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麵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題。
我們要能悅納別人的高尚
1近日,微博上有則配有圖片的消息傳播很廣。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劉先林、測繪儀器國產化的積極倡導者,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78歲高齡搭乘高鐵到鄭州出差,當日往返,在二等座椅上仍充分利用時間專注核校講座ppt打印稿。
2網友點讚、跟評的非常多。“他們似乎可以坐一等座的”“讓我肅然起敬的不止是頭腦更是靈魂”“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國脊梁”。但就是這樣一則暖聞,在網上也依然可以讀到非常另類的質疑音——直指其擺拍、做秀。如此評說,讀來如鯁在喉。
3時下有個非常奇怪卻又極為常見的現象,那就是一則多麽令人為之動容的暖聞,網上總會出現頗為另類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刺耳的雜音。個中的緣由當然非常複雜,或是出於言說者自身功利指向所致——隻有另類才夠吸睛,或是確實有過被假“暖聞”欺騙的經曆使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就這則新聞出現的評說雜音,我想說的是,我們自己可以不高尚,但應允許別人高尚,而且要能悅納別人的高尚。
4換言之,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已度人,幼稚而可笑地認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處於同一精神水準、同一追求層次。一位78歲高齡的院士,公認的測繪界的泰鬥,業績無數,難道還要靠這種擺拍來自我炒作、博取所謂的浮名嗎?這大概是任何一位隻要有點腦細胞的人都可以想明白的吧。其實,早在2009年,劉院士兼任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特聘教授、導師時便拒絕接受任何酬勞。那可是一年數十萬的工資薪酬,而且完全是其個人的合法合理所得。他將這些酬勞都留在了所在學校,用於獎勵業績突出的師生。即使是從事國家重大攻關科研項目,也因為嫌審批手續繁雜浪費時間,而常常自掏腰包購置相關研究設備。如果按照這些質疑者的人生邏輯,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勢必又會是沒完沒了的動機分析+另類質疑。
5不錯,在渴盼成功甚至有些急於成功的頗為浮躁的社會風氣浸染之下,借做秀炒作而出名確實有其滋生的土壤。而身處互聯網+的時代,自媒體漸成主流,讓假“暖聞”的製造與傳播的成本也變得極低。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懷疑一切、質疑所有的理由與借口。大千世界,人各有誌,境界迥異,也是一種社會常態。追名逐利近乎瘋狂者有之,默默付出淡泊名利者也不鮮見,而對於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師級的人物來說,名利早已不在他們的人生內容之中了。恰如劉院士所言:要那些酬勞做什麽呢,錢又不是不夠用。對他們來說,傾已所學,專注科研,有生之年多出成果,多造福社會,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6曾讀過另一位科學家極為樸實的肺腑之言,可稱經久而難忘——“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鑽下去,就算地震殉國算了”。這是被網友稱為“掃地僧”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係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看到總理溫家寶去災區時手裏拿的是地圖,而不是遙感出的形勢圖時在博客上替遙感界致歉所言。
7每每讀起這樣的話,總讓人眼含熱淚。對於這些堪稱國之驕子的業界泰鬥,他們的心中,哪還有什麽個人的名利,有的隻是責任與擔當,有的隻是家國情懷。對於他們,倘有名利質疑之說,那就是一種極不厚道甚至讓人有些惡心的褻瀆與輕慢。
8誠然,終其一生,我們也難以企及這些科學家的人生高度,也難有他們那樣的成就與輝煌。但我們必須以一種仰視的姿態給予他們足夠的敬重。至少,我們應能悅納他們的高尚!這並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使我們自己能擁有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最最基本的人性素養。
(摘自《語文月刊》,略有刪節)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麽?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論點的?
2.文章第4段為什麽要寫劉院士早年的事情?
3.第5段畫線句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有什麽作用?
4.讀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觸。請結合文章內容和社會實際,談談你對“高尚”的理解。(不超過120字。)
我們要能悅納別人的高尚
1近日,微博上有則配有圖片的消息傳播很廣。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劉先林、測繪儀器國產化的積極倡導者,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78歲高齡搭乘高鐵到鄭州出差,當日往返,在二等座椅上仍充分利用時間專注核校講座ppt打印稿。
2網友點讚、跟評的非常多。“他們似乎可以坐一等座的”“讓我肅然起敬的不止是頭腦更是靈魂”“這才是民族之魂,共和國脊梁”。但就是這樣一則暖聞,在網上也依然可以讀到非常另類的質疑音——直指其擺拍、做秀。如此評說,讀來如鯁在喉。
3時下有個非常奇怪卻又極為常見的現象,那就是一則多麽令人為之動容的暖聞,網上總會出現頗為另類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刺耳的雜音。個中的緣由當然非常複雜,或是出於言說者自身功利指向所致——隻有另類才夠吸睛,或是確實有過被假“暖聞”欺騙的經曆使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就這則新聞出現的評說雜音,我想說的是,我們自己可以不高尚,但應允許別人高尚,而且要能悅納別人的高尚。
4換言之,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平庸甚至庸俗,就以已度人,幼稚而可笑地認為天底下的人都和自己處於同一精神水準、同一追求層次。一位78歲高齡的院士,公認的測繪界的泰鬥,業績無數,難道還要靠這種擺拍來自我炒作、博取所謂的浮名嗎?這大概是任何一位隻要有點腦細胞的人都可以想明白的吧。其實,早在2009年,劉院士兼任國內多所知名高校特聘教授、導師時便拒絕接受任何酬勞。那可是一年數十萬的工資薪酬,而且完全是其個人的合法合理所得。他將這些酬勞都留在了所在學校,用於獎勵業績突出的師生。即使是從事國家重大攻關科研項目,也因為嫌審批手續繁雜浪費時間,而常常自掏腰包購置相關研究設備。如果按照這些質疑者的人生邏輯,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勢必又會是沒完沒了的動機分析+另類質疑。
5不錯,在渴盼成功甚至有些急於成功的頗為浮躁的社會風氣浸染之下,借做秀炒作而出名確實有其滋生的土壤。而身處互聯網+的時代,自媒體漸成主流,讓假“暖聞”的製造與傳播的成本也變得極低。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懷疑一切、質疑所有的理由與借口。大千世界,人各有誌,境界迥異,也是一種社會常態。追名逐利近乎瘋狂者有之,默默付出淡泊名利者也不鮮見,而對於那些令人敬仰的大師級的人物來說,名利早已不在他們的人生內容之中了。恰如劉院士所言:要那些酬勞做什麽呢,錢又不是不夠用。對他們來說,傾已所學,專注科研,有生之年多出成果,多造福社會,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6曾讀過另一位科學家極為樸實的肺腑之言,可稱經久而難忘——“我們搞遙感的,真是恨不得打個地洞鑽下去,就算地震殉國算了”。這是被網友稱為“掃地僧”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係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文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看到總理溫家寶去災區時手裏拿的是地圖,而不是遙感出的形勢圖時在博客上替遙感界致歉所言。
7每每讀起這樣的話,總讓人眼含熱淚。對於這些堪稱國之驕子的業界泰鬥,他們的心中,哪還有什麽個人的名利,有的隻是責任與擔當,有的隻是家國情懷。對於他們,倘有名利質疑之說,那就是一種極不厚道甚至讓人有些惡心的褻瀆與輕慢。
8誠然,終其一生,我們也難以企及這些科學家的人生高度,也難有他們那樣的成就與輝煌。但我們必須以一種仰視的姿態給予他們足夠的敬重。至少,我們應能悅納他們的高尚!這並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使我們自己能擁有作為現代社會公民的最最基本的人性素養。
(摘自《語文月刊》,略有刪節)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麽?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論點的?
2.文章第4段為什麽要寫劉院士早年的事情?
3.第5段畫線句運用了什麽論證方法?有什麽作用?
4.讀了本文,你一定深有感觸。請結合文章內容和社會實際,談談你對“高尚”的理解。(不超過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