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古來實踐出真知 曲轅麵世(上)
三國開局屠龍三興大漢 作者:碧江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平原王府內,劉俊端坐在書房之中,他的心中思緒萬千。“如今這亂世,百姓疾苦,若要安邦定國,必先育人才,興農耕,如今,正是春耕時節,也該去走走了。” 劉俊低聲自語道。
他也憋屈,成親與沒成親是一樣的,住房被兩位美嬌娘占著,都已經在書房混了大半個月了,莫名他又想起了百裏虎,那小子笑他鳥沒用,可悲的是還真被人家說中了。
這駕駛證都拿了,還到處掛空檔,那怎麽行?
不行,這日子絕對不能這樣過了,要創造機會啊!
“五弟,去把你糜嫂......”剛說完幾個字,他又猶豫了,該叫誰呢?“糜嫂與公輸嫂子請來!”
不用他選擇,透過窗戶,他看到了兩個縵妙的身影,趕緊改口。
“夫君,不用請,我們來了。”糜貞在門口遠遠便應了,劉俊走出書房,如今他也算理解劉宏女人多的煩惱了,要麽無從下手,要麽獨守空房,還要照顧她們的感受。
“貞兒,萍兒,我們一起去郊外走走吧。”劉俊提議。
或許,逛街與遊玩都是女人的天性,兩女當即表示讚同。劉俊看了看跟在兩人後麵的典韋,“五弟,你且去安排一輛馬車,十個便裝護衛,我們隨便走走。”
曆經過被刺的劉俊在安全方麵可不敢有絲毫托大,這個時代缺醫少藥,對於安全可真不能大意。
“喏!”
馬車緩緩而動,車窗外,陽光明媚,春風拂麵。道路兩旁的柳樹樹身上積雪方融,卻未抽芽,光禿禿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曳。遠處的田野裏,農民們正在忙碌地耕作。
“停車!”劉俊對坐馬車還是頗為不習慣,便跳出馬車外,此時卻見遠處的田野上正有兩頭牛並排而行,兩牛身後跟著一個農夫,農夫手上似乎還扶著一根木頭,木頭架在兩牛之間,看得劉俊大奇。
“五弟,他們這是在幹啥?”不料,此言一出,眾人卻是一臉古怪地看著他。
“夫君,那邊是在犁田啊。”公輸萍笑道,但那眼神也是一樣的說不出的古怪。
在眾人眼裏,劉俊身上的光環太多太多,而對於民間這點小事卻是搞不清楚,眾人覺得這似乎有點不太像平時他們所認識的王爺了。
“你們在這吧,我去看看。”劉俊隨便吩咐了一聲,便深一腳淺一腳地向那兩頭牛走去。
犁田者是位四十來歲的壯漢,壯漢遠遠便見一群人奔自己而來,便停下手上的活靜靜地等著。
待近時,方才看清來人,嚇得連連拱手作揖,“小民參見平原王,平原王妃。”
“大哥免禮,我隨夫君來看看,你這田犁得如何了?”卻是公輸萍,隻有她隨著劉俊往田間過來了。糜貞自小便在家中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自是怕踩髒了鞋,幾個護衛便守著她在馬車上了。
壯漢連連擺手,“王爺仁慈,小民這田是王爺分的,牛是找諸葛老爺借的。還幫忙著建了個土房,又借出米糧,這日子已經很好了,很好了。待年尾秋收,可以平掉外債,有糧過冬,我們的日子就有盼頭了。”
壯漢的話讓劉俊大為感觸,老百姓的心其實很簡單,老婆孩子熱炕頭,隻要滿足了便沒那麽多心思了。曆朝曆代的農民起義,往往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會拚死一搏。
既然都已經活不下去了,拚死一博也許能搏出個榮華富貴,就算不成功,就算死也是死得轟轟烈烈痛痛快快。
“大哥,你這拉犁非要兩頭牛嗎?”劉俊看了看停在田中的兩頭牛問道。
“這......這二牛抬杠之法,我們一路都是這樣用的。”壯漢撓了撓頭。
劉俊大笑,“好,很快你們就不用這樣了,會有更好更省力的法子。”隨即朝壯漢揚了揚手,“再見啦!”道罷,便轉身離開。
”走,迴學塾,到木匠那裏去。”劉俊吩咐道。
劉俊寫的字還行,但畫的圖委實不怎麽嘀。在劉俊連比畫帶演講的情況下,木匠還是搞明白了他的意思。
劉俊放下手中那張對木匠來說可有可無的簡圖,舉步便走向了紙廠。剛才他在那紙張上寫寫畫畫的時候就發現了個好事,紙張滲墨的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
“夫君,等等我!\"公輸萍緊隨其後,緊緊跟著劉俊,“夫君方才一路在想的就是這個圖紙吧?”
劉俊放慢了腳步,”嗯,這樣就可以一人一犁一牛操作。一個上午犁不到十畝也能犁個八畝。既省了一頭牛,也提高了效率。”
漢朝嚴禁宰殺耕牛,主要就 是要用來耕田。像那二牛抬杠的操作方式,耕牛的數量最少得提高一半。
紙廠很快就到了,細細試驗了一番,果然,滲墨的問題已解決。劉俊自是大喜過望,當即掏出了隨身帶的五兩金條償賜了所有工人。如此一來,眾人的熱情可是前所未有的高漲。
有錢能使鬼推磨。果然,放在哪裏都是相通的。
很快,打鐵鋪那邊的師傅也得知了這個消息,工頭給劉俊送來了十斤镔鐵。
對於鐵器,劉俊顯然並不在行,但百煉成鋼的道理他還是懂的,也沒當會事,隻是淡淡地吩咐鐵匠用這镔鐵打造一柄短刀,樣式嘛,就按關羽的那把青龍偃月刀打造,隻是沒有那麽長的手柄,是一把短刀。
鐵匠工頭歡歡喜喜地迴頭忙活去了。
下午,木匠便領著他的愛徒扛著一個內三角的犁過來了,那小徒弟劉俊居然認識,正是龐德與閻行救下的馬鈞。
“你是......馬鈞?”劉俊遲疑的喊出了他的名字。
“是......是的.馬鈞見......見過王爺。”馬鈞像一頭拉犁的牛,因為此時他正將那隻牛軛扛在兩肩上,活靈活現的小腦袋正套在牛軛中間露出來。
“不錯,正是此物,這個我管它叫牛軛,就跟這馬鈞一般,將它架在牛脖子上。哈哈哈。”劉俊忍不住哈哈大笑。
“王爺,你這個東西我可算是做出來的,然要如何運用,這想來還得王爺到田間去與農夫演示一番才行。”木匠看到劉俊高興,也笑嗬嗬道。
他也憋屈,成親與沒成親是一樣的,住房被兩位美嬌娘占著,都已經在書房混了大半個月了,莫名他又想起了百裏虎,那小子笑他鳥沒用,可悲的是還真被人家說中了。
這駕駛證都拿了,還到處掛空檔,那怎麽行?
不行,這日子絕對不能這樣過了,要創造機會啊!
“五弟,去把你糜嫂......”剛說完幾個字,他又猶豫了,該叫誰呢?“糜嫂與公輸嫂子請來!”
不用他選擇,透過窗戶,他看到了兩個縵妙的身影,趕緊改口。
“夫君,不用請,我們來了。”糜貞在門口遠遠便應了,劉俊走出書房,如今他也算理解劉宏女人多的煩惱了,要麽無從下手,要麽獨守空房,還要照顧她們的感受。
“貞兒,萍兒,我們一起去郊外走走吧。”劉俊提議。
或許,逛街與遊玩都是女人的天性,兩女當即表示讚同。劉俊看了看跟在兩人後麵的典韋,“五弟,你且去安排一輛馬車,十個便裝護衛,我們隨便走走。”
曆經過被刺的劉俊在安全方麵可不敢有絲毫托大,這個時代缺醫少藥,對於安全可真不能大意。
“喏!”
馬車緩緩而動,車窗外,陽光明媚,春風拂麵。道路兩旁的柳樹樹身上積雪方融,卻未抽芽,光禿禿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曳。遠處的田野裏,農民們正在忙碌地耕作。
“停車!”劉俊對坐馬車還是頗為不習慣,便跳出馬車外,此時卻見遠處的田野上正有兩頭牛並排而行,兩牛身後跟著一個農夫,農夫手上似乎還扶著一根木頭,木頭架在兩牛之間,看得劉俊大奇。
“五弟,他們這是在幹啥?”不料,此言一出,眾人卻是一臉古怪地看著他。
“夫君,那邊是在犁田啊。”公輸萍笑道,但那眼神也是一樣的說不出的古怪。
在眾人眼裏,劉俊身上的光環太多太多,而對於民間這點小事卻是搞不清楚,眾人覺得這似乎有點不太像平時他們所認識的王爺了。
“你們在這吧,我去看看。”劉俊隨便吩咐了一聲,便深一腳淺一腳地向那兩頭牛走去。
犁田者是位四十來歲的壯漢,壯漢遠遠便見一群人奔自己而來,便停下手上的活靜靜地等著。
待近時,方才看清來人,嚇得連連拱手作揖,“小民參見平原王,平原王妃。”
“大哥免禮,我隨夫君來看看,你這田犁得如何了?”卻是公輸萍,隻有她隨著劉俊往田間過來了。糜貞自小便在家中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自是怕踩髒了鞋,幾個護衛便守著她在馬車上了。
壯漢連連擺手,“王爺仁慈,小民這田是王爺分的,牛是找諸葛老爺借的。還幫忙著建了個土房,又借出米糧,這日子已經很好了,很好了。待年尾秋收,可以平掉外債,有糧過冬,我們的日子就有盼頭了。”
壯漢的話讓劉俊大為感觸,老百姓的心其實很簡單,老婆孩子熱炕頭,隻要滿足了便沒那麽多心思了。曆朝曆代的農民起義,往往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會拚死一搏。
既然都已經活不下去了,拚死一博也許能搏出個榮華富貴,就算不成功,就算死也是死得轟轟烈烈痛痛快快。
“大哥,你這拉犁非要兩頭牛嗎?”劉俊看了看停在田中的兩頭牛問道。
“這......這二牛抬杠之法,我們一路都是這樣用的。”壯漢撓了撓頭。
劉俊大笑,“好,很快你們就不用這樣了,會有更好更省力的法子。”隨即朝壯漢揚了揚手,“再見啦!”道罷,便轉身離開。
”走,迴學塾,到木匠那裏去。”劉俊吩咐道。
劉俊寫的字還行,但畫的圖委實不怎麽嘀。在劉俊連比畫帶演講的情況下,木匠還是搞明白了他的意思。
劉俊放下手中那張對木匠來說可有可無的簡圖,舉步便走向了紙廠。剛才他在那紙張上寫寫畫畫的時候就發現了個好事,紙張滲墨的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
“夫君,等等我!\"公輸萍緊隨其後,緊緊跟著劉俊,“夫君方才一路在想的就是這個圖紙吧?”
劉俊放慢了腳步,”嗯,這樣就可以一人一犁一牛操作。一個上午犁不到十畝也能犁個八畝。既省了一頭牛,也提高了效率。”
漢朝嚴禁宰殺耕牛,主要就 是要用來耕田。像那二牛抬杠的操作方式,耕牛的數量最少得提高一半。
紙廠很快就到了,細細試驗了一番,果然,滲墨的問題已解決。劉俊自是大喜過望,當即掏出了隨身帶的五兩金條償賜了所有工人。如此一來,眾人的熱情可是前所未有的高漲。
有錢能使鬼推磨。果然,放在哪裏都是相通的。
很快,打鐵鋪那邊的師傅也得知了這個消息,工頭給劉俊送來了十斤镔鐵。
對於鐵器,劉俊顯然並不在行,但百煉成鋼的道理他還是懂的,也沒當會事,隻是淡淡地吩咐鐵匠用這镔鐵打造一柄短刀,樣式嘛,就按關羽的那把青龍偃月刀打造,隻是沒有那麽長的手柄,是一把短刀。
鐵匠工頭歡歡喜喜地迴頭忙活去了。
下午,木匠便領著他的愛徒扛著一個內三角的犁過來了,那小徒弟劉俊居然認識,正是龐德與閻行救下的馬鈞。
“你是......馬鈞?”劉俊遲疑的喊出了他的名字。
“是......是的.馬鈞見......見過王爺。”馬鈞像一頭拉犁的牛,因為此時他正將那隻牛軛扛在兩肩上,活靈活現的小腦袋正套在牛軛中間露出來。
“不錯,正是此物,這個我管它叫牛軛,就跟這馬鈞一般,將它架在牛脖子上。哈哈哈。”劉俊忍不住哈哈大笑。
“王爺,你這個東西我可算是做出來的,然要如何運用,這想來還得王爺到田間去與農夫演示一番才行。”木匠看到劉俊高興,也笑嗬嗬道。