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逸,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曾孫,淮安王李神通的兒子,膠東王李道彥的弟弟,唐高祖李淵的堂侄。聰明好學,善於作文,初封梁郡公,曆任給事中、益州長史,率軍抵禦吐蕃軍隊的侵犯,武則天稱製後,擔任左金吾衛將軍,深受親遇。英國公徐敬業反叛時,擔任左玉鈐衛大將軍、揚州道行軍總管,聯合魏元忠平定徐敬業叛亂,升任鎮軍大將軍、左驍衛大將軍,冊封吳國公。隨著名望地位上升,受到梁王武承嗣的忌恨陷害,出任施州刺史,受到武承嗣誣告,流放儋州,不久去世。
李孝逸,自幼聰明好學,善作文章,初封梁郡公,唐高宗時,曆任給事中、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奉詔調動劍南、山南等地之兵,向鄯州集結,配合唐軍主力作戰。吐蕃大相論欽陵率眾進犯柘、鬆、翼等州,唐高宗詔令李孝逸和左衛郎將衛蒲山征發秦、渭等州兵力,分道進行防禦。
唐高宗病逝,其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改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政事皆由自己裁決。武則天稱製後,調李孝逸迴京,授任左衛將軍,對他甚為親遇。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實行剪除異已的政策,使唐宗室與親唐臣僚人人自危。
當時,因受貶的原故司空、名將李績之孫眉州刺史、英國公李敬業和其弟盩厔縣令李敬猷、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薄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以及遭罷黜的禦史魏思溫,會集於揚州。諸人各懷怨恨,便密謀決定以匡複廬陵王李顯為號召,討伐武則天。徐敬業等人占據揚州起兵,自稱匡複府上將、揚州大都督,十日間便得兵十餘萬,同時還向州縣發布檄文,列舉武則天的罪狀。並找到一個相貌像已故太子李賢的人,欺騙眾人說:“李賢沒有死,逃亡在揚州城中,他命令我們起兵。”於是,以此來號令天下,楚州司馬李崇福率領所部山陽、鹽城、安宜三縣響應徐敬業。
武則天獲悉徐敬業等起兵後,立即任命劉行舉為遊擊將軍、其弟劉行實為楚州刺史,共同抗拒徐敬業。武則天任命李孝逸為左玉鈐衛大將軍、揚州道行軍大總管,將軍李知士、馬敬臣作為其副將,率領大軍三十萬進討徐敬業,追削徐敬業祖父李績等官爵,掘墓開棺,恢複原姓徐氏。
此時,徐敬業令唐之奇率部守衛江都,徐敬猷領兵五千人攻打和州,尉遲昭部攻打盱眙,自己親率主力南渡長江,徐敬業軍過江後,攻陷潤州。當徐敬業得知李孝逸正率部向揚州進發的消息後,便從潤州渡江北上,屯兵在高郵境內的下阿溪,並命其弟徐敬猷率兵進逼淮陰,別將韋超、尉遲昭屯兵都梁山,布成犄角之勢,抵抗唐軍。
李孝逸率軍抵達臨淮後,立即派偏將雷仁智渡江向徐敬猷發動進攻,但初戰失利,隻得退迴江北,李孝逸聞訊大懼,遂按兵不動。這時身為監軍的殿中侍禦史魏元忠對李孝逸說:“天下安危,在此一舉。天下太平的日子已久,一旦聽說瘋狂兇暴的人,都全神貫注側著耳朵等待他們的滅亡。現在大軍長久停留不進,遠處和近處的百姓失望,萬一朝廷另外任命其他將領取代您,您有什麽理由可以逃避徘徊觀望的罪責呢!”李孝逸見魏元忠所言有理,便接受這一建議,立即麾軍渡江。
李孝逸副將馬敬臣進擊斬殺尉遲昭、夏侯瓚等,進抵都梁山下,徐敬業別將韋超擁兵占據都梁山,據險抵擋唐軍,使唐軍無法前進。鑒於軍情緊急,李孝逸遂召集將佐,商討作戰方案。多數將領主張分兵防守韋超,說:“韋超憑險要自守,我軍士卒無法施展勇力,騎兵無法展足奔馳;而且窮寇死戰,強攻,自己的士卒傷亡大,不如分兵圍困,大軍直指江都,顛覆他們的巢穴。”但支度使、廣府司馬薛克構說:“韋超雖然據有險要,但兵不多。現在多留兵圍困則前軍兵力分散,少留兵則終歸是後患,不如先進攻他,隻要進攻一定能攻下,攻下都梁山,則淮陰、高郵的敵人都會望風瓦解!”
魏元忠請求先進擊徐敬猷,諸將說:“不如先進攻徐敬業,徐敬業一失敗,則徐敬猷可不戰而擒。若進攻徐敬猷,則徐敬業發兵救他,我們將腹背受敵。”魏元忠說:“不對。敵人的精兵集中在下阿,他們倉卒聚集而來,利在一次決戰,萬一我軍失利,大事便無可挽迴!徐敬猷出身於賭徒,不熟習軍事,而且兵力單薄,軍心容易動搖,大軍進逼,馬上可以攻下。徐敬業雖想救他,從距離計算看根本來不及。我軍摧毀徐敬猷,乘勝而進,雖有韓信、白起也不能抵擋。如今不先攻取弱者而急著去攻強者,不是上策。”李孝逸最後采納薛克構和魏元忠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建議,率軍先向都梁山發起進攻,唐軍登山猛攻,殺死數百人,經過激戰,韋超大敗,連夜逃走。李孝逸繼續東進,進攻淮陰,再敗徐敬猷,徐敬猷脫身逃走,然後乘勝進逼高郵,向徐敬業的主力進攻。
唐軍先鋒部隊抵達高郵,徐敬業統率精兵憑借下阿溪固守,雙方再次形成對峙,李孝逸遂派後軍總管蘇孝祥率兵五千人,以小舟乘夜渡過溪水,向叛軍發起進攻。但由於徐敬業早有防備,蘇孝祥兵敗戰死,士卒涉水時淹死過半,左豹韜衛果毅成三郎遭徐敬業俘虜。叛軍左長史唐之奇為了鼓舞叛軍士氣,指著成三郎對士兵說:“這就是李孝逸!”準備將他斬首,成三郎大喊說:“我是果毅成三郎,不是李將軍,官軍已大批到達,你們覆亡就在眼前。我死後,妻子兒女蒙受榮耀,你們死後,妻子兒女被籍沒為奴婢,你們最終不如我。”戳穿唐之奇的謊言,也大滅叛軍的銳氣,成三郎則遭叛軍斬首。
不久,李孝逸所率唐軍主力抵達下阿溪北,由於叛軍占據有利地勢,唐軍多次交戰均遭失利。李孝逸這時恐懼不已,打算撤退。監軍魏元忠和行軍管記劉知柔再次勸說李孝逸堅定平叛信心,並獻計:順風縱火,進行決戰。李孝逸接受二人的建議,率領唐軍全線出擊,並順風發起火攻,焚燒叛軍營寨。徐敬業軍因布陣已久,士卒多疲倦觀望,戰陣不能整肅。李孝逸進擊,乘風縱火,大敗徐敬業大敗,斬首七千人,溺死者更是不可勝數。徐敬業等輕裝騎馬逃入江都,帶著妻子兒女投奔潤州,準備從海路逃往高句麗。李孝逸得勝之後,不給叛軍以喘吸之機,迅速進兵屯駐江都,分別派遣各將領追擊徐敬業。徐敬業率領殘部行至海曲地界,正欲乘船出海,但受大風所阻,無法出海。在危急時刻,其部將王那相斬下徐敬業、徐敬猷和駱賓王的首級,向唐軍投降。餘黨唐之奇、魏思溫等均遭擒獲斬首,李孝逸繼而進據揚州,至此揚、潤、楚三州全部平定。迴京後,李孝逸因戰功卓著,升任鎮軍大將軍,改任左豹韜衛大將軍,改封吳國公。
李孝逸平時就很有名望,自平定徐敬業的叛亂後,更是聲望甚重,因此遭到武則天侄子武承嗣等人的深深忌恨,多次在武則天麵前進讒言詆毀他。加上李孝逸本是唐朝宗室,所以武則天對李孝逸逐漸失去信任。武則天將李孝逸降職為施州刺史,武承嗣又指使人誣告李孝逸在益州時,曾自解其名字中的“逸”字,說:“逸字中有兔,兔是月亮中的東西,當會有作天子的名分。”武則天念李孝逸住日有功於已,減免他的死罪,削除名籍,流放到儋州。
李孝逸到儋州不久,便含恨而死,唐睿宗複位後,追贈李孝逸為益州大都督。
李孝逸,自幼聰明好學,善作文章,初封梁郡公,唐高宗時,曆任給事中、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奉詔調動劍南、山南等地之兵,向鄯州集結,配合唐軍主力作戰。吐蕃大相論欽陵率眾進犯柘、鬆、翼等州,唐高宗詔令李孝逸和左衛郎將衛蒲山征發秦、渭等州兵力,分道進行防禦。
唐高宗病逝,其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廢唐中宗為廬陵王,改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政事皆由自己裁決。武則天稱製後,調李孝逸迴京,授任左衛將軍,對他甚為親遇。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實行剪除異已的政策,使唐宗室與親唐臣僚人人自危。
當時,因受貶的原故司空、名將李績之孫眉州刺史、英國公李敬業和其弟盩厔縣令李敬猷、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薄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以及遭罷黜的禦史魏思溫,會集於揚州。諸人各懷怨恨,便密謀決定以匡複廬陵王李顯為號召,討伐武則天。徐敬業等人占據揚州起兵,自稱匡複府上將、揚州大都督,十日間便得兵十餘萬,同時還向州縣發布檄文,列舉武則天的罪狀。並找到一個相貌像已故太子李賢的人,欺騙眾人說:“李賢沒有死,逃亡在揚州城中,他命令我們起兵。”於是,以此來號令天下,楚州司馬李崇福率領所部山陽、鹽城、安宜三縣響應徐敬業。
武則天獲悉徐敬業等起兵後,立即任命劉行舉為遊擊將軍、其弟劉行實為楚州刺史,共同抗拒徐敬業。武則天任命李孝逸為左玉鈐衛大將軍、揚州道行軍大總管,將軍李知士、馬敬臣作為其副將,率領大軍三十萬進討徐敬業,追削徐敬業祖父李績等官爵,掘墓開棺,恢複原姓徐氏。
此時,徐敬業令唐之奇率部守衛江都,徐敬猷領兵五千人攻打和州,尉遲昭部攻打盱眙,自己親率主力南渡長江,徐敬業軍過江後,攻陷潤州。當徐敬業得知李孝逸正率部向揚州進發的消息後,便從潤州渡江北上,屯兵在高郵境內的下阿溪,並命其弟徐敬猷率兵進逼淮陰,別將韋超、尉遲昭屯兵都梁山,布成犄角之勢,抵抗唐軍。
李孝逸率軍抵達臨淮後,立即派偏將雷仁智渡江向徐敬猷發動進攻,但初戰失利,隻得退迴江北,李孝逸聞訊大懼,遂按兵不動。這時身為監軍的殿中侍禦史魏元忠對李孝逸說:“天下安危,在此一舉。天下太平的日子已久,一旦聽說瘋狂兇暴的人,都全神貫注側著耳朵等待他們的滅亡。現在大軍長久停留不進,遠處和近處的百姓失望,萬一朝廷另外任命其他將領取代您,您有什麽理由可以逃避徘徊觀望的罪責呢!”李孝逸見魏元忠所言有理,便接受這一建議,立即麾軍渡江。
李孝逸副將馬敬臣進擊斬殺尉遲昭、夏侯瓚等,進抵都梁山下,徐敬業別將韋超擁兵占據都梁山,據險抵擋唐軍,使唐軍無法前進。鑒於軍情緊急,李孝逸遂召集將佐,商討作戰方案。多數將領主張分兵防守韋超,說:“韋超憑險要自守,我軍士卒無法施展勇力,騎兵無法展足奔馳;而且窮寇死戰,強攻,自己的士卒傷亡大,不如分兵圍困,大軍直指江都,顛覆他們的巢穴。”但支度使、廣府司馬薛克構說:“韋超雖然據有險要,但兵不多。現在多留兵圍困則前軍兵力分散,少留兵則終歸是後患,不如先進攻他,隻要進攻一定能攻下,攻下都梁山,則淮陰、高郵的敵人都會望風瓦解!”
魏元忠請求先進擊徐敬猷,諸將說:“不如先進攻徐敬業,徐敬業一失敗,則徐敬猷可不戰而擒。若進攻徐敬猷,則徐敬業發兵救他,我們將腹背受敵。”魏元忠說:“不對。敵人的精兵集中在下阿,他們倉卒聚集而來,利在一次決戰,萬一我軍失利,大事便無可挽迴!徐敬猷出身於賭徒,不熟習軍事,而且兵力單薄,軍心容易動搖,大軍進逼,馬上可以攻下。徐敬業雖想救他,從距離計算看根本來不及。我軍摧毀徐敬猷,乘勝而進,雖有韓信、白起也不能抵擋。如今不先攻取弱者而急著去攻強者,不是上策。”李孝逸最後采納薛克構和魏元忠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建議,率軍先向都梁山發起進攻,唐軍登山猛攻,殺死數百人,經過激戰,韋超大敗,連夜逃走。李孝逸繼續東進,進攻淮陰,再敗徐敬猷,徐敬猷脫身逃走,然後乘勝進逼高郵,向徐敬業的主力進攻。
唐軍先鋒部隊抵達高郵,徐敬業統率精兵憑借下阿溪固守,雙方再次形成對峙,李孝逸遂派後軍總管蘇孝祥率兵五千人,以小舟乘夜渡過溪水,向叛軍發起進攻。但由於徐敬業早有防備,蘇孝祥兵敗戰死,士卒涉水時淹死過半,左豹韜衛果毅成三郎遭徐敬業俘虜。叛軍左長史唐之奇為了鼓舞叛軍士氣,指著成三郎對士兵說:“這就是李孝逸!”準備將他斬首,成三郎大喊說:“我是果毅成三郎,不是李將軍,官軍已大批到達,你們覆亡就在眼前。我死後,妻子兒女蒙受榮耀,你們死後,妻子兒女被籍沒為奴婢,你們最終不如我。”戳穿唐之奇的謊言,也大滅叛軍的銳氣,成三郎則遭叛軍斬首。
不久,李孝逸所率唐軍主力抵達下阿溪北,由於叛軍占據有利地勢,唐軍多次交戰均遭失利。李孝逸這時恐懼不已,打算撤退。監軍魏元忠和行軍管記劉知柔再次勸說李孝逸堅定平叛信心,並獻計:順風縱火,進行決戰。李孝逸接受二人的建議,率領唐軍全線出擊,並順風發起火攻,焚燒叛軍營寨。徐敬業軍因布陣已久,士卒多疲倦觀望,戰陣不能整肅。李孝逸進擊,乘風縱火,大敗徐敬業大敗,斬首七千人,溺死者更是不可勝數。徐敬業等輕裝騎馬逃入江都,帶著妻子兒女投奔潤州,準備從海路逃往高句麗。李孝逸得勝之後,不給叛軍以喘吸之機,迅速進兵屯駐江都,分別派遣各將領追擊徐敬業。徐敬業率領殘部行至海曲地界,正欲乘船出海,但受大風所阻,無法出海。在危急時刻,其部將王那相斬下徐敬業、徐敬猷和駱賓王的首級,向唐軍投降。餘黨唐之奇、魏思溫等均遭擒獲斬首,李孝逸繼而進據揚州,至此揚、潤、楚三州全部平定。迴京後,李孝逸因戰功卓著,升任鎮軍大將軍,改任左豹韜衛大將軍,改封吳國公。
李孝逸平時就很有名望,自平定徐敬業的叛亂後,更是聲望甚重,因此遭到武則天侄子武承嗣等人的深深忌恨,多次在武則天麵前進讒言詆毀他。加上李孝逸本是唐朝宗室,所以武則天對李孝逸逐漸失去信任。武則天將李孝逸降職為施州刺史,武承嗣又指使人誣告李孝逸在益州時,曾自解其名字中的“逸”字,說:“逸字中有兔,兔是月亮中的東西,當會有作天子的名分。”武則天念李孝逸住日有功於已,減免他的死罪,削除名籍,流放到儋州。
李孝逸到儋州不久,便含恨而死,唐睿宗複位後,追贈李孝逸為益州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