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若是不服,格殺勿論!
大秦:公子長青的逆天之路 作者:永湖小結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擁有扶桑島銀礦和銅礦地圖在手的贏長青,更是十分清楚:
這些金銀銅,不過是扶桑島總儲量的萬億都不到。
光是一個石見銀山,可開采的白銀數量,就超過了6000噸!
整個扶桑島,光是目前技術條件下,可開采的白銀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足足一萬 噸!
銅礦的數量,雖然不如銀礦那般在世界上占據主要地位,但是至少也有數百萬噸。
這對於一直缺銅的大秦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補充!
而且這些銀礦和銅礦,通常都還會有大量的貴金屬伴生礦,利用起來的話,也是一 筆十分不錯的額外收入。
在目前的世界,這些貴金屬,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硬通貨啊!
贏長青瞬間就下定了決心,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挖空,搬空整個扶桑島!
至於目前條件下開采極其困難,十分消耗礦工,贏長青根本不介意。
數十萬扶桑土著青壯,足夠消耗上至少十年八載的了。
若是不夠的話,孔雀王朝那邊,可還有數千萬的苦力等著大秦去掠奪呢。
再不夠,某個炎熱無比的大陸上,還有更多隻配幹著活的苦力可用。
等到扶桑島資源都挖空之後,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土著估計被消耗的也差不多了。
到時候,整個扶桑島,已經孔雀王朝,還有某塊大陸,都會變得幹幹淨淨,等著大
秦百姓去遷移就是了。
對於留島不留人的做法,贏長青向來是十分欣賞的。
至於後世是否會引起質疑?
人都沒了,還怎麽來質疑?
隻要普天之下,隻有一個秦族,贏長青的行為,就隻會被秦族百姓一直歌頌和敬 仰。
到時候,也沒有什麽扶桑島,孔雀王朝,黑色大陸,沒有什麽土著,隻有屬於大秦 的扶桑郡、天竺郡、炎帝郡等等。
國與國,民族之間的爭鬥,向來是毫無同情可言的。
無謂的對敵人慈悲,那是對自己人的殘忍!
這些卑劣土著的劣根性,在後世的曆史上,已經被反複證明了太多次。
就應該將他們徹底斷了根才是!
“傳令下去,各路大軍,徹底掃蕩整個扶桑島,所過之處,所有扶桑人,無論老幼 婦孺,全部拿下!”
“若是不服,格殺勿論!”
“抓到的所有青壯,全部集中起來,等待船隊之中的工匠們確認開礦方案後,直接 往死裏開采!”
“不用擔心消耗,這些倭人消耗完了,還有的是地方可以補充!”
贏長青冷漠道。
早在一個月前的時候,由原本會稽水師改編的大秦皇家海軍第三艦隊,就已經派出 了數十艘戰艦和更多的海船,開始在前往孔雀王朝的必經島嶼上修築補給基地,徹底打 通了前往孔雀王朝的海上航線。
隻需要大秦遠征軍順路追擊,在孔雀王朝南部獲得數個出海口,就可以將緩慢卻損 耗甚大的陸路運輸改為航運,孔雀王朝的俘虜,也可以直接上船運載到扶桑島來。
因此開采銀礦銅礦的勞動力人手,根本就不會缺乏。
至於所消耗的費用?
銀子和銅幣可是整個世界的硬通貨,開采出來,直接就可以作為錢幣使用。
開采的速度越快,大秦的國庫就會越發充裕,打造出來的海船就會越多越大,海貿 也會越發旺盛。
隻要有足夠的海貿船隊,別說是孔雀王朝,就是更遠的塞琉古和托勒密王國都可以 輕鬆抵達,而且成交量和速度都遠比陸上絲綢之路來的更快。
而且這些船隊的抵達,不隻是帶去了大秦的各種商品,還會更加強化大秦文化在當 地的影響力,為大秦最終拿下這些區域之後的長治久安奠定良好的基礎。
典型,就比如依舊待在鹹陽城,態度越來越軟化的塞琉古使節團。
贏長青可不會像後世的某個尼德蘭王國,通過大航海獲取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卻耽 迷於享樂,混略了海權的繼續維持,反而被人忽悠去炒作什麽鬱金香花,最終從第一海 洋強國淪落到三流小國,從此一蹶不振。
贏長青要的,是整個大洋上,唯有大秦的風帆。
無垠的大海,無數的寶藏,隻能屬於大秦!
“距離長青上次傳迴消息已經有三日了。
也不知道艦隊如今是否抵達扶桑島,會不會出現什麽意外?”
禦書房之中,贏政放下手中的奏折,臉色略帶煩躁道。
雖然大秦如今的飛鴿傳書驛站已經是建設到所有郡縣,但是此次畢竟是出征遠海, 從扶桑島抵達鹹陽城足有數千裏,因此基本上每隔三五日,才會有一封信函傳遞迴來。
雖然比起之前的八百裏加急已經是不知道快上了多少,但是對於贏政來說,依舊是 遠遠不夠。
畢竟贏長青如今可是整個大秦未來的希望,是贏政唯一認可的接班人。
作為父皇,贏政寧可自己出事,都不希望贏長青會遇到危險。
百官們麵麵相覷之後,齊齊歎了口氣。
贏政的心思,他們這些多年老臣~,自然是清楚得很。。
實際上,他們也在同樣擔心著-贏長青。
之前這位殿下在的時候沒有感覺,如今嬴長青才離開沒多久,朝臣們都覺得朝堂 上,似乎少了什麽意義。
許多事務,沒有贏長青在, 一直都無法定下來。
就比如剛剛還在討論的一個幸福煩惱。
那就是隨著大秦的商業日漸發展,原本通行的秦半兩銅幣,在許多時候,已經是顯 得有點不夠用了。
尤其是大宗交易,動不動就是上萬甚至是數萬數十萬錢,若是全部使用秦半兩進行 交易的話,光是運輸這些銅幣就要花費極大的力氣。
尤其是跨郡縣交易,要運輸如此海量的銅幣,已經是讓許多商人都為之頭疼。
雖然大秦也認可黃金作為錢幣,但是在之前所用甚少,而且也不如秦半兩一般,有 明顯的純度和大小規格的限定。
解決方案也不是沒有。
之前嬴長青還在鹹陽城的時候,贏政就曾經專門為此事開過幾次朝會,贏長青也給 出了好幾個建議:
其中最受贏政和百官們認可的,就是參考秦半兩,由大秦官方定下金幣和銀幣的規 格,以及同秦半兩的兌換比例,由朝廷鑄造發行金銀幣,和秦半兩一起作為貨幣使用。
這些金銀銅,不過是扶桑島總儲量的萬億都不到。
光是一個石見銀山,可開采的白銀數量,就超過了6000噸!
整個扶桑島,光是目前技術條件下,可開采的白銀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足足一萬 噸!
銅礦的數量,雖然不如銀礦那般在世界上占據主要地位,但是至少也有數百萬噸。
這對於一直缺銅的大秦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補充!
而且這些銀礦和銅礦,通常都還會有大量的貴金屬伴生礦,利用起來的話,也是一 筆十分不錯的額外收入。
在目前的世界,這些貴金屬,這些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硬通貨啊!
贏長青瞬間就下定了決心,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挖空,搬空整個扶桑島!
至於目前條件下開采極其困難,十分消耗礦工,贏長青根本不介意。
數十萬扶桑土著青壯,足夠消耗上至少十年八載的了。
若是不夠的話,孔雀王朝那邊,可還有數千萬的苦力等著大秦去掠奪呢。
再不夠,某個炎熱無比的大陸上,還有更多隻配幹著活的苦力可用。
等到扶桑島資源都挖空之後,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土著估計被消耗的也差不多了。
到時候,整個扶桑島,已經孔雀王朝,還有某塊大陸,都會變得幹幹淨淨,等著大
秦百姓去遷移就是了。
對於留島不留人的做法,贏長青向來是十分欣賞的。
至於後世是否會引起質疑?
人都沒了,還怎麽來質疑?
隻要普天之下,隻有一個秦族,贏長青的行為,就隻會被秦族百姓一直歌頌和敬 仰。
到時候,也沒有什麽扶桑島,孔雀王朝,黑色大陸,沒有什麽土著,隻有屬於大秦 的扶桑郡、天竺郡、炎帝郡等等。
國與國,民族之間的爭鬥,向來是毫無同情可言的。
無謂的對敵人慈悲,那是對自己人的殘忍!
這些卑劣土著的劣根性,在後世的曆史上,已經被反複證明了太多次。
就應該將他們徹底斷了根才是!
“傳令下去,各路大軍,徹底掃蕩整個扶桑島,所過之處,所有扶桑人,無論老幼 婦孺,全部拿下!”
“若是不服,格殺勿論!”
“抓到的所有青壯,全部集中起來,等待船隊之中的工匠們確認開礦方案後,直接 往死裏開采!”
“不用擔心消耗,這些倭人消耗完了,還有的是地方可以補充!”
贏長青冷漠道。
早在一個月前的時候,由原本會稽水師改編的大秦皇家海軍第三艦隊,就已經派出 了數十艘戰艦和更多的海船,開始在前往孔雀王朝的必經島嶼上修築補給基地,徹底打 通了前往孔雀王朝的海上航線。
隻需要大秦遠征軍順路追擊,在孔雀王朝南部獲得數個出海口,就可以將緩慢卻損 耗甚大的陸路運輸改為航運,孔雀王朝的俘虜,也可以直接上船運載到扶桑島來。
因此開采銀礦銅礦的勞動力人手,根本就不會缺乏。
至於所消耗的費用?
銀子和銅幣可是整個世界的硬通貨,開采出來,直接就可以作為錢幣使用。
開采的速度越快,大秦的國庫就會越發充裕,打造出來的海船就會越多越大,海貿 也會越發旺盛。
隻要有足夠的海貿船隊,別說是孔雀王朝,就是更遠的塞琉古和托勒密王國都可以 輕鬆抵達,而且成交量和速度都遠比陸上絲綢之路來的更快。
而且這些船隊的抵達,不隻是帶去了大秦的各種商品,還會更加強化大秦文化在當 地的影響力,為大秦最終拿下這些區域之後的長治久安奠定良好的基礎。
典型,就比如依舊待在鹹陽城,態度越來越軟化的塞琉古使節團。
贏長青可不會像後世的某個尼德蘭王國,通過大航海獲取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卻耽 迷於享樂,混略了海權的繼續維持,反而被人忽悠去炒作什麽鬱金香花,最終從第一海 洋強國淪落到三流小國,從此一蹶不振。
贏長青要的,是整個大洋上,唯有大秦的風帆。
無垠的大海,無數的寶藏,隻能屬於大秦!
“距離長青上次傳迴消息已經有三日了。
也不知道艦隊如今是否抵達扶桑島,會不會出現什麽意外?”
禦書房之中,贏政放下手中的奏折,臉色略帶煩躁道。
雖然大秦如今的飛鴿傳書驛站已經是建設到所有郡縣,但是此次畢竟是出征遠海, 從扶桑島抵達鹹陽城足有數千裏,因此基本上每隔三五日,才會有一封信函傳遞迴來。
雖然比起之前的八百裏加急已經是不知道快上了多少,但是對於贏政來說,依舊是 遠遠不夠。
畢竟贏長青如今可是整個大秦未來的希望,是贏政唯一認可的接班人。
作為父皇,贏政寧可自己出事,都不希望贏長青會遇到危險。
百官們麵麵相覷之後,齊齊歎了口氣。
贏政的心思,他們這些多年老臣~,自然是清楚得很。。
實際上,他們也在同樣擔心著-贏長青。
之前這位殿下在的時候沒有感覺,如今嬴長青才離開沒多久,朝臣們都覺得朝堂 上,似乎少了什麽意義。
許多事務,沒有贏長青在, 一直都無法定下來。
就比如剛剛還在討論的一個幸福煩惱。
那就是隨著大秦的商業日漸發展,原本通行的秦半兩銅幣,在許多時候,已經是顯 得有點不夠用了。
尤其是大宗交易,動不動就是上萬甚至是數萬數十萬錢,若是全部使用秦半兩進行 交易的話,光是運輸這些銅幣就要花費極大的力氣。
尤其是跨郡縣交易,要運輸如此海量的銅幣,已經是讓許多商人都為之頭疼。
雖然大秦也認可黃金作為錢幣,但是在之前所用甚少,而且也不如秦半兩一般,有 明顯的純度和大小規格的限定。
解決方案也不是沒有。
之前嬴長青還在鹹陽城的時候,贏政就曾經專門為此事開過幾次朝會,贏長青也給 出了好幾個建議:
其中最受贏政和百官們認可的,就是參考秦半兩,由大秦官方定下金幣和銀幣的規 格,以及同秦半兩的兌換比例,由朝廷鑄造發行金銀幣,和秦半兩一起作為貨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