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學說》期末綜合練習題-論述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西方行政學說》期末綜合練習題-論述題(6頁珍藏版)》請在人人文庫網上搜索。
1、1.威爾遜對行政學最大的貢獻是什麽?試述其主要內容。答:威爾遜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並據此將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政治學中分離出來。其主要內容:威爾遜主要通過將行政管理與政治和憲政製度等概念進行比較而揭示了其本質。他認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極為顯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動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執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顯眼的部分,並且具有與政府本身同樣悠久的經曆。就其與政治的關係而言,一方麵,行政管理不同於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於政治所特有的範圍之外的。行政管理的問題並不屬於政治問題。雖則行政管理的任務是由政治加以確定的,但政治卻無需乎自找麻煩地去直接指揮行政管理。
2、機構。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帶普遍性的事項方麵的國家活動,而在另一方麵,行政管理則是國家在個別和細微事項方麵的活動。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動範圍,而行政管理則是技術性職員的事情。政策如果沒有行政管理的幫助就將一事無成,但行政管理並不因此就是政治。另一方麵,行政管理與政治又密切相關,行政管理的領域是一種事務性的領域。行政管理作為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僅僅與企業辦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一模一樣,僅僅與機器是製造品的一部分一模一樣。但是行政管理卻同時又大大高出於純粹技術細節的那種單調內容之上,其事實根據就在於通過行政管理那比較高深的理論,它與政治學智慧所派生的經久不敗的原理以及政治進。
3、步所具有的永恆真理是直接相關聯的。至於行政管理與憲政製度的關係,他認為,盡管從政治哲學的角度著眼,行政學的研究是與憲法中主權之恰當分配的研究密切聯係在一起的,但行政管理從本質上不同於憲政製度,公共行政就是公法的明細而且係統的執行活動。一般法律的每一個具體執行細節都是一種行政行為。然而指導這些應予進行的工作的一般性法律,卻顯然是在行政管理之外和之上的。有關政府活動的大規模計劃並不屬於行政管理範圍。因此,憲政製度所要過問的隻是政府用以控製一般性法律的那些手段。為了進一步說明行政管理的本質,他認為,憲法與行政管理職能之間並不完全是意誌與相應行動之間的區別,因為行政官員在為了完成其任務而選擇手段時。
4、,應該有而且也的確有他自己的意誌;他不是而且也不應該是一種純粹被動的工作。這是一般決策和特殊手段之間的區別。這裏,威爾遜厘清了政治與行政兩者之間的關係,指出了行政管理的運行方式和適用範圍,從而為行政學研究後來的發展從研究對象上勾畫出了一個初步的框架。2.古德諾是如何看待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聯係實際談談你對此的認識。答:古德諾在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問題上的重要貢獻主要並不是在於他率先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是在於他對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進一步闡釋,從而為其後來所提出的獨創性行政學思想奠定基礎。古德諾明確指出,在所有的政府體製中,都存在著兩種主要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國家意誌的表達和國家意誌的執行。
5、,這兩種功能分別稱之為政治與行政。古德諾之所以提出應將政治與行政相對地二分開,其目的隻不過是為了引出這樣的觀點:政府機構之間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兩種功能之間的劃分那樣來得一清二楚。在他看來,把每一種功能分派給一個分立的機構去行使是不可能的。這不僅因為政府權力的行使無法明確地分配,而且還因為隨著政府體製的發展,政府的這兩種主要功能趨向於分化成一些次要的和從屬的功能。古德諾反複強調的主線就是:政治與行政必須以某種方式取得協調。可以說,古德諾對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貢獻,並是不在於他提出了這個政治-行政二分法本身有什麽新意,而是在於他通過對政治-行政二分法的進一步闡釋第一次澄清了由這種二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
6、的一種誤解:認為一種政府功能隻存在於一種政府機構之中;在於他第一次指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分權原則的極端形式不能作為任何具體政治組織的基礎。因為這一原則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機構,每一機構隻限於行使一種被分開的政府功能。然而,實際政治的需要卻要求國家意誌的表達與執行之間協調一致。很明顯,古德諾在此表現出的興趣,主要已不是在於政治與行政的分離,而是在於二者的協調。古德諾在指出了政治與行政必須取得某種協調之後,著重探討了如何取得這種協調:(1)這種協調的基礎便是政治必須對行政取得某種形式的控製。(2)協調不僅取決於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製問題,而且還取決於行政權力的必要集中問題。(3)美國走向政治與行政協調的。
7、獨特道路-法外調節。美國政府體製得以順利運行所必不可少的適度控製和必要行政集權全來自於一種法定體製外的調節功能-政黨。(4)美國加強民主與效率協調的主攻方向-政府體製的改革。(要求就以上某一點或幾點聯係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3.試述韋伯的官僚製。答:習慣上,尤其在漢語中,官僚製是一個貶義詞。然而,韋伯所說的官僚製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在它看來,所謂官僚製是指一種以分布-分層、集權-統一、指揮-服從等為特征的組織形態,亦即現代社會實施合法統治的行政組織。從純技術的觀點看,官僚製是效率最高的組織形式,政府、軍隊、宗教團體以及早期的企業都采用的是這種組織形態,它是一種高度理性化組織機構的理想類型。可見。
8、,在這種意義上,官僚製基本上屬於中性詞匯。韋伯認為,作為一種理想的行政組織形式,官僚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明確劃分每一個組織成員的職責權限並以法規的形式嚴格固定這種分工是官僚製的重要特征之一。韋伯認為,組織根據分工要求規定每一職位均有特定權責範圍,這樣不僅有利於組織成員通過訓練掌握專門技能,更有利於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2)層級節製的權力體係:官僚製組織是一個等級實體,具有等級與權力一致的特征,其中,將各種公職或職位按權力等級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指揮統一的指揮鏈條,沿著自上而下的等級製,由最高層級的組織指揮控製下一層級的組織直至最基層的組織,於是便形成了官僚製組織中層級節製的權。
9、力體係。在韋伯看來,這種層級節製的權力體係可以使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夠確切知道從何處取得命令以及把命令傳達給何人,它有助於克服組織管理中的混亂現象,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3)依照規程辦事的運作機製:在官僚製組織中,管理工作不是隨心所欲地進行的,官僚製組織通常要製定一整套規則和程序來規範組織及其成員的管理行為,以保證整個組織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確性。韋伯認為,這些規則和程序是根據合理合法的原則製定的,它們具有穩定性,可以保證官僚製組織的合理性、合法性、穩定性和連續性。(4)形式正規的決策文書:在官僚製組織中,一切重要決定和命令都應當形成正式文件下達,並且要記錄在案,用畢歸檔,為此,官僚製組織要設。
10、立一個妥善保管一切記錄和文件的檔案館。韋伯認為,官僚製組織的這一特征使得組織獨立於個人之外。在他看來,以文件形式下達決定和命令,有利於下級組織及其成員明確所下達的任務、規範要求和應履行的權責;而就上級來說,由於其對所屬部門和個人的任務分配比較明確具體且已記錄在案,因而也便於加強必要的控製,有利於組織有效實現其目標。(5)組織管理的非人格化:韋伯認為,人的個人情感和好惡等非理性因素常常會影響其理性、合法性和客觀性,進而會助長親情、裙帶和偏愛等關係,而這一切都會嚴重幹擾和妨礙組織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在官僚製組織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規、條例和正式文件等來規範人的行為的,人們在處理公務時隻應。
11、考慮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而不應考慮任何私情關係。(6)適應工作需要的專業培訓機製:官僚製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專業管理人員的增加以及在各業務部門中專家人數的增加。韋伯指出,官僚製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專業化基礎之上的,為了有效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和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各個部門均有一套穩定且詳細的技術規範要求,因此,組織在各個領域都必須配備專家和技術人員,以適應工作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官僚製組織必須為其成員提供各種必需的專業培訓,以使其具備和增強處理事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其服務數量和質量,從根本上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製度:根據韋伯對理想型官僚組織的分。
12、析,它顯然屬於一種典型的行政組織。他認為,從技術觀點來看,這種純粹的官僚集權式行政組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率,因此這種組織是對人進行絕對必要控製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確性、穩定性、嚴格的紀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麵都比其他組織形式要優越,它能夠正式應用於各種行政管理任務中。韋伯認為,官僚製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麵:嚴密性;合理性;穩定性;普適性。韋伯也指出了它的弱點。他認為,官僚製壓抑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使人成為一種附屬品,隻會機械地例行公事,成為沒有精神的專家,沒有情感的享樂人,整個社會將變得毫無生氣。5.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懷特關於行政環境與行政管理關係的論述的認識。答:行政環境是指圍。
13、繞著行政活動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和影響行政管理、行政行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發展,行政也相應地發生變化。行政環境對行政管理旺旺具有重要乃至決定性的影響。懷特早在19世紀20年代便從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客觀社會環境以及科技環境等諸方麵對行政環境之於行政管理的重要影響作了較為深入、係統的討論。(1)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與公共行政懷特指出:現代國家政府行政的任務,深受這一時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環境的影響他認為,環境首先影響著國家的行政製度及組織。如英國統治美國時期所建立的行政製度這一客觀環境深刻影響著美國獨立後建立的國家行政製度及其行政組織。其次,國家經濟上的發展變化也直接影響著。
14、國家行政職能、任務範圍的變化發展。懷特認為,隨著工業的發展、經濟活動的增多、交通的拓展、貿易的擴大、都市化和經濟的壟斷等經濟環境的變化,客觀地必然要擴大政府行政活動的範圍,並增加了政府行政的重要性和難度,此時放任主義顯然已不可取。因此,經濟上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政府行政必須從守夜警察的角色拓展到承擔起幹預經濟、加強宏觀管理的新職能。再次,在政治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加劇了業已存在的社會問題。政治環境的變化也要求政府加強協調勞資關係,強化社會管製,製定各種規製,通過有效管理來維護社會穩定。與此同時,對於政黨的競選,政府也必須加以幹涉、規範,以防止分贓製的重演。懷特這一思想已包含有行政管理必須適應環境才。
15、能發展、行政職能範圍必須隨客觀環境變化而變化、保持行政的整體性和適應性等內容。(2)客觀社會環境與行政隨著經濟等方麵的發展,行政工作也須隨之發展,社會各方麵對國家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懷特將此歸納為以下幾點:隨著美國政府職能的擴大,政府的支出日益增加,使公民的賦稅相應增長,公民要求政府節約,反對政府高賦稅;隨著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幹預的加強,公民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經濟貿易活動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要高效,政府的支出要節約,政府行政的效能與節約是國家繁榮和商貿成功之第一要素;隨著政府公務員隊伍的擴大,公民要求政府應是忠實、優良及賢明之行政;隨著政府職能的擴大,應改革原有機構,增設新部門以管轄新。
16、的公共事務;科學管理運動的蓬勃興起,要求政府同樣應實行科學管理,改進行政方法。(3)科技環境與行政懷特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國家行政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具體表現在:科學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空前發展,不僅改革了行政的設備,而且改革可行政的任務,科學已經為行政目標的確定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而且科學也改變了行政方法;現代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在行政管理中的廣泛應用,現代行政管理過程中諸如決策、規劃、設計、技術措施和監督等許多重要工作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行政研究的發展,產生了行政科學,使行政管理從舊時的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因此,除科研機構外,在行政領域中應分出研究之職務,設立專門機。
17、構和人員,從事行政管理的科學研究。(需結合上述內容任何一點或幾點聯係實際進行論述)8.巴納德如何對組織定義?他所說的組織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點?答:巴納德認為,正式組織實體,都是由物質、技術、人和社會關係等方麵或部分組成的協作係統。它沒有簡單地把組織理解為人的集團,而是將組織界定為由意識地協調兩個以上的人的活動或力量的一個係統。其基本特點:(1)組織是由人的活動或效力即人的行為構成的係統,即巴納德的組織概念所探討的不是組織的形式而是組織的實質人的行為。(2)組織是一個係統,即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調整人的活動和行為的相互關係。(3)組織是動態和發展的,即當係統中的一個部分同其它部分的關係發生。
18、變化時,作為整體的係統也要發生變化。(4)組織是協作係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兩者揉和在一起,有時界限不太明確。協作係統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其中組織是一個核心子係統;物質子係統是機械設備、材料等物質手段的係統;人員子係統指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組成的集團;而社會子係統則是指一個協作係統同其它協作係統交換效用的係統。協作係統以組織為核心,把物質子係統、人員子係統和社會子係統連接成為一個複合的整體。(5)組織工作決不僅限於所謂組織內部,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其內部協作關係和外部協作關係同等重要。在它看來,作為管理者,不僅要注意內部問題,而且要注意外部問題,維持和加強種種協作關係是組織工作的核心之一。不論哪一級。
19、別的組織,全都包含著三種基本要素:(1)協作意願:其含義是自我克製,交付出個人行為的控製權以及個人行為的非個人化。巴納德認為,組織是由人組成的,但真正組成為一個協作係統的組織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務、動作、活動和影響,所以人們向協作係統提供服務的意願是必不可少的。(2)共同的目標:它是協作意願的必然推論。巴納德認為,組織成員協作意願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組織成員接受和理解組織目標的程度,如果組織成員不了解協作的目的和結果,就不可能誘導出協作意願來;同時,一個目標如果不被組織成員接受,它自然也不會導致良好的協作活動。所以,對組織目標的接受幾乎是和協作意願同時發生的。(3)信息交流:指的是。
20、意願、情報、建議、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傳遞。在巴納德看來,上述兩個基本要素隻有通過信息交流巴它們溝通起來,才能成為動態的過程;組織的共同目標即使存在,如果不通過信息交流使組織成員對此目標有所了解,則沒有意義;而為了使組織成員有協作的意願,能夠合理地行動,也必須由良好的信息交流。所以,他指出,作為組織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無法取代的,組織的一切活動都以信息交流為基礎。9.什麽是西蒙行政決策理論的主體部分?試述其主要觀點。答:對行政決策過程的研究是西蒙行政決策理論的主體部分。其主要內容:西蒙對行政決策過程的認識是與他對決策一詞的理解密切相關的。他認為,關於決策一詞的含義,不應僅從狹義上去理。
21、解,而應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去理解。在他看來,廣義的決策一詞和管理一詞幾近同義。決策決不隻限於從幾個備選方案中選定一個這樣的行動,而是包括幾個階段和涉及許多方麵的整個過程。決策過程包括四個階段:1、情報活動,其任務是探查環境,尋求要求決策的條件;2、設計活動,其任務是設計、製訂和分析可能采取的備選行動方案;3、抉擇活動,其任務是從可供選擇的各種備選方案中選出一個適用的行動方案;4、審查活動,其任務是對已經作出的抉擇進行評價,這第四個階段有時也被稱之為執行決策任務的階段。西蒙認為,盡管這四個階段缺一不可,但對於優秀的行政管理者來說,四個階段並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其中,關鍵性的是前兩個階段,後兩個階。
22、段次之。因此,他建議,在時間分配上,行政管理者應該用大部分時間去調查經濟、技術、政治和社會形勢;判別需要采取新行動的新情況;用較大部分的時間獨自或者是跟他的同僚們一起去創造、設計和製定可能的行動方案,以應付需要作出決策的形勢;而用較少時間來選擇他們為解決已確認的問題而製定的而且對其後果也已做過分析的決策行動,同時,還得用適量的時間去估價作為重複循環一部分的,再次導致新決策的過去行動的結果。西蒙對整個決策過程的四階段劃分隻是在一般意義上來說的,他認為,在實際的決策活動中,諸階段是相互交織的。一般來說,情報活動先於設計活動,而設計活動又先於抉擇活動。但是,階段循環的實際情況卻要複雜得多,製定某一特。
23、定決策的每一個階段,其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決策製定過程。例如,設計階段可能需要新的情報活動,而任何階段中的問題又會產生出若幹次要問題,這些次要問題又有各自的情報、設計和抉擇的各個階段,用西蒙的話來說,也就是大圈套小圈,小圈之中還有圈。10.林德布洛姆漸進決策理論有哪些基本內容?你如何看待這一理論?答:其一,林德布洛姆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麵對傳統的全麵理性決策模式進行了批判:(1)決策者並不是麵對一個既定的問題,而他們必須對自己的所謂問題加以明確並予以說明。這樣,關於問題是什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種爭論的餘地。但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目前還沒有任何可以通過分析來解決這一爭論的方法。(2)。
24、決策分析並不是萬能的,對一項複雜決策來說,分析永遠沒有窮盡,有時或許還會造成錯誤;而且在現實決策中,也不可能漫無止境地分析下去。(3)決策受到價值觀影響。其二,林德布洛姆明確了漸進決策含義與基本原則:所謂漸進決策,就是指決策者在決策時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礎上,采用漸進方式對現行政策加以修改,通過一連串小小改變,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逐漸實現決策目標。在林德布洛姆看來,漸進決策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1)按部就班原則(2)積小變為大變原則(3)穩中求變原則其三,林德布洛姆進一步分析了推行漸進決策的原因:在他看來,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進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漸進分析,是因為決策與政策的製定。
25、必然要受到政治、技術和現行計劃的製約,它們決定著決策必然成為漸進過程,他分別從上述這三個方麵對推行漸進決策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決策的漸進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決定的。其次,決策的漸進性也是由技術上的困難造成的。最後,決策的漸進性是由現行計劃的連續性所決定的。14.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有哪些基本內容?答: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麵:(1)組織中目標的性質:戰略性目標;策略性目標;方案和任務。(2)目標管理成功的先決條件:高層管理人員的積極參與;下級人員的參與;有充分的情報資料;對實現目標的手段有控製權;對為實現目標而勇於承擔風險的組織成員予以激勵和保護;相信廣大組織成員的責任心和創造性。(3)目標。
26、管理的三個階段:製定目標;實現目標;對成果進行檢查和評價。(以上各要點均需展開說明或論述)16.布坎南所說的政府失敗是什麽意思?你怎麽看他對這種失敗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議?答:所謂政府的失敗,是指政府的活動並不總是像應該的那樣有效或像理論上所說的能夠做到的那樣有效。布坎南認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執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這種政策不能確保資源的最佳配置。在布坎南看來,產生這一政府行為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種約束機製製約政府行為方式。如果約束機製不能提供一種良性壓力,以確保任何人處於某一特權地位時均不能過多地牟取私利,那麽再高尚的執政官也不能保證公共利益不被他或他的後繼者有意或無意地損害。正是在這個。
27、意義上,公共選擇理論強調,不應該把增加社會福利與保證人人平等的權力隨便交給某一特權機構或階層,然後再虔誠地等待他們的恩賜。理性的做法應該是使這些特權機構或人物受製於某一硬約束機製並且由公民真正而非形式地掌握該約束機製的最終決策權。布坎南認為,導致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1、缺乏競爭機製。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製。3、政府機構自我膨脹。4、監督信息不完備。5、政府的尋租行為。布坎南等公共選擇理論家就如何對這種失敗進行補救提出了一些頗有啟發性的具體建議。1、創立一種新政治技術,提高社會民主程度。2、在公共部門恢複自由競爭,改善官僚體製的運轉效率。3、改革賦稅製度,約束政府。
28、權力。總之,一旦發生公共生產低效率的問題,就應該從現行體製上尋找原因,uu看書ww.ukan 從製度創新上去尋找對策,以便從根本上減少政府的失敗。(要求就以上某一點或幾點聯係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18.聯係實際談談你對奧斯本與古德塞爾提出的不同的政府改革的原則的看法。答:奧斯本認為,對傳統的政府官僚體製的改革應當遵循以下十項原則:(1)掌舵而不是劃槳;(2)重妥善授權而非事必躬親;(3)注重引入競爭機製;(4)注重目標使命而非繁文縟節;(5)重產出而非投入;(6)具備顧客意識;(7)有收益而不浪費;(8)重預防而不是治療;(9)重參與協作的分權模式而非層級節製的集權模式;(10)重市場機製調節而非僅靠行政指令控製。。
29、古德塞爾提出的十大原則與之針鋒相對:(1)政府應是由人民通過選出的代表來控製的,而不是企業家;(2)政府應該為公共利益服務,而不是滿足企業家的自我;(3)政府必須按照憲法和法律活動,而非依據目標或任務;(4)政府應該與私營企業的主要股東合作而非任何一種合夥人;(5)政府應該是靈活的、富有創造性,但同時也必須具有公共責任心;(6)政府活動的社會效果固然重要,但也必須尊重那些為政府服務的雇員;(7)在政府中,采取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必須不違背機會平等和公眾監督的原則;(8)簡化繁文縟節是對的,但不能破壞基本規範和法定程序;(9)減輕財政負擔的設想是可行的,但不能無視行政工作本身對公共開支的要求;(10)處理公共問題應該具有創造性,但不能讓少數人中飽私囊。
1、1.威爾遜對行政學最大的貢獻是什麽?試述其主要內容。答:威爾遜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並據此將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政治學中分離出來。其主要內容:威爾遜主要通過將行政管理與政治和憲政製度等概念進行比較而揭示了其本質。他認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極為顯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動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執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顯眼的部分,並且具有與政府本身同樣悠久的經曆。就其與政治的關係而言,一方麵,行政管理不同於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於政治所特有的範圍之外的。行政管理的問題並不屬於政治問題。雖則行政管理的任務是由政治加以確定的,但政治卻無需乎自找麻煩地去直接指揮行政管理。
2、機構。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帶普遍性的事項方麵的國家活動,而在另一方麵,行政管理則是國家在個別和細微事項方麵的活動。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動範圍,而行政管理則是技術性職員的事情。政策如果沒有行政管理的幫助就將一事無成,但行政管理並不因此就是政治。另一方麵,行政管理與政治又密切相關,行政管理的領域是一種事務性的領域。行政管理作為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僅僅與企業辦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一模一樣,僅僅與機器是製造品的一部分一模一樣。但是行政管理卻同時又大大高出於純粹技術細節的那種單調內容之上,其事實根據就在於通過行政管理那比較高深的理論,它與政治學智慧所派生的經久不敗的原理以及政治進。
3、步所具有的永恆真理是直接相關聯的。至於行政管理與憲政製度的關係,他認為,盡管從政治哲學的角度著眼,行政學的研究是與憲法中主權之恰當分配的研究密切聯係在一起的,但行政管理從本質上不同於憲政製度,公共行政就是公法的明細而且係統的執行活動。一般法律的每一個具體執行細節都是一種行政行為。然而指導這些應予進行的工作的一般性法律,卻顯然是在行政管理之外和之上的。有關政府活動的大規模計劃並不屬於行政管理範圍。因此,憲政製度所要過問的隻是政府用以控製一般性法律的那些手段。為了進一步說明行政管理的本質,他認為,憲法與行政管理職能之間並不完全是意誌與相應行動之間的區別,因為行政官員在為了完成其任務而選擇手段時。
4、,應該有而且也的確有他自己的意誌;他不是而且也不應該是一種純粹被動的工作。這是一般決策和特殊手段之間的區別。這裏,威爾遜厘清了政治與行政兩者之間的關係,指出了行政管理的運行方式和適用範圍,從而為行政學研究後來的發展從研究對象上勾畫出了一個初步的框架。2.古德諾是如何看待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聯係實際談談你對此的認識。答:古德諾在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問題上的重要貢獻主要並不是在於他率先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而是在於他對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做的進一步闡釋,從而為其後來所提出的獨創性行政學思想奠定基礎。古德諾明確指出,在所有的政府體製中,都存在著兩種主要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國家意誌的表達和國家意誌的執行。
5、,這兩種功能分別稱之為政治與行政。古德諾之所以提出應將政治與行政相對地二分開,其目的隻不過是為了引出這樣的觀點:政府機構之間的分工不可能像政府兩種功能之間的劃分那樣來得一清二楚。在他看來,把每一種功能分派給一個分立的機構去行使是不可能的。這不僅因為政府權力的行使無法明確地分配,而且還因為隨著政府體製的發展,政府的這兩種主要功能趨向於分化成一些次要的和從屬的功能。古德諾反複強調的主線就是:政治與行政必須以某種方式取得協調。可以說,古德諾對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貢獻,並是不在於他提出了這個政治-行政二分法本身有什麽新意,而是在於他通過對政治-行政二分法的進一步闡釋第一次澄清了由這種二分的提法而容易造成。
6、的一種誤解:認為一種政府功能隻存在於一種政府機構之中;在於他第一次指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分權原則的極端形式不能作為任何具體政治組織的基礎。因為這一原則要求存在分立的政府機構,每一機構隻限於行使一種被分開的政府功能。然而,實際政治的需要卻要求國家意誌的表達與執行之間協調一致。很明顯,古德諾在此表現出的興趣,主要已不是在於政治與行政的分離,而是在於二者的協調。古德諾在指出了政治與行政必須取得某種協調之後,著重探討了如何取得這種協調:(1)這種協調的基礎便是政治必須對行政取得某種形式的控製。(2)協調不僅取決於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製問題,而且還取決於行政權力的必要集中問題。(3)美國走向政治與行政協調的。
7、獨特道路-法外調節。美國政府體製得以順利運行所必不可少的適度控製和必要行政集權全來自於一種法定體製外的調節功能-政黨。(4)美國加強民主與效率協調的主攻方向-政府體製的改革。(要求就以上某一點或幾點聯係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3.試述韋伯的官僚製。答:習慣上,尤其在漢語中,官僚製是一個貶義詞。然而,韋伯所說的官僚製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在它看來,所謂官僚製是指一種以分布-分層、集權-統一、指揮-服從等為特征的組織形態,亦即現代社會實施合法統治的行政組織。從純技術的觀點看,官僚製是效率最高的組織形式,政府、軍隊、宗教團體以及早期的企業都采用的是這種組織形態,它是一種高度理性化組織機構的理想類型。可見。
8、,在這種意義上,官僚製基本上屬於中性詞匯。韋伯認為,作為一種理想的行政組織形式,官僚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合理的分工:明確劃分每一個組織成員的職責權限並以法規的形式嚴格固定這種分工是官僚製的重要特征之一。韋伯認為,組織根據分工要求規定每一職位均有特定權責範圍,這樣不僅有利於組織成員通過訓練掌握專門技能,更有利於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2)層級節製的權力體係:官僚製組織是一個等級實體,具有等級與權力一致的特征,其中,將各種公職或職位按權力等級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指揮統一的指揮鏈條,沿著自上而下的等級製,由最高層級的組織指揮控製下一層級的組織直至最基層的組織,於是便形成了官僚製組織中層級節製的權。
9、力體係。在韋伯看來,這種層級節製的權力體係可以使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夠確切知道從何處取得命令以及把命令傳達給何人,它有助於克服組織管理中的混亂現象,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3)依照規程辦事的運作機製:在官僚製組織中,管理工作不是隨心所欲地進行的,官僚製組織通常要製定一整套規則和程序來規範組織及其成員的管理行為,以保證整個組織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確性。韋伯認為,這些規則和程序是根據合理合法的原則製定的,它們具有穩定性,可以保證官僚製組織的合理性、合法性、穩定性和連續性。(4)形式正規的決策文書:在官僚製組織中,一切重要決定和命令都應當形成正式文件下達,並且要記錄在案,用畢歸檔,為此,官僚製組織要設。
10、立一個妥善保管一切記錄和文件的檔案館。韋伯認為,官僚製組織的這一特征使得組織獨立於個人之外。在他看來,以文件形式下達決定和命令,有利於下級組織及其成員明確所下達的任務、規範要求和應履行的權責;而就上級來說,由於其對所屬部門和個人的任務分配比較明確具體且已記錄在案,因而也便於加強必要的控製,有利於組織有效實現其目標。(5)組織管理的非人格化:韋伯認為,人的個人情感和好惡等非理性因素常常會影響其理性、合法性和客觀性,進而會助長親情、裙帶和偏愛等關係,而這一切都會嚴重幹擾和妨礙組織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在官僚製組織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規、條例和正式文件等來規範人的行為的,人們在處理公務時隻應。
11、考慮合法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而不應考慮任何私情關係。(6)適應工作需要的專業培訓機製:官僚製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專業管理人員的增加以及在各業務部門中專家人數的增加。韋伯指出,官僚製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專業化基礎之上的,為了有效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和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各個部門均有一套穩定且詳細的技術規範要求,因此,組織在各個領域都必須配備專家和技術人員,以適應工作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官僚製組織必須為其成員提供各種必需的專業培訓,以使其具備和增強處理事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其服務數量和質量,從根本上提高組織的工作效率。(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製度:根據韋伯對理想型官僚組織的分。
12、析,它顯然屬於一種典型的行政組織。他認為,從技術觀點來看,這種純粹的官僚集權式行政組織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效率,因此這種組織是對人進行絕對必要控製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確性、穩定性、嚴格的紀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麵都比其他組織形式要優越,它能夠正式應用於各種行政管理任務中。韋伯認為,官僚製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麵:嚴密性;合理性;穩定性;普適性。韋伯也指出了它的弱點。他認為,官僚製壓抑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使人成為一種附屬品,隻會機械地例行公事,成為沒有精神的專家,沒有情感的享樂人,整個社會將變得毫無生氣。5.結合實際談談你對懷特關於行政環境與行政管理關係的論述的認識。答:行政環境是指圍。
13、繞著行政活動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和影響行政管理、行政行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發展,行政也相應地發生變化。行政環境對行政管理旺旺具有重要乃至決定性的影響。懷特早在19世紀20年代便從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客觀社會環境以及科技環境等諸方麵對行政環境之於行政管理的重要影響作了較為深入、係統的討論。(1)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與公共行政懷特指出:現代國家政府行政的任務,深受這一時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環境的影響他認為,環境首先影響著國家的行政製度及組織。如英國統治美國時期所建立的行政製度這一客觀環境深刻影響著美國獨立後建立的國家行政製度及其行政組織。其次,國家經濟上的發展變化也直接影響著。
14、國家行政職能、任務範圍的變化發展。懷特認為,隨著工業的發展、經濟活動的增多、交通的拓展、貿易的擴大、都市化和經濟的壟斷等經濟環境的變化,客觀地必然要擴大政府行政活動的範圍,並增加了政府行政的重要性和難度,此時放任主義顯然已不可取。因此,經濟上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政府行政必須從守夜警察的角色拓展到承擔起幹預經濟、加強宏觀管理的新職能。再次,在政治上,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加劇了業已存在的社會問題。政治環境的變化也要求政府加強協調勞資關係,強化社會管製,製定各種規製,通過有效管理來維護社會穩定。與此同時,對於政黨的競選,政府也必須加以幹涉、規範,以防止分贓製的重演。懷特這一思想已包含有行政管理必須適應環境才。
15、能發展、行政職能範圍必須隨客觀環境變化而變化、保持行政的整體性和適應性等內容。(2)客觀社會環境與行政隨著經濟等方麵的發展,行政工作也須隨之發展,社會各方麵對國家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懷特將此歸納為以下幾點:隨著美國政府職能的擴大,政府的支出日益增加,使公民的賦稅相應增長,公民要求政府節約,反對政府高賦稅;隨著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幹預的加強,公民要求政府管理要民主;經濟貿易活動的拓展要求政府行政要高效,政府的支出要節約,政府行政的效能與節約是國家繁榮和商貿成功之第一要素;隨著政府公務員隊伍的擴大,公民要求政府應是忠實、優良及賢明之行政;隨著政府職能的擴大,應改革原有機構,增設新部門以管轄新。
16、的公共事務;科學管理運動的蓬勃興起,要求政府同樣應實行科學管理,改進行政方法。(3)科技環境與行政懷特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國家行政管理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具體表現在:科學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空前發展,不僅改革了行政的設備,而且改革可行政的任務,科學已經為行政目標的確定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而且科學也改變了行政方法;現代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在行政管理中的廣泛應用,現代行政管理過程中諸如決策、規劃、設計、技術措施和監督等許多重要工作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持;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行政研究的發展,產生了行政科學,使行政管理從舊時的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因此,除科研機構外,在行政領域中應分出研究之職務,設立專門機。
17、構和人員,從事行政管理的科學研究。(需結合上述內容任何一點或幾點聯係實際進行論述)8.巴納德如何對組織定義?他所說的組織具有哪些要素和基本特點?答:巴納德認為,正式組織實體,都是由物質、技術、人和社會關係等方麵或部分組成的協作係統。它沒有簡單地把組織理解為人的集團,而是將組織界定為由意識地協調兩個以上的人的活動或力量的一個係統。其基本特點:(1)組織是由人的活動或效力即人的行為構成的係統,即巴納德的組織概念所探討的不是組織的形式而是組織的實質人的行為。(2)組織是一個係統,即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調整人的活動和行為的相互關係。(3)組織是動態和發展的,即當係統中的一個部分同其它部分的關係發生。
18、變化時,作為整體的係統也要發生變化。(4)組織是協作係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兩者揉和在一起,有時界限不太明確。協作係統包括四個組成部分,其中組織是一個核心子係統;物質子係統是機械設備、材料等物質手段的係統;人員子係統指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組成的集團;而社會子係統則是指一個協作係統同其它協作係統交換效用的係統。協作係統以組織為核心,把物質子係統、人員子係統和社會子係統連接成為一個複合的整體。(5)組織工作決不僅限於所謂組織內部,對於一個組織來說,其內部協作關係和外部協作關係同等重要。在它看來,作為管理者,不僅要注意內部問題,而且要注意外部問題,維持和加強種種協作關係是組織工作的核心之一。不論哪一級。
19、別的組織,全都包含著三種基本要素:(1)協作意願:其含義是自我克製,交付出個人行為的控製權以及個人行為的非個人化。巴納德認為,組織是由人組成的,但真正組成為一個協作係統的組織的,不是人,而是人的服務、動作、活動和影響,所以人們向協作係統提供服務的意願是必不可少的。(2)共同的目標:它是協作意願的必然推論。巴納德認為,組織成員協作意願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組織成員接受和理解組織目標的程度,如果組織成員不了解協作的目的和結果,就不可能誘導出協作意願來;同時,一個目標如果不被組織成員接受,它自然也不會導致良好的協作活動。所以,對組織目標的接受幾乎是和協作意願同時發生的。(3)信息交流:指的是。
20、意願、情報、建議、指示和命令等信息的傳遞。在巴納德看來,上述兩個基本要素隻有通過信息交流巴它們溝通起來,才能成為動態的過程;組織的共同目標即使存在,如果不通過信息交流使組織成員對此目標有所了解,則沒有意義;而為了使組織成員有協作的意願,能夠合理地行動,也必須由良好的信息交流。所以,他指出,作為組織的基本要素,信息交流是不可缺少和無法取代的,組織的一切活動都以信息交流為基礎。9.什麽是西蒙行政決策理論的主體部分?試述其主要觀點。答:對行政決策過程的研究是西蒙行政決策理論的主體部分。其主要內容:西蒙對行政決策過程的認識是與他對決策一詞的理解密切相關的。他認為,關於決策一詞的含義,不應僅從狹義上去理。
21、解,而應從更廣泛的意義上去理解。在他看來,廣義的決策一詞和管理一詞幾近同義。決策決不隻限於從幾個備選方案中選定一個這樣的行動,而是包括幾個階段和涉及許多方麵的整個過程。決策過程包括四個階段:1、情報活動,其任務是探查環境,尋求要求決策的條件;2、設計活動,其任務是設計、製訂和分析可能采取的備選行動方案;3、抉擇活動,其任務是從可供選擇的各種備選方案中選出一個適用的行動方案;4、審查活動,其任務是對已經作出的抉擇進行評價,這第四個階段有時也被稱之為執行決策任務的階段。西蒙認為,盡管這四個階段缺一不可,但對於優秀的行政管理者來說,四個階段並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其中,關鍵性的是前兩個階段,後兩個階。
22、段次之。因此,他建議,在時間分配上,行政管理者應該用大部分時間去調查經濟、技術、政治和社會形勢;判別需要采取新行動的新情況;用較大部分的時間獨自或者是跟他的同僚們一起去創造、設計和製定可能的行動方案,以應付需要作出決策的形勢;而用較少時間來選擇他們為解決已確認的問題而製定的而且對其後果也已做過分析的決策行動,同時,還得用適量的時間去估價作為重複循環一部分的,再次導致新決策的過去行動的結果。西蒙對整個決策過程的四階段劃分隻是在一般意義上來說的,他認為,在實際的決策活動中,諸階段是相互交織的。一般來說,情報活動先於設計活動,而設計活動又先於抉擇活動。但是,階段循環的實際情況卻要複雜得多,製定某一特。
23、定決策的每一個階段,其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決策製定過程。例如,設計階段可能需要新的情報活動,而任何階段中的問題又會產生出若幹次要問題,這些次要問題又有各自的情報、設計和抉擇的各個階段,用西蒙的話來說,也就是大圈套小圈,小圈之中還有圈。10.林德布洛姆漸進決策理論有哪些基本內容?你如何看待這一理論?答:其一,林德布洛姆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麵對傳統的全麵理性決策模式進行了批判:(1)決策者並不是麵對一個既定的問題,而他們必須對自己的所謂問題加以明確並予以說明。這樣,關於問題是什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存在有各種爭論的餘地。但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目前還沒有任何可以通過分析來解決這一爭論的方法。(2)。
24、決策分析並不是萬能的,對一項複雜決策來說,分析永遠沒有窮盡,有時或許還會造成錯誤;而且在現實決策中,也不可能漫無止境地分析下去。(3)決策受到價值觀影響。其二,林德布洛姆明確了漸進決策含義與基本原則:所謂漸進決策,就是指決策者在決策時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礎上,采用漸進方式對現行政策加以修改,通過一連串小小改變,在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逐漸實現決策目標。在林德布洛姆看來,漸進決策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1)按部就班原則(2)積小變為大變原則(3)穩中求變原則其三,林德布洛姆進一步分析了推行漸進決策的原因:在他看來,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進行理性化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漸進分析,是因為決策與政策的製定。
25、必然要受到政治、技術和現行計劃的製約,它們決定著決策必然成為漸進過程,他分別從上述這三個方麵對推行漸進決策的原因作了分析。首先,決策的漸進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所決定的。其次,決策的漸進性也是由技術上的困難造成的。最後,決策的漸進性是由現行計劃的連續性所決定的。14.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有哪些基本內容?答: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麵:(1)組織中目標的性質:戰略性目標;策略性目標;方案和任務。(2)目標管理成功的先決條件:高層管理人員的積極參與;下級人員的參與;有充分的情報資料;對實現目標的手段有控製權;對為實現目標而勇於承擔風險的組織成員予以激勵和保護;相信廣大組織成員的責任心和創造性。(3)目標。
26、管理的三個階段:製定目標;實現目標;對成果進行檢查和評價。(以上各要點均需展開說明或論述)16.布坎南所說的政府失敗是什麽意思?你怎麽看他對這種失敗的根源的分析及政策建議?答:所謂政府的失敗,是指政府的活動並不總是像應該的那樣有效或像理論上所說的能夠做到的那樣有效。布坎南認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執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這種政策不能確保資源的最佳配置。在布坎南看來,產生這一政府行為的外部原因是缺乏一種約束機製製約政府行為方式。如果約束機製不能提供一種良性壓力,以確保任何人處於某一特權地位時均不能過多地牟取私利,那麽再高尚的執政官也不能保證公共利益不被他或他的後繼者有意或無意地損害。正是在這個。
27、意義上,公共選擇理論強調,不應該把增加社會福利與保證人人平等的權力隨便交給某一特權機構或階層,然後再虔誠地等待他們的恩賜。理性的做法應該是使這些特權機構或人物受製於某一硬約束機製並且由公民真正而非形式地掌握該約束機製的最終決策權。布坎南認為,導致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1、缺乏競爭機製。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勵機製。3、政府機構自我膨脹。4、監督信息不完備。5、政府的尋租行為。布坎南等公共選擇理論家就如何對這種失敗進行補救提出了一些頗有啟發性的具體建議。1、創立一種新政治技術,提高社會民主程度。2、在公共部門恢複自由競爭,改善官僚體製的運轉效率。3、改革賦稅製度,約束政府。
28、權力。總之,一旦發生公共生產低效率的問題,就應該從現行體製上尋找原因,uu看書ww.ukan 從製度創新上去尋找對策,以便從根本上減少政府的失敗。(要求就以上某一點或幾點聯係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18.聯係實際談談你對奧斯本與古德塞爾提出的不同的政府改革的原則的看法。答:奧斯本認為,對傳統的政府官僚體製的改革應當遵循以下十項原則:(1)掌舵而不是劃槳;(2)重妥善授權而非事必躬親;(3)注重引入競爭機製;(4)注重目標使命而非繁文縟節;(5)重產出而非投入;(6)具備顧客意識;(7)有收益而不浪費;(8)重預防而不是治療;(9)重參與協作的分權模式而非層級節製的集權模式;(10)重市場機製調節而非僅靠行政指令控製。。
29、古德塞爾提出的十大原則與之針鋒相對:(1)政府應是由人民通過選出的代表來控製的,而不是企業家;(2)政府應該為公共利益服務,而不是滿足企業家的自我;(3)政府必須按照憲法和法律活動,而非依據目標或任務;(4)政府應該與私營企業的主要股東合作而非任何一種合夥人;(5)政府應該是靈活的、富有創造性,但同時也必須具有公共責任心;(6)政府活動的社會效果固然重要,但也必須尊重那些為政府服務的雇員;(7)在政府中,采取私營企業的管理模式必須不違背機會平等和公眾監督的原則;(8)簡化繁文縟節是對的,但不能破壞基本規範和法定程序;(9)減輕財政負擔的設想是可行的,但不能無視行政工作本身對公共開支的要求;(10)處理公共問題應該具有創造性,但不能讓少數人中飽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