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字景仁,鄧州棘陽縣人,唐朝宰相、文學家,西梁吏部尚書岑善方之孫,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聰慧敏捷,博通經史,十四歲,為父申冤,辭情激切,由是知名。蕭銑在荊州稱帝,以為中書侍郎,河間王李孝恭平定荊州,力勸安民,授荊州別駕。掌管機要和誥命,遷中書侍郎,參與撰寫《周書》,受封江陵縣開國子,累遷中書令,參知政事。從征遼東,鞠躬盡瘁,卒於途中,享年五十一歲,獲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於昭陵。
岑文本,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蕭察,官至吏部尚書;父親岑之象,隋末時期虞部侍郎,邯鄲縣令,遭人誣陷;岑文本十四歲時到司隸為父訴冤,辭情激昂懇切,召對明辯,其父冤獄得以昭雪,由是知名。
蕭銑在荊州稱帝,聘任岑文本為中書侍郎,負責起草文告。唐軍包圍荊州,規勸蕭銑投降,河間郡王李孝恭平定荊州,軍中將士都想大肆搶掠,岑文本勸李孝恭說:“自從隋朝無道,四海百姓延頸盼望好的君主,現在蕭氏君臣、江陵父老,決計投降者,實在希望去危就安。王爺一定要縱兵搶掠,誠非鄙州從苦難中獲得重生之意,也怕長江、嶺南的人,向化之心受到沮喪。”李孝恭認為說得很對,立即下令禁止搶掠,於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無犯,南方各州縣聞訊,皆望風歸順,唐高祖非常讚賞,以為荊州別駕、行台考功郎中。
岑文本拜為秘書郎,先後上《藉田頌》、《三元頌》,文辭甚美,才名大震,經由左仆射李靖推薦,授中書舍人。武德中,詔誥及軍國大事的文稿皆出於顏師古之手,而岑文本才思敏捷超過他,中書侍郎顏師古免職後,任命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門掌管機密文件。參與撰寫的《周書》完成,冊封江陵縣子,該書的史論,多出自岑文本之手。
岑文本上書說:臣聞創撥亂之業,其功既難;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世,有始有終,所以隆其基。今天雖億兆人民平安無事,四方安寧,既承篷亂之後,又接凋敝之餘,戶口減損尚多,田疇墾避猶少。覆蓋之恩顯奇,而瘡痍尚未恢複;德教之風普及,而資產屢空。就以古人種樹打比喻,年代久遠,則枝葉繁茂;若種之日淺,根本未固,雖給它培植厚土,暖之以春日,一人搖動它,必定枯槁。今天的百姓,頗類於此。常加葆養,則日漸繁衍生息;突然征發徭役,則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凋耗。凋耗既甚,則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則怨氣充塞;怨氣充塞,則離叛之心生。故帝舜說:“可愛非君,可畏非人。”孔安國解釋說:“人以君為命,故可愛;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孔夫子說:“君猶舟,人猶水,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就是古代賢明君王,雖休勿休,日慎一日的道理所在,陛下覽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機,上以社稷為重,下以億兆為念。明選舉,慎賞罰,進賢才,退不肖。聞過即改,從諫如流,為善在於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頤神養性,省打獵遊玩之娛;去奢侈節儉,減工役之費。秀靜園內,而不求辟土;把弓箭收藏起來,而不忘記武備。
當時,魏王李泰寵冠諸王,大修宅第,岑文本以為奢侈之風不可長,便上疏極力說明倡導節儉的重要意義,對魏王李泰的奢侈揮霍要有所抑製,唐太宗稱讚他的意見,遂賜帛三百段,加銀青光祿大夫銜。
岑文本雖然官高祿厚,但他卻認為自己仍是一介書生,侍奉老母以孝聞名,撫育弟侄恩義甚誠,唐太宗稱讚他“弘厚忠謹,吾親之信之”。當時,晉王李治冊立為皇太子,許多名士兼任東宮官職,唐太宗也想讓岑文本兼任東宮一個官職,但他一再拜謝說:“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過了本分,守此一職,猶懼不能勝任,豈能再忝東宮的官職,以速遭時謗。臣請一心侍奉陛下,不願再希望東宮的恩惠。”唐太宗隻好作罷,但要他每隔五日去東宮一次,皇太子以賓友之禮待他。
一般人升官則喜,他卻麵帶憂色,他的母親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麽,他迴答說:“非勳非舊,過度承受寵榮,責重位高,所以憂懼。”親朋好友聽說他升了官,都前來慶賀,他卻說:“今受吊,不受賀”。有人勸他多置些田產,他歎道:“南方一平民,徒步人關,往日的希望,不過秘書郎、一縣令罷了。而無汗馬之勞,隻因文墨致位中書令,這也到了極點了,承受俸祿之重,使我恐懼已經很多了,怎麽還能再談置買田產呢?”
岑文本在中書令重要崗位上任職,擔負重任,賞賜豐饒,凡有財物出入,都讓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他一無所問。岑文昭時任秘書郎,多交結輕薄之徒,唐太宗聽說了很不高興,從容地對岑文本說:“令弟過多交結,恐累卿名,朕將出之為外官,如何?”岑文本迴答說:“臣弟幼年喪父,老母特別專念,不想讓他連宿兩夜離開其左右,若今外出,母必憂愁憔悴,倘若沒有這個弟弟,也就沒有老母了。”他一邊說一邊流淚抽泣,太宗同情他的愛母之心,沒有把他的弟弟調出京都,隻召見岑文昭嚴加誡約,終無過失。
唐太宗將伐遼東,所有的謀劃,都委托岑文本辦理,岑文本從太宗征遼東,因其“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於平常”。唐太宗見了十分擔心,對左右說:“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能與我一同返迴。”及至幽州得了暴病,太宗親自前往探視,流著眼淚安撫他,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歲,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昭陵。
岑文本,祖父岑善方,仕西梁蕭察,官至吏部尚書;父親岑之象,隋末時期虞部侍郎,邯鄲縣令,遭人誣陷;岑文本十四歲時到司隸為父訴冤,辭情激昂懇切,召對明辯,其父冤獄得以昭雪,由是知名。
蕭銑在荊州稱帝,聘任岑文本為中書侍郎,負責起草文告。唐軍包圍荊州,規勸蕭銑投降,河間郡王李孝恭平定荊州,軍中將士都想大肆搶掠,岑文本勸李孝恭說:“自從隋朝無道,四海百姓延頸盼望好的君主,現在蕭氏君臣、江陵父老,決計投降者,實在希望去危就安。王爺一定要縱兵搶掠,誠非鄙州從苦難中獲得重生之意,也怕長江、嶺南的人,向化之心受到沮喪。”李孝恭認為說得很對,立即下令禁止搶掠,於是江陵城中井然有序,秋毫無犯,南方各州縣聞訊,皆望風歸順,唐高祖非常讚賞,以為荊州別駕、行台考功郎中。
岑文本拜為秘書郎,先後上《藉田頌》、《三元頌》,文辭甚美,才名大震,經由左仆射李靖推薦,授中書舍人。武德中,詔誥及軍國大事的文稿皆出於顏師古之手,而岑文本才思敏捷超過他,中書侍郎顏師古免職後,任命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門掌管機密文件。參與撰寫的《周書》完成,冊封江陵縣子,該書的史論,多出自岑文本之手。
岑文本上書說:臣聞創撥亂之業,其功既難;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世,有始有終,所以隆其基。今天雖億兆人民平安無事,四方安寧,既承篷亂之後,又接凋敝之餘,戶口減損尚多,田疇墾避猶少。覆蓋之恩顯奇,而瘡痍尚未恢複;德教之風普及,而資產屢空。就以古人種樹打比喻,年代久遠,則枝葉繁茂;若種之日淺,根本未固,雖給它培植厚土,暖之以春日,一人搖動它,必定枯槁。今天的百姓,頗類於此。常加葆養,則日漸繁衍生息;突然征發徭役,則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凋耗。凋耗既甚,則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則怨氣充塞;怨氣充塞,則離叛之心生。故帝舜說:“可愛非君,可畏非人。”孔安國解釋說:“人以君為命,故可愛;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孔夫子說:“君猶舟,人猶水,水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就是古代賢明君王,雖休勿休,日慎一日的道理所在,陛下覽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機,上以社稷為重,下以億兆為念。明選舉,慎賞罰,進賢才,退不肖。聞過即改,從諫如流,為善在於不疑,出令期於必信。頤神養性,省打獵遊玩之娛;去奢侈節儉,減工役之費。秀靜園內,而不求辟土;把弓箭收藏起來,而不忘記武備。
當時,魏王李泰寵冠諸王,大修宅第,岑文本以為奢侈之風不可長,便上疏極力說明倡導節儉的重要意義,對魏王李泰的奢侈揮霍要有所抑製,唐太宗稱讚他的意見,遂賜帛三百段,加銀青光祿大夫銜。
岑文本雖然官高祿厚,但他卻認為自己仍是一介書生,侍奉老母以孝聞名,撫育弟侄恩義甚誠,唐太宗稱讚他“弘厚忠謹,吾親之信之”。當時,晉王李治冊立為皇太子,許多名士兼任東宮官職,唐太宗也想讓岑文本兼任東宮一個官職,但他一再拜謝說:“臣以平庸之才,早已超過了本分,守此一職,猶懼不能勝任,豈能再忝東宮的官職,以速遭時謗。臣請一心侍奉陛下,不願再希望東宮的恩惠。”唐太宗隻好作罷,但要他每隔五日去東宮一次,皇太子以賓友之禮待他。
一般人升官則喜,他卻麵帶憂色,他的母親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麽,他迴答說:“非勳非舊,過度承受寵榮,責重位高,所以憂懼。”親朋好友聽說他升了官,都前來慶賀,他卻說:“今受吊,不受賀”。有人勸他多置些田產,他歎道:“南方一平民,徒步人關,往日的希望,不過秘書郎、一縣令罷了。而無汗馬之勞,隻因文墨致位中書令,這也到了極點了,承受俸祿之重,使我恐懼已經很多了,怎麽還能再談置買田產呢?”
岑文本在中書令重要崗位上任職,擔負重任,賞賜豐饒,凡有財物出入,都讓他的弟弟岑文昭管理,他一無所問。岑文昭時任秘書郎,多交結輕薄之徒,唐太宗聽說了很不高興,從容地對岑文本說:“令弟過多交結,恐累卿名,朕將出之為外官,如何?”岑文本迴答說:“臣弟幼年喪父,老母特別專念,不想讓他連宿兩夜離開其左右,若今外出,母必憂愁憔悴,倘若沒有這個弟弟,也就沒有老母了。”他一邊說一邊流淚抽泣,太宗同情他的愛母之心,沒有把他的弟弟調出京都,隻召見岑文昭嚴加誡約,終無過失。
唐太宗將伐遼東,所有的謀劃,都委托岑文本辦理,岑文本從太宗征遼東,因其“受委既深,神情頓竭,言辭舉措,頗異於平常”。唐太宗見了十分擔心,對左右說:“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能與我一同返迴。”及至幽州得了暴病,太宗親自前往探視,流著眼淚安撫他,不久病卒,享年五十一歲,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