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麽辦法?”
曹衝問的自然是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武幼娘主母的問題。如今正好武幼娘的行為將威望推了上去,曹衝就想著趁著這個機會一舉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當然曹衝也可以完全憑借著自己的一言堂解決這件事,到終究得不到臣子內心的臣服。得位“不正”難免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隱患,一時的壓製帶來的將是更加龐大的毀滅。
“嘉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選擇。”
“奉孝快快道來。”
“下策,那就是請主公正式昭告,確立主母的地位,不過這樣的缺點也是十分的明顯。”
這一策曹衝早有決斷,權衡利弊之下還是決定了放棄,曹衝想要的是一勞永逸的方法而不是這種飲鴆止渴的方法。
“這個不行下一策。”
“中策,讓主母拜入陰陽家,九州大地大亂將起,嘉相信陰陽家也是願意廣撒網的,主公這等身聚龍運之人皆是他們的選擇目標,此前風前輩的試探以及試好無疑更加說明了這一點,同樣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這就相當於捆綁在了陰陽家身上,而且其中的牽扯比入籍更甚!”
畢竟武幼娘可是主母啊,若是武幼娘拜入陰陽家那無疑是最好的羈絆,陰陽家可以通過武幼娘是二者合作更加親密無間,武幼娘也能憑借著陰陽家的身份徹底站穩主母身份。
“上策呢?”中策無疑是挺誘人的,但是後果也是很明顯的,曹衝倒是想聽聽郭嘉的上策。
“殺!不服者!殺!殺到不服者膽寒,徹底鑄就主母的無上威名,後果則是會讓主母背上一世的罵名。”
郭嘉的上策和下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則是上策采用比較緩和的方式,會留下隱患,而上策則是為了徹底清楚隱患,但是……
曹衝猶豫了,一刻鍾過去了,曹衝還是遲遲做不出反應,三位謀士也不著急,這需要曹衝自己做決定,辦法已經給出了,無論曹衝作何決定,他們要做的就是支持。
說實在話,仕族出生的荀彧與郭嘉、賈詡二人不同,他是起先看不上武幼娘的,但是經過了緊急會議之後,勉強能入的了荀彧的眼,所以緊急會議的時候荀彧並未有何舉動,這一次同樣也是如此。
而賈詡隻是單純的覺得武幼娘太媚了,那是一種骨子裏的媚,曹衝又寵愛的太深沉,一旦此女有異心,那將是禍國殃民,作為老狐狸的他自然同樣不會參與其中。
而曹衝腦海裏兩種策略不斷地在打架,上策多好啊,一勞永逸還不會有著後顧之憂,郭嘉將其擺在上策不明擺著讓你遠上策。瞎說,中策好,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得到陰陽家的支持何樂而不為。這兩種想法吵的曹衝都快魔怔了,這不怪曹衝優柔寡斷,兩種選擇都會影響著曹衝之後的謀劃,容不得曹衝不謹慎。
你還要辜負她嗎!!!
這一念頭閃過,徹底讓曹衝做出決定--他不允許武幼娘的名譽受損!
“我選中策,儒家也不是鐵桶一塊,我曹孟德何懼之有!”曹衝洪亮的聲音響便大堂,這一刻曹衝得到了一種說不上來的升華。
郭嘉則欣慰的笑了,衷心的為曹衝選擇感到高興,曹衝的一舉一動郭嘉都看在眼裏,雖然相比於君臨天下的帝王還顯得十分稚嫩,但也算是有模有樣,隻是有一點,顧忌太多,少了一點魄力,畏首畏尾的實乃君王之大忌。
不就是一個儒家嗎?何必畏首畏尾,放著眼前的機遇不要,還談論什麽之後,在大亂麵前儒家不過也是四處投機者罷了,諸子百家都沒什麽不同,隻要實力強大,哪怕敵對自然也會自己送上門來,屆時還得看心情收不收呢。
作為君王隻管壯大自己的勢力,一切後患那是我們這些臣子的事情,失敗了也是我們這些臣子的無能,君王就得有著一往無前的氣勢。
“文和,和風裏希的交談就交給你了,拜入儀式就由文若準備吧。”
郭嘉已經表態,作為政務司和情報司的代表,也到了你們表態的時候了。
“詡(彧)定全力以赴。”
……
大漢洛陽城
“陛下,真要如此行事嗎?可知這件事的後果?”
“蕭相,你該不會認為朕不動他們,朕的好弟弟們就會放棄他們的想法了吧,哼,長子即位,真正的服從的人又有多少,不服的人又有多少。”
對此蕭何也沉默了,帝國的分割以成定局,越是涉入的深,越能體會到那種無奈,縱然是這大名鼎鼎的蕭何,對於百般阻撓的朝堂也是無濟於事。
原本想要改變分裂的結局,意氣風發的出仕大漢,當經過了這一個多月下來的經曆,蕭何也陷入無法自拔,分裂或許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哪怕貴為大漢丞相,在政務方麵也是束手束腳,九卿宗正,處處受限。再加上這一代的皇子個個都太出眾了,誰也不甘屈居於人下,若是舊皇還在那自然是有益的,足矣在大漢穩固的情況下角逐出那最優秀的一個,但是如今隻會成為大漢分裂的定時炸彈。
“朕意已決,多說無益,準備去吧,四月四快到了!朕不希望出現意外。”
“恐怕沒那麽容易,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想要成事太難了,況且這樣做容易成為別人的把柄,陛下三思。”
“無妨,更最重要的打出朕的威名,隻要民心在朕,他們永遠都是亂臣賊子!”
“蕭相,大漢已經腐朽不堪,破而後立,什麽時候大漢皇位的角逐輪到世家指手畫腳了,在朕看來父王真是懦弱不堪。”說罷憤怒的劉邦居然沒能控製住的情緒,失手打碎了擺放在邊上的瓷瓶。
“陛下慎言,先皇縱有萬般過錯,也不該由陛下之口而出,況且陛下也需要世族的支持,慎言,慎言啊。”
“罷了罷了是朕魔怔了,蕭相去準備相關事宜,切忌一切隱秘行事,朕會令大誰何配合蕭相行事。”
曹衝問的自然是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武幼娘主母的問題。如今正好武幼娘的行為將威望推了上去,曹衝就想著趁著這個機會一舉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當然曹衝也可以完全憑借著自己的一言堂解決這件事,到終究得不到臣子內心的臣服。得位“不正”難免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隱患,一時的壓製帶來的將是更加龐大的毀滅。
“嘉有上中下三策,可供主公選擇。”
“奉孝快快道來。”
“下策,那就是請主公正式昭告,確立主母的地位,不過這樣的缺點也是十分的明顯。”
這一策曹衝早有決斷,權衡利弊之下還是決定了放棄,曹衝想要的是一勞永逸的方法而不是這種飲鴆止渴的方法。
“這個不行下一策。”
“中策,讓主母拜入陰陽家,九州大地大亂將起,嘉相信陰陽家也是願意廣撒網的,主公這等身聚龍運之人皆是他們的選擇目標,此前風前輩的試探以及試好無疑更加說明了這一點,同樣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這就相當於捆綁在了陰陽家身上,而且其中的牽扯比入籍更甚!”
畢竟武幼娘可是主母啊,若是武幼娘拜入陰陽家那無疑是最好的羈絆,陰陽家可以通過武幼娘是二者合作更加親密無間,武幼娘也能憑借著陰陽家的身份徹底站穩主母身份。
“上策呢?”中策無疑是挺誘人的,但是後果也是很明顯的,曹衝倒是想聽聽郭嘉的上策。
“殺!不服者!殺!殺到不服者膽寒,徹底鑄就主母的無上威名,後果則是會讓主母背上一世的罵名。”
郭嘉的上策和下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則是上策采用比較緩和的方式,會留下隱患,而上策則是為了徹底清楚隱患,但是……
曹衝猶豫了,一刻鍾過去了,曹衝還是遲遲做不出反應,三位謀士也不著急,這需要曹衝自己做決定,辦法已經給出了,無論曹衝作何決定,他們要做的就是支持。
說實在話,仕族出生的荀彧與郭嘉、賈詡二人不同,他是起先看不上武幼娘的,但是經過了緊急會議之後,勉強能入的了荀彧的眼,所以緊急會議的時候荀彧並未有何舉動,這一次同樣也是如此。
而賈詡隻是單純的覺得武幼娘太媚了,那是一種骨子裏的媚,曹衝又寵愛的太深沉,一旦此女有異心,那將是禍國殃民,作為老狐狸的他自然同樣不會參與其中。
而曹衝腦海裏兩種策略不斷地在打架,上策多好啊,一勞永逸還不會有著後顧之憂,郭嘉將其擺在上策不明擺著讓你遠上策。瞎說,中策好,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得到陰陽家的支持何樂而不為。這兩種想法吵的曹衝都快魔怔了,這不怪曹衝優柔寡斷,兩種選擇都會影響著曹衝之後的謀劃,容不得曹衝不謹慎。
你還要辜負她嗎!!!
這一念頭閃過,徹底讓曹衝做出決定--他不允許武幼娘的名譽受損!
“我選中策,儒家也不是鐵桶一塊,我曹孟德何懼之有!”曹衝洪亮的聲音響便大堂,這一刻曹衝得到了一種說不上來的升華。
郭嘉則欣慰的笑了,衷心的為曹衝選擇感到高興,曹衝的一舉一動郭嘉都看在眼裏,雖然相比於君臨天下的帝王還顯得十分稚嫩,但也算是有模有樣,隻是有一點,顧忌太多,少了一點魄力,畏首畏尾的實乃君王之大忌。
不就是一個儒家嗎?何必畏首畏尾,放著眼前的機遇不要,還談論什麽之後,在大亂麵前儒家不過也是四處投機者罷了,諸子百家都沒什麽不同,隻要實力強大,哪怕敵對自然也會自己送上門來,屆時還得看心情收不收呢。
作為君王隻管壯大自己的勢力,一切後患那是我們這些臣子的事情,失敗了也是我們這些臣子的無能,君王就得有著一往無前的氣勢。
“文和,和風裏希的交談就交給你了,拜入儀式就由文若準備吧。”
郭嘉已經表態,作為政務司和情報司的代表,也到了你們表態的時候了。
“詡(彧)定全力以赴。”
……
大漢洛陽城
“陛下,真要如此行事嗎?可知這件事的後果?”
“蕭相,你該不會認為朕不動他們,朕的好弟弟們就會放棄他們的想法了吧,哼,長子即位,真正的服從的人又有多少,不服的人又有多少。”
對此蕭何也沉默了,帝國的分割以成定局,越是涉入的深,越能體會到那種無奈,縱然是這大名鼎鼎的蕭何,對於百般阻撓的朝堂也是無濟於事。
原本想要改變分裂的結局,意氣風發的出仕大漢,當經過了這一個多月下來的經曆,蕭何也陷入無法自拔,分裂或許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哪怕貴為大漢丞相,在政務方麵也是束手束腳,九卿宗正,處處受限。再加上這一代的皇子個個都太出眾了,誰也不甘屈居於人下,若是舊皇還在那自然是有益的,足矣在大漢穩固的情況下角逐出那最優秀的一個,但是如今隻會成為大漢分裂的定時炸彈。
“朕意已決,多說無益,準備去吧,四月四快到了!朕不希望出現意外。”
“恐怕沒那麽容易,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想要成事太難了,況且這樣做容易成為別人的把柄,陛下三思。”
“無妨,更最重要的打出朕的威名,隻要民心在朕,他們永遠都是亂臣賊子!”
“蕭相,大漢已經腐朽不堪,破而後立,什麽時候大漢皇位的角逐輪到世家指手畫腳了,在朕看來父王真是懦弱不堪。”說罷憤怒的劉邦居然沒能控製住的情緒,失手打碎了擺放在邊上的瓷瓶。
“陛下慎言,先皇縱有萬般過錯,也不該由陛下之口而出,況且陛下也需要世族的支持,慎言,慎言啊。”
“罷了罷了是朕魔怔了,蕭相去準備相關事宜,切忌一切隱秘行事,朕會令大誰何配合蕭相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