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自封禪大典之後,民眾便湧現出一股對道教的狂熱。


    徐老道,這位昔日裏默默無聞的道人,如今卻成了眾人追捧的對象。


    每天都有虔誠的信徒絡繹不絕地前來,渴望從他這裏習得神秘的雷法或者請神之術。


    然而,徐老道內心卻是苦不堪言。他並不會這些啊,他現在無比後悔跟著雲風瞎胡鬧。


    如今,他身不由己地被推上了道教的高台,卻無法抽身而退。


    他後來才想明白,所謂的道教是皇帝和雲風共同推出來解釋那天所有異象的一口黑鍋而已。


    皇帝的命令如同一道枷鎖,將他牢牢束縛在這片土地上。


    封禪大典他有多意氣風發,現在他就有多騎虎難下。


    至於雲風,他覺得雲風那小子已經拋棄他了,什麽讓他自己去皇城。他也得能離開泰安才行啊!


    以前他還可以自由地修行、悟道。可如今,他卻被這些信徒的熱情所困擾。還總有楞頭小夥想跑來試驗他的雷法。


    讓他庫存的鞭炮日漸減少,也讓他感到疲憊不堪。下次補充不知道什麽時候了,因為雲風跑邊疆去耍了。


    “唉!”不知道何時原本仙風道骨的徐道長,變成了成日唉聲歎氣的老徐。


    “如果可以,我隻想迴到認識雲風的第一天……”


    這次,徐老道的日常自言自語還未說完,就收到了來自邊疆的信件。


    他麵無表情地拆開信件,隨意的閱讀著。


    這是雲風的來信!他的臉色逐漸紅潤起來,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隨著他繼續閱讀,他的表情變得凝重。到最後時,他隻剩下了呆滯。


    信上寫的東西徹底顛覆了他的三觀。


    “老子化胡為佛?道士:出生到入土的一條龍服務?羽化升仙?財神和月老?”


    這些聞所未聞的教義,讓他沉默了,陷入了沉思。


    緊接著他仿佛想明白了一般,他小心翼翼地將信紙放入珍貴的檀木盒子中,內心湧動著無法言喻的激動。


    他,徐道長,不,徐天師,意欲成仙!


    雲風不知道,徐道長已經被他畫下的大餅忽悠瘸了。


    徐老道閉目苦思,決心要完善雲風所提出的道教教義。


    一個月閉關後,他容光煥發地走出房門,仿佛脫胎換骨一般。


    這位精神矍鑠的小老頭,身上的仙氣比往昔更加濃厚。


    他居住的地方,位於當日祭地的地壇後的廟宇之中。


    皇帝留下的士兵在此“保護”,實際上更像是他的侍從。


    這些士兵並未對他有過多的限製,反而將他的生活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條,除了不能隨意離開泰安之外,他享受著相當高的自由。


    當他走上地壇時,身後已聚集了上千名前來朝拜的信徒。


    他們望著徐老道的背影,眼中滿是敬仰之情,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神仙般的氣質。


    當徐老道站在地壇頂拿出大喇叭之時,不知道為何,眾人都感覺有點出戲。


    但隨著徐老道的聲音響起,所有的雜念頓時煙消雲散。


    “我,徐天師,今日欲廣開門庭,納各方有誌之士入我道教。


    稍後,我將在泰山山頂等候諸位,開壇授法,不分貴賤,有教無類!”


    徐老道的聲音洪亮而堅定,每一個字都仿佛帶有某種神秘的力量。


    授法過後,將在現場擇優選拔第一批我教道士。


    “授法之後,我將在現場選拔出第一批優秀的道教弟子。


    但入我教者,需先經受三年的靜心修煉,方可正式入門;


    再經五年的基礎學習,才能外出曆練;


    曆練十年歸來,方可出師。


    若無恆心與毅力,或心念不純者,就不必來我教了,免得浪費時間。”


    徐老道的話,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道教的莊嚴與神聖。


    這就是雲風所說的,先把難度拉滿,才能讓人向往。


    “求升官發財者,請另尋他路;若求真悟道,便隨我來。


    我將無償傳授一門道家養生秘法給眾人,勤加練習,可保身體康健,無病無災。無量天尊!”


    這個道號是雲風為提升徐老道的形象而提出的。


    他的解釋是那些佛教的人喊阿彌陀佛,我們道教是他們的源頭自然也得有。


    大的方向雲風已經給他安排好了。


    既然道教的主旨是教人講道理,那對徐老道來說就更簡單了。


    這次的道教首秀對於經常發言的徐老道來說也是手拿把掐。


    這一世的開端並不坎坷,至少少走了上百年的彎路。


    因為所有的一切雲風都給考慮的麵麵俱到了。


    大夏道教的起源,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悄然拉開帷幕。


    雖然雲風內心並不認為現在是道教發展的最佳時機。


    因為在曆史長河中,道教往往是在國家危難之際或百姓苦難之時挺身而出,而如今這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景象,讓雲風對徐老道能否扛起道教大旗並無十足信心。


    所以,他製定這份教義,初衷僅是希望為徐老道無聊的修道生涯增添些許色彩。


    然而,雲風沒想到的是,事情的發展將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


    齊魯地區,隨著孔家的倒台,許多人失去了信仰的依托。


    而教派,正是信仰的傳播者。


    總的來說,徐老道也算得上是博學多才之人,底蘊相當的深厚,他編撰的大夏神係可謂是有理有據。


    他以故事的形式傳播各種神話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有很深遠的教育意義,很快就被泰山附近百姓所接受。


    在信徒們的共同努力和大夏朝廷的支持下,大夏第一座道觀——太清觀,在泰山上拔地而起。


    更為了彰顯道家無為的理念和對皇權的尊敬,徐老道特意選擇在非山頂處建立道觀。


    隨著道觀的落成,道教的一切也漸漸開始步入正軌。


    眾多信徒紛至遝來,燒香祈福,並在“緣”箱中投入香火錢。


    這些資金又被徐老道用來迴饋山下的百姓或修繕道觀,形成了良性循環。


    泰山附近的城池也因為上清觀的存在,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的到來,城市愈發繁榮。


    如今,徐老道有了充裕的時間,他便帶領弟子們學習雲風定下的五大基礎。


    值得慶幸的是,徐老道不僅武藝高強,還興趣廣泛,多才多藝。


    這些內容他不能說是了如指掌,也算是有所涉獵。


    他也補齊了雲風計劃中的道士自力更生這一環。


    道教的神異之處在上香的龐大的人流基數影響下被傳得沸沸揚揚。


    諸如拜了月老後第二天就有公子登門提親、拜了女媧娘娘後一個月就懷孕、拜了財神後就發財等傳言層出不窮。


    短短兩個月時間,通過口口相傳,上清觀逐漸成為齊魯地區孔家倒台後的新信仰。


    而此刻,道教所帶來的好處也逐漸顯現出來,泰山附近地區的民風變得更加淳樸和務實。


    周邊郡守更是上書要求修建更多道觀,以滿足信徒們的需求。


    這一變化讓皇帝都感到意外,道觀肯定沒法建造,因為道教人太少。


    但是皇帝突發奇想,道教既然有助於齊魯地區的安穩,那麽用報紙幫忙宣傳一下道教思想倒是可以。


    這一下子,通過報紙的宣傳,道教就更加深入人心,泰山也經常發生擁堵。


    -------------------------------------


    遠在邊疆的雲風聽到這個消息時,震驚得目瞪口呆。


    “霧草,這才過了半年吧,怎麽會鬧出這麽大的動靜?徐老道這是要征服整個齊魯地區嗎?他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權曉靈在一旁幸災樂禍,這樣的結果她早有預料了。


    “你太小看徐道長的實力了,而且也低估了報紙的影響力。封禪過後他的聲望僅次於父皇啊!”


    一說到報紙,雲風就一臉的疑惑。


    “可是,報紙為什麽會幫忙推廣道教呢?”


    “這還能為什麽,肯定是父皇看到了其中的好處唄。


    你現在還是趕緊想辦法解決徐道長麵臨的問題吧。”


    權曉靈好心提醒了一下。


    雲風沉思片刻,然後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目前來看,道教人少的問題,隻能讓徐道長開辦學校了,就像我的科學院一樣。多招收一些有天賦的小孩子。


    同時,我們可以有償邀請那些道家的人來講課,如果可能的話,讓徐老道先去挖道家的牆角。”


    雲風的話讓權曉靈目瞪口呆。


    “挖牆角?你這真是往死裏得罪道家啊!”雖然這詞比較陌生,但是根據整個句子,權曉靈已經理解了詞義。


    然而,雲風卻並不在意。


    “那算什麽得罪,我這還是幫他們宣傳道家思想呢。


    你看看我這道教,我覺得再過半年遍布齊魯沒問題吧!他們百家行嗎?


    一天天固步自封的,再看看我給徐老道的建議,讓他每天開公開課,這效果多好。


    到時候整個齊魯大地全是信徒。”


    說到這裏雲風就有點來氣,道教怎麽可能缺人呢?這事情就不應該發生,


    “這徐老道就是太老實了,他應該高薪挖人啊!百家那麽多人,挖過來不就是我們道教的人了嗎?”


    權曉靈完全被雲風的想法震驚了,“這是什麽意思?”


    雲風嘿嘿直笑,解釋道,


    “你寫信告訴老徐,我們道教是道教,不是道家。


    我們是一個單純導人向善的教育機構,就像稷下學宮那樣的。


    一定要將稷下學宮幾個字多家強調!


    百家的人就算加入了道教,也不影響他們繼續宣揚百家學說。


    相信我,受過我熏陶的徐老道會理解我的意思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癡傻皇子暴躁妃:這個皇子隻想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幻化成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幻化成風並收藏癡傻皇子暴躁妃:這個皇子隻想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