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潮流,浩浩蕩蕩!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張角的太平道是否導人向善劉俊不知道,但後世赫赫有名的“黃巾之亂”他還是清楚的。對於太平道的態度,他可謂是嚴防死守。


    驅逐!


    沒錯,就兩字,要麽把人驅逐!要麽把那心中的信仰驅逐!


    你沒飯吃?沒地方住?


    可以,來平原,這裏可以安排,但你不能在這宣傳太平道的教義。如被發現,當即派人護送出境。


    什麽?你說平原這裏有地方住,有飯吃不想走了?


    也可以,把你身上所攜帶的一切有關太平道的東西當眾交出來,朝它吐上幾口口水,狠狠 地踩上幾腳。表示你再也不相信這虛無縹緲的東西就可以在平原繼續住下去。


    這種人,劉俊給他們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覺悟之徒!


    當然,太平道裏卻不是這麽說,他們管這種人叫神棄之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一番排查,劉俊發現自己平原的原住民就有不少人信仰太平道,畢竟,太平精義最初出現在農民大眾麵前,是一個 善道教化 的理念,實在是令人防不勝防。但由於劉俊的出現,令得平原這帶的百姓並沒有如曆史般狂熱。


    平原屬地,安德,高唐,厭次,鬲縣,螺陰,般縣,樂陵,祝阿,西平昌等地紛紛掀起抵製太平道的活動。


    平原,便淪為了太平道徒口中的神棄之地。


    然,整個大漢天下,卻也隻有一個平原是這麽幹的,其它的徐、幽、荊、揚、兗、冀、豫七個州,連結郡國,道徒達幾十萬的太平道徒組織。而平原,則因為有著幾位猛將巡視著關鍵的幾條商道,得以保持暢通,這就有點招人忌恨了。


    每每有人將此事報以張角,張角也隻是微微點頭,笑而不答。


    別人不清楚,但張角自己知道,他欠劉俊一個人情。從江湖遊俠到鎮北將軍的路,劉俊伯過往很容易被人挖了出來。


    對那位護送自己妻女迴家的少年,張角並不反感,反而更多的是欣賞,不過此人如今位高權重,如一隻護食的老母雞,牢牢地護住平原,讓他的教義無法滲透,卻也頗為苦惱。再加上愛女天天都在叨念著她的救命恩人,讓張角打算親往平原再會一會昔日故人。


    流民終究是有點多了,小小的平原郡已經有了將近兩百萬人。好在,這些人都不是一起來的,分批到達,也讓劉俊有點焦頭爛額。


    還好,蝗災與地震過後,平原硬是憑借著劉俊原來的那點家底扛住了,地震沒辦法,但蝗災還是可以組織人手抗一抗的。


    平原王府發動了大量的人手,王府眾人可謂傾巢而出,帶著侍女,殘疾老兵們在田地裏架起高高的篝火堆,通過火光吸引蝗蟲聚集。


    隨後,眾人用巨大的漁網將蝗蟲網下。同時,平原酒樓發布了懸賞公告,以重金收購蝗蟲。平原酒樓的大鐵鍋爆炒蝗蟲可是上好的下酒菜。


    劉俊對此自是犖腥不忌,這蛋白質那麽高的純天然美食總比人相食要好吧。吃過的都說好啊!


    此舉不僅有效地控製了蝗災,還為當地百姓帶來了額外的收入。然而,這一舉動引起了其他地區災民的注意,他們紛紛湧入平原學習,希望能夠效仿此法渡過難關。


    如此一來,平原的糧食雖說也有受損,但卻也並非顆粒無收。有了這天然的蝗蟲蛋白補充,劉俊發動了百姓多養家禽,理由很簡單,讓小雞雞們都去土裏刨食,吃掉那些蝗蟲的蟲卵,他可不希望第二年還有這事發生。


    一轉眼便到了秋天,今天是個大日子,也是個好日子。


    劉俊帶著糜貞與公輸萍到了他自家專門開辟的地裏。這是王府內的一小塊空地,並不大,也隻有一畝左右。


    地裏種著的是劉俊在東海帶迴來的寶物,對於旁人,他還是有點信不過的。他們都不懂這些種子的意義,於是便親力親為栽種了。


    小院裏,一株株高大的玉米稈上掛滿了飽滿的玉米棒子,它們像是穿著金色鎧甲的戰士,整齊地排列著。


    另一塊地裏種的是土豆,它們在地下悄悄地生長著,把土地拱得高高的。劉俊小心地用鋤頭輕輕地挖開土地,一個個圓滾滾的土豆就露了出來,就像地下的寶藏被發現了一樣。


    最邊的一塊地裏種的是蕃薯(俗稱地瓜),地瓜的藤蔓爬滿了地麵,葉子在微風中搖曳。挖完土豆後,劉俊又開始揮舞著鐮刀割開藤蔓,並珍而重之地將這藤蔓收了趕起來,然後用手小心翼翼地挖出地瓜。


    “夫君,你收這藤蔓作甚。”糜貞不解。


    對於親自下地勞作,她雖有排斥,卻得也能接受,畢竟,這裏隻是一塊旱地,並不如水田那般泥濘,特別是這半年來,劉俊哪也不去,天天早晚澆水,給這塊地澆水的次數要比澆她與公輸萍那塊地勤快多了。


    對此,她雖頗有微詞,但卻也高興,因為有一樣東西他二哥是說對的,公輸萍自從煉油廠開工後便很少跟劉俊在一起了。


    像今天這事還是劉俊專門告訴公輸萍讓公輸萍一起過來收這些東西,分享秋收的喜悅。否則一大早估計又去煉油廠了。


    公輸萍對此也頗為不解,滿是疑惑地看著劉俊。


    “這幾樣東西,可是我大漢未來的希望啊!”一番勞作,已到午時,劉俊撿起兩根地瓜先去洗了一番,來到兩女身邊,毫無形象地一屁股坐在地上。


    一把精致的小刀出現在手中,開始削地瓜皮,“這藤蔓就是這地瓜種子啊,有了這些藤蔓,明年就可以種出更多地瓜。這個東西與土豆都長得快,就算在平原,一年也可以種兩次,如此一來,百姓的口糧問題便可以得以解決。”


    說話間,一根地瓜已削好,看著緊挨著自己坐著的公輸萍,順手便遞了給她,“萍兒,嚐嚐。”


    公輸萍滿眼盡是溫柔,笑著接過了。“謝謝夫君!”她的性格有點清冷,與劉俊在一起也不怎麽講話,更多時候隻是喜歡靜靜地挨著劉俊身邊坐著,傾聽著劉俊說話。


    “貞兒,這也好了!”糜貞接過地瓜,卻把目光投向了玉米與土豆,“那兩樣東西呢?它們的種子是怎麽樣的?


    “那可不能亂吃,那全是種子!”劉俊笑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碧江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碧江散人並收藏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