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太爺是迴家之後得知聖旨的事的,他麵色沉重,上朝時皇上提都沒提過這事,崔老太爺皺著眉問:“好端端的怎麽會賜婚?”
再說江家都沒有入京做官的,皇上壓根就不知道這號人,怎麽會賜婚?
崔老夫人說道:“傳旨的公公說,這次多虧了貴妃娘娘。”
崔老太爺的臉色更難看了:“又與後宮有關,你娘家侄女入京是為了說親,現在親事定下了,你將她送迴去,以後少與她來往。”
崔老夫人麵色不自然,說道:“那夏家又不差,以後成了親家,該多多來往才是。”好不容易娘家有了起色,竟然還要斷了來往,崔老夫人舍不得。
崔老太爺冷臉:“你個婦人知道什麽,夏家與貴妃娘娘有舊怨,你真當這莊親事好?糊塗!”
崔老夫人心裏一驚:“竟有這事?京中未傳出半點風聲啊。”
崔老太爺臉色不愉,“這等事你當是誰都能知道的,好了,你那侄女早些送迴去。”
崔老夫人不敢反對:“知道了,老爺。”老夫人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可才太爺定的事,她反對也沒有用。
老夫人又說了明日要進宮謝恩的事,崔老太爺聽了,道:“記得看緊你那個侄女,不要讓她亂走。”
兩人又說了會,吃過晚膳,崔老夫人從歇了,崔老太爺則是去了書房。
上院。
崔大太太覺得奇怪:“娘竟沒有派人過來,難道,今晚還是各家在各家吃?”
崔榮華摸了摸餓扁的肚子,歎氣道:“娘,擺飯吧。”
崔大太太瞪了她一眼:“等會,木香已經過去打聽消息了,再等等。”
崔大爺在書房,正在考崔時仁的學問,父子兩一問一答,連天黑了都沒有注意到,還是崔榮華過來叫他們,崔大爺這才停下,帶著崔時仁出了書房。
崔榮華左手拉著父親,右手拉著大哥,高興的前往正屋。
她大哥崔時仁忍不住問:“什麽事這麽高興?”
崔榮華眼睛彎彎:“沒有,江表姑定親後,就該迴江家了吧。”
崔時仁聽了,打趣道:“她走了你高興什麽?難道,你不喜歡她。”
崔榮華下巴一揚,理直氣壯的說道:“當然不喜歡。”
崔時仁好奇:“她怎麽惹你了?”
崔榮華道:“大哥等著看吧,表姑得了好親事,尾巴肯定會翹起來,說不定,還會給我們臉色看呢。”
崔時仁詫異:“表姑這兩日安分得很,祖母還讚了表姑兩迴呢。”
崔榮華很肯定:“這前表姑指望咱們家給她找門好親事,所以才忍著脾氣,處處讓著,如今她得償所願……”
江心柔現在壓根就不需要崔家了。
崔大爺伸出空出來的那隻手,揉了揉崔榮華的腦袋:“這些事不是你該操心的,你娘不是說教養嬤嬤今日到府嗎,以後多花點心思放到學習上。”
說起這個,崔榮華就撅起了嘴:“學什麽呀,那教養嬤嬤來了三個,走了一個,剩下的兩個都叫祖母送給江表姑了,還學什麽啊!”其實崔榮華也沒多難過,就是心裏不得勁,抱怨兩句。
崔大爺顯然沒想到還有這一出。
崔大太太的聲音已經有屋裏傳了出來:“快進屋,再磨蹭,飯該涼了。”
一家四口坐在桌上,慢慢吃著。
吃過飯,便聊起了今日發生的事,崔大爺問崔大太太:“榮華說娘將教養嬤嬤都給江表妹了?一個都沒留?”
崔大太太聽了,苦笑:“是啊,這位表妹若是迴江家待嫁,那兩位嬤嬤肯定會一並帶走。這事娘都定下了,咱們小輩也不好再說,算了,隻能下次再尋了。”
崔大爺沉默片刻,安慰道:“罷了,隻能再尋了。”不過是兩個教養嬤嬤,也不好斤斤計較。
這事放到一邊,崔大太太又問起另一事:“說起來,表妹的親事也是好事一樁,我還以為娘會將我們三房邀到大房,聚在一起吃頓飯,怎麽沒動靜?”江心柔的事就是江家的事,崔老夫人那樣好麵子,怎麽會不慶祝?
崔大爺道:“許是爹的意思。”
崔大太太望著崔大爺,“夏家也是門好親,爹為什麽……”
崔大爺道:“是江家跟夏家結親,說起來,跟咱們家也隻是表親,爹一向不太喜歡江家人。”最後一句,崔大爺是壓低聲音說的。
崔大太太已經完全明白,沒再多問,撿著白日的事,說了些。
崔榮華假裝纏著崔時仁玩,實則堅著耳朵聽爹娘說話,等崔大太太停了,她湊了過來,嘻笑著說道:“娘,跟江表姑有婚約的那位夏公子,聽說安寧公主特別喜歡他呢!”
崔大太太嚇了一跳:“你聽誰說的?”這孩子,這聽說那聽說的,怎麽什麽都知道。
崔榮華把腦袋縮了迴來,躲到崔時仁身後:“不記得了,大約是在溫泉別院聽人說的。”
崔大太太扭頭問崔大爺:“相公,你可曾聽說過這事?”
崔大爺管吏部的,哪裏知道這些兒女情長的事,搖頭:“不曾。”他在吏部忙都忙不過來呢。
崔大太太陷入了沉思。
若說安寧公主瞧上夏玉郎,也不是沒這個可能,夏玉郎貌若潘安,京中的姑娘哪個不喜歡,連青樓花魅都想自薦枕席呢。
崔榮華看她娘急得都冒汗了,忍不住說道:“娘,你急什麽,這是江表姑,她又不姓崔,這是江家跟夏家結親。”
崔大太太迴過神,聽了崔榮華的話,臉色也沒好看多少:“安寧公主若真瞧上夏玉郎,又得不到,不單會記恨江家,還會記恨咱家,你想想,江家在南邊,離得遠,要收拾也是收拾咱們崔家。你爹你哥他們倒也罷,可咱們女眷,卻是逃不掉的。以後遇著公主,她讓咱們跪,難道咱們還敢站著?”
再說江家都沒有入京做官的,皇上壓根就不知道這號人,怎麽會賜婚?
崔老夫人說道:“傳旨的公公說,這次多虧了貴妃娘娘。”
崔老太爺的臉色更難看了:“又與後宮有關,你娘家侄女入京是為了說親,現在親事定下了,你將她送迴去,以後少與她來往。”
崔老夫人麵色不自然,說道:“那夏家又不差,以後成了親家,該多多來往才是。”好不容易娘家有了起色,竟然還要斷了來往,崔老夫人舍不得。
崔老太爺冷臉:“你個婦人知道什麽,夏家與貴妃娘娘有舊怨,你真當這莊親事好?糊塗!”
崔老夫人心裏一驚:“竟有這事?京中未傳出半點風聲啊。”
崔老太爺臉色不愉,“這等事你當是誰都能知道的,好了,你那侄女早些送迴去。”
崔老夫人不敢反對:“知道了,老爺。”老夫人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可才太爺定的事,她反對也沒有用。
老夫人又說了明日要進宮謝恩的事,崔老太爺聽了,道:“記得看緊你那個侄女,不要讓她亂走。”
兩人又說了會,吃過晚膳,崔老夫人從歇了,崔老太爺則是去了書房。
上院。
崔大太太覺得奇怪:“娘竟沒有派人過來,難道,今晚還是各家在各家吃?”
崔榮華摸了摸餓扁的肚子,歎氣道:“娘,擺飯吧。”
崔大太太瞪了她一眼:“等會,木香已經過去打聽消息了,再等等。”
崔大爺在書房,正在考崔時仁的學問,父子兩一問一答,連天黑了都沒有注意到,還是崔榮華過來叫他們,崔大爺這才停下,帶著崔時仁出了書房。
崔榮華左手拉著父親,右手拉著大哥,高興的前往正屋。
她大哥崔時仁忍不住問:“什麽事這麽高興?”
崔榮華眼睛彎彎:“沒有,江表姑定親後,就該迴江家了吧。”
崔時仁聽了,打趣道:“她走了你高興什麽?難道,你不喜歡她。”
崔榮華下巴一揚,理直氣壯的說道:“當然不喜歡。”
崔時仁好奇:“她怎麽惹你了?”
崔榮華道:“大哥等著看吧,表姑得了好親事,尾巴肯定會翹起來,說不定,還會給我們臉色看呢。”
崔時仁詫異:“表姑這兩日安分得很,祖母還讚了表姑兩迴呢。”
崔榮華很肯定:“這前表姑指望咱們家給她找門好親事,所以才忍著脾氣,處處讓著,如今她得償所願……”
江心柔現在壓根就不需要崔家了。
崔大爺伸出空出來的那隻手,揉了揉崔榮華的腦袋:“這些事不是你該操心的,你娘不是說教養嬤嬤今日到府嗎,以後多花點心思放到學習上。”
說起這個,崔榮華就撅起了嘴:“學什麽呀,那教養嬤嬤來了三個,走了一個,剩下的兩個都叫祖母送給江表姑了,還學什麽啊!”其實崔榮華也沒多難過,就是心裏不得勁,抱怨兩句。
崔大爺顯然沒想到還有這一出。
崔大太太的聲音已經有屋裏傳了出來:“快進屋,再磨蹭,飯該涼了。”
一家四口坐在桌上,慢慢吃著。
吃過飯,便聊起了今日發生的事,崔大爺問崔大太太:“榮華說娘將教養嬤嬤都給江表妹了?一個都沒留?”
崔大太太聽了,苦笑:“是啊,這位表妹若是迴江家待嫁,那兩位嬤嬤肯定會一並帶走。這事娘都定下了,咱們小輩也不好再說,算了,隻能下次再尋了。”
崔大爺沉默片刻,安慰道:“罷了,隻能再尋了。”不過是兩個教養嬤嬤,也不好斤斤計較。
這事放到一邊,崔大太太又問起另一事:“說起來,表妹的親事也是好事一樁,我還以為娘會將我們三房邀到大房,聚在一起吃頓飯,怎麽沒動靜?”江心柔的事就是江家的事,崔老夫人那樣好麵子,怎麽會不慶祝?
崔大爺道:“許是爹的意思。”
崔大太太望著崔大爺,“夏家也是門好親,爹為什麽……”
崔大爺道:“是江家跟夏家結親,說起來,跟咱們家也隻是表親,爹一向不太喜歡江家人。”最後一句,崔大爺是壓低聲音說的。
崔大太太已經完全明白,沒再多問,撿著白日的事,說了些。
崔榮華假裝纏著崔時仁玩,實則堅著耳朵聽爹娘說話,等崔大太太停了,她湊了過來,嘻笑著說道:“娘,跟江表姑有婚約的那位夏公子,聽說安寧公主特別喜歡他呢!”
崔大太太嚇了一跳:“你聽誰說的?”這孩子,這聽說那聽說的,怎麽什麽都知道。
崔榮華把腦袋縮了迴來,躲到崔時仁身後:“不記得了,大約是在溫泉別院聽人說的。”
崔大太太扭頭問崔大爺:“相公,你可曾聽說過這事?”
崔大爺管吏部的,哪裏知道這些兒女情長的事,搖頭:“不曾。”他在吏部忙都忙不過來呢。
崔大太太陷入了沉思。
若說安寧公主瞧上夏玉郎,也不是沒這個可能,夏玉郎貌若潘安,京中的姑娘哪個不喜歡,連青樓花魅都想自薦枕席呢。
崔榮華看她娘急得都冒汗了,忍不住說道:“娘,你急什麽,這是江表姑,她又不姓崔,這是江家跟夏家結親。”
崔大太太迴過神,聽了崔榮華的話,臉色也沒好看多少:“安寧公主若真瞧上夏玉郎,又得不到,不單會記恨江家,還會記恨咱家,你想想,江家在南邊,離得遠,要收拾也是收拾咱們崔家。你爹你哥他們倒也罷,可咱們女眷,卻是逃不掉的。以後遇著公主,她讓咱們跪,難道咱們還敢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