。
途經西州時,善無畏以駱駝負經卷過河,被龍王請入龍宮三日,無畏三藏就在龍宮中宣揚法化,開悟甚眾,到他牽駱駝上岸時,衣服經卷都無沾濕。善無畏路過北印度境時,他東行的消息己被僧侶和商人傳到了長安,唐睿宗對善無畏不惜年邁東行傳法的行為,十分感動,就派僧人若那和將軍史獻,帶著禮物出玉門關侯迎。
開元初,唐玄宗夢見一僧,姿狀異乎常人,醒來記憶猶新,便拿起畫筆在宮牆上畫了下來,這個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記憶中。善無畏攜帶梵卷,到達長安,唐玄宗親自接見,一見麵發現善無畏與夢中所見高僧一模一樣,玄宗極為歡欣,立即禮善無畏為國師,並大設梵筵為善無畏接風洗塵。然後,玄宗又特設內道場,尊善無畏為教主,玄宗之子寧王、薛王等皆跪席捧器,從其灌頂受法,一時轟動朝野,毘盧大教,巍巍法門,由此興盛。
善無畏到長安後,唐玄宗讓他住在興福寺,不久,又遷入西明寺,三番兩次慰勞問候,並賜予物品,異常豐厚。玄宗詔善無畏於西明寺菩提院譯經,善無畏奏請讓名僧參與翻譯,朝廷批準後,他先譯出《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呈上玄宗。玄宗深加賞歎,又下詔將善無畏所帶梵文經卷全部送到內府保存,這《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就是從《金剛頂經》梵本中摘取出來的。
早在善無畏來大唐以前,有僧人無行西遊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經典,歸國時,剛到北印度,就不幸去世了。所有經卷,由同行者帶迴長安,存放在華嚴寺中,善無畏偕同一行禪師,到華嚴寺檢閱這些經卷,挑選了數本,尤其檢到《總持妙門》一典,是過去沒有翻譯的。
善無畏隨駕入東京洛陽,奉詔於福先寺譯《大日經》,此經梵本有十萬頌,善無畏撮摘其要,譯出《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譯得上符佛意,下契根緣,此即唐密根本經典是也。又譯出《蘇婆唿童子經》三卷、《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三卷等,並作《大日經》諸咒梵漢對譯,悉曇之學由此而興。
另兩位大名鼎鼎的密教祖師——金剛智三藏與不空三藏,亦來到大唐,因這三人同開大唐密教,又同在玄宗開元年間,故史稱“開元三大士”。善無畏和一行所傳為胎藏界密法,金剛智和不空所傳為金剛界密法,善無畏與金剛智相遇後,二人互為阿闍黎,互相灌頂傳法,於是二人皆得金胎兩部大瑜伽教。金胎不二、金胎合一,即無上密教之最高奧義也。
善無畏三藏,係中國首位係統翻譯密教經典者,共翻譯28部53卷。為弘揚密教,闡釋教理,傳授儀軌,他在東、西二京設置道場、開壇授法。其傳承者有大興善寺沙門一行,入室弟子有寶畏、明畏,俗弟子有著名文學家李華,還有從學者寶思、智嚴、溫古、義林、喜無畏,以及新羅僧人玄超、不可思議,日本僧人道慈等。一行整理善無畏的講授口訣成《大日經疏》20卷,為解釋《大日經》之根本論典。
善無畏上奏玄宗,請求迴國,玄宗優詔不許,祖師右脅累足而臥,示寂於洛陽大聖善寺禪室,時齡99歲,僧臘80。玄宗親自參加追悼大會,追封其為鴻臚卿,派鴻臚丞李峴、威儀僧定賓律師作監護,將其葬於洛陽龍門西山廣化寺內庭。出殯之時,悲泣傾城,山河變色,法界淒涼,弟子李華為其刻碑立於寺內,二弟子寶畏、明畏為其撰刻偈頌,亦樹於院內。
善無畏三藏,早已得金剛之身,故其示寂後,全身不壞,之後曆朝曆代,凡遇旱澇災害,人們向他祈請,都十分靈驗。洛陽信士,常將其法體請出龕室,香湯沐浴,作為供養;洛陽城的富豪,也爭相布施,讚助浴事。皇室做禳災、祈禱時,也會派許多使臣,去作供養、布施,那些人的求願也會得到滿足。
善無畏,生於印度烏荼國,為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的後代,他的先人來自中印度,因國難而出奔到烏荼國,當了烏荼王。善無畏生有神姿,宿積德藝,父王對他十分賞識,經常給他曆練的機會,他10歲就統領軍隊,13歲就繼王位,施行仁政,深得軍民愛戴。後來,他的兄弟為爭王位,起兵作亂,善無畏率軍親討,取得勝利。按照軍法,爭位的兄弟應判死罪,可是,善無畏不忍天倫兄弟遭誅,特“忍而曲赦”,經過這次內亂,善無畏厭惡了爭權奪利的王室,決意讓位出家。他向母後表明心跡,又向群臣宣明決意,願讓位給兄長,母後哀而許之,秘密賜給他傳國寶珠,然後他便出宮而去。
出宮後,善無畏向南來到海濱,進入殊勝招提寺修習佛法,得入法華三昧。繼後,他發願聚沙建塔一萬座供佛,建塔期間,他被黑蛇咬傷了手指,但不退其願,終於建成了一萬座沙塔。之後,他隨商船遊曆印度各國,在船上密修禪誦,口放白光,因而無風三日,舟行萬裏。一日,商船遇海盜,眾人驚惶失措,善無畏乃安慰眾人,默誦真言,感得七俱胝準提尊,全現身相。於是,這幫海盜被突然出現的另一夥賊寇打退了,後來的這夥賊寇向善無畏懺罪歸誠,並當起了向導,指引商船越過窮荒,又逾毒水,到達中印度。
善無畏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國,參見了國王和王妃,這位王妃竟是善無畏的姐姐,姐姐得知善無畏舍棄王位的緣由後,稱歎不已。善無畏這時已是風度翩翩,氣魄豪爽,聰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貫通,三學深究,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技能,無不精湛,就這樣仍不滿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善無畏辭別摩揭陀國王與王妃,懷著敬仰之情,來到了那蘭陀寺,他將母後賜的傳國寶珠,飾在那蘭陀寺大佛像的額上,佛像分外光彩奪目。這顯示出善無畏投身那蘭陀寺的決心。時那蘭陀寺,是密法之大興所處,眾聖之都會,有聖僧達磨鞠多,掌定門之秘鑰,佩如來之密印,貌似四十歲,實已八百歲,昔日玄奘到那蘭陀寺時便見過他,善無畏乃頂禮其足,奉為本師。
一日,善無畏見師父缽中的食物,不是印度本土的,就讓旁邊一個大唐國僧人來看。這僧人一看,缽中正是大唐國的食物,而且飯菜新鮮,那油餅還溫溫的,粟飯仍熱熱的,不禁驚愕道:“大唐國離這裏十萬多裏,這缽中食物是早上做好的,而中午就到這裏來了,太神速了!”眾人聽聞,都震驚不己,惟有善無畏默然。達磨鞠多秘密對善無畏說:“大唐國的白馬寺,重閣新近竣工,我剛到白馬寺受供迴來,大家都吃驚了,隻有你不動聲色,你真的可以學習大法了。”隨後,達磨鞠多授予善無畏總持瑜伽三密教,傳法之時,龍神圍繞,森在目前;無量印契,一時頓受;即日灌頂,為天人師,稱曰‘三藏’。得三藏稱號後,善無畏又勤奮修學,前後五年,通達了密教的全部奧義。
之後,無畏三藏周行大荒,遍禮聖跡,不懼艱險,又入雞足山為迦葉剃頭,受觀音摩頂。嚐結夏於靈鷲山,有猛獸為其前導;又曾深入山洞,洞中忽然光明如晝,現釋迦像,左右侍者栩栩如生。中印度大旱,請無畏三藏求雨,善無畏作法不久,眾人便見觀音在日輪中手執淨瓶注水於地,頓時歡欣鼓舞,得未曾有。善無畏的母親因其離去日久,以為他已不在人世,而日夜哭泣,雙眼失明,三藏去信問候,其母雙眼立即複明,朗然如故。
當時的五印度,教派林立,九十六宗各執己見,善無畏遊學講道,對於各宗各派的人,都能順著他們所執著的見解去開導他們,為他們破滯析疑,使他們解開邪縛、進入空門,舍棄迷津、踏上覺路,就這樣,他廣度眾生,傳授密法,教人以念製狂,即身觀佛。善無畏年近80時,己是五印度大名鼎鼎的密教上師。一日,師父達磨鞠多對他說:“善男子,你與震旦有緣,弘揚大教,今可行矣。”無畏三藏乃接足頂禮,辭別恩師,踏上前往大唐的路途。
無畏三藏,行至迦濕彌羅國時,天色已晚,前有一河,卻無橋梁舟楫,於是他幹脆就飛了過去。善無畏受請於長者家,有羅漢從空而降,說:“我乃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善無畏贈之以名衣,羅漢升空而去;至烏萇國,善無畏遇到一隻白鼠,圍著他轉圈,還每天獻給他金錢;到了突厥國的碎葉城,善無畏應突厥王之邀,宣講密教經典《大日經》,又應王妃之請布壇講法。
離開碎葉城後,善無畏折東而行,半途遭遇賊寇,他被連砍三劍,但絲毫無傷,揮劍者唯聞銅聲而已。行至雪山大池,善無畏感到有些不適,這時達磨鞠多從天而降,對他說:“菩薩身同世間,不舍生死。你久已離相,怎會有病?”說罷衝天而去,善無畏頓覺身心如得洗滌,不藥而愈。路經吐蕃,與商旅同行,遇胡人合圍搶貨,無畏三藏密運心印,劫匪乃悔悟請罪。行至大唐西境,夜晚有神人對善無畏說:“再向東就不是弟子我的轄界了。守護神州的是文殊師利菩薩。”說罷頂禮善無畏雙足,然後消失不見。
途經西州時,善無畏以駱駝負經卷過河,被龍王請入龍宮三日,無畏三藏就在龍宮中宣揚法化,開悟甚眾,到他牽駱駝上岸時,衣服經卷都無沾濕。善無畏路過北印度境時,他東行的消息己被僧侶和商人傳到了長安,唐睿宗對善無畏不惜年邁東行傳法的行為,十分感動,就派僧人若那和將軍史獻,帶著禮物出玉門關侯迎。
開元初,唐玄宗夢見一僧,姿狀異乎常人,醒來記憶猶新,便拿起畫筆在宮牆上畫了下來,這個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記憶中。善無畏攜帶梵卷,到達長安,唐玄宗親自接見,一見麵發現善無畏與夢中所見高僧一模一樣,玄宗極為歡欣,立即禮善無畏為國師,並大設梵筵為善無畏接風洗塵。然後,玄宗又特設內道場,尊善無畏為教主,玄宗之子寧王、薛王等皆跪席捧器,從其灌頂受法,一時轟動朝野,毘盧大教,巍巍法門,由此興盛。
善無畏到長安後,唐玄宗讓他住在興福寺,不久,又遷入西明寺,三番兩次慰勞問候,並賜予物品,異常豐厚。玄宗詔善無畏於西明寺菩提院譯經,善無畏奏請讓名僧參與翻譯,朝廷批準後,他先譯出《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呈上玄宗。玄宗深加賞歎,又下詔將善無畏所帶梵文經卷全部送到內府保存,這《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就是從《金剛頂經》梵本中摘取出來的。
早在善無畏來大唐以前,有僧人無行西遊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經典,歸國時,剛到北印度,就不幸去世了。所有經卷,由同行者帶迴長安,存放在華嚴寺中,善無畏偕同一行禪師,到華嚴寺檢閱這些經卷,挑選了數本,尤其檢到《總持妙門》一典,是過去沒有翻譯的。
善無畏隨駕入東京洛陽,奉詔於福先寺譯《大日經》,此經梵本有十萬頌,善無畏撮摘其要,譯出《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譯得上符佛意,下契根緣,此即唐密根本經典是也。又譯出《蘇婆唿童子經》三卷、《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三卷等,並作《大日經》諸咒梵漢對譯,悉曇之學由此而興。
另兩位大名鼎鼎的密教祖師——金剛智三藏與不空三藏,亦來到大唐,因這三人同開大唐密教,又同在玄宗開元年間,故史稱“開元三大士”。善無畏和一行所傳為胎藏界密法,金剛智和不空所傳為金剛界密法,善無畏與金剛智相遇後,二人互為阿闍黎,互相灌頂傳法,於是二人皆得金胎兩部大瑜伽教。金胎不二、金胎合一,即無上密教之最高奧義也。
善無畏三藏,係中國首位係統翻譯密教經典者,共翻譯28部53卷。為弘揚密教,闡釋教理,傳授儀軌,他在東、西二京設置道場、開壇授法。其傳承者有大興善寺沙門一行,入室弟子有寶畏、明畏,俗弟子有著名文學家李華,還有從學者寶思、智嚴、溫古、義林、喜無畏,以及新羅僧人玄超、不可思議,日本僧人道慈等。一行整理善無畏的講授口訣成《大日經疏》20卷,為解釋《大日經》之根本論典。
善無畏上奏玄宗,請求迴國,玄宗優詔不許,祖師右脅累足而臥,示寂於洛陽大聖善寺禪室,時齡99歲,僧臘80。玄宗親自參加追悼大會,追封其為鴻臚卿,派鴻臚丞李峴、威儀僧定賓律師作監護,將其葬於洛陽龍門西山廣化寺內庭。出殯之時,悲泣傾城,山河變色,法界淒涼,弟子李華為其刻碑立於寺內,二弟子寶畏、明畏為其撰刻偈頌,亦樹於院內。
善無畏三藏,早已得金剛之身,故其示寂後,全身不壞,之後曆朝曆代,凡遇旱澇災害,人們向他祈請,都十分靈驗。洛陽信士,常將其法體請出龕室,香湯沐浴,作為供養;洛陽城的富豪,也爭相布施,讚助浴事。皇室做禳災、祈禱時,也會派許多使臣,去作供養、布施,那些人的求願也會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