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超,本名薛震,字元超,蒲州汾陰縣人,唐朝時期宰相,隋朝內史侍郎薛道衡之孫,太常卿薛收之子。出身河東薛氏西祖第三房,襲封汾陰縣男,以門蔭入仕,曆任太子舍人、給事中、中書舍人,遷黃門侍郎,出任饒簡二州刺史,入為東台侍郎,進爵汾陰縣侯,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成為宰相。任相七年,多次輔佐唐中宗監國,以金紫光祿大夫之職致仕。家學淵源,精擅文辭,預修《晉書》時“筆削之美,為當時最”,唐高宗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譽,大力引薦王勃、楊炯、崔融等文士,支持變革龍朔文風,引領初唐文學的發展。


    薛元超,兩歲喪父,九歲時襲封汾陰縣男,善於文辭,成年後以門蔭入仕,擔任太子舍人。唐高宗即位,薛元超作為東宮輔臣被擢拜為給事中,時年二十六歲,他多次上書朝廷,指陳時政得失,改任中書舍人、弘文館學士,兼修國史。


    薛元超因母喪離職,丁憂守孝,但次年即被奪情起複,擔任黃門侍郎、太子左庶子。許敬宗進呈《東殿新書》,薛元超因修書有功,進爵汾陰縣侯,後因病外放為饒州刺史。右相李義府因罪被流放巂州,薛元超上疏朝廷,請求給李義府馬匹代步,結果違背了“流人禁乘馬”的舊製,貶為簡州刺史。西台侍郎上官儀為唐高宗起草廢後詔書,得罪武則天,被誣陷謀反,下獄處死,薛元超素與上官儀有文字之交,受到牽累,被罷官流放嶲州。唐高宗大赦天下,薛元超得以返迴京師,出任正諫大夫。


    薛元超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當時,唐高宗非常寵信薛元超,常將他召入宮中,讓他和諸王一同參與私宴,薛元超被任命為河北道大使,巡撫河北。術士明崇儼遇刺身亡,武則天懷疑是太子李賢指使,便命薛元超與裴炎、高智周一同到東宮審訊,結果在東宮搜出鎧甲數百具,李賢因此被定為謀反,廢為庶人。不久,唐高宗改立英王李顯為皇太子。


    唐高宗到溫泉宮狩獵,命諸蕃酋長隨從前往,薛元超時為宰相,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上疏極力勸諫,他道:“夷狄之輩,野心勃勃,隨從狩獵必然會攜帶弓箭,恐將不利於陛下的安全。”太子李顯在留守長安監國,常出城射獵,以致懈怠政務,薛元超時為留守輔臣,直言勸諫道:“內苑之地,草木茂盛,險陡異常。殿下截擒飛鳥、追逐狡兔,若遭逢變故,如何應對?扈從戶奴多是反賊餘孽、夷狄殘類出身,若心懷逆謀,殿下又如何防範?為人子者,不登高山,不臨深淵,就是為了遠離危險,殿下又怎能將自己置於險地呢。”


    吐蕃進犯唐境,李敬玄率軍征伐,大敗而迴,唐高宗召群臣問策,求以“禦之之術”,給事中劉景先、皇甫文亮、楊思忠、中書舍人郭正一、劉禕之都建議謹守邊境。薛元超卻建議以守為攻,積極進取,他道:“敵不可縱,縱敵則邊患叢生,邊不可守,守邊則軍威衰竭。應該整頓士卒,一舉殲滅吐蕃。”其主張雖未馬上被高宗采納,但對唐朝製定禦敵策略產生了重要影響。不久,朝廷便任命黑齒常之為河源軍經略大使,統一指揮對蕃戰事。


    唐高宗前往東都洛陽,命薛元超兼任戶部尚書,留守長安,輔佐太子監國,並讓他全權處理關中政務。當時,唐高宗還打算到中嶽嵩山舉行封禪大典,特命薛元超起草封禪碑文。


    薛元超患上風疾,不能言語,唐高宗在洛陽駕崩,薛元超帶病前往洛陽奔喪,並上表乞骸骨,最終以金紫光祿大夫之職致仕。薛元超病逝,時年六十二歲,朝廷追贈他為光祿大夫、使持節、都督秦成武渭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諡號文懿,並賜東園秘器,陪葬於乾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