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原名李哲,隴西成紀人,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後,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即皇帝位,皇太後武則天臨朝稱製,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後召還洛陽,複立為皇太子,在通天宮複位。在位期間,恢複唐朝舊製,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擊敗後突厥,使得唐朝再次開始長期控製漠南,發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讚普尺帶珠丹。前後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終年55歲,諡號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廟號中宗,葬於定陵。
李顯,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他的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皇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出生,高宗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悅,在李重潤滿月時,改年號為永淳,並且還破天荒地將這位繈褓中的孫子立為皇太孫。
唐高宗李治病死後,李顯繼承皇帝位,改年號為嗣聖。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後,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李顯重用韋後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李顯把韋後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想要擢升為侍中,裴炎立馬表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繼皇帝位才55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被貶出長安。事後,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
先後被軟禁於均州、房州十四年,隻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被囚禁後不久,李旦上表遜位,母後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殺戮者不可勝數,中宗聞聽後也是心驚膽戰。這期間,揚州發生了徐敬業等人的兵變,宗室琅玡王李衝、越王李貞等人也相繼起兵,他們都打出了反對武則天、匡複廬陵王的旗號。這一形勢,不僅沒有讓被廢的中宗皇帝看到多少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劇了內心的憂懼。
中宗多年來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夢驚醒,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在房陵忐忑度日,一度惶恐異常想要自殺,韋氏勸慰他說:“禍福倚伏,這是沒有常理的,人哪能沒有死呢,何必立即就去。”此後,李顯與韋氏多年同甘共苦,情義非常深厚,李顯向韋氏許願,如果有一天重見天日,絕不會辜負她。
武則天稱帝後,由誰來繼承帝位,一直困擾著她,她在立子還是立侄上猶豫不決。此時,狄仁傑進言:“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刀槍箭鏃,平定天下;高宗將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讓位他族,有違天意。且姑侄與母子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廟的。”武則天頓時感悟。當日,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夢見鸚鵡兩翼折斷,是何征兆?”狄仁傑借題發揮:“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飛。”至此,武則天主意就定下來了。
武則天假托李顯有病需到洛陽治療,派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秘密召迴李顯及家人,李顯結束了流放的生活迴到洛陽。武則天重新立李顯為皇太子,李顯被重立為太子之後,韜光養晦,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係。出於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姻,就這樣,他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幼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中宗與武家結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係穩固確立自己的地位。
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祖母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表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不過,因為牽扯麵不大,武則天並沒有深究。武則天病居迎仙宮,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朝中大臣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為首,也見機秘密謀劃,準備除掉二張,擁立中宗。
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發動神龍政變,突率羽林軍五百餘人,衝入玄武門,在迎仙宮殺張易之、張昌宗。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強警備,配合行動,武則天無奈,先令太子監國,次日傳位,隔了一天,李顯複位稱帝,大赦天下。他先把弟弟相王李旦加為安國相王,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又給妹妹太平公主加了鎮國太平公主的稱號,以表彰二人的擁立之功,張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晉爵。
複國號為唐,一應典製,悉複唐永淳前舊,唐朝規複,李顯複位後,馬上立韋氏為皇後,又不顧大臣的勸阻,破格追封韋後之父親為王,並讓韋後參預朝政,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任。將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封上官婉兒為昭容,教她專掌製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掌握生殺大權。韋後同武三思關係曖昧,韋後又十分信任兒女親家武三思,並以此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政,李顯對此也無能為力。
李顯逝世,終年55歲,葬於定陵,幼子溫王重茂被立為帝,改元“唐隆”,由韋後臨朝稱製,欲重演武後故事。相王旦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結禁軍諸將葛福順、陳玄禮等,以兵誅韋後、安樂公主並諸韋、武等,史稱“唐隆政變”。廢少帝,奉其父相王李旦複位,是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轉往李旦一係,直至唐亡。
李顯,生於長安,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他的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李顯被立為皇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出生,高宗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悅,在李重潤滿月時,改年號為永淳,並且還破天荒地將這位繈褓中的孫子立為皇太孫。
唐高宗李治病死後,李顯繼承皇帝位,改年號為嗣聖。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後,尊武則天為皇太後,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於武則天。李顯重用韋後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李顯把韋後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並想要擢升為侍中,裴炎立馬表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後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繼皇帝位才55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被貶出長安。事後,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
先後被軟禁於均州、房州十四年,隻有妃子韋氏陪伴,兩人相依為命,嚐盡了人世的艱難,被囚禁後不久,李旦上表遜位,母後武則天登上了皇帝寶座,成為一代女皇,李唐宗室子弟被殺戮者不可勝數,中宗聞聽後也是心驚膽戰。這期間,揚州發生了徐敬業等人的兵變,宗室琅玡王李衝、越王李貞等人也相繼起兵,他們都打出了反對武則天、匡複廬陵王的旗號。這一形勢,不僅沒有讓被廢的中宗皇帝看到多少希望之光,相反,更加劇了內心的憂懼。
中宗多年來一直惶惶不安,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夢驚醒,每當聽說武則天派使臣前來,在房陵忐忑度日,一度惶恐異常想要自殺,韋氏勸慰他說:“禍福倚伏,這是沒有常理的,人哪能沒有死呢,何必立即就去。”此後,李顯與韋氏多年同甘共苦,情義非常深厚,李顯向韋氏許願,如果有一天重見天日,絕不會辜負她。
武則天稱帝後,由誰來繼承帝位,一直困擾著她,她在立子還是立侄上猶豫不決。此時,狄仁傑進言:“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刀槍箭鏃,平定天下;高宗將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讓位他族,有違天意。且姑侄與母子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廟的。”武則天頓時感悟。當日,武則天對狄仁傑說:“朕夢見鸚鵡兩翼折斷,是何征兆?”狄仁傑借題發揮:“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飛。”至此,武則天主意就定下來了。
武則天假托李顯有病需到洛陽治療,派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秘密召迴李顯及家人,李顯結束了流放的生活迴到洛陽。武則天重新立李顯為皇太子,李顯被重立為太子之後,韜光養晦,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係。出於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姻,就這樣,他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幼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中宗與武家結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係穩固確立自己的地位。
李重潤和永泰公主夫婦少年氣盛,對祖母寵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深表不滿,被張易之添油加醋地報告給武則天,說他們誹謗朝廷,結果武則天逼令李重潤、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殺。不過,因為牽扯麵不大,武則天並沒有深究。武則天病居迎仙宮,張易之、張昌宗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內,朝中大臣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為首,也見機秘密謀劃,準備除掉二張,擁立中宗。
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發動神龍政變,突率羽林軍五百餘人,衝入玄武門,在迎仙宮殺張易之、張昌宗。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強警備,配合行動,武則天無奈,先令太子監國,次日傳位,隔了一天,李顯複位稱帝,大赦天下。他先把弟弟相王李旦加為安國相王,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又給妹妹太平公主加了鎮國太平公主的稱號,以表彰二人的擁立之功,張柬之、崔玄暐等人也加官晉爵。
複國號為唐,一應典製,悉複唐永淳前舊,唐朝規複,李顯複位後,馬上立韋氏為皇後,又不顧大臣的勸阻,破格追封韋後之父親為王,並讓韋後參預朝政,對張柬之等功臣卻不加信任。將韋後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封上官婉兒為昭容,教她專掌製命,負責起草皇帝的詔令,掌握生殺大權。韋後同武三思關係曖昧,韋後又十分信任兒女親家武三思,並以此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政,李顯對此也無能為力。
李顯逝世,終年55歲,葬於定陵,幼子溫王重茂被立為帝,改元“唐隆”,由韋後臨朝稱製,欲重演武後故事。相王旦三子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結禁軍諸將葛福順、陳玄禮等,以兵誅韋後、安樂公主並諸韋、武等,史稱“唐隆政變”。廢少帝,奉其父相王李旦複位,是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轉往李旦一係,直至唐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