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要開始裝逼了,舌戰群儒——帝王之道
癡傻皇子暴躁妃:這個皇子隻想苟 作者:幻化成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皇妃,明日有朝會!”
“嗯,知道了!”
雲風現在最害怕的就是上朝了!
現在距離上次朝會也就過了不到一周的時間,這一段時間那群人應該已經準備好反駁他的觀點了吧。
想想明天又需要舌戰群儒,他就頭疼!
但是想到,以後權曉靈也要跟著上朝,他內心還是小小的有點激動的!
不過,當他想到未來權曉靈也將隨他一同出席朝會,心中便湧起一絲莫名的激動。
父皇的使者剛剛傳來口諭,雖然權曉靈已交出了軍權,但她依然是大夏國的將軍,保有上朝參政的權利。
傳旨的用詞極為精妙,讓雲風也感到有些困惑。父皇的旨意似乎在暗示著什麽,是他之前未曾領悟的。
“權將軍多日未曾上朝,陛下甚是想念。陛下認為權將軍可能誤解了他的初衷,當初隻是讓權將軍交出兵權,而並非免除將軍職務。”
而後,那小太監還在權曉靈耳邊說了什麽?
傳旨的小太監在權曉靈耳畔低語了幾句,並未讓雲風聽到。
“娘子,那位公公剛才對你說了什麽?”
“秘密!”
-------------------------------------
朝堂之上,皇帝直接打開了話匣子,
“雲風說的,體用一體,相信各位卿家已經深思熟慮。現在,期待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雲風一聽皇帝這話,就知道又要到自己裝逼的時候了!
“陛下,”周青首先出列,聲音洪亮,
“我認為法家與儒家並非不能共存。我們儒家願與法家攜手共治天下,但對於三殿下所提的新儒家理念,儒家學派並不支持,我們儒家不需要兼容並進已經很完美了。”
李武緊接著表態,他不可能給儒家任何一個崛起的機會!
“陛下,大夏國立國之本在於霸道,儒家思想顯得過於柔和,並不完全符合我大夏的國情。
因此,我不讚同三殿下的體用一體製度。至於諸位所說的大夏法律嚴苛,我會考慮對現有法律進行適度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國情。”
李武的話讓王觀眉毛都抬了一下,李武居然服軟了?不固執的認為他法家無錯了?
作為丞相,王觀不會讓李武把儒家打倒的!
要是李武沒有了競爭對手,那麽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他王觀了!盡管現在李武的目標一直是想和他平起平坐。
“陛下,李廷尉所言雖有理,但儒家思想能延續千年,必有其可取之處。我建議讓三殿下更詳細地闡述其主張,上次的闡述似乎未盡其意。”
雲風則是看了一下這個老油條,內心毫無波動。
“雲風,你說說吧!”
雲風給了身旁的權曉靈一個放心的眼神!往前一站!
“父皇,兒臣想與李廷尉論道!”
此話一說,權曉靈內心咯噔的一下!這嘴啊!
就連群臣都震驚不已,前段時間雲風可是直接曲解儒家教義,直逼得大儒咳血。
這一次雲風又瞄準法家了嗎?
皇帝看了看李武,李武點了點頭。
“準!”
雲風清了清喉嚨,既然已經站出來了,他就不帶慫的!
“敢問李廷尉,我大夏何以統一天下!”
“我大夏自七國爭霸時期起便廣納賢才,商君的變法如廢井田、重農商、獎軍功等,都極大地增強了大夏的國力。
尤其是軍功爵製,使得大夏子民人人奮勇,如今我們擁有百萬雄師,這便是我們統一天下的基石。”
雲風點了點頭,李武說的還算客觀,“那依李廷尉之見,最終擊敗六國,靠的是我大夏的百萬將士了?”
“那是自然,”李武肯定地迴答,“難道還能是靠文人的一張嘴嗎?”
“說的好!”他的話語引起了許多武將的共鳴,他們紛紛出聲附和。
雲風也是點頭支持
“既然我們大夏立國後最大的功臣應是那百萬大夏子民,李廷尉,你可曾親眼目睹過,關中地區的大夏子民還剩幾許?
他們在沙場上英勇無畏,為國家的統一流盡了血汗,那麽,他們現在的處境又如何呢?
難道就因為輕微的過失,便要去服徭役或是戍守邊疆甚至是連坐死亡嗎?”
朝堂上頓時陷入了沉寂,雲風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眾人的內心。
“現在,咱們再來論一下道,李廷尉一直在強調霸道,王道!
霸道,即通過武力、權勢或嚴刑峻法來統治,或許戰時適用,但現在是和平年代,難道我們的大夏子民不配享有安穩的生活嗎?
而儒家所倡導的王道,以仁義道德為治國之本,我也不敢苟同。
仁義道德固然是人格的最高追求,但用它來治國顯得過於理想化。畢
竟,你無法對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人奢談仁義道德!”
雲風轉向皇帝詢問道,“父皇,你覺得,我說的可對?”
“老生常談而已!”
皇帝並不給雲風麵子,對雲風的話不以為意。畢竟王道、霸道在群臣那裏都說爛了。
“父皇作為一統六國的偉大帝王,想必您也明白,無論是王道還是霸道,都存在其固有的缺陷。”
皇帝點了點頭,會說話你就多說點,別說那些讓人討厭的!
“就如孔子走的中庸之道,他因為強調謹慎,會使人因為過於謹慎而錯失良機,什麽都折中處理,這樣問題會缺乏明確的指導和方向!”
周青等人開始有些按捺不住,但雲風沒給他們插話的機會。
“法家過分倚重法律,卻忽視了道德和人性的層麵,這對國家的長期穩定不利,甚至可能導致道德淪喪。
比如,有人好心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反被老人反咬一口是好心人撞的發起訛詐,若法家因為好心人拿不出證據,就判決好心人賠償,那以後誰還敢再扶老人呢?”
“繼續!”皇帝挑眉示意,打斷了正欲發言的李武。
李武此刻真的感覺很難受,因為雲風句句都插在了他的軟肋上。
雲風環顧了一下四周,給了權曉靈一個放心有我的眼神,然後繼續說道。
“道家思想過於理想化,還相對消極,並不適合國家管理!
墨家天天講兼愛,這種理想化的兼愛在現實中難以實現。
至於非攻,人家打你你才還手,不打你打誰?”
雲風頓了頓,因為他知道他接下來的話肯定是驚世駭俗的,
“因此,父皇啊,這些所謂的道都有其局限性,隻能算是小道!”
好家夥,雲風這一句話出來,頓時全場都安靜了!
權曉靈更是後背都濕透了,已經開始考慮換改嫁的事情了!
“那你來談談什麽是大道吧。”
皇帝此刻倒是被勾起了好奇心,他就想知道這個混小子到底能說出什麽渾話。
“我認為,父皇作為終結亂世的偉大帝王,應該走的是真正的大道——即帝道!”雲風鏗鏘有力地迴答。
“哦,何為帝道?”皇帝好奇地追問。
“集百家之所長,棄百家之糟粕的帝王之道!對所有敵人咱們采取法家的霸道,對安心勞作認真做事的平民咱們采用王道,那麽咱們大夏安能不長治久安!”
“帝道,便是集百家之所長、棄百家之糟粕的帝王之道。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遷而靈活應對。
“對待敵人,我們果斷地采取法家的霸道,以嚴明的法製和強力的手段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對待勤勞本分的平民,我們則采用儒家的王道,以仁義和道德來引導他們,讓他們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安居樂業。”
“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鑒道家的順其自然之道,不過度幹預,讓事物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
“而對於那些敢於創新、注重實踐的人,我們用墨家的理念來鼓勵和支持他們,讓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雲風深吸一口氣,對於這漫長的發言做了一個總結,
“如此,我們大夏豈能不長治久安!”
“好!這便是我要的帝道!”
皇帝此刻也被雲風說的心潮澎湃,先不說到底行不行,光是這份氣魄都值得他予以支持
“嗯,知道了!”
雲風現在最害怕的就是上朝了!
現在距離上次朝會也就過了不到一周的時間,這一段時間那群人應該已經準備好反駁他的觀點了吧。
想想明天又需要舌戰群儒,他就頭疼!
但是想到,以後權曉靈也要跟著上朝,他內心還是小小的有點激動的!
不過,當他想到未來權曉靈也將隨他一同出席朝會,心中便湧起一絲莫名的激動。
父皇的使者剛剛傳來口諭,雖然權曉靈已交出了軍權,但她依然是大夏國的將軍,保有上朝參政的權利。
傳旨的用詞極為精妙,讓雲風也感到有些困惑。父皇的旨意似乎在暗示著什麽,是他之前未曾領悟的。
“權將軍多日未曾上朝,陛下甚是想念。陛下認為權將軍可能誤解了他的初衷,當初隻是讓權將軍交出兵權,而並非免除將軍職務。”
而後,那小太監還在權曉靈耳邊說了什麽?
傳旨的小太監在權曉靈耳畔低語了幾句,並未讓雲風聽到。
“娘子,那位公公剛才對你說了什麽?”
“秘密!”
-------------------------------------
朝堂之上,皇帝直接打開了話匣子,
“雲風說的,體用一體,相信各位卿家已經深思熟慮。現在,期待大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雲風一聽皇帝這話,就知道又要到自己裝逼的時候了!
“陛下,”周青首先出列,聲音洪亮,
“我認為法家與儒家並非不能共存。我們儒家願與法家攜手共治天下,但對於三殿下所提的新儒家理念,儒家學派並不支持,我們儒家不需要兼容並進已經很完美了。”
李武緊接著表態,他不可能給儒家任何一個崛起的機會!
“陛下,大夏國立國之本在於霸道,儒家思想顯得過於柔和,並不完全符合我大夏的國情。
因此,我不讚同三殿下的體用一體製度。至於諸位所說的大夏法律嚴苛,我會考慮對現有法律進行適度調整,以更好地適應國情。”
李武的話讓王觀眉毛都抬了一下,李武居然服軟了?不固執的認為他法家無錯了?
作為丞相,王觀不會讓李武把儒家打倒的!
要是李武沒有了競爭對手,那麽下一個目標肯定就是他王觀了!盡管現在李武的目標一直是想和他平起平坐。
“陛下,李廷尉所言雖有理,但儒家思想能延續千年,必有其可取之處。我建議讓三殿下更詳細地闡述其主張,上次的闡述似乎未盡其意。”
雲風則是看了一下這個老油條,內心毫無波動。
“雲風,你說說吧!”
雲風給了身旁的權曉靈一個放心的眼神!往前一站!
“父皇,兒臣想與李廷尉論道!”
此話一說,權曉靈內心咯噔的一下!這嘴啊!
就連群臣都震驚不已,前段時間雲風可是直接曲解儒家教義,直逼得大儒咳血。
這一次雲風又瞄準法家了嗎?
皇帝看了看李武,李武點了點頭。
“準!”
雲風清了清喉嚨,既然已經站出來了,他就不帶慫的!
“敢問李廷尉,我大夏何以統一天下!”
“我大夏自七國爭霸時期起便廣納賢才,商君的變法如廢井田、重農商、獎軍功等,都極大地增強了大夏的國力。
尤其是軍功爵製,使得大夏子民人人奮勇,如今我們擁有百萬雄師,這便是我們統一天下的基石。”
雲風點了點頭,李武說的還算客觀,“那依李廷尉之見,最終擊敗六國,靠的是我大夏的百萬將士了?”
“那是自然,”李武肯定地迴答,“難道還能是靠文人的一張嘴嗎?”
“說的好!”他的話語引起了許多武將的共鳴,他們紛紛出聲附和。
雲風也是點頭支持
“既然我們大夏立國後最大的功臣應是那百萬大夏子民,李廷尉,你可曾親眼目睹過,關中地區的大夏子民還剩幾許?
他們在沙場上英勇無畏,為國家的統一流盡了血汗,那麽,他們現在的處境又如何呢?
難道就因為輕微的過失,便要去服徭役或是戍守邊疆甚至是連坐死亡嗎?”
朝堂上頓時陷入了沉寂,雲風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眾人的內心。
“現在,咱們再來論一下道,李廷尉一直在強調霸道,王道!
霸道,即通過武力、權勢或嚴刑峻法來統治,或許戰時適用,但現在是和平年代,難道我們的大夏子民不配享有安穩的生活嗎?
而儒家所倡導的王道,以仁義道德為治國之本,我也不敢苟同。
仁義道德固然是人格的最高追求,但用它來治國顯得過於理想化。畢
竟,你無法對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人奢談仁義道德!”
雲風轉向皇帝詢問道,“父皇,你覺得,我說的可對?”
“老生常談而已!”
皇帝並不給雲風麵子,對雲風的話不以為意。畢竟王道、霸道在群臣那裏都說爛了。
“父皇作為一統六國的偉大帝王,想必您也明白,無論是王道還是霸道,都存在其固有的缺陷。”
皇帝點了點頭,會說話你就多說點,別說那些讓人討厭的!
“就如孔子走的中庸之道,他因為強調謹慎,會使人因為過於謹慎而錯失良機,什麽都折中處理,這樣問題會缺乏明確的指導和方向!”
周青等人開始有些按捺不住,但雲風沒給他們插話的機會。
“法家過分倚重法律,卻忽視了道德和人性的層麵,這對國家的長期穩定不利,甚至可能導致道德淪喪。
比如,有人好心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反被老人反咬一口是好心人撞的發起訛詐,若法家因為好心人拿不出證據,就判決好心人賠償,那以後誰還敢再扶老人呢?”
“繼續!”皇帝挑眉示意,打斷了正欲發言的李武。
李武此刻真的感覺很難受,因為雲風句句都插在了他的軟肋上。
雲風環顧了一下四周,給了權曉靈一個放心有我的眼神,然後繼續說道。
“道家思想過於理想化,還相對消極,並不適合國家管理!
墨家天天講兼愛,這種理想化的兼愛在現實中難以實現。
至於非攻,人家打你你才還手,不打你打誰?”
雲風頓了頓,因為他知道他接下來的話肯定是驚世駭俗的,
“因此,父皇啊,這些所謂的道都有其局限性,隻能算是小道!”
好家夥,雲風這一句話出來,頓時全場都安靜了!
權曉靈更是後背都濕透了,已經開始考慮換改嫁的事情了!
“那你來談談什麽是大道吧。”
皇帝此刻倒是被勾起了好奇心,他就想知道這個混小子到底能說出什麽渾話。
“我認為,父皇作為終結亂世的偉大帝王,應該走的是真正的大道——即帝道!”雲風鏗鏘有力地迴答。
“哦,何為帝道?”皇帝好奇地追問。
“集百家之所長,棄百家之糟粕的帝王之道!對所有敵人咱們采取法家的霸道,對安心勞作認真做事的平民咱們采用王道,那麽咱們大夏安能不長治久安!”
“帝道,便是集百家之所長、棄百家之糟粕的帝王之道。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遷而靈活應對。
“對待敵人,我們果斷地采取法家的霸道,以嚴明的法製和強力的手段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對待勤勞本分的平民,我們則采用儒家的王道,以仁義和道德來引導他們,讓他們在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安居樂業。”
“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鑒道家的順其自然之道,不過度幹預,讓事物按照自身的規律發展。”
“而對於那些敢於創新、注重實踐的人,我們用墨家的理念來鼓勵和支持他們,讓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雲風深吸一口氣,對於這漫長的發言做了一個總結,
“如此,我們大夏豈能不長治久安!”
“好!這便是我要的帝道!”
皇帝此刻也被雲風說的心潮澎湃,先不說到底行不行,光是這份氣魄都值得他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