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少年彈劍入荊州 為民請命解憂愁
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 作者:碧江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平原王府。
一道瘦削的身影從大門離開,大步跨上了門前栓馬樁上的戰馬,就在正準備離去之時,卻聽到身後傳來一聲脆生生的聲音,“奉孝且慢。”
那道瘦削的身影轉過頭來,正是郭嘉,卻見王府內走出一個女人,正是蔡琰,他身後跟著史阿。
”奉孝此去荊州,我與你史大哥都放心不下,奉孝堅持要去,姐姐也不阻攔,不過你一人前往,我們都不放心。你必須帶上劍館中十名師兄弟,一起前往,否則,不準去!“
郭嘉聞言,先是一愣,爾後卻是喜上眉梢,“嘉願從昭姬姐姐與師兄安排!”
史阿與蔡琰不由得對視了一眼,笑罵了一聲,“小鬼頭......”
一刻鍾後,十名劍館弟子也趕了過來,見人齊,郭嘉再次向兩人施禮,“師兄,昭姬姐姐,嘉去也!”
“路上聽眾師兄的安排,一路小心!”史阿大聲道。
“知道啦,知道啦!師兄,昭姬姐姐,我去十來天就迴來,可別告訴劉大哥啊。”說完還衝兩人扮了個鬼臉,拔轉馬頭,疾馳而去。
蔡琰看著郭嘉離去的背影幽幽道,“不知王爺迴府後會不會發火,他對奉孝可是看得很重的。”
“可那又能怎麽辦?他那鬼精鬼精的樣子,你不給他去,他偷偷跑去豈不更為不妙?現到處都是黃巾軍,現在他還有十餘人可以照顧他一下,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史阿接口道。
“阿嚏,”身處末央宮的劉俊打了個噴嚏,卻看得一旁的劉宏與董太後一愣,劉宏卻哈哈笑道,“寶弟出來多日,想必是平原三位王妃想念得緊啊。如今正叨念著你迴去哩!”
“就是,寶兒可得加把勁了,你成親都年餘了,三位王妃肚子毫無動靜,寶兒實在是太懶了。”董太後也在一邊打趣。
劉俊一臉黑線,對於這個問題,也頗為無語。他也找華,董兩人診治過一番,但兩位神醫卻也是同時說不出什麽所以然來。隻得傻傻地做了個人畜無害的笑臉。
“宏哥,那個,小弟所求,能否答應呢?”劉俊還是牢牢記住了此行目的。
劉宏看著劉俊的眼睛良久,方自點了點頭,“行,大哥這便給你一道旨意。”
隨即,劉宏便拿起筆墨寫了起來。
朕聞:“仁者愛人,義者循理。”今有黃巾軍眾,雖曾悖逆,然其本心或為生計所迫,或為奸人所惑。朕念其無知,憫其窮苦,特赦其罪,許其改過自新。
自即日起,凡黃巾軍眾,隻誅首惡,餘者皆可免罪。但需歸家務農,安分守己,不得再行叛亂之事。若有違者,定斬不赦。
朕望爾等能感朕之恩德,化幹戈為玉帛,與朕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
欽此!
劉俊雙手接過詔書,輕輕吹了吹上麵的墨,將其置於自己案幾之上。
“小弟替天下苦命人謝過宏哥了。”
“你我兄弟,不必拘禮,寶弟真乃大慈悲矣!”劉宏笑著讚了一句。
“唉,為民請命!份內之事矣!”
劉宏目光落在了劉俊身上,“寶弟,宏哥想聽聽你對立嗣之事有何看法?”
劉俊心中一驚,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不敢輕易表態。
他低下頭,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宏哥,此事關乎國家社稷,小弟不敢妄言。不過,既然兄長有命,小弟不敢不答,自兄長以上幾任帝皇,哪個不是小小年紀便被權臣或外戚左右?”
劉宏微微一怔,他沒想到劉俊會這樣迴答。劉俊說的被左右,那是往小裏說了,給麵子的一種說法。作為當事人,他如何不知其中苦處,迴想自己小小年紀入宮,朝中文武百官誰給過他麵子?
這邊吵來那邊鬧去,誰又過問過他的感受,偏偏權臣與清流爭吵不休的時候又要都請他來作主。年幼的自己真想拿鞋子往這幫人的臉上唿去。
偏偏這種情況下,無威無權的自己卻又是怎麽說都是錯的。
自己說了答案,但那幫子人還是繼續爭吵,沒人拿他當迴事,然自己卻又偏偏拿著這夥人沒辦法。
上朝,對年幼的自己無異是最痛苦的折磨。
個中苦楚,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
“寶弟的意思是......”劉宏的話音拖得老長。
劉俊抬起頭,看著劉宏,說道:“宏哥,自古以來,皇帝登基時的年紀各不相同。有些皇帝年幼登基,需要依靠大臣輔佐;主幼臣強的害處如今已展現出來了,從大哥往前推,哪個皇帝能做到掌控朝堂?有些皇帝年長登基,則更有經驗和智慧。立嗣之事,應當綜合考慮諸多因素。”
劉宏聽了劉俊的話,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劉俊說得有道理,但他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揮了揮手,示意劉俊退下,然後獨自思考起來。更覺劉俊仔細分析的皇權、外戚與宦官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很對。
他深知,皇權是至高無上的,但往往受到外戚和宦官的影響和製約。
“娘,我覺得寶弟越來越神秘了。”
董太後在劉俊退下後並沒有離開,而是靜靜地坐著,看著兩個孩子辯論,她很喜歡這種感覺,此時見劉宏問自己,她卻是不解,不禁問道,“我兒這話何意?”
“娘,你還記得那次寶弟北征中毒迴來說的話沒有?”
董太後當時見劉俊全身烏黑,整個人都已慌成一團,哪裏記得劉俊說了什麽,不過還是皺了皺眉,“我兒想要說什麽?”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話寶弟當日自以為命不久矣,便當作身後事一般與我交待。也就是說在兩年前,寶弟便知道這句話了。那天他還說了要提防頭裹黃巾之人,那不就是黃巾軍嗎?”劉宏引導著自己老娘迴想當日的情景。
董太後皺了皺眉,經劉宏這麽一提,她也想了起來,“宏兒是說寶兒與黃巾軍有串通之事?”
“非也,事後我曾問過他,他隻迴答我是跟左道人學藝時某次機緣,得窺命運一角,卻也沒有多說什麽?”
“宏兒是說寶兒可以預見未來發生之事?”董太後驚道。
“嗯,我有此懷疑,不過,他這次又專門來為黃巾請旨,估計他是看到了黃巾軍失敗被漢軍殺得太多,心生不忍,便來此請旨,避免此事發生。我們時刻關注戰局與雙方傷亡情況便知。”劉宏的頭似乎前所未有的清醒。
一道瘦削的身影從大門離開,大步跨上了門前栓馬樁上的戰馬,就在正準備離去之時,卻聽到身後傳來一聲脆生生的聲音,“奉孝且慢。”
那道瘦削的身影轉過頭來,正是郭嘉,卻見王府內走出一個女人,正是蔡琰,他身後跟著史阿。
”奉孝此去荊州,我與你史大哥都放心不下,奉孝堅持要去,姐姐也不阻攔,不過你一人前往,我們都不放心。你必須帶上劍館中十名師兄弟,一起前往,否則,不準去!“
郭嘉聞言,先是一愣,爾後卻是喜上眉梢,“嘉願從昭姬姐姐與師兄安排!”
史阿與蔡琰不由得對視了一眼,笑罵了一聲,“小鬼頭......”
一刻鍾後,十名劍館弟子也趕了過來,見人齊,郭嘉再次向兩人施禮,“師兄,昭姬姐姐,嘉去也!”
“路上聽眾師兄的安排,一路小心!”史阿大聲道。
“知道啦,知道啦!師兄,昭姬姐姐,我去十來天就迴來,可別告訴劉大哥啊。”說完還衝兩人扮了個鬼臉,拔轉馬頭,疾馳而去。
蔡琰看著郭嘉離去的背影幽幽道,“不知王爺迴府後會不會發火,他對奉孝可是看得很重的。”
“可那又能怎麽辦?他那鬼精鬼精的樣子,你不給他去,他偷偷跑去豈不更為不妙?現到處都是黃巾軍,現在他還有十餘人可以照顧他一下,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史阿接口道。
“阿嚏,”身處末央宮的劉俊打了個噴嚏,卻看得一旁的劉宏與董太後一愣,劉宏卻哈哈笑道,“寶弟出來多日,想必是平原三位王妃想念得緊啊。如今正叨念著你迴去哩!”
“就是,寶兒可得加把勁了,你成親都年餘了,三位王妃肚子毫無動靜,寶兒實在是太懶了。”董太後也在一邊打趣。
劉俊一臉黑線,對於這個問題,也頗為無語。他也找華,董兩人診治過一番,但兩位神醫卻也是同時說不出什麽所以然來。隻得傻傻地做了個人畜無害的笑臉。
“宏哥,那個,小弟所求,能否答應呢?”劉俊還是牢牢記住了此行目的。
劉宏看著劉俊的眼睛良久,方自點了點頭,“行,大哥這便給你一道旨意。”
隨即,劉宏便拿起筆墨寫了起來。
朕聞:“仁者愛人,義者循理。”今有黃巾軍眾,雖曾悖逆,然其本心或為生計所迫,或為奸人所惑。朕念其無知,憫其窮苦,特赦其罪,許其改過自新。
自即日起,凡黃巾軍眾,隻誅首惡,餘者皆可免罪。但需歸家務農,安分守己,不得再行叛亂之事。若有違者,定斬不赦。
朕望爾等能感朕之恩德,化幹戈為玉帛,與朕之臣民共享太平之福。
欽此!
劉俊雙手接過詔書,輕輕吹了吹上麵的墨,將其置於自己案幾之上。
“小弟替天下苦命人謝過宏哥了。”
“你我兄弟,不必拘禮,寶弟真乃大慈悲矣!”劉宏笑著讚了一句。
“唉,為民請命!份內之事矣!”
劉宏目光落在了劉俊身上,“寶弟,宏哥想聽聽你對立嗣之事有何看法?”
劉俊心中一驚,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不敢輕易表態。
他低下頭,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宏哥,此事關乎國家社稷,小弟不敢妄言。不過,既然兄長有命,小弟不敢不答,自兄長以上幾任帝皇,哪個不是小小年紀便被權臣或外戚左右?”
劉宏微微一怔,他沒想到劉俊會這樣迴答。劉俊說的被左右,那是往小裏說了,給麵子的一種說法。作為當事人,他如何不知其中苦處,迴想自己小小年紀入宮,朝中文武百官誰給過他麵子?
這邊吵來那邊鬧去,誰又過問過他的感受,偏偏權臣與清流爭吵不休的時候又要都請他來作主。年幼的自己真想拿鞋子往這幫人的臉上唿去。
偏偏這種情況下,無威無權的自己卻又是怎麽說都是錯的。
自己說了答案,但那幫子人還是繼續爭吵,沒人拿他當迴事,然自己卻又偏偏拿著這夥人沒辦法。
上朝,對年幼的自己無異是最痛苦的折磨。
個中苦楚,沒有人比自己更清楚。
“寶弟的意思是......”劉宏的話音拖得老長。
劉俊抬起頭,看著劉宏,說道:“宏哥,自古以來,皇帝登基時的年紀各不相同。有些皇帝年幼登基,需要依靠大臣輔佐;主幼臣強的害處如今已展現出來了,從大哥往前推,哪個皇帝能做到掌控朝堂?有些皇帝年長登基,則更有經驗和智慧。立嗣之事,應當綜合考慮諸多因素。”
劉宏聽了劉俊的話,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劉俊說得有道理,但他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揮了揮手,示意劉俊退下,然後獨自思考起來。更覺劉俊仔細分析的皇權、外戚與宦官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很對。
他深知,皇權是至高無上的,但往往受到外戚和宦官的影響和製約。
“娘,我覺得寶弟越來越神秘了。”
董太後在劉俊退下後並沒有離開,而是靜靜地坐著,看著兩個孩子辯論,她很喜歡這種感覺,此時見劉宏問自己,她卻是不解,不禁問道,“我兒這話何意?”
“娘,你還記得那次寶弟北征中毒迴來說的話沒有?”
董太後當時見劉俊全身烏黑,整個人都已慌成一團,哪裏記得劉俊說了什麽,不過還是皺了皺眉,“我兒想要說什麽?”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話寶弟當日自以為命不久矣,便當作身後事一般與我交待。也就是說在兩年前,寶弟便知道這句話了。那天他還說了要提防頭裹黃巾之人,那不就是黃巾軍嗎?”劉宏引導著自己老娘迴想當日的情景。
董太後皺了皺眉,經劉宏這麽一提,她也想了起來,“宏兒是說寶兒與黃巾軍有串通之事?”
“非也,事後我曾問過他,他隻迴答我是跟左道人學藝時某次機緣,得窺命運一角,卻也沒有多說什麽?”
“宏兒是說寶兒可以預見未來發生之事?”董太後驚道。
“嗯,我有此懷疑,不過,他這次又專門來為黃巾請旨,估計他是看到了黃巾軍失敗被漢軍殺得太多,心生不忍,便來此請旨,避免此事發生。我們時刻關注戰局與雙方傷亡情況便知。”劉宏的頭似乎前所未有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