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北巡
癡傻皇子暴躁妃:這個皇子隻想苟 作者:幻化成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皇,你真的沒什麽想問的嗎?”雲風還有些不死心。
皇帝輕輕瞥了雲風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對於你的計劃,我並無太多好奇。畢竟,那些內容不過是些陳詞濫調,早已在朝堂之上被反複討論過無數次了。不過,其中倒是些微有些新意,當然,你非求著介紹一下,我亦不介意傾聽。”
雲風頓時有些語塞,這和他原本的計劃有些出入。
他原本以為,自己根據前世記憶精心策劃的這份發展計劃,定能讓皇帝眼前一亮驚為天人,甚至可能引發一場關於國家未來發展的熱烈討論。
然而,現實卻像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了他的熱情。
皇帝的態度冷淡得讓他始料未及,仿佛自己成了那個急於求成、急於表現的人。
【既然你無心探究,我又何必強求!哼,我也是有脾氣的!】
雲風心中暗想,臉上卻努力保持著平靜。
“既然父皇無需兒臣詳述,那麽兒臣便就此告退。”
雲風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賭氣。
皇帝見雲風真的轉身欲走,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隨即迅速反應過來。
“站住!”
雲風停下腳步,迴頭疑惑地望著皇帝,心中五味雜陳。
【我想說的時候,你不讓我說;現在我想走了,你又不讓我走!你到底想怎麽樣?】
皇帝瞪了雲風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朕何時讓你離開了?你現在怎麽變得如此不懂禮數!”
雲風聞言,臉上立刻換上了嬉皮笑臉的表情,試圖緩和氣氛。
“父皇,咱們父子之間,何必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呢?再說,我身為武將,本就不拘小節,那些儒家禮數對我來說太過繁瑣。”
皇帝聞言,額頭青筋微露,顯然對雲風的這番說辭並不買賬。
要不是沒得選,他才不想給雲風一個軍功爵位。
現在倒好,想要管教他,他卻以武將粗鄙、不講禮儀為由進行搪塞。
“禮數與儒家並非一迴事,你切勿混為一談。”皇帝沉聲道,
“不過,你方才的話倒是提醒了我。我記得你的計劃中有一條是關於提高全民素質的。我覺得,你們這些武將,也確實需要好好提升一下禮儀修養了。”
雲風心中一緊,暗覺不妙。皇帝這一招,無疑是將這件事無限拔高,想用道德綁架他。
果然,皇帝接著說道:
“這樣吧,從即日起,到你隨我北巡之前,你就跟著武將們一起學習禮儀吧。我也好借此機會昭告天下武將,我們的關內侯認為武將粗鄙,需要好好提升一下素質。”
雲風聞言,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
皇帝這一決策,無疑是將他置於了風口浪尖之上,成為眾矢之的。
別的不提,單是他那位性情剛烈、脾氣火爆的嶽父大人,就絕不會輕易放過他。
“父皇,此舉萬萬不可啊!”雲風急忙辯解道,
“我計劃中所提的素質教育,實則是指文化素養的提升,而非僅僅局限於禮儀方麵。再者說,禮儀之道我並非一無所知,我曾跟隨張老學習了一年的周禮,已頗有所得,實無再學之必要。”
皇帝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他緩緩說道:
“哦?你的意思是你已經精通禮儀了?須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正好北巡之前及路途中並無太多事務,既然你聲稱周禮已會,那朕便罰你,再跟張老好好學習一番大夏的禮儀,以鞏固你的學識。”
雲風一聽,頓時感到頭大如鬥,北巡路上還要學習?皇帝你是周扒皮吧!
“父皇,我……”雲風還想再爭辯幾句,但皇帝卻已揮手打斷了他的話頭。
“此事已定,無需再議!”皇帝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雲風如遭雷擊,整個人瞬間變得萎靡不振,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氣神。
見雲風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皇帝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故作嚴肅地問道:
“現在,你可以跟朕詳細說說你那五年計劃中的具體細節了。”
……
結果雖然和雲風想的差不多,但是過程卻不太美妙。
人前顯聖沒做到,反而惹了個麻煩。
離開皇宮時,雲風不禁歎了一口氣,心中暗自叫苦連天。
-------------------------------------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莊嚴。
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群臣。
他直接公布了此次北巡的詳細安排,聲音洪亮,擲地有聲。
當皇帝提及隨行官員僅包括權國忠這位上將軍和雲風這位關內侯時,朝堂上的眾人不禁麵麵相覷,臉上寫滿了驚訝與不解。
尤其是當得知雲風也要跟隨之時,眾人更是覺得荒謬至極。
他們明明得到的消息是,雲風身中蛇毒,生死未卜,如今卻突然被告知這樣的人還能去參加北巡?
但現在居然突然告訴他們這樣的人還能去北巡?
皇帝的金口玉言,自然不容置疑,那麽說假話的人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一時間,朝堂上暗流湧動,眾人心中各有思量。
而接下來,當皇帝宣布讓丞相王觀和廷尉李武代為處理朝政時,朝堂之上的氣氛更是變得微妙起來。
眾人皆知,以往皇帝外出時,通常會讓大皇子監國,以穩定朝綱,確保國家正常運轉。
然而,這一次,皇帝卻打破了常規,不僅未讓大皇子監國,甚至連其他皇子都未帶在身邊一同北巡,隻準備帶雲風一人。
這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如此看來,皇帝對雲風的偏愛已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這不僅僅是對雲風個人的寵信,更是一種政治信號的釋放。
這無疑讓大皇子一脈的官員們感到人人自危,他們擔心自己的地位和未來會受到威脅。
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眾人都在暗自揣測皇帝的用意和未來的政治走向。
而雲風,作為這場風波的中心人物,卻仿佛置身事外,連早朝都沒來參加。
皇帝輕輕瞥了雲風一眼,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對於你的計劃,我並無太多好奇。畢竟,那些內容不過是些陳詞濫調,早已在朝堂之上被反複討論過無數次了。不過,其中倒是些微有些新意,當然,你非求著介紹一下,我亦不介意傾聽。”
雲風頓時有些語塞,這和他原本的計劃有些出入。
他原本以為,自己根據前世記憶精心策劃的這份發展計劃,定能讓皇帝眼前一亮驚為天人,甚至可能引發一場關於國家未來發展的熱烈討論。
然而,現實卻像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了他的熱情。
皇帝的態度冷淡得讓他始料未及,仿佛自己成了那個急於求成、急於表現的人。
【既然你無心探究,我又何必強求!哼,我也是有脾氣的!】
雲風心中暗想,臉上卻努力保持著平靜。
“既然父皇無需兒臣詳述,那麽兒臣便就此告退。”
雲風的話語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賭氣。
皇帝見雲風真的轉身欲走,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隨即迅速反應過來。
“站住!”
雲風停下腳步,迴頭疑惑地望著皇帝,心中五味雜陳。
【我想說的時候,你不讓我說;現在我想走了,你又不讓我走!你到底想怎麽樣?】
皇帝瞪了雲風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朕何時讓你離開了?你現在怎麽變得如此不懂禮數!”
雲風聞言,臉上立刻換上了嬉皮笑臉的表情,試圖緩和氣氛。
“父皇,咱們父子之間,何必拘泥於那些繁文縟節呢?再說,我身為武將,本就不拘小節,那些儒家禮數對我來說太過繁瑣。”
皇帝聞言,額頭青筋微露,顯然對雲風的這番說辭並不買賬。
要不是沒得選,他才不想給雲風一個軍功爵位。
現在倒好,想要管教他,他卻以武將粗鄙、不講禮儀為由進行搪塞。
“禮數與儒家並非一迴事,你切勿混為一談。”皇帝沉聲道,
“不過,你方才的話倒是提醒了我。我記得你的計劃中有一條是關於提高全民素質的。我覺得,你們這些武將,也確實需要好好提升一下禮儀修養了。”
雲風心中一緊,暗覺不妙。皇帝這一招,無疑是將這件事無限拔高,想用道德綁架他。
果然,皇帝接著說道:
“這樣吧,從即日起,到你隨我北巡之前,你就跟著武將們一起學習禮儀吧。我也好借此機會昭告天下武將,我們的關內侯認為武將粗鄙,需要好好提升一下素質。”
雲風聞言,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強烈的不安。
皇帝這一決策,無疑是將他置於了風口浪尖之上,成為眾矢之的。
別的不提,單是他那位性情剛烈、脾氣火爆的嶽父大人,就絕不會輕易放過他。
“父皇,此舉萬萬不可啊!”雲風急忙辯解道,
“我計劃中所提的素質教育,實則是指文化素養的提升,而非僅僅局限於禮儀方麵。再者說,禮儀之道我並非一無所知,我曾跟隨張老學習了一年的周禮,已頗有所得,實無再學之必要。”
皇帝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他緩緩說道:
“哦?你的意思是你已經精通禮儀了?須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正好北巡之前及路途中並無太多事務,既然你聲稱周禮已會,那朕便罰你,再跟張老好好學習一番大夏的禮儀,以鞏固你的學識。”
雲風一聽,頓時感到頭大如鬥,北巡路上還要學習?皇帝你是周扒皮吧!
“父皇,我……”雲風還想再爭辯幾句,但皇帝卻已揮手打斷了他的話頭。
“此事已定,無需再議!”皇帝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雲風如遭雷擊,整個人瞬間變得萎靡不振,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氣神。
見雲風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皇帝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故作嚴肅地問道:
“現在,你可以跟朕詳細說說你那五年計劃中的具體細節了。”
……
結果雖然和雲風想的差不多,但是過程卻不太美妙。
人前顯聖沒做到,反而惹了個麻煩。
離開皇宮時,雲風不禁歎了一口氣,心中暗自叫苦連天。
-------------------------------------
翌日清晨,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莊嚴。
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下方群臣。
他直接公布了此次北巡的詳細安排,聲音洪亮,擲地有聲。
當皇帝提及隨行官員僅包括權國忠這位上將軍和雲風這位關內侯時,朝堂上的眾人不禁麵麵相覷,臉上寫滿了驚訝與不解。
尤其是當得知雲風也要跟隨之時,眾人更是覺得荒謬至極。
他們明明得到的消息是,雲風身中蛇毒,生死未卜,如今卻突然被告知這樣的人還能去參加北巡?
但現在居然突然告訴他們這樣的人還能去北巡?
皇帝的金口玉言,自然不容置疑,那麽說假話的人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一時間,朝堂上暗流湧動,眾人心中各有思量。
而接下來,當皇帝宣布讓丞相王觀和廷尉李武代為處理朝政時,朝堂之上的氣氛更是變得微妙起來。
眾人皆知,以往皇帝外出時,通常會讓大皇子監國,以穩定朝綱,確保國家正常運轉。
然而,這一次,皇帝卻打破了常規,不僅未讓大皇子監國,甚至連其他皇子都未帶在身邊一同北巡,隻準備帶雲風一人。
這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如此看來,皇帝對雲風的偏愛已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這不僅僅是對雲風個人的寵信,更是一種政治信號的釋放。
這無疑讓大皇子一脈的官員們感到人人自危,他們擔心自己的地位和未來會受到威脅。
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異常緊張,眾人都在暗自揣測皇帝的用意和未來的政治走向。
而雲風,作為這場風波的中心人物,卻仿佛置身事外,連早朝都沒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