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什麽?
在蔣妤問出這個問題時, 觀眾席上所有的人下意識的在心裏問了一句, 為什麽?
因為迅猛發展的網絡?因為這個高樓鱗次櫛比的社會?亦或者是因為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管教的家長?
蔣妤看著鏡頭, 她說:“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 家庭,家長,學校,老師,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人之初, 性本善, 沒有哪個人生來就是充滿著邪惡與戾氣, 他們也曾單純善良,可為什麽會變成今天這樣, 我們請到了教育專家孫一書教授與法律學專家邢正文律師。”
全場掌聲雷鳴,在熱烈的掌聲之下,孫一書教授與邢正文律師從側門走進, 來到演播台中央,在蔣妤的引領下,坐到了嘉賓席上。
孫一書教授直言不諱, “剛才蔣主播說的很對,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家庭, 家長, 學校, 老師,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些年裏,我研究這些犯罪孩子的家庭,大部分孩子的家庭並不健全,是破碎的,甚至於是在家暴中長大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走上犯罪的道理並不奇怪,孩子的父母關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
蔣妤點頭,“在我調查少年犯罪案件時,深究其背景,很大一部分犯罪的青少年有一個殘破而不健全的家庭,孩子是否走上歧路,父母的引導是關鍵。”
“家庭原因隻是其一,而學校,也有著難以推卸的責任。”孫一書教授說:“學校是學生的啟蒙,能否得到完善而又全麵的開發,老師的教育則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學校以及老師宗旨,隻管教書,不管育人,重視學業知識方麵的傳授,而在忽視了德育體智美的教育。”
孫一書說到這,蔣妤不禁想起了視頻中遭受校園暴力的張斐。
因為父親的關係,在學校遭受同學的暴力傷害,而老師以及同學的冷眼與輕視,流言蜚語,無形之中,一步步將張斐推向了邊緣。
所幸的是,張斐沒有徹底被校園暴力與老師同學的冷漠中擊垮。
有人救了他。
“第三,社會原因,不良的社會風氣促使青少年還未完全健全的三觀走向了極端,最近網絡的興起,將還沒有自製力的學生吸引並沉迷其中。”孫一書教授頓了頓,“以上我所說的,都是客官存在的原因,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觀原因也是不少。”
蔣妤點點頭,“既然孫一書教授說了這麽多,那麽我想請問邢律師您一個問題,我知道您在法律界是泰山北鬥,那麽您一定研究過未成年人保護法。”
“當然,”邢正文律師點頭。
蔣妤說:“我在調查此次的選題時,曾經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名未成年人常年遭受四名未成年人的毆打,屢屢重傷,但是因為是未成年人,所以法律並沒有懲戒他們。然而有一天,這名未成年人在四名未成年人聚眾毆打之下,迫於無奈反擊,失手將其中一名施暴的未成年人打成重傷。”
“當然,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法,這名失手傷人的未成年人並沒有得到法律的懲罰,因為法律對於未成年人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懲罰,可是當一次又一次的作惡,善良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被人作踐毆打時,這樣的人是真的不懂事嗎?”
說到這,蔣妤頓了頓,她看向邢正文律師,“邢律師,請問,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初衷,想要保護的究竟是誰?是四名屢屢傷害別人的未成年人?還是那名迫於無奈而反擊至他人重傷的未成年人?”
邢正文律師沉默片刻,這個對法律條例倒背如流律師在鏡頭麵前歎了口氣,他看向了蔣妤,說:“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對象,是全體未成年人。”
蔣妤凝眉,“也包括懷著惡意的未成年人?”
邢正文律師點頭,“包括!”而後他補了一句,“至少現在包括!”
“罪與非罪的年齡界限真的嚴謹嗎?犯了罪的未成年人真的不需要收到任何懲罰嗎?”
邢正文律師說:“年齡界限嚴謹是否,需要國家去探討,是否應該收到懲罰,也是國家思考的事。”
蔣妤點點頭,她繼續麵朝著觀眾,說道:“未成年人保護法麵向的,是所有的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罪與非罪的界線是十四歲,”蔣妤淡淡環視著觀眾席,“我想,此刻可能在場大多數的觀眾心裏現在憤怒不已,是的,我的心情曾經也和你們一樣,憤怒。”
“可是當我繼續深入的調查之後,我心裏的憤怒漸漸少了,隨之而來的,是悲哀。”
蔣妤身後大屏幕上播放著一則采訪視頻。
是蔣妤采訪本地某工讀學校學生以及老師的視頻。
視頻中,工讀學校大多破舊,且地處偏僻,三兩棟教學大樓,以及一棟寢室樓,從生鏽腐朽的大門口,一眼便能看全整個學校的樣貌。
視頻中學校老師向蔣妤介紹,學校如今在校的學生僅餘二十五人,在校的學生大多數為犯罪後,經過家長同意,被送到學校的人。鏡頭前的操場上,鏡頭遠遠朝著學生聚集的地方拍過,有人在做俯臥撐,有人在蛙跳,隔得太遠,天色又暗,一張張臉在鏡頭前完全看不清楚。
雜亂無章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依稀可聽見的,那是在讀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隨著隊伍麵前揮著教鞭的教官訓斥的聲音,背讀弟子規的聲音一聲聲,盤旋在校園操場上空,灰蒙的天穹仿若一池雨後渾濁的湖泊,迴蕩的餘音在這湖麵上掀起一層水波,一圈一圈,擴散開來。
蔣妤麵對著鏡頭,說:“據調查,全國僅有六十七所工讀學校且絕大多數門可羅雀,這個工讀學校,在停辦了十五年後重新招生,來就讀的學生僅二十五人,而在校教職工二十九人,其中老師二十人,幾乎是一名老師帶一名學生。”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在學校裏這些學生的日常,這些學生每天早上起床進行晨跑與運動,晨跑運動之後迴教室,背誦弟子規和三字經,當然,也會有老師進行相應的文化教學。”
身後視頻在學校教室拍攝走過,朗朗讀書聲在教室中迴蕩。
依舊是一張張模糊的臉與那些沉默的背影。
視頻中的老師說,在工讀學校裏的學生,主要目的是進行改造,既然是改造,那麽老師以及教官的手段自然不是普通學校那樣。
老師說,都是些犯了事的人,心思早就不正了,普通的手段駕馭不了,隻能來點特殊的手段。
鏡頭裏老師背後的走廊,突然發生變故,老師和學生發生衝突,學生痞裏痞氣梗著脖子,朝著老師瞎嚷嚷,臉上滿是兇狠與戾氣,老師凝眉,怒斥之下學生反而大著膽子與老師推搡起來,教室裏的學生紛紛從窗口探出個頭來,朝著那與老師發生衝突的學生歡唿叫好,興奮得,好像那學生是個英雄。
有教官趕來舉著教鞭訓斥探出頭的學生,喝令他們迴教室讀書,而那名敢與老師發生衝突的學生,此刻卻被帶去了老師辦公室,沒過多久,慘叫哀嚎的聲音從辦公室裏傳來。
鏡頭麵前的老師似乎於此習以為常,甚至於向鏡頭前直言不諱,“背誦弟子規,是想讓他們得到道德教育,但如果一般教育無法解決當前麵對的問題,肯定是要用一些特殊手段的。”
所謂的特殊手段在鏡頭前的意思,不言而喻。
教室裏那些像歡唿英雄一樣歡唿那個學生的同學們,此刻低著頭,誦讀著麵前的弟子規,三字經。
蔣妤問鏡頭前的老師,所有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會被送進工讀學校嗎?
老師想了一會,搖頭,“也不是,送入工讀學校,需要家長的同意,而同樣的,想要從工讀學校出去,也需要家長的簽字。”
老師還說,學校裏有個學生,在學校待了快四年了,還沒能出去,就是因為他的家人一直沒來學校簽字,沒人願意管他。
鏡頭的最後,是一輛鳴笛的警車一路從校外開進校內,警車上下來兩個警察,將一學生交到了前來接人的學校老師手裏。
那男孩低著頭,走路懶懶散散,一副痞子樣,跟著老師,提著自己的行李物品,大搖大擺走進了學校寢室樓。
沒人知道他因何而來,也不會有人知道在未來改造的日子裏他會不會學好,更不會知曉在離開學校後,這些他會走上那條路。
他和所有被送進來的學生一樣,接受著人生本該在懵懂時期便知道的道德,遵守著最基本的守則與規範。
狹窄的學校上空晴空萬裏,操場上早訓的學生嘹亮的聲音驚起一側棲息的鳥兒振翅高飛。
在這最美好的年紀,最應該燦爛大笑的年紀,卻被困在這小小一方裏,麻木並叛逆的,接受最原始的教育。
蔣妤麵對著鏡頭,“我曾經為他們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憤怒,可是現在,我為他們感到悲哀。”
在蔣妤問出這個問題時, 觀眾席上所有的人下意識的在心裏問了一句, 為什麽?
因為迅猛發展的網絡?因為這個高樓鱗次櫛比的社會?亦或者是因為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管教的家長?
蔣妤看著鏡頭, 她說:“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 家庭,家長,學校,老師,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人之初, 性本善, 沒有哪個人生來就是充滿著邪惡與戾氣, 他們也曾單純善良,可為什麽會變成今天這樣, 我們請到了教育專家孫一書教授與法律學專家邢正文律師。”
全場掌聲雷鳴,在熱烈的掌聲之下,孫一書教授與邢正文律師從側門走進, 來到演播台中央,在蔣妤的引領下,坐到了嘉賓席上。
孫一書教授直言不諱, “剛才蔣主播說的很對,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家庭, 家長, 學校, 老師,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這些年裏,我研究這些犯罪孩子的家庭,大部分孩子的家庭並不健全,是破碎的,甚至於是在家暴中長大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走上犯罪的道理並不奇怪,孩子的父母關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
蔣妤點頭,“在我調查少年犯罪案件時,深究其背景,很大一部分犯罪的青少年有一個殘破而不健全的家庭,孩子是否走上歧路,父母的引導是關鍵。”
“家庭原因隻是其一,而學校,也有著難以推卸的責任。”孫一書教授說:“學校是學生的啟蒙,能否得到完善而又全麵的開發,老師的教育則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學校以及老師宗旨,隻管教書,不管育人,重視學業知識方麵的傳授,而在忽視了德育體智美的教育。”
孫一書說到這,蔣妤不禁想起了視頻中遭受校園暴力的張斐。
因為父親的關係,在學校遭受同學的暴力傷害,而老師以及同學的冷眼與輕視,流言蜚語,無形之中,一步步將張斐推向了邊緣。
所幸的是,張斐沒有徹底被校園暴力與老師同學的冷漠中擊垮。
有人救了他。
“第三,社會原因,不良的社會風氣促使青少年還未完全健全的三觀走向了極端,最近網絡的興起,將還沒有自製力的學生吸引並沉迷其中。”孫一書教授頓了頓,“以上我所說的,都是客官存在的原因,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觀原因也是不少。”
蔣妤點點頭,“既然孫一書教授說了這麽多,那麽我想請問邢律師您一個問題,我知道您在法律界是泰山北鬥,那麽您一定研究過未成年人保護法。”
“當然,”邢正文律師點頭。
蔣妤說:“我在調查此次的選題時,曾經見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名未成年人常年遭受四名未成年人的毆打,屢屢重傷,但是因為是未成年人,所以法律並沒有懲戒他們。然而有一天,這名未成年人在四名未成年人聚眾毆打之下,迫於無奈反擊,失手將其中一名施暴的未成年人打成重傷。”
“當然,因為未成年人保護法,這名失手傷人的未成年人並沒有得到法律的懲罰,因為法律對於未成年人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懲罰,可是當一次又一次的作惡,善良的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被人作踐毆打時,這樣的人是真的不懂事嗎?”
說到這,蔣妤頓了頓,她看向邢正文律師,“邢律師,請問,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初衷,想要保護的究竟是誰?是四名屢屢傷害別人的未成年人?還是那名迫於無奈而反擊至他人重傷的未成年人?”
邢正文律師沉默片刻,這個對法律條例倒背如流律師在鏡頭麵前歎了口氣,他看向了蔣妤,說:“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對象,是全體未成年人。”
蔣妤凝眉,“也包括懷著惡意的未成年人?”
邢正文律師點頭,“包括!”而後他補了一句,“至少現在包括!”
“罪與非罪的年齡界限真的嚴謹嗎?犯了罪的未成年人真的不需要收到任何懲罰嗎?”
邢正文律師說:“年齡界限嚴謹是否,需要國家去探討,是否應該收到懲罰,也是國家思考的事。”
蔣妤點點頭,她繼續麵朝著觀眾,說道:“未成年人保護法麵向的,是所有的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罪與非罪的界線是十四歲,”蔣妤淡淡環視著觀眾席,“我想,此刻可能在場大多數的觀眾心裏現在憤怒不已,是的,我的心情曾經也和你們一樣,憤怒。”
“可是當我繼續深入的調查之後,我心裏的憤怒漸漸少了,隨之而來的,是悲哀。”
蔣妤身後大屏幕上播放著一則采訪視頻。
是蔣妤采訪本地某工讀學校學生以及老師的視頻。
視頻中,工讀學校大多破舊,且地處偏僻,三兩棟教學大樓,以及一棟寢室樓,從生鏽腐朽的大門口,一眼便能看全整個學校的樣貌。
視頻中學校老師向蔣妤介紹,學校如今在校的學生僅餘二十五人,在校的學生大多數為犯罪後,經過家長同意,被送到學校的人。鏡頭前的操場上,鏡頭遠遠朝著學生聚集的地方拍過,有人在做俯臥撐,有人在蛙跳,隔得太遠,天色又暗,一張張臉在鏡頭前完全看不清楚。
雜亂無章的聲音從遠處傳來,依稀可聽見的,那是在讀弟子規。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
隨著隊伍麵前揮著教鞭的教官訓斥的聲音,背讀弟子規的聲音一聲聲,盤旋在校園操場上空,灰蒙的天穹仿若一池雨後渾濁的湖泊,迴蕩的餘音在這湖麵上掀起一層水波,一圈一圈,擴散開來。
蔣妤麵對著鏡頭,說:“據調查,全國僅有六十七所工讀學校且絕大多數門可羅雀,這個工讀學校,在停辦了十五年後重新招生,來就讀的學生僅二十五人,而在校教職工二十九人,其中老師二十人,幾乎是一名老師帶一名學生。”
“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在學校裏這些學生的日常,這些學生每天早上起床進行晨跑與運動,晨跑運動之後迴教室,背誦弟子規和三字經,當然,也會有老師進行相應的文化教學。”
身後視頻在學校教室拍攝走過,朗朗讀書聲在教室中迴蕩。
依舊是一張張模糊的臉與那些沉默的背影。
視頻中的老師說,在工讀學校裏的學生,主要目的是進行改造,既然是改造,那麽老師以及教官的手段自然不是普通學校那樣。
老師說,都是些犯了事的人,心思早就不正了,普通的手段駕馭不了,隻能來點特殊的手段。
鏡頭裏老師背後的走廊,突然發生變故,老師和學生發生衝突,學生痞裏痞氣梗著脖子,朝著老師瞎嚷嚷,臉上滿是兇狠與戾氣,老師凝眉,怒斥之下學生反而大著膽子與老師推搡起來,教室裏的學生紛紛從窗口探出個頭來,朝著那與老師發生衝突的學生歡唿叫好,興奮得,好像那學生是個英雄。
有教官趕來舉著教鞭訓斥探出頭的學生,喝令他們迴教室讀書,而那名敢與老師發生衝突的學生,此刻卻被帶去了老師辦公室,沒過多久,慘叫哀嚎的聲音從辦公室裏傳來。
鏡頭麵前的老師似乎於此習以為常,甚至於向鏡頭前直言不諱,“背誦弟子規,是想讓他們得到道德教育,但如果一般教育無法解決當前麵對的問題,肯定是要用一些特殊手段的。”
所謂的特殊手段在鏡頭前的意思,不言而喻。
教室裏那些像歡唿英雄一樣歡唿那個學生的同學們,此刻低著頭,誦讀著麵前的弟子規,三字經。
蔣妤問鏡頭前的老師,所有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會被送進工讀學校嗎?
老師想了一會,搖頭,“也不是,送入工讀學校,需要家長的同意,而同樣的,想要從工讀學校出去,也需要家長的簽字。”
老師還說,學校裏有個學生,在學校待了快四年了,還沒能出去,就是因為他的家人一直沒來學校簽字,沒人願意管他。
鏡頭的最後,是一輛鳴笛的警車一路從校外開進校內,警車上下來兩個警察,將一學生交到了前來接人的學校老師手裏。
那男孩低著頭,走路懶懶散散,一副痞子樣,跟著老師,提著自己的行李物品,大搖大擺走進了學校寢室樓。
沒人知道他因何而來,也不會有人知道在未來改造的日子裏他會不會學好,更不會知曉在離開學校後,這些他會走上那條路。
他和所有被送進來的學生一樣,接受著人生本該在懵懂時期便知道的道德,遵守著最基本的守則與規範。
狹窄的學校上空晴空萬裏,操場上早訓的學生嘹亮的聲音驚起一側棲息的鳥兒振翅高飛。
在這最美好的年紀,最應該燦爛大笑的年紀,卻被困在這小小一方裏,麻木並叛逆的,接受最原始的教育。
蔣妤麵對著鏡頭,“我曾經為他們所做的一切而感到憤怒,可是現在,我為他們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