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河內太守的往事


    除了河內太守之外,張楊還被封為安國將軍、晉陽侯。


    他在護送漢帝東歸洛陽以後,便以自己是外郡太守,應當在外扞衛國家,不應該留在京師為理由主動返迴河內。


    這種做法在當時大大贏得了眾人好感。


    因此剛迴河內不久便被加封為大司馬,假節鉞。


    要知道此時的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已成為虛職,另設的大司馬還要位在三公之上。


    當朝前兩位大司馬一是宗室劉虞,一是權臣李傕。


    張楊雖不及二人,但虎踞河內,亦非等閑之輩。


    張繡雖然也是一郡太守,但他一個雜號將軍在身份上卻是無法跟張楊相比。


    所以此刻張楊自稱是張繡長輩,反而比以官麵身份打招唿親切不少。


    “張郡守……”


    張繡剛一開口,就被張楊打斷,後者麵露不豫之色,“賢侄何以如此生份?


    我與你從父親如兄弟,你於我便如子侄一般,稱我伯父便可!”


    “這……”


    張繡有些猶豫,卻聽張楊斷然道:


    “若你不願當我是伯父,今日之事便休要再提!”


    話都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張繡索性從諫如流,改口叫了一聲伯父。


    張楊聞言當即再度拍了拍張繡的手臂,喜笑顏開:“賢侄來意,吾已悉數得知,此事汝不必擔憂。”


    在張繡驚訝的目光中,張楊繼續說道,“區區匈奴人,何足掛齒?


    莫說是左賢王親兵,便是那左賢王親來,某也叫他有去無迴!”


    張繡心說伱吹得厲害,人家之前從你的地盤大搖大擺走過去的時候你怎麽跟個沒事人一樣?


    不過此時對方明顯在向自己示好,他倒也沒有拆台,點了點頭道:“如此我便放心了。”


    “那些匈奴人,賢侄打算如何處理?”


    關於這一點張繡早就有過考慮,此時聽張楊問起,他並沒有說出自己的打算,而是反問道,“伯父,此事你怎麽看?”


    他想先聽聽張楊的看法。


    讓他意外的是,張楊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說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匈奴人既已歸順大漢,如今降又反叛,當誅之!”


    說著就做了一個斬首的動作。


    張繡愣了愣,心說這位怎麽比自己還激烈?


    他有些猶豫,又問道,“伯父的意思是……全殺了?”


    “某正有此意。”


    張楊笑嗬嗬地說道。


    好家夥,張繡心說上千顆腦袋說砍就砍,這位看似和藹的伯父果然不是吃素的。


    張楊看到張繡的表情,似乎是猜到了他的想法,主動解釋道:


    “這些胡人畏我大漢天威卻不感念我等收容之德,如今降而複叛,留之何益?


    當然,若他們肯真心歸降大漢,賢侄留其性命亦可。


    然以某之見,還是全部殺了了事!”


    眼見張楊說此話的確是發自真心,張繡又思索片刻,便說道,“既是如此,我自俘虜中挑出百人帶走,餘者皆由伯父處置。”


    “善!”


    張楊對此並無意見,對於張繡要這些人幹什麽也沒有過問。


    談妥了這件事情,張楊又問起了張繡的下一步打算。


    張繡猶豫片刻,還是說了實話。


    “賢侄欲去常山國尋人?”


    聽過張繡的話,張楊想了想開口道,“吾曾投本初,知其為人。


    若賢侄在並、冀二州與之相遇,報出吾名,當是無礙。


    隻是這蔡邕之女,賢侄打算如何處置?”


    “若無尋人之事,我便送她迴陳留也是無妨。


    隻是我原本便有事在身,又因此事耽誤了些時日,如今便欲令我偏將將之送往陳留,其後北行與我會合。”


    張楊笑道,“聽你言中之意,若無此事,你連某都不打算相見?”


    張繡也不否認,“不敢相煩伯父。”


    “你倒是實誠!”


    張楊收迴笑聲,正色道,“罷了,你既稱我一聲伯父,此事我便替你做了。


    你此行所帶人馬本就不多,又與那曹操有仇,不宜分兵。


    便由某派人將那蔡氏之女送迴陳留,隻是若被曹操問起,便說是某在匈奴人手中把她救下,如何?”


    那當然沒問題啊!


    張繡沒想到張楊居然這麽上道,這樣一來甘寧不用再去陳留,就可以跟他一起北上,直達冀州。


    隻是他不明白張楊為什麽要這麽幫自己?


    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跟張濟的交情嗎?


    那這人未免也有些太念舊了吧?


    穿越以後見識了太多的爾虞我詐,張繡早就不敢輕易信任他人,特別是這種自己在穿越前不是很了解的人。


    但從張楊的行為舉止來看並無問題。


    甚至於在他進府之前,都已經安排他帶的這一千人去補給了。


    “賢侄可是心有疑慮?”


    “是。”


    張繡見被張楊看了出來——當然他也沒打算瞞著,索性把話說開:“恕我直言,伯父雖言與我從父有舊,然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


    張楊當即就是一愣,又是好氣又好笑:“汝自比呂布倒也罷了,何以拿我與那丁原、董卓相比?”


    他頓了一頓,似乎是對張繡這種直球行為頗為欣賞,緩緩說出了一段往事,也算是解答了張繡的疑惑。


    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張楊曾在河內加入了盟主袁紹軍。


    彼時隸屬漢朝的南匈奴單於欒提於夫羅屯於漳水,看到這種情況也加盟了袁紹團隊。


    隻是後來他看到董卓勢大,就想要叛變袁紹,投奔到董卓那一方。


    張楊自然不肯答應。


    沒想到於夫羅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挾持張楊作為人質直接開溜。


    袁紹大怒,派遣大將麹(qu)義進行追擊,在鄴城南部大敗於夫羅軍。


    於夫羅無奈之下,又挾持著張楊逃到了黎陽,攻破了度遼將軍耿祉軍。


    此時張楊也趁機找到機會離開,逃迴河內,重整勢力,東山再起。


    原本打算繼續之前未竟之業,誰知隨著董卓前往長安,十八路諸侯攻勢受阻,各懷鬼胎的他們居然就此解散。


    討伐董卓一事就此偃旗息鼓,天下進入了群雄割據的時代。


    董卓迴到長安,為了安撫人心,詔封張楊為建義將軍、河內太守,


    就因為這個原因,張楊對於匈奴人沒有好感。


    特別是降而複叛的匈奴人更是恨不能斬盡殺絕。


    隻是如今他的處境也頗為微妙,雖然知道南匈奴過境,但在他們沒有主動挑釁的情況下也不好出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烈日吹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烈日吹冰並收藏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